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制度,壞制度 四、官員選拔

關燈
現在再說官員選拔。

     我們知道,帝國雖然是以皇帝為中心建立的,但治理國家的卻不是皇帝一個人,也不可能是皇帝一個人。

    帝國的幅員如此遼闊,人口如此衆多,事務如此繁雜,如果事無巨細都要皇帝親自去打理,那實在是天方夜譚。

    合理并且可能的辦法是委派官員去代理,就像農場主雇人放羊一樣。

    這種制度,就叫“官員代理制”。

    那些代表皇帝去放羊的人,就叫“牧民之官”,有時也直接就叫“牧”。

     官員既然是皇權的代理人,那就必須精挑細選。

    一要靠得住,二要有本事,三要守規矩。

    所以官員的選拔,曆來就是王朝的重大課題。

    這項工作在古代,就叫“選舉”。

    選,就是選擇;舉,就是提拔。

    這和現代“選舉”的意思也差不太多,隻不過現代選舉是“民選”,古代選舉是“官選”,民選靠投票,官選不靠投票而已。

     選舉的方式有三種:察舉、薦舉、科舉。

    察舉就是由地方官進行考察,發現人才後向朝廷舉薦。

    薦舉就是由中正官(專門負責此項工作的官員)将各地推薦的人才分為三六九等,然後向朝廷舉薦。

    科舉則是通過分科的考試,将考試合格的人才向朝廷舉薦。

    第一種是察而後舉,所以叫察舉。

    第二種是薦而後舉,所以叫薦舉。

    第三種是科考而後舉,所以叫科舉。

    兩漢實行察舉制,魏晉實行薦舉制,隋唐以後實行科舉制。

    不過,認真說來,隻有隋唐的科舉是選舉,因為進士及第以後并不立即授官,仍然隻是推薦的意思。

    宋以後,進士及第即是官員,就不好叫做選舉,隻能叫做考試了。

     這三種,是選拔官員的主要方式,叫“正途”。

    其他方式,則叫“雜途”。

    比較起來,最好的是漢唐。

    漢代制度的優點,是兼顧了教育、實習、選舉、考試四個方面,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流程。

    漢自武帝時起,就有太學。

    太學是最早的“國立大學”。

    不過這“國立大學”,全國隻有一個,專門用于培養政治人才,因此也可以說是“中央政治學院”。

    這就是教育。

    太學生考試畢業分為兩等,一等的叫甲科,二等的叫乙科。

    大約甲科相當于現在的本科(大本),乙科相當于現在的專科(大專)。

    不過現在的本科專科是靠入學考試來分的,漢代的甲科乙科卻靠畢業考試來分。

    甲科出身的為郎,乙科出身的為吏。

    郎就是皇宮裡的侍衛,也是政府官員的後備軍。

    吏則是地方官員的僚屬,相當于現在的一般幹部。

    補郎和補吏,是太學畢業生應有的待遇。

    這就是實習。

    太學畢業生為郎為吏實習一段時間後,中央和地方的官員都可以根據他們的表現向朝廷推薦。

    這就是選舉。

    選舉以後,再考一次,這就是考試。

    經過這樣一個完整的過程,這個年輕人就可以正式踏入仕途,成為政府官員了。

     這樣一種制度,應該說是很科學的。

    因為這樣選出的官員,既有知識(受過正規教育)又有曆練(經過基層實習),何況還通過了上級考察和政府考試,怎麼能不優秀呢?如果說有問題,就是那時讀書的可能性太小,進太學就更不容易。

    結果由于知識的壟斷,變相地形成官職的壟斷,終于導緻魏晉南北朝的門閥制度。

     科舉制度糾正了這一弊病,政權開始向平民開放,盡管這種開放是有限制的、不徹底的(工商等行業中人不得報考),卻總算是進了一步。

    這個制度,又以唐代的為最好,好就好在禮部考試及格就叫進士及第,就有做官的資格,卻又并不立即授官,還要由吏部再考一次,也就是教育部考了人事部再考。

    大約“禮部考的是才學,吏部考的是幹練”,既有知識又有能力,才能做官。

    這個精神,和漢代是一脈相承的,隻不過方法有異而已。

     但是宋人把這個傳統破壞了。

    宋代的讀書人,隻要科舉及第,立即就委以官職,不必再經吏部考試。

    這其實是不對的。

    會讀書的人不一定會做事,而國家需要的是管理人才,怎麼能隻看之乎者也子曰詩雲,不要曆練?何況所謂考試,原本指的是考績和試用。

    現在士人“榜下即仕”,無績可考,不試而用,就違背了考試的初衷。

    再說此門一開,天下士人蜂擁而來,朝廷哪裡招架得住?事實上自從唐代開放政權以後,參加考試的讀書人越來越多,朝廷無官可授,隻好設員外郎、候補官,結果“士十于官,求官者十于士,士無官,官乏祿,而吏猶擾人”。

    用錢穆先生的話說,讀書人成了“政治脂肪”,而且堆積在“心髒”周圍,這個國家還有不得冠心病的? 于是明清兩代,隻好再做改革。

    首先是科目的統一。

    我們知道,所謂“科舉”,就是“分科考試,設科舉士”的意思。

    唐代考試的科目很多,宋代也有十科。

    這些科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