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逍遙遊 第七章 盛世(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乘。
接到主人的暗示後,四蹄稍稍用力,便騰雲駕霧般竄了出去。
李建成胯下的桃花骢也不遜色,甩甩鬃毛,快速跟将上來。
兄弟二人并絡疾馳,将一幹侍衛遠遠抛在了身後。
耳畔山風呼嘯,馬蹄聲急,每一聲中都帶着春天的韻律。
直到看見了李旭的軍帳,二人才輕輕拉緊缰繩。
羅藝跑得滿臉紅光,一邊用武将常服的袖口擦汗,一邊大笑着道:“好久沒這樣輕松地跑過了。
***,老夫幾乎忘記了毫無目的縱馬的滋味。
我告訴你,有些東西看似金貴,如果使用不當的話,反而是負累。
老夫今天算是解脫了。
你接了過去,嘿嘿,你好自為之!” “小弟一定牢記大哥的話!”李建成氣喘籲籲地回答。
無論當日與羅藝結交是否帶着其他的目的。
現在,他的的确确把羅藝當成了一個可以依托的兄長。
不跟自己争功争位,卻肯為自己處處着想的兄長。
“這李仲堅,這李仲堅的内營好生齊整!”目光轉向李旭的中軍大帳,誇贊的話從羅藝嘴裡脫口而出。
雖然三家兵馬的距離非常近,河東軍的營盤外沿與博陵軍的營盤幾乎緊緊相連,但無論是李建成還是羅藝,這兩天心裡都産生了大戰之後的懈怠,中軍大帳很少去,也沒對軍紀做太嚴格要求。
隻有李旭這邊,文武官員進進出出,當值将士列隊巡視,一切都顯得井井有條,與戰時毫無差别。
“仲堅無論做事和領兵,向來都很謹慎。
”迅速向中軍掃了一眼,李建成帶着幾分佩服的口吻說道。
雖然貴為河東軍主将,他卻不敢托大在李旭的中軍内繼續策馬。
幹淨利落地甩镫離鞍,慢慢牽着坐騎,走向内營的正門。
羅藝也快速跳下的馬背,一邊點頭贊歎,一邊壓低了嗓門,以隻有兩個人能聽見的聲音追問道:“此戰之後,世子準備如何安置仲堅?河東與博陵兩家合并的細節安排好了麼?令尊那裡如何打算?” “不瞞大哥。
我這些日子,根本沒顧得上來!仲堅那邊也很難做。
博陵六郡的文武,博陵六郡的文武,似乎不太喜歡河東!”李建成苦着臉,讪讪地回答。
如果羅藝事先就知道這個答案,他不敢保證對方還能如此痛快地将幽州并入河東。
但既然雙方已經結為知交,李建成便不想再向羅藝隐瞞這些秘密。
一縷苦笑快速湧上羅藝的眉梢。
他沒料到在外界看似已經成為定局的二李合并,居然還隻是八字沒一撇的假象。
但他卻不想後悔今日做出的決定,想了想,低聲道:“暫時裂土封茅,日後論功而酬。
難道唐公不願意答應麼?還是仲堅不滿足于此,指望着更近一步?” 按理說,這些都是涉及到李家未來的核心秘密,羅藝本不該追問。
李建成也不該回答他,更沒有必要如實回答。
但既然羅藝問了起來,李建成便不願意拂義兄的顔面,組織了一下語言,低聲道:“仲堅一直沒多大野心。
他所求的,應該是守護一方而已。
但博陵六郡的制度與大隋舊制多有不合。
兩家合二為一的話,政令方面,有很多麻煩需要處理!這兩年,父親也參照博陵的制度,将關中、京畿與河東的舊制改變了許多。
但也有很多為難之處,父親也束手無策!” “哦!”羅藝輕輕點頭。
他知道李建成所言非虛。
事實上,很多幽州的有識之士也認為博陵六郡的均田、取士、奬\功三制是恢複地方生機的良方。
但這三項制度無一不觸及地方高層利益。
以他在幽州的權威,都不敢輕易全盤接受。
更何況李淵剛剛在京師站穩腳跟,身旁名門貴胄無數!倒是窦建德那邊,因為先前當土匪時已經将豪門大戶斬殺了個幹淨,如今照抄照搬博陵六郡的制度,抄得暢通無阻。
河北百姓終于有了活下去的希望,不禁忘記了窦建德等人當年殺人越貨的惡行,反而交口稱贊起窦某人的恩德來了。
政令不能統一,博陵一枝獨秀。
六郡前兩年沒有遭受大的戰亂,這兩年又經受了新政的滋潤。
當然遠比大隋其他地方繁榮。
而李仲堅又是有名的善戰,麾下的博陵精銳也無不以一當百。
綜合上述情況,羅藝心中明白,即便李淵不懷疑李旭對合并的誠意,恐怕河東文武心裡也不踏實。
所以裂土封茅,然後再慢慢融入的策略,隻适合幽州,卻未必适合博陵六郡。
以六郡目前的繁華程度,假以時日,不難将博陵軍養成一頭猛虎。
涉及到如此重大的決策,羅藝便不好再多嘴了。
輕輕搖了搖頭,笑着說道:“這李仲堅還真是把好刀,就看握刀的人本事如何?不提這些,咱們先度了眼前難關再說!” “待徹底解決了突厥人的威脅。
我想跟仲堅開誠布公地談一談。
說實話,我甯願讓他永鎮六郡,也不願意跟在戰場上面對他。
”李建成輕輕歎了口氣,說道。
自移師塞上以來,李旭從沒主動跟他說過兩家合并的事情,他所開設的英雄樓,也沒有任何一個博陵文職或者武将前來登門。
這讓建成心裡多少有了些挫折感。
雖然依然堅信憑借自己和父親的誠意,可以打動李旭,将其拉入河東李家帳下。
但比起羅藝的幹脆,李旭便顯得有些過于持重起來。
沒有參照物之前和有了參照物之後的感覺大相徑庭。
想着想着,李建成在不知不覺間,就覺得秩序井然的博陵軍内營有些過于防禦森嚴。
這附近已經沒有敵軍,還用得着如此小心謹慎麼?旭子如此嚴陣以待,難道不僅僅是出于習慣,而是在防備着自己這個大哥? 當年在遼東,他也是這樣一去不回頭的。
猛然間,有隻跳瘙在李建成心中咬了一口,令他渾身上下癢癢的,說不出地難受。
早有負責警戒的侍衛将李建成和羅藝二人并絡而來的消息通報到了博陵中軍,當值的将領張江聞聽,趕緊帶領着一幹謀士和武将迎接了出來。
在人群裡找了幾次沒發現李旭的身影,建成咧嘴而笑,故作親切地詢問道:“你家大将軍呢,是不是昨天忙了一宿。
他這個人啊,就喜歡事必躬親!” 張江上前沖建成和羅藝兩人抱了抱拳,笑呵呵地回答:“謝映登将軍還沒蘇醒,大将軍放心不下,一早就過去探望了。
所以無法出面迎接世子。
我已經派人去通知大将軍,他稍後就能趕過來!” “謝兄弟還在昏睡?!”李建成緊鎖眉頭,滿臉憂色。
“如果這樣,的确是個麻煩事情。
徐茂公送了那麼多糧草來,我沒給他半分回報。
若是謝兄弟再有個三長兩短……。
不急,不急,我和羅兄可以慢慢等,謝兄弟療傷的事情卻耽誤不得!” “有勞世子關心!”張江再度拱手,然後側開一步,請李建成與羅藝兩個先行。
自己帶着博陵兄弟跟在其後。
到了此刻,李、羅二人的侍衛才匆匆追上來。
看到兩位主帥已經平安進了李旭的中軍,下了馬,靜靜的于軍帳外侍立。
有道是聽話聽音,此刻李建成的臉上雖然堆滿了笑容,話語裡挑剔的
接到主人的暗示後,四蹄稍稍用力,便騰雲駕霧般竄了出去。
李建成胯下的桃花骢也不遜色,甩甩鬃毛,快速跟将上來。
兄弟二人并絡疾馳,将一幹侍衛遠遠抛在了身後。
耳畔山風呼嘯,馬蹄聲急,每一聲中都帶着春天的韻律。
直到看見了李旭的軍帳,二人才輕輕拉緊缰繩。
羅藝跑得滿臉紅光,一邊用武将常服的袖口擦汗,一邊大笑着道:“好久沒這樣輕松地跑過了。
***,老夫幾乎忘記了毫無目的縱馬的滋味。
我告訴你,有些東西看似金貴,如果使用不當的話,反而是負累。
老夫今天算是解脫了。
你接了過去,嘿嘿,你好自為之!” “小弟一定牢記大哥的話!”李建成氣喘籲籲地回答。
無論當日與羅藝結交是否帶着其他的目的。
現在,他的的确确把羅藝當成了一個可以依托的兄長。
不跟自己争功争位,卻肯為自己處處着想的兄長。
“這李仲堅,這李仲堅的内營好生齊整!”目光轉向李旭的中軍大帳,誇贊的話從羅藝嘴裡脫口而出。
雖然三家兵馬的距離非常近,河東軍的營盤外沿與博陵軍的營盤幾乎緊緊相連,但無論是李建成還是羅藝,這兩天心裡都産生了大戰之後的懈怠,中軍大帳很少去,也沒對軍紀做太嚴格要求。
隻有李旭這邊,文武官員進進出出,當值将士列隊巡視,一切都顯得井井有條,與戰時毫無差别。
“仲堅無論做事和領兵,向來都很謹慎。
”迅速向中軍掃了一眼,李建成帶着幾分佩服的口吻說道。
雖然貴為河東軍主将,他卻不敢托大在李旭的中軍内繼續策馬。
幹淨利落地甩镫離鞍,慢慢牽着坐騎,走向内營的正門。
羅藝也快速跳下的馬背,一邊點頭贊歎,一邊壓低了嗓門,以隻有兩個人能聽見的聲音追問道:“此戰之後,世子準備如何安置仲堅?河東與博陵兩家合并的細節安排好了麼?令尊那裡如何打算?” “不瞞大哥。
我這些日子,根本沒顧得上來!仲堅那邊也很難做。
博陵六郡的文武,博陵六郡的文武,似乎不太喜歡河東!”李建成苦着臉,讪讪地回答。
如果羅藝事先就知道這個答案,他不敢保證對方還能如此痛快地将幽州并入河東。
但既然雙方已經結為知交,李建成便不想再向羅藝隐瞞這些秘密。
一縷苦笑快速湧上羅藝的眉梢。
他沒料到在外界看似已經成為定局的二李合并,居然還隻是八字沒一撇的假象。
但他卻不想後悔今日做出的決定,想了想,低聲道:“暫時裂土封茅,日後論功而酬。
難道唐公不願意答應麼?還是仲堅不滿足于此,指望着更近一步?” 按理說,這些都是涉及到李家未來的核心秘密,羅藝本不該追問。
李建成也不該回答他,更沒有必要如實回答。
但既然羅藝問了起來,李建成便不願意拂義兄的顔面,組織了一下語言,低聲道:“仲堅一直沒多大野心。
他所求的,應該是守護一方而已。
但博陵六郡的制度與大隋舊制多有不合。
兩家合二為一的話,政令方面,有很多麻煩需要處理!這兩年,父親也參照博陵的制度,将關中、京畿與河東的舊制改變了許多。
但也有很多為難之處,父親也束手無策!” “哦!”羅藝輕輕點頭。
他知道李建成所言非虛。
事實上,很多幽州的有識之士也認為博陵六郡的均田、取士、奬\功三制是恢複地方生機的良方。
但這三項制度無一不觸及地方高層利益。
以他在幽州的權威,都不敢輕易全盤接受。
更何況李淵剛剛在京師站穩腳跟,身旁名門貴胄無數!倒是窦建德那邊,因為先前當土匪時已經将豪門大戶斬殺了個幹淨,如今照抄照搬博陵六郡的制度,抄得暢通無阻。
河北百姓終于有了活下去的希望,不禁忘記了窦建德等人當年殺人越貨的惡行,反而交口稱贊起窦某人的恩德來了。
政令不能統一,博陵一枝獨秀。
六郡前兩年沒有遭受大的戰亂,這兩年又經受了新政的滋潤。
當然遠比大隋其他地方繁榮。
而李仲堅又是有名的善戰,麾下的博陵精銳也無不以一當百。
綜合上述情況,羅藝心中明白,即便李淵不懷疑李旭對合并的誠意,恐怕河東文武心裡也不踏實。
所以裂土封茅,然後再慢慢融入的策略,隻适合幽州,卻未必适合博陵六郡。
以六郡目前的繁華程度,假以時日,不難将博陵軍養成一頭猛虎。
涉及到如此重大的決策,羅藝便不好再多嘴了。
輕輕搖了搖頭,笑着說道:“這李仲堅還真是把好刀,就看握刀的人本事如何?不提這些,咱們先度了眼前難關再說!” “待徹底解決了突厥人的威脅。
我想跟仲堅開誠布公地談一談。
說實話,我甯願讓他永鎮六郡,也不願意跟在戰場上面對他。
”李建成輕輕歎了口氣,說道。
自移師塞上以來,李旭從沒主動跟他說過兩家合并的事情,他所開設的英雄樓,也沒有任何一個博陵文職或者武将前來登門。
這讓建成心裡多少有了些挫折感。
雖然依然堅信憑借自己和父親的誠意,可以打動李旭,将其拉入河東李家帳下。
但比起羅藝的幹脆,李旭便顯得有些過于持重起來。
沒有參照物之前和有了參照物之後的感覺大相徑庭。
想着想着,李建成在不知不覺間,就覺得秩序井然的博陵軍内營有些過于防禦森嚴。
這附近已經沒有敵軍,還用得着如此小心謹慎麼?旭子如此嚴陣以待,難道不僅僅是出于習慣,而是在防備着自己這個大哥? 當年在遼東,他也是這樣一去不回頭的。
猛然間,有隻跳瘙在李建成心中咬了一口,令他渾身上下癢癢的,說不出地難受。
早有負責警戒的侍衛将李建成和羅藝二人并絡而來的消息通報到了博陵中軍,當值的将領張江聞聽,趕緊帶領着一幹謀士和武将迎接了出來。
在人群裡找了幾次沒發現李旭的身影,建成咧嘴而笑,故作親切地詢問道:“你家大将軍呢,是不是昨天忙了一宿。
他這個人啊,就喜歡事必躬親!” 張江上前沖建成和羅藝兩人抱了抱拳,笑呵呵地回答:“謝映登将軍還沒蘇醒,大将軍放心不下,一早就過去探望了。
所以無法出面迎接世子。
我已經派人去通知大将軍,他稍後就能趕過來!” “謝兄弟還在昏睡?!”李建成緊鎖眉頭,滿臉憂色。
“如果這樣,的确是個麻煩事情。
徐茂公送了那麼多糧草來,我沒給他半分回報。
若是謝兄弟再有個三長兩短……。
不急,不急,我和羅兄可以慢慢等,謝兄弟療傷的事情卻耽誤不得!” “有勞世子關心!”張江再度拱手,然後側開一步,請李建成與羅藝兩個先行。
自己帶着博陵兄弟跟在其後。
到了此刻,李、羅二人的侍衛才匆匆追上來。
看到兩位主帥已經平安進了李旭的中軍,下了馬,靜靜的于軍帳外侍立。
有道是聽話聽音,此刻李建成的臉上雖然堆滿了笑容,話語裡挑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