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斜陽 第一章 黃昏(三)

關燈
湊了過來,“給咱也剃了,丞相大人落發,咱也落,不趕走蒙古人,永不蓄發”。

     “我剃掉頭發,并不光是為了明志”,知道第一步計劃順利實施,文天祥悄悄地松了口氣,摸摸自己的秃腦袋,對着正在理發的張唐說道,“剃發,是為了練兵”。

     “練兵”,杜浒的手抖了抖,差點在張唐的頭皮上劃了個小口,沒等他表示歉意,張唐瞪着牛鈴一樣的大眼睛,甕聲甕氣問道:“怎麼煉法,難道都要剃光頭麼”。

     “最好剃掉,如果有人不情願,也就算了,讓他還鄉”,文天祥點點頭,慢慢給幾個人解釋。

    “你等記得當日空坑之戰麼,鞏信将軍手中的兵雖然少,氣勢上卻不輸于蒙古人”。

     激将、點撥、疏導,文天祥一步步将三人引進自己設好的說辭中。

    杜浒是他的生死好友,箫資是他的貼身幕僚,張唐是個熱血豪傑,說通了他們三個,諸将的工作就可以慢慢去做,一點點擴大影響。

     不知道文天祥在想什麼,提到鞏信,杜浒等人都有些黯然。

    鞏信是文天祥所部中唯一一個行伍出身的正統軍官。

    反攻贛州時,文天祥曾經撥了五千民軍讓鞏信帶領,被鞏信以一句“此輩徒累人而”拒絕,隻帶了他自己那一千江淮部曲。

    當時張唐還罵鞏信瞧人不起,現在看來,鞏信所言并非完全錯誤,十幾路民軍,聲勢浩大,戰鬥力确實極差。

    勝時如同一窩蜂,敗時卻如一群羊。

     “當日不忙着攻城掠地,跟鞏将軍學學練兵之道,也不至于敗得這麼慘。

    可惜了,現在咱願意學,鞏将軍已經成了千秋雄鬼”,張唐扼腕歎息。

    當時起兵,大夥熱情高漲。

    可熱情歸熱情,能經得起元軍三次進攻而不棄刃逃走的,的确沒幾個。

    他麾下的人馬做到敗而不潰,已經不易。

     而當日的鞏信,曾以千餘人馬硬撼對方數萬。

     “我教你,如果,你相信我”,文天祥站了起來,盡力拍了拍張唐的肩膀。

     “好”,張唐騰地一下站了起來,杜浒躲避不及,差點又在他即将剃完的光頭上再次開一道口子。

    “丞相一句話,我麾下的弟兄,去風裡,火裡,皺了眉頭,就是王八蛋”! “風裡火裡就不用了,明天給你一天時間,你所部人馬,全部剃成光頭”,文天祥笑着說道,轉身從紙堆中拿出幾頁紙,理好順序,拼湊在一起,“這是幾天來,我根據武經總要推演出來的練兵速成之法,雖然急了些,但剛好附和眼下的實情。

    鞑子留給我們的時間,的确不多了”。

     “成,大夥為了驅逐鞑子,命都不要了,何況剃頭。

    ”張唐豪爽的接過字紙,當朝丞相親自教他練兵之法,這話傳出去,是一輩子的榮耀。

    況且,即使丞相不教,自己麾下這幫人馬也得煉,至少要比鞏信手下那些江淮弟兄強。

    鞑子在江西屠戮了那麼多村鎮,報仇的事情,就着落在這剩下的千把人身上了。

     文天祥點點頭,接過杜浒手中的寶劍,輕輕的剃掉張唐頭上沒剃幹淨的幾處短發,一邊剃,一邊向大夥解釋,“練兵要素,第一要讓士兵做到令行禁止,所以,要培養他們的服從精神,剃頭和整理軍容,就是第一步……”。

     燭火跳動,文天祥的心神又飛回了夢境。

    愛國書生文忠走進八路軍中,跟着一群滿臉菜色的農民一塊練兵,剃頭,跑步,煉隊列,幾個月後,那些剛剛放下鋤頭,曾經聽見機關槍聲就腿哆嗦的農民,一個個變成了下山猛虎。

    他希望,張唐手下的民軍也可以做到。

     循州不能去了,文忠記憶裡,空坑之戰過後,自己的經曆幾乎是空白。

    也許去了循州後,自己再未能打過一場像樣的戰役。

    被蒙古人追剿,被張世傑猜疑,直到最後覆滅在張弘範之手。

     既然老天借文忠的記憶将黃崖洞中的事情塞給了自己,那麼,自己無論如何也要博一博,為了今天百丈嶺上這些人,也為了大宋的命運。

     把一個農民打造成士兵需要經曆以下必須的訓練,文忠的記憶,和文天祥的記憶攪在一起,瘋狂中寫就,如今整理出來,一條條,竟然如此清晰: 第一,剃頭,培養服從和集體精神。

     第二,體檢,這個就算了,總共這點人馬,體檢結束,估計也淘汰幹淨了。

     第三,拉家常緩和氣氛,這是兵書上所說的與士兵解衣推食吧,這個容易,麾下這些将領們都能做得到。

     第四,是隊列,兵器知識、格鬥、穿越障礙等日常科目。

     第五,要做到行軍、宿營,警衛常識,基礎戰術、假設敵介紹。

     第六,要明白軍官職責,兵器存放常識,軍人禮節、軍法。

     其中軍人職責和隊列訓練最重要,甯可不操其他課目,這兩項也必定要過,它們決定了,服從命令的養成,當士兵接受一個必死任務時,不會去問上級:為什麼你自己不去? 文天祥思考着,把這些東西一一用杜浒等人能理解的語言說了出來,偶爾走神,寶劍在張唐頭上又擦出一條小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