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講 袁盎與士

關燈
―這就是劇孟。

     劇孟和袁盎是好朋友。

    袁盎後來罷官在家裡面待着,鬥雞走狗,遊山玩水,和劇孟常相來往。

    當時就有人勸他說,袁大人啊,劇孟是一個賭徒,他非常喜歡賭博,賭博可是一個很壞的事情,是很害人的,賭博的人你還是不要和他來往的好。

    袁盎說,劇孟是個好賭博的人,沒錯;但是你知不知道,劇孟母親死的時候前來送葬的車子有上千輛――這個人如果沒有什麼過人之處的話,怎麼會有這麼好的人緣?袁盎這樣說過:我看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人有了災難,上門求救,能夠不以父母在家為托辭的,也不裝作自己不在家的人,隻有兩個人,一個是季心,一個是劇孟。

     季心是什麼人呢?季心是季布的弟弟。

    季布和季心這哥兒倆都是大俠,但是特點不一樣。

    季布的特點是“重然諾”,季布隻要答應你一件什麼事,絕對是要做到的。

    所以當時有一句話說“千金不如季布一諾”,你有一千斤黃金都不如季布說一個“諾”。

    我們現在看電視劇《漢武大帝》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所有人――本來應該按我們的說法說“是”的――他們都說“諾”,“諾”,相當于現在的“OK”。

    還有觀衆提出來說那個應聲聽起來像“No”。

    其實漢代的時候,“是”、“承認”就是“諾”,諾言這個詞就是從這兒來的。

    “諾”是什麼意思呢?是、對、承認、認賬、埋單,都是“諾”。

     季布是很重然諾的,而季心是非常勇敢的,他們兩個都是舉世聞名的大俠。

    季心最敬重的人是誰呢?袁盎。

    那我們現在知道了,劇孟一個,季心一個,這些人都是俠士,也都敬重袁盎。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袁盎這個人是有俠肝義膽的。

     司馬遷對袁盎的評價是:“仁心為質,引義慷慨”,“好聲矜賢,竟以名敗”。

     那麼,袁盎既是一個有俠肝義膽的人,又是一個以天下為己任的人,這也就是他最後死于非命的原因――因為他太關心國家大事,因為他堅決反對立梁王為儲,最終招緻災禍。

     我們知道,漢高祖劉邦建立了大漢王朝以後定了一條制度,叫做父死子繼,以此來解決皇位的繼承問題。

    皇位的繼承問題在中國曆代王朝一直是個麻煩事,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曆史上秦始皇開創的這個新的帝國,在制度上有一個特點,就是把原來的世襲制度基本上全部取消,隻留下一個――皇位世襲,官員再不世襲了。

    在秦以前,西周、東周的官都是世襲的――你的爸爸是大夫,你就是大夫,将來你的兒子也是大夫,從天子到諸侯到大夫都是世襲的。

    秦以後呢,官們都不能世襲了,惟獨皇帝是世襲的,所以留下了一個皇位的繼承問題。

     皇位繼承在殷商時期它有兩種方式,一個叫父死子繼,一個叫兄終弟及――一種是兒子接老子的班,一種是弟弟接哥哥的班。

    從周以後,就不能再兄終弟及了,因為弟弟接班是很麻煩的事情。

    但是,由于窦太後很喜歡自己的小兒子梁王劉武,所以多次提出來要漢景帝立梁王為儲,就是說一旦漢景帝死了,就讓他弟弟劉武來接班。

     窦太後這樣考慮,一個是出于她喜歡小兒子――做父母的總歸是有些偏心的,有些小女兒、小兒子總是占便宜的;再一個就是窦太後覺得自己身體很好,而她的兒子景帝身體不好,她想再有一個兒子當皇帝,這樣,她就可以在景帝死後繼續做太後。

    這個是不合制度、不合規矩的。

    是非對不對,這個我們說不清楚――你說是劉武做皇帝對國家好,還是劉徹做皇帝對國家好?但是,從當時的制度來講,這樣做肯定是不對的,所以袁盎反對。

    而袁盎這個時候是犯不着來反對的,因為這個時候他已經退休了。

    你都已經退休了,在家裡閑居,你管這閑事幹什麼?但袁盎他覺得自己應該忠心耿耿,應該為國家考慮。

    所以袁盎惹起梁王劉武的仇恨,被他派刺客給殺了。

     這裡面有一個細節很重要,就是第一個受命來殺袁盎的刺客沒有殺袁盎。

    這個刺客來了以後,先是到處打聽,他逮住一個人就問,你看袁盎這個人怎麼樣啊?那人說,好啊,袁盎是個好人啊!又問一個人,你看袁盎怎麼樣啊?回答是,君子啊!又問,你覺得袁盎怎麼樣?回答是,他為人俠義啊!這個刺客問了一圈回來以後,他下不了手了。

    于是他跟袁盎說,我是梁王派來的,梁王派我就是來殺你的,可是我下不了手;但是我告訴你,我不殺你,還有的是人來殺你,你還是躲起來吧! 袁盎沒有躲,終于被梁王後來派去的刺客殺了,所以袁盎也是死于非命的。

    從某種意義上說,袁盎是死于國難。

     和袁盎一樣反對立梁王為儲的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就是窦太後的侄子窦嬰。

    窦嬰和袁盎是好朋友,他們兩個和晁錯都搞不來。

    最後,袁盎死于非命,窦嬰也死于非命。

    窦嬰的死是怎麼回事?窦嬰又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呢? 我們下一講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