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講 劉邦成功之謎
關燈
小
中
大
逃到我們這兒來,說了三句話,就馬上給他這麼大一個官,和他坐在一個車子上面,議論紛紛,但是劉邦不予理睬,你們議論你們的,我任命我的,而且更加信任陳平。
這就叫做招降納叛。
劉邦用人的第四個特點是不計前嫌。
漢六年的時候,劉邦已經得了天下,劉邦已經封了一批功臣,但是還有很多功臣沒有封,因為功臣他這個功怎麼樣計算,封一個什麼樣的爵位比較合适,這個事還很費商量,就把封功臣的事,一直這樣拖下來,有一天劉邦在宮殿裡面走,遠遠地看到一群人,坐在地上,在那兒嘀嘀咕咕嘀嘀咕咕,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劉邦就問旁邊的張良,說子房,那些人在說什麼呢?張良說,陛下不知道啊,他們在商量謀反啊劉邦說子房不要亂講,天下剛剛安頓,謀什麼反啊,張良說陛下不知道啊,陛下得了天下以後,封了一批功臣,大多數都是你的親信,像蕭何這些人,還有一些以前得罪過你的人,他受了處分,現在這些功臣們都在想一個問題,說這個天下還有多少可以封賞的,是不是可以拿出來封賞的東西已經不多了,像我們這種和陛下關系不密切的,甚至以前得罪過陛下的,是不是就得不到封賞了,或者甚至于會被陛下找一個岔子,給咔嚓了呢?他們想來想去想不明白,所以他們在那兒商量謀反。
劉邦馬上醒悟過來了,知道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那“為之奈何”,子房你說怎麼辦呢?張良說請陛下想一想,在這些功臣當中,有沒有這樣人,他的功勞非常大,而他和陛下的關系呢,又非常地惡劣,有沒有這樣的人?劉邦說有,有一個雍齒,雍齒這個人非常地可惡,他一而再、再而三的侮辱朕,朕早就想殺他了,可是他功勞太大,朕又于心不忍,張良說好了,請急封雍齒,以示群臣。
請你趕快把雍齒封了,劉邦馬上接受這個建議,立即封雍齒為什方侯。
雍齒一封,所有的功臣都安心了。
你看雍齒都封了,大家都知道這個雍齒是皇上最讨厭的人,他都封侯,我們這些人,都放心了。
這叫什麼?這就叫不計前嫌。
劉邦用人的第五個特點是坦誠相待。
我們知道人才,他最需要的是什麼?一個人才,他最希望、最渴望、最需要得到的是什麼?尊重。
當然如果可能的話,多發點薪水也不錯。
但是最重要的是尊重,信任他,你要尊重這些人才,惟一的辦法就是以誠相待,實話實說,劉邦就有這個優點。
張良、韓信、陳平這些人,如果有什麼問題要跟劉邦談,提出問題,劉邦全部都是如實回答,不說假話,哪怕這樣回答很沒面子,他也不說假話。
張良在鴻門宴之前得到消息,說項羽第二天要派兵來剿滅劉邦,張良曾問過劉邦,說請大王想一想,你打得過項羽嗎?劉邦的回答是“固不如也”,打不過他。
後來韓信到劉邦軍中來,也了這樣的問題,說大王自己掂量掂量你的能力、魅力、實力比得過項羽嗎?劉邦雖然沉默了很久,最後還是坦誠相告,“固不如也”,我是不如他,就是這些人能夠幫助劉邦提出自己的計策來,是由于劉邦有一個前提,就是每件事情都是如實相告,絕不隐瞞。
這樣信任對方,尊重對方,得到了對方同樣的回報,同樣的信任和尊重,盡心盡力地幫他出謀劃策。
這确實是我們一些做領導的,值得借鑒的經驗,這是坦誠相待。
劉邦用人的第六個特點,叫做用人不疑。
我們有一句話老話,叫做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你要用一個人,你就要相信他,不要懷疑他,做一個領導最忌諱的,就是一天到晚看見所有的人都很可疑,今天猜忌這個,明天猜忌那個,這是最忌諱的,劉邦他就有這個魄力,他一旦決定用某某人,他絕不懷疑,放手使用。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陳平。
陳平從項羽的軍中投靠劉邦以後,得到劉邦的信任,是讓很多劉邦的老人不滿意的,我們跟着劉邦跟那麼長時間,建功立業,出生入死,也不過就混到現在這個位置,陳平這個小子一來,就給他那麼高的職務,所以就有人去到劉邦那裡說陳平的壞話。
這些去舉報的人給了陳平這樣一個罪狀,可以總結為八個字,盜嫂受金,反複無常。
什麼叫盜嫂呢?就是和自己的嫂子通奸,這個事情大概是真有的,就是陳平原來在家鄉的時候和他嫂子的關系至少是暧昧的,這當然是不道德的。
所謂受金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接受紅包。
陳平來到了劉邦的軍隊裡面,就開始收紅包,這叫受金,這當然也是不道德的。
再一個就是反複無常,反複無常的證據就是他原來在魏王那裡,然後又跑到項羽那裡,現在又跑道劉邦那裡,這一狀上去以後,劉邦是不能不當回事的,所以劉邦就把推薦陳平的那個人魏無知,找來責備他,說你這怎麼回事呢?我讓你向我推薦人才,結果你給我推薦一個盜嫂受金,反複無常的人,那不是小人嗎?你怎麼推薦給我呢?魏無知的回答是這樣的,“臣所言者
這就叫做招降納叛。
劉邦用人的第四個特點是不計前嫌。
漢六年的時候,劉邦已經得了天下,劉邦已經封了一批功臣,但是還有很多功臣沒有封,因為功臣他這個功怎麼樣計算,封一個什麼樣的爵位比較合适,這個事還很費商量,就把封功臣的事,一直這樣拖下來,有一天劉邦在宮殿裡面走,遠遠地看到一群人,坐在地上,在那兒嘀嘀咕咕嘀嘀咕咕,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劉邦就問旁邊的張良,說子房,那些人在說什麼呢?張良說,陛下不知道啊,他們在商量謀反啊劉邦說子房不要亂講,天下剛剛安頓,謀什麼反啊,張良說陛下不知道啊,陛下得了天下以後,封了一批功臣,大多數都是你的親信,像蕭何這些人,還有一些以前得罪過你的人,他受了處分,現在這些功臣們都在想一個問題,說這個天下還有多少可以封賞的,是不是可以拿出來封賞的東西已經不多了,像我們這種和陛下關系不密切的,甚至以前得罪過陛下的,是不是就得不到封賞了,或者甚至于會被陛下找一個岔子,給咔嚓了呢?他們想來想去想不明白,所以他們在那兒商量謀反。
劉邦馬上醒悟過來了,知道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那“為之奈何”,子房你說怎麼辦呢?張良說請陛下想一想,在這些功臣當中,有沒有這樣人,他的功勞非常大,而他和陛下的關系呢,又非常地惡劣,有沒有這樣的人?劉邦說有,有一個雍齒,雍齒這個人非常地可惡,他一而再、再而三的侮辱朕,朕早就想殺他了,可是他功勞太大,朕又于心不忍,張良說好了,請急封雍齒,以示群臣。
請你趕快把雍齒封了,劉邦馬上接受這個建議,立即封雍齒為什方侯。
雍齒一封,所有的功臣都安心了。
你看雍齒都封了,大家都知道這個雍齒是皇上最讨厭的人,他都封侯,我們這些人,都放心了。
這叫什麼?這就叫不計前嫌。
劉邦用人的第五個特點是坦誠相待。
我們知道人才,他最需要的是什麼?一個人才,他最希望、最渴望、最需要得到的是什麼?尊重。
當然如果可能的話,多發點薪水也不錯。
但是最重要的是尊重,信任他,你要尊重這些人才,惟一的辦法就是以誠相待,實話實說,劉邦就有這個優點。
張良、韓信、陳平這些人,如果有什麼問題要跟劉邦談,提出問題,劉邦全部都是如實回答,不說假話,哪怕這樣回答很沒面子,他也不說假話。
張良在鴻門宴之前得到消息,說項羽第二天要派兵來剿滅劉邦,張良曾問過劉邦,說請大王想一想,你打得過項羽嗎?劉邦的回答是“固不如也”,打不過他。
後來韓信到劉邦軍中來,也了這樣的問題,說大王自己掂量掂量你的能力、魅力、實力比得過項羽嗎?劉邦雖然沉默了很久,最後還是坦誠相告,“固不如也”,我是不如他,就是這些人能夠幫助劉邦提出自己的計策來,是由于劉邦有一個前提,就是每件事情都是如實相告,絕不隐瞞。
這樣信任對方,尊重對方,得到了對方同樣的回報,同樣的信任和尊重,盡心盡力地幫他出謀劃策。
這确實是我們一些做領導的,值得借鑒的經驗,這是坦誠相待。
劉邦用人的第六個特點,叫做用人不疑。
我們有一句話老話,叫做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你要用一個人,你就要相信他,不要懷疑他,做一個領導最忌諱的,就是一天到晚看見所有的人都很可疑,今天猜忌這個,明天猜忌那個,這是最忌諱的,劉邦他就有這個魄力,他一旦決定用某某人,他絕不懷疑,放手使用。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陳平。
陳平從項羽的軍中投靠劉邦以後,得到劉邦的信任,是讓很多劉邦的老人不滿意的,我們跟着劉邦跟那麼長時間,建功立業,出生入死,也不過就混到現在這個位置,陳平這個小子一來,就給他那麼高的職務,所以就有人去到劉邦那裡說陳平的壞話。
這些去舉報的人給了陳平這樣一個罪狀,可以總結為八個字,盜嫂受金,反複無常。
什麼叫盜嫂呢?就是和自己的嫂子通奸,這個事情大概是真有的,就是陳平原來在家鄉的時候和他嫂子的關系至少是暧昧的,這當然是不道德的。
所謂受金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接受紅包。
陳平來到了劉邦的軍隊裡面,就開始收紅包,這叫受金,這當然也是不道德的。
再一個就是反複無常,反複無常的證據就是他原來在魏王那裡,然後又跑到項羽那裡,現在又跑道劉邦那裡,這一狀上去以後,劉邦是不能不當回事的,所以劉邦就把推薦陳平的那個人魏無知,找來責備他,說你這怎麼回事呢?我讓你向我推薦人才,結果你給我推薦一個盜嫂受金,反複無常的人,那不是小人嗎?你怎麼推薦給我呢?魏無知的回答是這樣的,“臣所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