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斜陽 第一章 黃昏(三)
關燈
小
中
大
怎麼辦呢?文天祥惆怅地想。
光憑讀書人的熱情挽救不了大宋,贛南之戰已經用血證明了這個道理。
憑借先進武器?那些黃崖洞能造出來的武器,估計一時半會兒自己的軍隊造不出來。
即使造出來,也很難阻擋這些武器流傳到北元之手。
憑借士兵素質?吃糠咽菜的起義軍和打家劫舍的蒙古武士的體質不可同日而語。
憑借士氣?目前整個大宋各路人馬,士氣幾乎都是零。
百丈嶺間的兩千殘兵,面臨的幾乎是一條絕路。
如果是文忠面臨這種情況,他會怎麼辦? 腦子裡突然靈光一閃,仿佛有一雙手,撥開了迷霧,将一條路擺在了文天祥面前。
刹那間,他的臉上浮起一層興奮的紅。
可諸将肯按我說的做麼?紅暈散去,文天祥的内心深處又浮起一片冰冷。
文忠思維裡的這些東西,很多都不合大宋禮儀,甚至是對傳統的颠覆。
放在平時,文天祥自己都無法接受,所以這番内心掙紮才如此痛苦。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一時間,冷汗又濕透了文天祥的後背。
用什麼辦法可以讓諸将不抗拒,用什麼方式才能讓士兵們接受,用什麼方式才能讓天下儒林,天下百姓接受? 真的按文忠的思維去做了,可能自己面對的敵人就不僅僅是北元。
弄不好,将與整個世俗為敵,身敗名裂! 文天祥仿佛看到天下讀書人的筆下,共同株殺着一個叛逆。
這個叛逆,也曾經是讀書人的心中的偶像,理學中完人的代表。
可那又如何,如果可不再蒙古鐵蹄下屈膝,縱使粉身碎骨,有何懼哉。
一絲笑容浮現在文天祥嘴角,雖千萬人,吾往矣! “文大人不會再有事吧,今天好像情況不對呢”?躲在帳篷口的老樹下,細心的書吏箫資輕輕拉了拉杜浒的衣袖,指指帳篷内忽喜忽憂的文天祥,低聲詢問。
杜浒搖搖頭,用目光示意箫資繼續觀察。
剛才文天祥臉上的失望他全部都看在了眼裡,這個節骨眼上,千萬不能讓文大人出事。
猛然間,杜浒覺得自己的手心有些涼,汗水,已經在不知不覺間滲滿了手掌。
帳篷中的文丞相再次睜開了眼睛,向外看了看,目光炯炯,仿佛穿透了黑暗,看到了一個無限光明的未來。
突然,他扶案站起,走到樹枝搭成的兵器架上,拔出了寶劍。
毅然向自己揮去。
“不可”,杜浒和箫資同聲呐喊,拼命向帳篷内跑,一道身影比他們還迅速,電一樣沖進帳篷。
哪裡還來得及,文天祥的手擡了擡,半面花白的頭發落入了曉風中。
“大人,你這是何意”,箫資緊緊抱住文天祥手臂,眼淚一下子流了出來。
方才他以為文天祥要自殺,七魂被吓走了六道,剩下的一點注意力,全部凝聚在抱着文天祥的雙臂上。
“大人,難道你要棄大宋而不顧,棄大夥而不顧麼”,杜浒生氣的大叫,人之發膚,受于父母,毀之即為不孝。
宋人素重禮教,斷發者,通常即是出家遁入佛門,與紅塵再無瓜葛。
他知道戰局令人失望,卻沒想到文天祥已經絕望到這種程度。
“我不是……”,文天祥被杜、箫二人弄得哭笑不得,方要出言解釋,第一個沖進來阻止他“自殺”的義軍首領張唐已經憤怒的叫了起來,“熊,咱江西諸地義軍還等着文大人再次舉兵抗元,沒想到大人是個輸一次就認熊的窩囊廢。
不就是沒兵了嗎,沒兵可以再招,沒武器可以到鞑子手裡搶。
你這樣出了家,算做什麼。
還不如去投降,好歹能把妻兒老小換出來,免得他們受苦”。
聽了張唐的喝罵,文天祥不怒反笑。
掰開箫資的手臂,将寶劍交到死盯着自己的杜浒手裡,找了個座位,笑着坐下。
搖着缺了小半頭發的腦袋解釋道,“我斷發是斷發,不是出家,你們急個什麼。
貴卿,幫我個忙,把另外大半邊頭發,也給我剃了。
濕氣重,讓我涼快涼快”。
“這”?杜浒杜貴卿略一遲疑,旋即恍然大悟,“原來丞相是斷發明志,我等魯莽了”。
滿懷歉意的走上前,用寶劍輕輕割去文天祥其餘的頭發。
“是啊,斷發明志,不恢複漢家山河,文某永不蓄發”。
文天祥笑了笑,杜浒這樣理解最好。
無論理解不理解,欺騙也好,憑借丞相的官職威壓也罷,三日之内,他必須讓整個軍中的男子,全部将頭發剃光,這是百丈嶺間這支隊伍生存下來的第一步。
“不複大宋山河,永不蓄發。
丞相割了,我也割了”,書吏箫資驚魂初定,搬了個草團跪坐在文天祥身邊,摘下帽子,将幹淨的頭發伸向杜浒。
還在給文天祥清理殘餘頭發的杜浒笑了笑,手上加快速度,轉眼間把箫資也理成了秃瓢。
杜浒是前丞相杜範的小兒子,少年時本是個遊俠兒,學過些武藝。
提三尺劍砍過無數鞑子,卻從來沒想到用自己的劍技給人理發。
處理完了箫資的頭發,方自我解嘲的搖頭苦笑,大嗓門張唐也将自己那顆肉乎乎的大腦袋
光憑讀書人的熱情挽救不了大宋,贛南之戰已經用血證明了這個道理。
憑借先進武器?那些黃崖洞能造出來的武器,估計一時半會兒自己的軍隊造不出來。
即使造出來,也很難阻擋這些武器流傳到北元之手。
憑借士兵素質?吃糠咽菜的起義軍和打家劫舍的蒙古武士的體質不可同日而語。
憑借士氣?目前整個大宋各路人馬,士氣幾乎都是零。
百丈嶺間的兩千殘兵,面臨的幾乎是一條絕路。
如果是文忠面臨這種情況,他會怎麼辦? 腦子裡突然靈光一閃,仿佛有一雙手,撥開了迷霧,将一條路擺在了文天祥面前。
刹那間,他的臉上浮起一層興奮的紅。
可諸将肯按我說的做麼?紅暈散去,文天祥的内心深處又浮起一片冰冷。
文忠思維裡的這些東西,很多都不合大宋禮儀,甚至是對傳統的颠覆。
放在平時,文天祥自己都無法接受,所以這番内心掙紮才如此痛苦。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一時間,冷汗又濕透了文天祥的後背。
用什麼辦法可以讓諸将不抗拒,用什麼方式才能讓士兵們接受,用什麼方式才能讓天下儒林,天下百姓接受? 真的按文忠的思維去做了,可能自己面對的敵人就不僅僅是北元。
弄不好,将與整個世俗為敵,身敗名裂! 文天祥仿佛看到天下讀書人的筆下,共同株殺着一個叛逆。
這個叛逆,也曾經是讀書人的心中的偶像,理學中完人的代表。
可那又如何,如果可不再蒙古鐵蹄下屈膝,縱使粉身碎骨,有何懼哉。
一絲笑容浮現在文天祥嘴角,雖千萬人,吾往矣! “文大人不會再有事吧,今天好像情況不對呢”?躲在帳篷口的老樹下,細心的書吏箫資輕輕拉了拉杜浒的衣袖,指指帳篷内忽喜忽憂的文天祥,低聲詢問。
杜浒搖搖頭,用目光示意箫資繼續觀察。
剛才文天祥臉上的失望他全部都看在了眼裡,這個節骨眼上,千萬不能讓文大人出事。
猛然間,杜浒覺得自己的手心有些涼,汗水,已經在不知不覺間滲滿了手掌。
帳篷中的文丞相再次睜開了眼睛,向外看了看,目光炯炯,仿佛穿透了黑暗,看到了一個無限光明的未來。
突然,他扶案站起,走到樹枝搭成的兵器架上,拔出了寶劍。
毅然向自己揮去。
“不可”,杜浒和箫資同聲呐喊,拼命向帳篷内跑,一道身影比他們還迅速,電一樣沖進帳篷。
哪裡還來得及,文天祥的手擡了擡,半面花白的頭發落入了曉風中。
“大人,你這是何意”,箫資緊緊抱住文天祥手臂,眼淚一下子流了出來。
方才他以為文天祥要自殺,七魂被吓走了六道,剩下的一點注意力,全部凝聚在抱着文天祥的雙臂上。
“大人,難道你要棄大宋而不顧,棄大夥而不顧麼”,杜浒生氣的大叫,人之發膚,受于父母,毀之即為不孝。
宋人素重禮教,斷發者,通常即是出家遁入佛門,與紅塵再無瓜葛。
他知道戰局令人失望,卻沒想到文天祥已經絕望到這種程度。
“我不是……”,文天祥被杜、箫二人弄得哭笑不得,方要出言解釋,第一個沖進來阻止他“自殺”的義軍首領張唐已經憤怒的叫了起來,“熊,咱江西諸地義軍還等着文大人再次舉兵抗元,沒想到大人是個輸一次就認熊的窩囊廢。
不就是沒兵了嗎,沒兵可以再招,沒武器可以到鞑子手裡搶。
你這樣出了家,算做什麼。
還不如去投降,好歹能把妻兒老小換出來,免得他們受苦”。
聽了張唐的喝罵,文天祥不怒反笑。
掰開箫資的手臂,将寶劍交到死盯着自己的杜浒手裡,找了個座位,笑着坐下。
搖着缺了小半頭發的腦袋解釋道,“我斷發是斷發,不是出家,你們急個什麼。
貴卿,幫我個忙,把另外大半邊頭發,也給我剃了。
濕氣重,讓我涼快涼快”。
“這”?杜浒杜貴卿略一遲疑,旋即恍然大悟,“原來丞相是斷發明志,我等魯莽了”。
滿懷歉意的走上前,用寶劍輕輕割去文天祥其餘的頭發。
“是啊,斷發明志,不恢複漢家山河,文某永不蓄發”。
文天祥笑了笑,杜浒這樣理解最好。
無論理解不理解,欺騙也好,憑借丞相的官職威壓也罷,三日之内,他必須讓整個軍中的男子,全部将頭發剃光,這是百丈嶺間這支隊伍生存下來的第一步。
“不複大宋山河,永不蓄發。
丞相割了,我也割了”,書吏箫資驚魂初定,搬了個草團跪坐在文天祥身邊,摘下帽子,将幹淨的頭發伸向杜浒。
還在給文天祥清理殘餘頭發的杜浒笑了笑,手上加快速度,轉眼間把箫資也理成了秃瓢。
杜浒是前丞相杜範的小兒子,少年時本是個遊俠兒,學過些武藝。
提三尺劍砍過無數鞑子,卻從來沒想到用自己的劍技給人理發。
處理完了箫資的頭發,方自我解嘲的搖頭苦笑,大嗓門張唐也将自己那顆肉乎乎的大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