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講 窦嬰與外戚
關燈
小
中
大
窦嬰之死是武帝時期的一個大案。
此案起因甚微――灌夫鬧酒,後果卻很嚴重:灌夫族滅,窦嬰棄市,田發神經病死。
此案的一大疑點,是所謂“先帝遺诏”――窦嬰以矯诏罪被判處死刑。
所謂“先帝遺诏”隻有九個字:“事有不便,以便宜論上”。
然而漢景帝對窦嬰的評價并不高,何以給予他這樣的重托呢? 事實上,無論如何,窦嬰非死不可。
為什麼?因為他是外戚集團的代表人物。
窦嬰的死是西漢初年的一大疑案。
這個案子雖然很大,起因卻非常之小,是什麼呢?就是灌夫在丞相田的婚宴上鬧酒。
那麼灌夫為什麼要在田的婚宴上鬧酒呢?是因為他發現來參加婚禮的人對窦嬰不尊敬。
具體地說,就是田給大家敬酒的時候,所有的賓客都避席了;而窦嬰來給大家敬酒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沒有避席。
那什麼叫避席呢?我們知道,古人是席地而坐,是坐在地上的,所以召開會議或者是舉行酒宴時,要先把這個席子放好。
你的席子放在哪裡,你的座位就在哪裡,這個叫做席位。
主人坐在正中、主要的地方叫主席,其他的人分成兩列排在旁邊叫列席。
如果是主人或者重要的貴賓來給咱們敬酒,咱們要避席――離開這個席位,然後退下來說“不敢當”。
那麼在田的婚宴上,田來敬酒的時候,所有的客人都避席了;而窦嬰來敬酒的時候,大多數的客人都半避――半起避開,說“不敢當”。
這說明什麼呢?說明這些客人對窦嬰不夠尊重。
而窦嬰的資格可比田要老得多。
當年窦嬰炙手可熱、紅極一時的時候田是什麼?他隻是個郎官,想拍窦嬰馬屁都拍不上的;現在田當了丞相,窦嬰下台了,你們就這樣?你們太勢利眼了吧?所以,灌夫就發脾氣了。
灌夫發脾氣,他也不好找别的人發啊,他瞄準一個灌家的人,是他的晚輩――我家裡人我總可以教訓吧!這個家夥在幹什麼呢?在和程不識将軍說悄悄話。
灌夫就跑過去說,幹什麼幹什麼?老夫來給你敬酒,你卻像個女人一樣地說悄悄話!幹什麼呢?你平時說程不識将軍一錢不值,怎麼你現在跟他說悄悄話? 田看到這個就不高興了:打狗要看主人嘛,這個是我的客人嘛。
田就說灌夫,你這話什麼意思?程不識将軍和李廣将軍都是衛尉,你這樣說程不識将軍,那把李廣将軍的面子往哪兒放?灌夫說,老子今天豁出去了,管他們什麼姓程的姓李的!然後就鬧起來了,一鬧起來灌夫就被抓起來了。
因為這場婚宴是太後懿旨要田辦的,那麼你不給田面子便是不給太後面子,這叫做“大不敬”,是可以論罪的。
灌夫被抓起來以後,窦嬰想,灌夫為什麼鬧酒呢?他是為了給我争面子。
那我不能不救灌夫啊!窦嬰就出面救灌夫,結果窦嬰也被抓起來了。
窦嬰一看急了,馬上托人跟皇帝說,我有先帝遺诏,先帝遺诏上已經說了,我窦嬰可以怎樣怎樣。
據《史記》上記載,漢景帝臨死的時候留給窦嬰一份遺诏,告訴他如果遇到了麻煩可以直接打報告給皇帝。
窦嬰以為有了先帝遺诏這個尚方寶劍就可以免死了,可事情并非那麼簡單,最後窦嬰以僞造先帝遺诏罪被斬首。
那麼,曆史上究竟有沒有這份遺诏呢? 漢武帝接到報告一看,說有先帝遺诏,那我們就去查一查吧,就到尚書那兒查。
尚書是什麼意思呢?尚書在漢代是保存國家圖書、資料、檔案、文件的地方,相當于現在的國家圖書館兼國家檔案館兼國家機要局。
漢武帝派人到尚書那兒一查,說是沒有,沒見到存檔。
于是就給窦嬰定了個罪名是“矯诏”――僞造先帝遺诏。
這是很大的罪過,為此就把窦嬰給殺了。
所以窦嬰這個案子的疑點,就在于到底有沒有所謂的先帝遺诏。
那麼,史書上的記載隻是這樣的:窦嬰說有先帝遺诏,而檔案館裡沒有先帝遺诏。
這就有好幾種可能:第一種可能就是窦嬰矯诏,僞造了一個诏書;第二種可能是沒有存檔;第三種可能是存檔的诏書被毀掉了。
那麼,沒有存檔又分兩種可能:一種是景帝忘了存檔,第二種是景帝故意不存檔。
被毀掉也有兩種可能:一是王太後和田把遺诏毀了,二是漢武帝把遺诏給毀了。
現在我們在電視連續劇《漢武大帝》裡面看到的,是選擇“王太後、田毀诏”這種說法,但是我覺得這種可能性不大。
因為根據《史記》的記載,窦嬰的所謂先帝遺诏隻有九個字,叫“事有不便,以便宜論上”。
這九個字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窦嬰如果遇到了什麼麻煩,任何時候都可以直接打報告給皇帝,你怎麼說都行。
也就是這麼九個字,這九個字不是很嚴重啊,不是像電視劇裡面說的那樣――窦嬰手上有一份先帝遺诏,根據這個遺诏窦嬰可以做周勃,就是平定諸呂之亂的周勃,擁有這個權力,可以廢掉太後,可以平定王氏、田氏。
根據“事有不便,以便宜論上”這九個字看,窦嬰手裡的遺诏并不具備那樣一個性質,就是說漢景帝并沒有授權窦嬰可以做周勃。
而且根據漢景
此案起因甚微――灌夫鬧酒,後果卻很嚴重:灌夫族滅,窦嬰棄市,田發神經病死。
此案的一大疑點,是所謂“先帝遺诏”――窦嬰以矯诏罪被判處死刑。
所謂“先帝遺诏”隻有九個字:“事有不便,以便宜論上”。
然而漢景帝對窦嬰的評價并不高,何以給予他這樣的重托呢? 事實上,無論如何,窦嬰非死不可。
為什麼?因為他是外戚集團的代表人物。
窦嬰的死是西漢初年的一大疑案。
這個案子雖然很大,起因卻非常之小,是什麼呢?就是灌夫在丞相田的婚宴上鬧酒。
那麼灌夫為什麼要在田的婚宴上鬧酒呢?是因為他發現來參加婚禮的人對窦嬰不尊敬。
具體地說,就是田給大家敬酒的時候,所有的賓客都避席了;而窦嬰來給大家敬酒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沒有避席。
那什麼叫避席呢?我們知道,古人是席地而坐,是坐在地上的,所以召開會議或者是舉行酒宴時,要先把這個席子放好。
你的席子放在哪裡,你的座位就在哪裡,這個叫做席位。
主人坐在正中、主要的地方叫主席,其他的人分成兩列排在旁邊叫列席。
如果是主人或者重要的貴賓來給咱們敬酒,咱們要避席――離開這個席位,然後退下來說“不敢當”。
那麼在田的婚宴上,田來敬酒的時候,所有的客人都避席了;而窦嬰來敬酒的時候,大多數的客人都半避――半起避開,說“不敢當”。
這說明什麼呢?說明這些客人對窦嬰不夠尊重。
而窦嬰的資格可比田要老得多。
當年窦嬰炙手可熱、紅極一時的時候田是什麼?他隻是個郎官,想拍窦嬰馬屁都拍不上的;現在田當了丞相,窦嬰下台了,你們就這樣?你們太勢利眼了吧?所以,灌夫就發脾氣了。
灌夫發脾氣,他也不好找别的人發啊,他瞄準一個灌家的人,是他的晚輩――我家裡人我總可以教訓吧!這個家夥在幹什麼呢?在和程不識将軍說悄悄話。
灌夫就跑過去說,幹什麼幹什麼?老夫來給你敬酒,你卻像個女人一樣地說悄悄話!幹什麼呢?你平時說程不識将軍一錢不值,怎麼你現在跟他說悄悄話? 田看到這個就不高興了:打狗要看主人嘛,這個是我的客人嘛。
田就說灌夫,你這話什麼意思?程不識将軍和李廣将軍都是衛尉,你這樣說程不識将軍,那把李廣将軍的面子往哪兒放?灌夫說,老子今天豁出去了,管他們什麼姓程的姓李的!然後就鬧起來了,一鬧起來灌夫就被抓起來了。
因為這場婚宴是太後懿旨要田辦的,那麼你不給田面子便是不給太後面子,這叫做“大不敬”,是可以論罪的。
灌夫被抓起來以後,窦嬰想,灌夫為什麼鬧酒呢?他是為了給我争面子。
那我不能不救灌夫啊!窦嬰就出面救灌夫,結果窦嬰也被抓起來了。
窦嬰一看急了,馬上托人跟皇帝說,我有先帝遺诏,先帝遺诏上已經說了,我窦嬰可以怎樣怎樣。
據《史記》上記載,漢景帝臨死的時候留給窦嬰一份遺诏,告訴他如果遇到了麻煩可以直接打報告給皇帝。
窦嬰以為有了先帝遺诏這個尚方寶劍就可以免死了,可事情并非那麼簡單,最後窦嬰以僞造先帝遺诏罪被斬首。
那麼,曆史上究竟有沒有這份遺诏呢? 漢武帝接到報告一看,說有先帝遺诏,那我們就去查一查吧,就到尚書那兒查。
尚書是什麼意思呢?尚書在漢代是保存國家圖書、資料、檔案、文件的地方,相當于現在的國家圖書館兼國家檔案館兼國家機要局。
漢武帝派人到尚書那兒一查,說是沒有,沒見到存檔。
于是就給窦嬰定了個罪名是“矯诏”――僞造先帝遺诏。
這是很大的罪過,為此就把窦嬰給殺了。
所以窦嬰這個案子的疑點,就在于到底有沒有所謂的先帝遺诏。
那麼,史書上的記載隻是這樣的:窦嬰說有先帝遺诏,而檔案館裡沒有先帝遺诏。
這就有好幾種可能:第一種可能就是窦嬰矯诏,僞造了一個诏書;第二種可能是沒有存檔;第三種可能是存檔的诏書被毀掉了。
那麼,沒有存檔又分兩種可能:一種是景帝忘了存檔,第二種是景帝故意不存檔。
被毀掉也有兩種可能:一是王太後和田把遺诏毀了,二是漢武帝把遺诏給毀了。
現在我們在電視連續劇《漢武大帝》裡面看到的,是選擇“王太後、田毀诏”這種說法,但是我覺得這種可能性不大。
因為根據《史記》的記載,窦嬰的所謂先帝遺诏隻有九個字,叫“事有不便,以便宜論上”。
這九個字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窦嬰如果遇到了什麼麻煩,任何時候都可以直接打報告給皇帝,你怎麼說都行。
也就是這麼九個字,這九個字不是很嚴重啊,不是像電視劇裡面說的那樣――窦嬰手上有一份先帝遺诏,根據這個遺诏窦嬰可以做周勃,就是平定諸呂之亂的周勃,擁有這個權力,可以廢掉太後,可以平定王氏、田氏。
根據“事有不便,以便宜論上”這九個字看,窦嬰手裡的遺诏并不具備那樣一個性質,就是說漢景帝并沒有授權窦嬰可以做周勃。
而且根據漢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