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逍遙遊 第七章 盛世(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線運糧食做什麼?莫非他還有些别的打算沒讓人知曉?
想到這,世子建成越發覺得李旭的中軍大帳内仿佛隐藏着無數玄機,幾乎處處都對自己不利。
勉強壓住心中的煩亂,吃了幾個青梅,然後他又在不經意間追問了一句,“前日不是分了很多糧草與辎重麼?怎地還要從博陵向前線送糧。
一旦送來了,卻沒戰事可打,這一往一返,消耗可就大了!” “世子有所不知!”張江早就料到李建成會有此一問,也不想讓他心裡産生太大的誤會,拱了拱手,笑着解釋:“前些日子那十餘萬俘虜無處安身,我家大将軍怕他們在長城附近生事,全都交給王須拔和郭方二人押送去索頭水了。
那些家夥雖然非我族類,但畢竟也是一條生命,不能眼睜睜地看着他們餓死。
所以又從府庫裡硬擠出些糧秣來,千裡迢迢運過去救急。
” “你家大将軍倒是宅心仁厚!”羅藝聳了聳肩膀,對李旭的做法有些不以為然。
“既然知道其非我族類,又何必計較他的死活。
不在長城下直接挖坑活埋了他們已經是對他們的恩典,還出糧給他們吊命,就不怕養了一堆狼崽子,到頭來反受其禍麼?” “我家大将軍曾經說過,人的心胸有多寬,就能經營多寬的地方!”張江看了李、羅二人一眼,繼續笑着補充。
“畢竟是十萬生靈,放任其自生自滅,恐怕有傷天和。
草原人自有草原人的生存之道,隻要幫助在這個夏天給他們口稀粥果腹,到了秋天,牛羊自然能抓上秋膘,羊毛、皮貨也能源源不斷地運回中原來!” 聽張江話中若有所指,李建成怦然心動。
他今天之所以看博陵軍上下處處不順眼,主要原因共有兩個。
其一是由于兩李合并之事至今懸而未決,總是讓人揪着心。
其二,便是由于羅藝的突然歸附,令李旭對他的重要性無形間下降了數倍。
河東左軍一直缺乏能鎮的住軍心的百戰名将,李建成原來一直中意于李旭。
而羅藝的名頭和用兵能力,隻比李旭大不比李旭小。
換句話說,現在即便不将旭子收入帳下,李建成也覺得憑着羅藝在手,弟弟麾下那些将領已經不足為懼了。
“人的心胸有多寬,就能經營多寬的地方。
”反複咀嚼着張江的話,李建成心中的怨氣慢慢開始消融。
他知道自己不會滿足于做一個收成的太子,他期待着建立超越父親的功業,讓人們最後能明白,他這個世子、太子并不是靠着父親餘蔭才能立足的窩囊廢,而是能将李家、唐王家族發揚光大的英雄豪傑。
為了心中的目标,他就必須擺正自己的位置。
不計較那些雞毛蒜皮的小節,讓更多像李旭、羅藝這樣的英雄甘心為自己效命。
接下來張江的解釋,李建成已經聽不下去,也沒有必要再聽。
像先前一樣相信李旭,以誠待人,做到這點已經夠了。
至于羅藝與張江關于塞上胡人的探讨,全部如春風過耳,他聽得見聲音,卻什麼内容都沒注意到。
“我聽說霫族十三部曾經推舉你家大将軍為可汗。
現在你們将十餘萬各族老幼驅趕到索頭水附近安置,豈不是搶了霫族的草場。
一旦雙方沖突起來,讓大将軍如何自處?”羅藝沒注意到李建成已經走神,自顧與張江探讨順利安置那批俘虜的可能。
“并且這十餘萬俘虜中,各族都有,年齡、男女、老幼不等。
一旦他們彼此之間沖突起來,王将軍手頭那點兒兵馬,能否彈壓得住?” 張江等人最近三天幾乎天天議論此事,心中早已有了定論。
想了想,低聲回應,“索頭水距離霫族的傳統牧場還有幾百裡路。
那片草場原本屬于一夥奚人,後來那夥索頭奚被突厥人滅族,索頭水兩岸便成了阿史那卻禺的地盤。
骨托魯從卻禺手中接過該地,又經營了數年,遷徙去了數十個突厥部落。
此番王将軍押着俘虜去索頭水安置,其中一個目标就是為了從突厥部落手中搶草場。
所以,第一場沖突肯定不會是跟霫族諸部之間,而是跟戰敗後元氣大傷的突厥人。
那些霫人反而會成為大将軍暗中埋伏下的一支奇兵,可以打突厥人一個措手不及!” 低頭抿了口茶,他繼續道:“至于俘虜們之間,羅将軍盡管放心。
在沒有辦法保證自己能活下去之前,他們肯定要抱做一團。
等突厥人的威脅去了,他們也就該通婚的通婚,該生孩子的生孩子,難分彼此了!” “也有一番道理!”羅藝對草原事務了熟于心,略做斟酌,便明白張江說得不是一廂情願的妄言。
“但萬一這十萬部衆凝成一股繩,也是頭了不得的龐然大物。
到頭來,誰能保證他們不成為第二個突厥?” “如果将他們驅趕到草原上後放任不理,不出三年,必然有人站出來填補阿史那骨托魯留下的空白。
但如果從開始就加以控制,這些人就不會成為中原的大患。
我家将軍說過,你不能妄想草原上不生人,隻有主動參與,才能保證東塞諸郡百年無患!”張江笑了笑,帶着幾分自豪回答。
李旭的原話其實是,誰也難保草原上不會再生出另一個阿史那骨托魯。
所以與其把機會留給下一個趁亂崛起者,不如自己來當下一任大可汗。
至少把東塞諸胡控制在自己麾下,比控制在土生土長的胡人手裡安全得多。
在張江等人眼裡,經營好了東塞,也等于将河北六郡的生存空間擴大了一倍。
将來有了機會,博陵軍既可以旌旗南指,又可以揮師北上。
無論進還是退,都有無限的發展餘地。
當然,這些博陵核心将領之間的秘密,張江不會透漏給任何無關的人聽。
他現在想要做的僅僅是打消李建成對博陵上下的疑慮,為自家将軍的發展大計赢取更多的時間。
短期内,剛剛打完了一場硬仗的博陵軍沒有與河東李家争奪天下的本事。
但經營好東塞後,憑借塞外源源不斷的戰馬和六郡的富庶,天下誰人還能搠博陵軍鋒櫻? “嗯!”聽完張江的話,羅藝輕捋胡須。
李仲堅所為,絕對不僅僅是出于對俘虜的仁慈。
他一定另有所謀。
并且這個圖謀非常長遠,遠到超過了自己能看到的範圍。
但要不要将事實提醒給李建成聽呢?羅藝在心裡反複衡量了幾回,還是決定将秘密藏起來。
忠武将軍步兵的死喚醒了他年少時的承諾,聳立于長城之巅的那杆鐵槊促使他不再猶豫,下定了将虎贲鐵騎交出去的決心。
但放棄了争奪天下的利刃後,羅藝不得不考慮自己的未來。
李建成的承諾隻是他的保障之一。
但承諾這東西,隻對堅信承諾的人管用,在切實可見的利益面前,它幾乎薄得像一張廢紙。
與其将自己和家族的安危完全交托在李建成手裡,不如再留一條後路,看看河東李家與李旭之間的關系如何發展。
至少羅藝可以确定,躲在李旭身後,别人不會先找自己的麻煩。
李老妪也好,李老妪的繼任者也罷,在解決李旭這個大尾巴之前,誰也無暇動幽州分毫。
勉強壓住心中的煩亂,吃了幾個青梅,然後他又在不經意間追問了一句,“前日不是分了很多糧草與辎重麼?怎地還要從博陵向前線送糧。
一旦送來了,卻沒戰事可打,這一往一返,消耗可就大了!” “世子有所不知!”張江早就料到李建成會有此一問,也不想讓他心裡産生太大的誤會,拱了拱手,笑着解釋:“前些日子那十餘萬俘虜無處安身,我家大将軍怕他們在長城附近生事,全都交給王須拔和郭方二人押送去索頭水了。
那些家夥雖然非我族類,但畢竟也是一條生命,不能眼睜睜地看着他們餓死。
所以又從府庫裡硬擠出些糧秣來,千裡迢迢運過去救急。
” “你家大将軍倒是宅心仁厚!”羅藝聳了聳肩膀,對李旭的做法有些不以為然。
“既然知道其非我族類,又何必計較他的死活。
不在長城下直接挖坑活埋了他們已經是對他們的恩典,還出糧給他們吊命,就不怕養了一堆狼崽子,到頭來反受其禍麼?” “我家大将軍曾經說過,人的心胸有多寬,就能經營多寬的地方!”張江看了李、羅二人一眼,繼續笑着補充。
“畢竟是十萬生靈,放任其自生自滅,恐怕有傷天和。
草原人自有草原人的生存之道,隻要幫助在這個夏天給他們口稀粥果腹,到了秋天,牛羊自然能抓上秋膘,羊毛、皮貨也能源源不斷地運回中原來!” 聽張江話中若有所指,李建成怦然心動。
他今天之所以看博陵軍上下處處不順眼,主要原因共有兩個。
其一是由于兩李合并之事至今懸而未決,總是讓人揪着心。
其二,便是由于羅藝的突然歸附,令李旭對他的重要性無形間下降了數倍。
河東左軍一直缺乏能鎮的住軍心的百戰名将,李建成原來一直中意于李旭。
而羅藝的名頭和用兵能力,隻比李旭大不比李旭小。
換句話說,現在即便不将旭子收入帳下,李建成也覺得憑着羅藝在手,弟弟麾下那些将領已經不足為懼了。
“人的心胸有多寬,就能經營多寬的地方。
”反複咀嚼着張江的話,李建成心中的怨氣慢慢開始消融。
他知道自己不會滿足于做一個收成的太子,他期待着建立超越父親的功業,讓人們最後能明白,他這個世子、太子并不是靠着父親餘蔭才能立足的窩囊廢,而是能将李家、唐王家族發揚光大的英雄豪傑。
為了心中的目标,他就必須擺正自己的位置。
不計較那些雞毛蒜皮的小節,讓更多像李旭、羅藝這樣的英雄甘心為自己效命。
接下來張江的解釋,李建成已經聽不下去,也沒有必要再聽。
像先前一樣相信李旭,以誠待人,做到這點已經夠了。
至于羅藝與張江關于塞上胡人的探讨,全部如春風過耳,他聽得見聲音,卻什麼内容都沒注意到。
“我聽說霫族十三部曾經推舉你家大将軍為可汗。
現在你們将十餘萬各族老幼驅趕到索頭水附近安置,豈不是搶了霫族的草場。
一旦雙方沖突起來,讓大将軍如何自處?”羅藝沒注意到李建成已經走神,自顧與張江探讨順利安置那批俘虜的可能。
“并且這十餘萬俘虜中,各族都有,年齡、男女、老幼不等。
一旦他們彼此之間沖突起來,王将軍手頭那點兒兵馬,能否彈壓得住?” 張江等人最近三天幾乎天天議論此事,心中早已有了定論。
想了想,低聲回應,“索頭水距離霫族的傳統牧場還有幾百裡路。
那片草場原本屬于一夥奚人,後來那夥索頭奚被突厥人滅族,索頭水兩岸便成了阿史那卻禺的地盤。
骨托魯從卻禺手中接過該地,又經營了數年,遷徙去了數十個突厥部落。
此番王将軍押着俘虜去索頭水安置,其中一個目标就是為了從突厥部落手中搶草場。
所以,第一場沖突肯定不會是跟霫族諸部之間,而是跟戰敗後元氣大傷的突厥人。
那些霫人反而會成為大将軍暗中埋伏下的一支奇兵,可以打突厥人一個措手不及!” 低頭抿了口茶,他繼續道:“至于俘虜們之間,羅将軍盡管放心。
在沒有辦法保證自己能活下去之前,他們肯定要抱做一團。
等突厥人的威脅去了,他們也就該通婚的通婚,該生孩子的生孩子,難分彼此了!” “也有一番道理!”羅藝對草原事務了熟于心,略做斟酌,便明白張江說得不是一廂情願的妄言。
“但萬一這十萬部衆凝成一股繩,也是頭了不得的龐然大物。
到頭來,誰能保證他們不成為第二個突厥?” “如果将他們驅趕到草原上後放任不理,不出三年,必然有人站出來填補阿史那骨托魯留下的空白。
但如果從開始就加以控制,這些人就不會成為中原的大患。
我家将軍說過,你不能妄想草原上不生人,隻有主動參與,才能保證東塞諸郡百年無患!”張江笑了笑,帶着幾分自豪回答。
李旭的原話其實是,誰也難保草原上不會再生出另一個阿史那骨托魯。
所以與其把機會留給下一個趁亂崛起者,不如自己來當下一任大可汗。
至少把東塞諸胡控制在自己麾下,比控制在土生土長的胡人手裡安全得多。
在張江等人眼裡,經營好了東塞,也等于将河北六郡的生存空間擴大了一倍。
将來有了機會,博陵軍既可以旌旗南指,又可以揮師北上。
無論進還是退,都有無限的發展餘地。
當然,這些博陵核心将領之間的秘密,張江不會透漏給任何無關的人聽。
他現在想要做的僅僅是打消李建成對博陵上下的疑慮,為自家将軍的發展大計赢取更多的時間。
短期内,剛剛打完了一場硬仗的博陵軍沒有與河東李家争奪天下的本事。
但經營好東塞後,憑借塞外源源不斷的戰馬和六郡的富庶,天下誰人還能搠博陵軍鋒櫻? “嗯!”聽完張江的話,羅藝輕捋胡須。
李仲堅所為,絕對不僅僅是出于對俘虜的仁慈。
他一定另有所謀。
并且這個圖謀非常長遠,遠到超過了自己能看到的範圍。
但要不要将事實提醒給李建成聽呢?羅藝在心裡反複衡量了幾回,還是決定将秘密藏起來。
忠武将軍步兵的死喚醒了他年少時的承諾,聳立于長城之巅的那杆鐵槊促使他不再猶豫,下定了将虎贲鐵騎交出去的決心。
但放棄了争奪天下的利刃後,羅藝不得不考慮自己的未來。
李建成的承諾隻是他的保障之一。
但承諾這東西,隻對堅信承諾的人管用,在切實可見的利益面前,它幾乎薄得像一張廢紙。
與其将自己和家族的安危完全交托在李建成手裡,不如再留一條後路,看看河東李家與李旭之間的關系如何發展。
至少羅藝可以确定,躲在李旭身後,别人不會先找自己的麻煩。
李老妪也好,李老妪的繼任者也罷,在解決李旭這個大尾巴之前,誰也無暇動幽州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