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薄暮 第一章 弄潮(八)
關燈
小
中
大
蘇醒點點頭,低聲答道:“咱們能留着麼,這船,他能委托咱們造,也能自己在福州造,甚至讓方家給他造。
老二,麻煩你再跑一趟福州,把船送去,順便問問丞相大人有何吩咐,蘇家願意效犬馬之勞!” 屋子裡的氣氛刹那凝重。
窗外,烏雲翻滾,夏日的風暴,馬上就來了。
夏天的風暴中,廣州城顯得分外憔悴。
兩年來,這所古城已經五度易手,城中的住戶剩下的不到原來的四分之一,所有的繁華都已經成為了曆史。
一道紫色的閃電從半空中劈下,跟着就是一個焦雷。
路邊的老樹應聲而裂,樹枝飛散,帶着點點星火飛進道路兩邊的院落。
那些院子早已沒有了人,一些屋子裡的破家具被天火點燃,冒起了青色的煙,很快又被瓦片上漏下來的雨水所澆滅。
青煙伴者水霧纏繞在風雨間,遠遠望去,整條街道就像一條鬼域。
鬼域中,慢慢走出了一隊披着蓑衣的兵士,帶隊的百夫長低聲漫罵着,詛咒該死的天氣和該死的時運。
甯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
在這種紛亂的時代,做人的确一點兒樂趣沒有。
特别是做一個沒有選擇,也看不到前路的男人。
達春的大軍已經分别去各地“就糧”去了,留在廣州附近的各支守軍加在一起不到兩萬,并且大部分是投降未久的鄉兵。
新附軍待遇低,裝備差,戰鬥力自然也不會太高。
偏偏廣州城的城牆還被達春那蠢貨給拆幹淨了,說是防止宋人再度克複此城。
這樣一來,守軍的屏障也沒了,可就在城市不遠處,就是浩瀚的大海。
大海是個可以藏龍的地方,張世傑的十幾萬大軍就隐藏在雨幕後,不知什麼時候就會殺過來。
“哥,您說,張大人不會在這種天氣登陸吧!”一名老兵貼在百夫長身後,試探着問道。
“難說啊,大人們做的事,我們這些小卒子怎麼清楚!”百夫長咂咂嘴巴,歎息着答,故意拖長的聲音帶着幾分嘲諷,幾分失落。
在這個混亂的時代,閉上眼睛,随波逐流也許是最好的選擇吧。
大人們願意投降,就投降,願意作戰,就做戰呗,他們的心思,底層的小卒怎麼能看清楚呢。
就像當年制置使徐直諒大人,開始信誓旦旦的要與城俱殉,結果沒等元軍前鋒抵達,請降的代表已經派到了隆興。
後來嫌北元授予的官小,再次反元,然後,在元軍壓境時,棄城逃跑。
去年熊飛大人光複廣州,曾經讓大夥高興過一陣子。
但不久,制置使趙溍大人就在元軍幾千元軍面前不戰而走。
鄉兵們都是本地人,沒法丢下田産跑路的“寬闊胸懷”,隻好跟着低級将領們投降。
可新附軍的号衣還沒漿洗,張鎮孫大人來了,光複廣州。
緊接着,張鎮孫大人投降了。
大夥再一次站到了大元旗下。
城頭變幻大王旗,每一次變幻,受損失最大的都是普通百姓。
而那些吃着大宋或大元俸祿的官員們,則再一次次投降過程中,職位扶搖而上。
“來就來吧,我家,大宋的号衣還沒扔呢!”巡邏的士兵們讪讪地笑着,蓑衣下露出表明新附軍身份的紙甲。
天氣潮濕,紙甲已經有些變形,塗過臘的表面上皺巴巴的,不斷有水滴順着那些皺紋滾下。
“巡完了這條街,回去收拾收拾吧,我估麼着,換衣服的日子也快了!”百夫長苦笑着回應,黑褐色的面孔上,分明寫着絕望,“不過,也換不了幾天,達春大人是因為沒糧了,才撤的軍。
等他收拾完陳吊眼,少不得再回來!” “嗨!”士兵們一起搖頭長歎,不知道這種日子什麼時候是個盡頭。
主帥棄城而去也好,獻城投降也好,蒙古人少不得又多了一個劫掠借口。
再洗劫幾次,這個美麗的城市也就毀得差不多了,落下誰手裡,都失去了意義。
“乒!”東南方傳來一聲号炮聲,緊接着,凄厲的号角從四面八方響起。
“我說不是,我說不是,這鞑子一走,張大人就回來了!”老兵們嘟囔着,眼睛一齊看向百夫長。
“看什麼看,先躲起來,保命要緊!”百夫長大喝一聲,帶頭鑽進了路邊的無主民宅,一邊跑,一邊開始解絆紐,脫下帶有北元标記的蓑衣和紙甲。
幾十個士兵迅速消失在街道上,消失在緊閉的民宅中,就像從來沒出現過一樣。
風刮着雨從街道上掃過,掩住他們留下的一切痕迹。
一艘艘巨大的戰艦,在雨幕後露出輪廓,數萬宋軍呐喊着,在船樯後,将床子弩用絞盤拉開,一丈多長的箭矢呼嘯着射向開闊的海灘。
“宋軍來了,宋軍來了!”蒙古武士一邊抵抗,一邊發出絕望的呼喊。
對面的戰艦太大了,大得已經超越了他們的想像。
如果以每艘船運載二百名士兵計算,第一波登陸的宋軍人數已經超過了一萬。
一排巨弩穿過雨幕飛來,将抵抗者釘到了海灘上。
廣州城靠近大海(與現在廣州的地形不盡相同),海面上大大小小的島嶼和沙州為大宋艦隊提供了非常好的掩護。
加上暴風雨天氣的影響,元軍幾乎在大宋戰船迫近到羽箭射程内,才發覺到危險的來臨。
幾艘停泊在港口内的戰船解纜升帆,試圖在海面上攔截大宋艦隊。
操船的将領明顯是個門外漢,船離了岸,卻在風浪間打滾,根本無法擺開隊形,更甭說阻擋住大宋戰艦的靠近。
“三百六十步”水軍都統蘇景瞻目測了一下,果斷地下達了作戰指令,“瞄準吃水點,射!” 十幾支巨弩飛出去,打在剛剛起錨的元軍戰艦側舷處,濺起無數破碎的木片。
甲闆上的元軍士兵驚慌失措地叫喊着,卻不知道如何應對這種打擊。
羸弱的大宋水手十幾個人一組,奮力推動絞盤,将床子弩的弦張開。
弩手擡起弩箭放入發射槽。
随着本艦都統的令旗,又一排巨弩射出。
原地打轉的元軍戰艦又挨了幾支弩,側舷開始漏水。
甲闆上的士兵驚呼着,亂紛紛跳進海裡,被大浪一卷,轉眼不知道去向。
一艘元軍戰艦開始傾斜,轉眼,第二艘,第三艘。
不習水性的北方士兵哭喊着,在甲闆上跑來跑去。
從宋軍戰艦上射來的羽箭飛來,紛紛射倒。
形勢對守軍非常不利,幾輪射擊過後,無論海面上,還是海灘上都已經組織不起有效的抵抗。
大批新附軍放下武器逃向城市,被抛下的蒙古人一邊咒罵着宋人的懦弱,一邊憑借高超的射術與宋軍周旋。
但他們的人數畢竟太少,已經無法阻擋進攻者的腳步。
“中軍,左翼,右翼一并搶灘!”都督張世傑在帥艦上興奮地命令,目光透過風雨,落在久違的土地上。
終于可以登陸了,希望這是個永久的落腳點。
海上流轉半年多,每一次登陸都隻是為了補給,停留從來不敢超過五天,這讓他這位陸戰出身的三軍統帥十分煩躁。
特别是聽說文天祥在福建連戰連勝的消息後,因慚愧而産生的勇氣和文官隊伍的壓力,已經讓他多少恢複了一些面對元軍的自信。
數百艘小舟從巨艦上放下,鎮殿将軍蘇劉義一馬當先,帶着幾千江淮勁族沖向岸邊。
水手們拼命劃着槳,汗水夾着雨水,從因營養不良而發黃的臉上滾下。
一支羽
老二,麻煩你再跑一趟福州,把船送去,順便問問丞相大人有何吩咐,蘇家願意效犬馬之勞!” 屋子裡的氣氛刹那凝重。
窗外,烏雲翻滾,夏日的風暴,馬上就來了。
夏天的風暴中,廣州城顯得分外憔悴。
兩年來,這所古城已經五度易手,城中的住戶剩下的不到原來的四分之一,所有的繁華都已經成為了曆史。
一道紫色的閃電從半空中劈下,跟着就是一個焦雷。
路邊的老樹應聲而裂,樹枝飛散,帶着點點星火飛進道路兩邊的院落。
那些院子早已沒有了人,一些屋子裡的破家具被天火點燃,冒起了青色的煙,很快又被瓦片上漏下來的雨水所澆滅。
青煙伴者水霧纏繞在風雨間,遠遠望去,整條街道就像一條鬼域。
鬼域中,慢慢走出了一隊披着蓑衣的兵士,帶隊的百夫長低聲漫罵着,詛咒該死的天氣和該死的時運。
甯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
在這種紛亂的時代,做人的确一點兒樂趣沒有。
特别是做一個沒有選擇,也看不到前路的男人。
達春的大軍已經分别去各地“就糧”去了,留在廣州附近的各支守軍加在一起不到兩萬,并且大部分是投降未久的鄉兵。
新附軍待遇低,裝備差,戰鬥力自然也不會太高。
偏偏廣州城的城牆還被達春那蠢貨給拆幹淨了,說是防止宋人再度克複此城。
這樣一來,守軍的屏障也沒了,可就在城市不遠處,就是浩瀚的大海。
大海是個可以藏龍的地方,張世傑的十幾萬大軍就隐藏在雨幕後,不知什麼時候就會殺過來。
“哥,您說,張大人不會在這種天氣登陸吧!”一名老兵貼在百夫長身後,試探着問道。
“難說啊,大人們做的事,我們這些小卒子怎麼清楚!”百夫長咂咂嘴巴,歎息着答,故意拖長的聲音帶着幾分嘲諷,幾分失落。
在這個混亂的時代,閉上眼睛,随波逐流也許是最好的選擇吧。
大人們願意投降,就投降,願意作戰,就做戰呗,他們的心思,底層的小卒怎麼能看清楚呢。
就像當年制置使徐直諒大人,開始信誓旦旦的要與城俱殉,結果沒等元軍前鋒抵達,請降的代表已經派到了隆興。
後來嫌北元授予的官小,再次反元,然後,在元軍壓境時,棄城逃跑。
去年熊飛大人光複廣州,曾經讓大夥高興過一陣子。
但不久,制置使趙溍大人就在元軍幾千元軍面前不戰而走。
鄉兵們都是本地人,沒法丢下田産跑路的“寬闊胸懷”,隻好跟着低級将領們投降。
可新附軍的号衣還沒漿洗,張鎮孫大人來了,光複廣州。
緊接着,張鎮孫大人投降了。
大夥再一次站到了大元旗下。
城頭變幻大王旗,每一次變幻,受損失最大的都是普通百姓。
而那些吃着大宋或大元俸祿的官員們,則再一次次投降過程中,職位扶搖而上。
“來就來吧,我家,大宋的号衣還沒扔呢!”巡邏的士兵們讪讪地笑着,蓑衣下露出表明新附軍身份的紙甲。
天氣潮濕,紙甲已經有些變形,塗過臘的表面上皺巴巴的,不斷有水滴順着那些皺紋滾下。
“巡完了這條街,回去收拾收拾吧,我估麼着,換衣服的日子也快了!”百夫長苦笑着回應,黑褐色的面孔上,分明寫着絕望,“不過,也換不了幾天,達春大人是因為沒糧了,才撤的軍。
等他收拾完陳吊眼,少不得再回來!” “嗨!”士兵們一起搖頭長歎,不知道這種日子什麼時候是個盡頭。
主帥棄城而去也好,獻城投降也好,蒙古人少不得又多了一個劫掠借口。
再洗劫幾次,這個美麗的城市也就毀得差不多了,落下誰手裡,都失去了意義。
“乒!”東南方傳來一聲号炮聲,緊接着,凄厲的号角從四面八方響起。
“我說不是,我說不是,這鞑子一走,張大人就回來了!”老兵們嘟囔着,眼睛一齊看向百夫長。
“看什麼看,先躲起來,保命要緊!”百夫長大喝一聲,帶頭鑽進了路邊的無主民宅,一邊跑,一邊開始解絆紐,脫下帶有北元标記的蓑衣和紙甲。
幾十個士兵迅速消失在街道上,消失在緊閉的民宅中,就像從來沒出現過一樣。
風刮着雨從街道上掃過,掩住他們留下的一切痕迹。
一艘艘巨大的戰艦,在雨幕後露出輪廓,數萬宋軍呐喊着,在船樯後,将床子弩用絞盤拉開,一丈多長的箭矢呼嘯着射向開闊的海灘。
“宋軍來了,宋軍來了!”蒙古武士一邊抵抗,一邊發出絕望的呼喊。
對面的戰艦太大了,大得已經超越了他們的想像。
如果以每艘船運載二百名士兵計算,第一波登陸的宋軍人數已經超過了一萬。
一排巨弩穿過雨幕飛來,将抵抗者釘到了海灘上。
廣州城靠近大海(與現在廣州的地形不盡相同),海面上大大小小的島嶼和沙州為大宋艦隊提供了非常好的掩護。
加上暴風雨天氣的影響,元軍幾乎在大宋戰船迫近到羽箭射程内,才發覺到危險的來臨。
幾艘停泊在港口内的戰船解纜升帆,試圖在海面上攔截大宋艦隊。
操船的将領明顯是個門外漢,船離了岸,卻在風浪間打滾,根本無法擺開隊形,更甭說阻擋住大宋戰艦的靠近。
“三百六十步”水軍都統蘇景瞻目測了一下,果斷地下達了作戰指令,“瞄準吃水點,射!” 十幾支巨弩飛出去,打在剛剛起錨的元軍戰艦側舷處,濺起無數破碎的木片。
甲闆上的元軍士兵驚慌失措地叫喊着,卻不知道如何應對這種打擊。
羸弱的大宋水手十幾個人一組,奮力推動絞盤,将床子弩的弦張開。
弩手擡起弩箭放入發射槽。
随着本艦都統的令旗,又一排巨弩射出。
原地打轉的元軍戰艦又挨了幾支弩,側舷開始漏水。
甲闆上的士兵驚呼着,亂紛紛跳進海裡,被大浪一卷,轉眼不知道去向。
一艘元軍戰艦開始傾斜,轉眼,第二艘,第三艘。
不習水性的北方士兵哭喊着,在甲闆上跑來跑去。
從宋軍戰艦上射來的羽箭飛來,紛紛射倒。
形勢對守軍非常不利,幾輪射擊過後,無論海面上,還是海灘上都已經組織不起有效的抵抗。
大批新附軍放下武器逃向城市,被抛下的蒙古人一邊咒罵着宋人的懦弱,一邊憑借高超的射術與宋軍周旋。
但他們的人數畢竟太少,已經無法阻擋進攻者的腳步。
“中軍,左翼,右翼一并搶灘!”都督張世傑在帥艦上興奮地命令,目光透過風雨,落在久違的土地上。
終于可以登陸了,希望這是個永久的落腳點。
海上流轉半年多,每一次登陸都隻是為了補給,停留從來不敢超過五天,這讓他這位陸戰出身的三軍統帥十分煩躁。
特别是聽說文天祥在福建連戰連勝的消息後,因慚愧而産生的勇氣和文官隊伍的壓力,已經讓他多少恢複了一些面對元軍的自信。
數百艘小舟從巨艦上放下,鎮殿将軍蘇劉義一馬當先,帶着幾千江淮勁族沖向岸邊。
水手們拼命劃着槳,汗水夾着雨水,從因營養不良而發黃的臉上滾下。
一支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