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薄暮 第一章 弄潮(八)
關燈
小
中
大
“豎子不足與謀!”流求蘇家的家主蘇醒怒罵着,将書案上的茶杯,重重地擲向地面。
官窯細磁四分五裂,滿屋子飄蕩着新茶特有的清香。
派往海上與朝廷聯絡的蘇衡回來了,這次,他可沒像出使文天祥那裡一樣,給家族帶回來好消息。
海上行朝拒絕了蘇家的邀請,隻給了蘇家一個不值錢的封号和匾額。
這種冷淡的态度,把蘇醒的報國熱情,幹淨而徹底的澆滅。
從地理位置上分析,行朝來流求駐跸,絕對是一步戰略好棋。
文天祥的破虜軍在福建,行朝在流求,兩家相互呼應,彼此支援。
進,可自海上攻打臨安,将富庶的蘇浙囊括在手。
退則可以回到流求島,憑借蘇家、方家的力量,與北元在海上周旋。
蒙古武士在陸地上所向無敵,但在海上,卻不一定玩得過這些海上世家。
前幾年攻打日本失敗的例子,可以清楚地證明這一點。
但行朝偏偏選擇了去安南尋求幫助。
您可相信外國,也不肯相信自己的百姓。
這是讓人寒心的事,雖然蘇家在發出邀請時,的确隐含着借助朝廷聲望提高家族地位的想法,但他們的忠誠,至少比安南國可靠得多。
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從屬關系,就像沒有契約的合同一樣,根本靠不住。
從自己國家安危的角度上,安南也會拒絕大宋。
第一,安南國沒有和蒙古抗争的實力,憑借地形,他們頂多可以自保國家不滅,卻無論如何不會借土給大宋。
第二,安南國小兵少,一旦大宋行朝飄蕩過去,很容易反客為主。
這種引狼入室的勾當,除非安南國國王是傻子,否則,絕對不會這麼幹。
“依我之見,陳丞相去安南求援,未必不知道最後的結果。
隻是以他的能力,這已經是能想出來的最後自保之法。
那些人,皇帝都敢加害……”。
二當家蘇衡苦笑着說道,招呼仆人進來,收走地闆上的碎磁。
家主蘇醒的心思他明白。
眼看着文天祥在福建風聲水起,大宋又有了複興希望。
蘇家想從中獲取最大的利益,而最大功勞不過匡輔之功。
把小皇帝接來,結束諸臣們海上漂泊的生活。
一則可讨好諸臣,二則,也可以增加與文天祥今後合作的籌碼。
誰料到,張世傑無容人之量,底下那些地方豪強,過于膽大妄為。
“你是說,如今行朝,已經完全被那張世傑把持?”家主蘇醒背着手,一邊在屋子中打轉,一邊歎氣。
“那倒未必,張世傑雖然剛愎,但卻非奸詐狡猾之徒。
倒是那些外戚和帶着兵馬來投奔的地方豪強,争權奪利争得厲害。
陳宜中拿他們沒辦法,但文天祥卻未必給他們留情面,所以,他們才不肯去福建。
至于為什麼不來流求,大哥,蒲家的前車之鑒在那裡,我們蘇家雖然世代忠良,但朝廷難免會有所防備啊!” “也是這個道理!”家主蘇醒歎了口氣,心中的怒火稍小,對家族的下一步舉動,又開始猶豫起來。
“老二,你說,接下來咱們該怎麼半?” “我回來路上,聽人說,方家已經出了兵,與文丞相彙合!”蘇衡沒有直接回答家主的話,他很注意自己的身份,這種決定家族命運的事情,他隻負責提供各種信息,而不是替家主做決定。
“你是說方家的兵船麼,這次,又讓老方搶在了前頭!”蘇醒悻悻地答道,有些沮喪自己錯過了一個時機。
方家的主要活動是當海盜,蘇家主要活動是當海商。
兩個家族的背景不同,導緻他們看問題的角度也不一樣。
這次蘇家在與文天祥聯絡時,同時搭行朝的線。
而方家,則堅定地貼近了破虜軍,把行朝抛到了一邊。
方家是賭一段,符合他們的海盜性格。
而蘇家要左右逢源,從中謀求家族利益。
“我聽說,文大人用火炮換兵,一艘船和二百兵,即可換一門火炮呢!那火炮在海上一炮能打二裡遠,聲若霹靂,戰船被打上了,立刻會出個大窟窿。
方家憑着它,已經強行吞并了好幾家海盜,早就收回了本錢!”少當家蘇剛在一旁大聲插了一句,話語中帶着羨慕。
對于父親蘇醒兩頭讨好的舉止,他多少有些不滿。
他不明白,一向判斷準确的老爹,到底這回出了什麼事,本來已經決定了的事,卻遲遲不動手,平白讓方家搶了先機。
“文天祥就是大宋的丞相,與文天祥合作,不就是與大宋合作。
爹,您得早下決心,否則,咱們就被方家抛在身後了!” “嗨!”蘇醒看看自己滿懷熱情的兒子,搖搖頭。
有些話,還是不讓這愣頭青知道得好。
與文天祥合作,恰恰未必是與朝廷合作。
文天祥打下福州近一個月,才想起來邀請朝廷到福建,這裡邊的問題不是明擺着麼。
蘇家不比方家,随便一個打着大宋旗号的人就可以合作,他要顧忌祖輩的忠義之名。
一旦文天祥對朝廷有了不臣之心,其中利害得失,讓人不得不仔細思量。
“要不,還是按我說的,咱們自組義軍,起兵勤王!”少當家見父親不肯說話,急切地說。
在這遠離大陸的島嶼上,每天聽人說破虜軍如何馳騁疆場,讓他的心直癢癢,恨不得立刻帶艦隊登陸,加入到這幾百年不遇的亂潮當中去。
亂世出英雄。
混亂給了英豪們崛起的機會,也給了他們展示力量的理由。
雖然到最後英雄隻有一個,但其中多姿多彩的過程,卻足以讓年青人熱血沸騰。
“賢侄莫慌,且聽你爹自有計較!”蘇衡見家主臉色再次轉陰,站出來,為他們父子打圓場。
蘇醒又歎了口氣,看看跟随自己多年的蘇衡,又看看兒子,心裡有些疲憊。
原來以為文天祥是個忠臣,所以豪情萬丈地想跟他合作。
眼下很多事情,分明推翻了原來的判斷。
作為一代族長,他肩負的是整個家族的命運,所以不得不小心。
可目前如海潮般變幻的局勢,又容不得他仔細思考這些事情。
原來迫切希望與文丞相合作,是看好了蘇家在海上的發展前景。
現在謹慎考慮與文丞相合作,是因為發展前景依然在,卻包含了太多負面的因素,一旦文天祥出了問題,蘇家将陪着身敗名裂。
那個文天祥,在不是忠肝義膽的文狀元。
王莽恭謙下士時,一旦他脫離了朝廷而自立,蘇家該如何自處? 沉默,沉默。
仿佛想了數十年那麼長,蘇醒終于下定了決心,擡起頭,沖着蘇衡說道:“老二,咱家答應文丞相的戰艦已經造好了。
” “是麼,這麼快!”蘇衡随口答應,不知道家主想說些什麼。
蘇醒笑了笑,笑容看起來說不出的苦澀。
利益面前,蘇家必須賭一把。
給他多長時間考慮,結局其實都差不多。
“我原來不知道文大人要的船,為什麼二層甲闆造得那麼厚。
舷窗為什麼要那種花哨的,可開合的。
這幾天我終于想明白了,原來那地方是裝火炮的,一艘船,至少能裝十六門炮。
看來,文大人在邵武的時候,已經計算好了今天!” 蘇醒一邊搖頭,一邊贊歎。
不知道是稱贊文天祥遠大目光,還是歎息這樣一個時代,注定所有人的作為,要被文天祥所左右。
“咱們給他送過去麼?”看出了家主臉上的無奈,蘇衡試探着問。
官窯細磁四分五裂,滿屋子飄蕩着新茶特有的清香。
派往海上與朝廷聯絡的蘇衡回來了,這次,他可沒像出使文天祥那裡一樣,給家族帶回來好消息。
海上行朝拒絕了蘇家的邀請,隻給了蘇家一個不值錢的封号和匾額。
這種冷淡的态度,把蘇醒的報國熱情,幹淨而徹底的澆滅。
從地理位置上分析,行朝來流求駐跸,絕對是一步戰略好棋。
文天祥的破虜軍在福建,行朝在流求,兩家相互呼應,彼此支援。
進,可自海上攻打臨安,将富庶的蘇浙囊括在手。
退則可以回到流求島,憑借蘇家、方家的力量,與北元在海上周旋。
蒙古武士在陸地上所向無敵,但在海上,卻不一定玩得過這些海上世家。
前幾年攻打日本失敗的例子,可以清楚地證明這一點。
但行朝偏偏選擇了去安南尋求幫助。
您可相信外國,也不肯相信自己的百姓。
這是讓人寒心的事,雖然蘇家在發出邀請時,的确隐含着借助朝廷聲望提高家族地位的想法,但他們的忠誠,至少比安南國可靠得多。
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從屬關系,就像沒有契約的合同一樣,根本靠不住。
從自己國家安危的角度上,安南也會拒絕大宋。
第一,安南國沒有和蒙古抗争的實力,憑借地形,他們頂多可以自保國家不滅,卻無論如何不會借土給大宋。
第二,安南國小兵少,一旦大宋行朝飄蕩過去,很容易反客為主。
這種引狼入室的勾當,除非安南國國王是傻子,否則,絕對不會這麼幹。
“依我之見,陳丞相去安南求援,未必不知道最後的結果。
隻是以他的能力,這已經是能想出來的最後自保之法。
那些人,皇帝都敢加害……”。
二當家蘇衡苦笑着說道,招呼仆人進來,收走地闆上的碎磁。
家主蘇醒的心思他明白。
眼看着文天祥在福建風聲水起,大宋又有了複興希望。
蘇家想從中獲取最大的利益,而最大功勞不過匡輔之功。
把小皇帝接來,結束諸臣們海上漂泊的生活。
一則可讨好諸臣,二則,也可以增加與文天祥今後合作的籌碼。
誰料到,張世傑無容人之量,底下那些地方豪強,過于膽大妄為。
“你是說,如今行朝,已經完全被那張世傑把持?”家主蘇醒背着手,一邊在屋子中打轉,一邊歎氣。
“那倒未必,張世傑雖然剛愎,但卻非奸詐狡猾之徒。
倒是那些外戚和帶着兵馬來投奔的地方豪強,争權奪利争得厲害。
陳宜中拿他們沒辦法,但文天祥卻未必給他們留情面,所以,他們才不肯去福建。
至于為什麼不來流求,大哥,蒲家的前車之鑒在那裡,我們蘇家雖然世代忠良,但朝廷難免會有所防備啊!” “也是這個道理!”家主蘇醒歎了口氣,心中的怒火稍小,對家族的下一步舉動,又開始猶豫起來。
“老二,你說,接下來咱們該怎麼半?” “我回來路上,聽人說,方家已經出了兵,與文丞相彙合!”蘇衡沒有直接回答家主的話,他很注意自己的身份,這種決定家族命運的事情,他隻負責提供各種信息,而不是替家主做決定。
“你是說方家的兵船麼,這次,又讓老方搶在了前頭!”蘇醒悻悻地答道,有些沮喪自己錯過了一個時機。
方家的主要活動是當海盜,蘇家主要活動是當海商。
兩個家族的背景不同,導緻他們看問題的角度也不一樣。
這次蘇家在與文天祥聯絡時,同時搭行朝的線。
而方家,則堅定地貼近了破虜軍,把行朝抛到了一邊。
方家是賭一段,符合他們的海盜性格。
而蘇家要左右逢源,從中謀求家族利益。
“我聽說,文大人用火炮換兵,一艘船和二百兵,即可換一門火炮呢!那火炮在海上一炮能打二裡遠,聲若霹靂,戰船被打上了,立刻會出個大窟窿。
方家憑着它,已經強行吞并了好幾家海盜,早就收回了本錢!”少當家蘇剛在一旁大聲插了一句,話語中帶着羨慕。
對于父親蘇醒兩頭讨好的舉止,他多少有些不滿。
他不明白,一向判斷準确的老爹,到底這回出了什麼事,本來已經決定了的事,卻遲遲不動手,平白讓方家搶了先機。
“文天祥就是大宋的丞相,與文天祥合作,不就是與大宋合作。
爹,您得早下決心,否則,咱們就被方家抛在身後了!” “嗨!”蘇醒看看自己滿懷熱情的兒子,搖搖頭。
有些話,還是不讓這愣頭青知道得好。
與文天祥合作,恰恰未必是與朝廷合作。
文天祥打下福州近一個月,才想起來邀請朝廷到福建,這裡邊的問題不是明擺着麼。
蘇家不比方家,随便一個打着大宋旗号的人就可以合作,他要顧忌祖輩的忠義之名。
一旦文天祥對朝廷有了不臣之心,其中利害得失,讓人不得不仔細思量。
“要不,還是按我說的,咱們自組義軍,起兵勤王!”少當家見父親不肯說話,急切地說。
在這遠離大陸的島嶼上,每天聽人說破虜軍如何馳騁疆場,讓他的心直癢癢,恨不得立刻帶艦隊登陸,加入到這幾百年不遇的亂潮當中去。
亂世出英雄。
混亂給了英豪們崛起的機會,也給了他們展示力量的理由。
雖然到最後英雄隻有一個,但其中多姿多彩的過程,卻足以讓年青人熱血沸騰。
“賢侄莫慌,且聽你爹自有計較!”蘇衡見家主臉色再次轉陰,站出來,為他們父子打圓場。
蘇醒又歎了口氣,看看跟随自己多年的蘇衡,又看看兒子,心裡有些疲憊。
原來以為文天祥是個忠臣,所以豪情萬丈地想跟他合作。
眼下很多事情,分明推翻了原來的判斷。
作為一代族長,他肩負的是整個家族的命運,所以不得不小心。
可目前如海潮般變幻的局勢,又容不得他仔細思考這些事情。
原來迫切希望與文丞相合作,是看好了蘇家在海上的發展前景。
現在謹慎考慮與文丞相合作,是因為發展前景依然在,卻包含了太多負面的因素,一旦文天祥出了問題,蘇家将陪着身敗名裂。
那個文天祥,在不是忠肝義膽的文狀元。
王莽恭謙下士時,一旦他脫離了朝廷而自立,蘇家該如何自處? 沉默,沉默。
仿佛想了數十年那麼長,蘇醒終于下定了決心,擡起頭,沖着蘇衡說道:“老二,咱家答應文丞相的戰艦已經造好了。
” “是麼,這麼快!”蘇衡随口答應,不知道家主想說些什麼。
蘇醒笑了笑,笑容看起來說不出的苦澀。
利益面前,蘇家必須賭一把。
給他多長時間考慮,結局其實都差不多。
“我原來不知道文大人要的船,為什麼二層甲闆造得那麼厚。
舷窗為什麼要那種花哨的,可開合的。
這幾天我終于想明白了,原來那地方是裝火炮的,一艘船,至少能裝十六門炮。
看來,文大人在邵武的時候,已經計算好了今天!” 蘇醒一邊搖頭,一邊贊歎。
不知道是稱贊文天祥遠大目光,還是歎息這樣一個時代,注定所有人的作為,要被文天祥所左右。
“咱們給他送過去麼?”看出了家主臉上的無奈,蘇衡試探着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