第三卷 薄暮 第一章 弄潮(八)
關燈
小
中
大
箭飛來,射到了小船上。
中了箭的水手晃了晃,一頭載進了海水裡。
他的位置立刻被另一個士兵填補,小船頓了頓,繼續順着浪尖撲向海灘。
“來人,擂鼓!”張世傑大聲命令道。
數面架在帥艦上的大鼓齊聲擂響,風雨中,聲音壓住了天邊的驚雷。
聽到沖鋒的鼓聲,搶灘的士卒行動更加迅速,轉瞬,離最近的海灘已經不過二十步。
守衛在岸上的蒙古武士和漢軍士兵徒勞地射擊着,将羽箭射上小船。
他們的射術高超,但死亡已經阻擋不了大宋将士的腳步。
“弟兄們,跟我來,鞑子氣數盡了!”鎮殿将軍蘇劉義咬着鋼刀,跳進了齊腰深的海水,幾十個赤着上身的江淮勁卒跟在他身後,腳步在水中趟出一條通道。
鞑子氣數快盡了,所有人都這樣想。
外界傳來的消息支撐着大夥,鞑子已經是強弩之末,接連文丞相的民軍手中吃敗仗。
最近又被許夫人殺了個大敗。
無論從裝備和能力,江淮勁卒都比民軍高得多。
所以破虜軍能做的,江淮勁卒一定做得到。
大宋戰旗下,萬餘士卒氣勢如虹。
一個浪頭撲來,将蘇劉義打了個趔趄。
咬着鋼刀的健兒發出一聲悶哼,搖晃着,站穩,繼續前沖。
幾支羽箭射進沖鋒者的身軀,血,染紅海水,片刻之間,靠近陸地的海面已經變了顔色。
血浪後,依然有勇士大步前行。
蘇劉義跟着浪濤躍起,鋼刀在雨中潑出一片血色。
擋在他面前的一個蒙古武士搖晃着倒地。
幾個漢軍沖上來試圖将其包圍,才交手幾招,猛然發現,外圍已經站滿了江淮勁卒。
更多的大宋士兵從海水中沖長了沙灘,在低級軍官的帶領下,撲向對手。
海灘上,金鐵交鳴聲伴者戰鼓聲回蕩。
“是漢人的放下武器,蒙古人出來受死!”蘇劉義大聲喊道,刀鋒所指,元軍紛紛敗退。
幾個穿者漢軍服色的北元士兵放下武器,蹲到了沙灘上。
大部分元軍向城内跑去,落了單的蒙古武士被宋軍包圍,掙紮着,咆哮着,做困獸之鬥,很快,就被淹沒在人海中。
大宋皇家旗幟,再次插上大宋土地。
“母後,我們靠岸了嗎?”海上行宮裡,燒得迷迷糊糊地小皇帝問到。
透過風雨,他依稀聽見了大宋将士的呐喊,還有那連綿的戰鼓。
這是他渴望以久的聲音,很早之前,他就希望,行朝将士能鼓起一番勇氣,為大宋奪一個落腳點,結束這無止無休的漂流。
“快了,蘇将軍已經登岸,殺入了廣州城,馬上咱們就可以登陸!”楊太後看着皇帝燒裂的嘴唇,愛憐地安慰道。
幾個貼身宮女蹑手蹑腳地端來冷水,将幹淨的毛巾洗了,交到楊太後手上。
楊太後将毛巾疊好,換下小皇帝頭上的濕毛巾。
孩子受苦了,雖然貴為天子,他依舊是個孩子。
半年多海上漂泊,即使是大人都受不了。
沒有足夠的藥物,也沒有足夠的蔬菜,很多大臣生了病,硬生生在海上拖延至死。
嚴重的海上疾病,讓任何一個小小的傷害,都會奪走一條性命。
偏偏在這艱難時刻,皇帝陛下失足落水。
這是誰的責任,年青而懦弱的楊皇後不敢去想。
她隻知道,如果當初得到文天祥的邀請後,就将艦隊開赴福州修整,皇帝的不會落水,病情也不會像現在這樣嚴重。
可這話,他不能說,自己的弟弟楊亮節曾經私下警告過他,眼下軍心不穩。
張世傑随時有抛棄朝廷的嫌疑,多虧了他們幾個自家親戚和私兵威脅着,才不敢輕舉妄動。
張世傑也私下禀報,說楊亮節和幾個地方豪強勾結,試圖把持朝政。
到底誰說的是真話,楊太後分不清楚。
作為一個這個時代合格的女人,她更精熟的是那些女紅,和陶冶性情的琴棋書畫等技巧。
朝廷上原來還有個陳宜中,偶爾能出點主意,如今陳宜中出使安南了,她隻能在朝堂上随大流。
大多數人的建議,應該是不錯的吧,比如這次攻打廣州。
年青的太後默默地想。
上了岸,趕快找藥材給皇帝調養,這個孩子,現在是大宋的希望啊。
“那,那太好了,上了岸,朕就傳檄各地,讓張烈良、劉應龍、淩振他們一起到廣州來勤王,打通從廣州到福州的通道,把文丞相調過來!”小皇帝睜開眼睛,興奮地說道。
年少的心中,根本不知道廣州與福州距離有多遠,文天祥和行朝之間的隔閡,已經超過了空間上的距離。
“陛下聖明,是中興之主。
早些養好病,咱大宋還指望着陛下主持全局呢!”楊太後笑着給皇帝掖掖被子角,轉身,用衣袖擦去臉上的淚水。
大臣們已經公議過了,文天祥居心叵測,是個曹孟德那樣的奸雄。
小皇帝的這個心願肯定會落空。
可這亂世中,誰是朝廷的中流砥柱呢? “可惜,陳丞相他們不肯聽傳我的聖旨,如果早日和文丞相合兵一處,他們一個主内,一個主外,我大宋未必輸給鞑子!”小皇帝聽見母後誇贊自己,更加興奮,雙目中冒出熱切的光,“若我大宋将士心齊,鞑子怎會這樣嚣張!隻可惜那些誤國的無聊朝臣……”! “陛下,陛下不要想得太多”楊太後緊張地扶住床沿,臉色蒼白。
船外又湧來幾個巨浪,晃得樓船有些不穩。
有些話,縱使在皇宮中,也不能亂講的。
長期的漂泊,已經讓将士們離心。
如果未成年的皇帝再一意孤行,導緻皇家與重臣之間的矛盾,行朝崩潰的日子不會太遠。
上一次,是失足落水,下一次,誰知道是什麼後果。
“我知道,我知道有些話母後不願朕講,但事實就是如此。
文丞相百戰百勝,文武雙全,卻沒糧沒饷。
陳丞相總督天下兵馬,半年多卻沒打過像樣的仗。
若不是文丞相打下了福州,調開了元軍主力,這個廣州他們也不敢打!”小皇帝氣哼哼地甩下頭頂的濕毛巾,在床上坐了起來。
一個多月沒起身,今天他的精神反而健旺,說話的中氣也有些足,“如果文丞相拿下邵武時,咱們的艦隊就去攻打福州,現在非但半個福建盡在掌握,連蒲氏殺我皇家數千口的仇也早報了,可惜,他們到了這個時候,還要分一分誰的功勞,誰的主意。
難道他們的那點名聲,比我大宋江山還重要麼!” “陛下,陛下,您躺好,躺好啊!”楊太後顧不上船隻搖晃,站起來,扶着皇帝皇帝的肩膀說道。
“朕不躺,朕躺夠了,要看着我大宋将士登陸!”小皇帝推開母親的手,掙紮坐向床沿,宮女太監趕緊跑過來,扶住皇帝身體,将一雙幹燥的氈靴取來,放到床邊上。
“太後!”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太監看看皇帝的臉色,焦急地給楊太後使眼色。
年青的太後仿佛明白了什麼,刹那間臉色變得刹白,推開宮女,低下頭,給兒子穿上靴子。
幾滴淚水悄悄地落在地毯上,浸出一團濕印。
“扶朕到窗口看看,朕,朕要看看列祖列宗傳下來的如畫江山!”小皇帝不知道自己已經邁入了死亡的門檻,搖晃着站起來,向着貼身太監命令道。
“嗯!”年齡和皇帝差不多的小太監用肩膀架住皇帝的胳膊,慢慢走向窗口。
支起擋風的木護
中了箭的水手晃了晃,一頭載進了海水裡。
他的位置立刻被另一個士兵填補,小船頓了頓,繼續順着浪尖撲向海灘。
“來人,擂鼓!”張世傑大聲命令道。
數面架在帥艦上的大鼓齊聲擂響,風雨中,聲音壓住了天邊的驚雷。
聽到沖鋒的鼓聲,搶灘的士卒行動更加迅速,轉瞬,離最近的海灘已經不過二十步。
守衛在岸上的蒙古武士和漢軍士兵徒勞地射擊着,将羽箭射上小船。
他們的射術高超,但死亡已經阻擋不了大宋将士的腳步。
“弟兄們,跟我來,鞑子氣數盡了!”鎮殿将軍蘇劉義咬着鋼刀,跳進了齊腰深的海水,幾十個赤着上身的江淮勁卒跟在他身後,腳步在水中趟出一條通道。
鞑子氣數快盡了,所有人都這樣想。
外界傳來的消息支撐着大夥,鞑子已經是強弩之末,接連文丞相的民軍手中吃敗仗。
最近又被許夫人殺了個大敗。
無論從裝備和能力,江淮勁卒都比民軍高得多。
所以破虜軍能做的,江淮勁卒一定做得到。
大宋戰旗下,萬餘士卒氣勢如虹。
一個浪頭撲來,将蘇劉義打了個趔趄。
咬着鋼刀的健兒發出一聲悶哼,搖晃着,站穩,繼續前沖。
幾支羽箭射進沖鋒者的身軀,血,染紅海水,片刻之間,靠近陸地的海面已經變了顔色。
血浪後,依然有勇士大步前行。
蘇劉義跟着浪濤躍起,鋼刀在雨中潑出一片血色。
擋在他面前的一個蒙古武士搖晃着倒地。
幾個漢軍沖上來試圖将其包圍,才交手幾招,猛然發現,外圍已經站滿了江淮勁卒。
更多的大宋士兵從海水中沖長了沙灘,在低級軍官的帶領下,撲向對手。
海灘上,金鐵交鳴聲伴者戰鼓聲回蕩。
“是漢人的放下武器,蒙古人出來受死!”蘇劉義大聲喊道,刀鋒所指,元軍紛紛敗退。
幾個穿者漢軍服色的北元士兵放下武器,蹲到了沙灘上。
大部分元軍向城内跑去,落了單的蒙古武士被宋軍包圍,掙紮着,咆哮着,做困獸之鬥,很快,就被淹沒在人海中。
大宋皇家旗幟,再次插上大宋土地。
“母後,我們靠岸了嗎?”海上行宮裡,燒得迷迷糊糊地小皇帝問到。
透過風雨,他依稀聽見了大宋将士的呐喊,還有那連綿的戰鼓。
這是他渴望以久的聲音,很早之前,他就希望,行朝将士能鼓起一番勇氣,為大宋奪一個落腳點,結束這無止無休的漂流。
“快了,蘇将軍已經登岸,殺入了廣州城,馬上咱們就可以登陸!”楊太後看着皇帝燒裂的嘴唇,愛憐地安慰道。
幾個貼身宮女蹑手蹑腳地端來冷水,将幹淨的毛巾洗了,交到楊太後手上。
楊太後将毛巾疊好,換下小皇帝頭上的濕毛巾。
孩子受苦了,雖然貴為天子,他依舊是個孩子。
半年多海上漂泊,即使是大人都受不了。
沒有足夠的藥物,也沒有足夠的蔬菜,很多大臣生了病,硬生生在海上拖延至死。
嚴重的海上疾病,讓任何一個小小的傷害,都會奪走一條性命。
偏偏在這艱難時刻,皇帝陛下失足落水。
這是誰的責任,年青而懦弱的楊皇後不敢去想。
她隻知道,如果當初得到文天祥的邀請後,就将艦隊開赴福州修整,皇帝的不會落水,病情也不會像現在這樣嚴重。
可這話,他不能說,自己的弟弟楊亮節曾經私下警告過他,眼下軍心不穩。
張世傑随時有抛棄朝廷的嫌疑,多虧了他們幾個自家親戚和私兵威脅着,才不敢輕舉妄動。
張世傑也私下禀報,說楊亮節和幾個地方豪強勾結,試圖把持朝政。
到底誰說的是真話,楊太後分不清楚。
作為一個這個時代合格的女人,她更精熟的是那些女紅,和陶冶性情的琴棋書畫等技巧。
朝廷上原來還有個陳宜中,偶爾能出點主意,如今陳宜中出使安南了,她隻能在朝堂上随大流。
大多數人的建議,應該是不錯的吧,比如這次攻打廣州。
年青的太後默默地想。
上了岸,趕快找藥材給皇帝調養,這個孩子,現在是大宋的希望啊。
“那,那太好了,上了岸,朕就傳檄各地,讓張烈良、劉應龍、淩振他們一起到廣州來勤王,打通從廣州到福州的通道,把文丞相調過來!”小皇帝睜開眼睛,興奮地說道。
年少的心中,根本不知道廣州與福州距離有多遠,文天祥和行朝之間的隔閡,已經超過了空間上的距離。
“陛下聖明,是中興之主。
早些養好病,咱大宋還指望着陛下主持全局呢!”楊太後笑着給皇帝掖掖被子角,轉身,用衣袖擦去臉上的淚水。
大臣們已經公議過了,文天祥居心叵測,是個曹孟德那樣的奸雄。
小皇帝的這個心願肯定會落空。
可這亂世中,誰是朝廷的中流砥柱呢? “可惜,陳丞相他們不肯聽傳我的聖旨,如果早日和文丞相合兵一處,他們一個主内,一個主外,我大宋未必輸給鞑子!”小皇帝聽見母後誇贊自己,更加興奮,雙目中冒出熱切的光,“若我大宋将士心齊,鞑子怎會這樣嚣張!隻可惜那些誤國的無聊朝臣……”! “陛下,陛下不要想得太多”楊太後緊張地扶住床沿,臉色蒼白。
船外又湧來幾個巨浪,晃得樓船有些不穩。
有些話,縱使在皇宮中,也不能亂講的。
長期的漂泊,已經讓将士們離心。
如果未成年的皇帝再一意孤行,導緻皇家與重臣之間的矛盾,行朝崩潰的日子不會太遠。
上一次,是失足落水,下一次,誰知道是什麼後果。
“我知道,我知道有些話母後不願朕講,但事實就是如此。
文丞相百戰百勝,文武雙全,卻沒糧沒饷。
陳丞相總督天下兵馬,半年多卻沒打過像樣的仗。
若不是文丞相打下了福州,調開了元軍主力,這個廣州他們也不敢打!”小皇帝氣哼哼地甩下頭頂的濕毛巾,在床上坐了起來。
一個多月沒起身,今天他的精神反而健旺,說話的中氣也有些足,“如果文丞相拿下邵武時,咱們的艦隊就去攻打福州,現在非但半個福建盡在掌握,連蒲氏殺我皇家數千口的仇也早報了,可惜,他們到了這個時候,還要分一分誰的功勞,誰的主意。
難道他們的那點名聲,比我大宋江山還重要麼!” “陛下,陛下,您躺好,躺好啊!”楊太後顧不上船隻搖晃,站起來,扶着皇帝皇帝的肩膀說道。
“朕不躺,朕躺夠了,要看着我大宋将士登陸!”小皇帝推開母親的手,掙紮坐向床沿,宮女太監趕緊跑過來,扶住皇帝身體,将一雙幹燥的氈靴取來,放到床邊上。
“太後!”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太監看看皇帝的臉色,焦急地給楊太後使眼色。
年青的太後仿佛明白了什麼,刹那間臉色變得刹白,推開宮女,低下頭,給兒子穿上靴子。
幾滴淚水悄悄地落在地毯上,浸出一團濕印。
“扶朕到窗口看看,朕,朕要看看列祖列宗傳下來的如畫江山!”小皇帝不知道自己已經邁入了死亡的門檻,搖晃着站起來,向着貼身太監命令道。
“嗯!”年齡和皇帝差不多的小太監用肩膀架住皇帝的胳膊,慢慢走向窗口。
支起擋風的木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