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講 窦嬰與外戚

關燈
帝對窦嬰的一貫看法,也不大可能留下一份遺诏說:窦嬰你做周勃,看到出問題以後就把王太後廢掉!這不大可能,因為漢景帝對窦嬰的評價并不是很高。

    窦太後曾經建議漢景帝讓窦嬰當丞相,漢景帝說了這樣的話,說魏其這個人――窦嬰是封了魏其侯的――“沾沾自喜,多易,難以為相持重”。

    什麼叫沾沾自喜呢?沾沾就是揚揚得意;自喜,就是自戀、自愛,自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沾沾自喜”這個成語就是從這裡出來的;“多易”就是指草率輕浮;“持重”是指擔當重任。

    連在一起就是說:窦嬰這個人自鳴得意,自視甚高,草率輕浮,很難承擔丞相的重任――這樣的人,漢景帝怎麼會讓他做周勃呢? 當然了,哪怕就隻有遺诏上的這九個字,王太後和田也不會高興,也會緊張,漢武帝可能也不會高興――他們也可能想把這個遺诏給毀掉。

    但是毀诏并不容易,因為我們知道宮廷裡的存檔應該有兩份,就是既存件又存目。

    現在我們在電視劇《漢武大帝》裡看到的是裝遺诏的盒子沒有了,這個盒子和遺诏是可以拿去燒的。

    但是還有一個登記冊啊,當初發的诏事後還是要登記的啊――某年某月某日,上賜魏其侯,诏書一份,存在第幾行,第幾格,哪個櫃子――得有這個東西啊,這個目錄你删不掉啊,那個你怎麼毀得掉呢?甚至也可能隻有一個目錄,隻是登記了一筆,沒有什麼副本――我們也搞不清楚是不是有副本――但是即便沒有副本,登記的這麼一行字也應該是有的,這個東西是毀不掉的。

    所以說,毀诏的可能性不大。

     那麼,矯诏的可能性也不大――窦嬰沒有那麼大的膽子去僞造一份先帝遺诏,他哪有那麼大膽子?而且根據司馬遷的記錄來看,當時的人都相信窦嬰手上是有一份先帝遺诏的,上面就是這九個字:“事有不便,以便宜論上”。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如果景帝給了窦嬰一份诏書,那不是寫幾個字就行了的,是要加印加玺的。

    這幾個字你能夠僞造,玺印你也能僞造?漢代是個非常重視印信的朝代,我們在電視劇裡已經看到了,即便拿着皇帝的節杖和诏書但沒有虎符,也是不能調兵的啊。

    這是漢代的一個特點,它是認圖章不認人,認證件不認人的――我是誰你還不認識嗎?不行,拿證件來,拿虎符,拿印章來,沒這個我不認識你。

    那窦嬰怎麼去僞造這個玺印呢?看來也不大可能。

     如此一來就隻剩下這幾種可能了:一種是漢景帝給了窦嬰一份密诏,忘了存檔。

    但如果漢景帝是讓他做周勃的,這麼重要的事怎麼會不存檔呢?那麼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漢景帝故意不存檔,故意不存檔就是坑他(窦嬰)啊――我給你一份密诏,我又不存檔,隻要你一拿出來你就完蛋――但是這個漢景帝好像對窦嬰也沒有如此深仇大恨,要設這麼個計策來陷害他吧。

    最後隻剩下一種可能性,就是漢景帝當時也就打了一個白條,随手寫了張便條,也沒有蓋章,也沒有用印。

    但是這種推測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我覺得窦嬰所掌握的先帝遺诏是個謎。

     窦嬰之死起因于灌夫在丞相田婚宴上的一次鬧酒,之後以僞造先帝遺诏定罪,而制造這個冤案的背後操縱者就是丞相田。

    作為外戚集團勢力的新興代表,現任丞相田早就把沒落前任、同是外戚身份的窦嬰看做是眼中釘。

     什麼是外戚?外戚就是皇帝的母族和妻族。

    所謂母族就是母親家的人,妻族就是妻子家的人。

    當然皇帝的妻族範圍比民間的範圍大一點――民間是妻和妾分得很清楚,妻家和夫家是婚姻關系,夫家和妾家沒有關系,不算做婚姻關系;但是皇帝會特殊一點,有時皇帝妾家的人也可以算做妻族裡面的。

    母族和妻族是一個人關系最密切的兩個家族,再加上自己這一族――父族,合稱為三族。

    但是這三族性質不同,分量也不同。

    父族是血統關系;母族是血緣關系;妻族是姻緣關系,就是說,妻族和自己一點兒血緣關系都沒有。

    對于皇族來說,父族就是皇族,也叫宗室。

    當然,在西漢的時候,母族和妻族也可以算做宗室;到了清代的時候,就規定隻有努爾哈赤的父親塔克世的直系才能算宗室了――所以說,各個朝代宗室的算法也不太一樣,但是基本上算起來,按皇帝父族支脈傳下來的可以算宗室,可以叫做鳳子龍孫。

    母族和妻族不同姓,他們是外姓人,叫外戚,也叫做皇親國戚。

    宗室就是同姓的,鳳子龍孫是可以封王的;外戚,也就是異姓的母族和妻族隻能封侯。

     這個是政治待遇不同,但是待遇不等于關系,待遇高的不一定關系好。

    為什麼呢?同姓的這些宗室往往更有威脅性,因為他也有潛在的皇位繼承權――一旦在位的皇帝死了,沒有兒子,那就要到同姓的宗室裡面去找一個人。

    漢文帝就是這樣當上皇帝的嘛――漢高祖死了以後,他的兒子漢惠帝繼位,漢惠帝死了以後,兒子也沒了,隻好把他的兄弟劉啟從藩王的位置上請進京城來,請他做皇帝,這就是漢文帝。

    所以說,這些藩王們都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