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 第二十四章 巳初
關燈
小
中
大
而不漏!”元載大義凜然地喝道。
在場衆人包括張小敬都是一驚,因為元載的鐐铐,居然挂在了封大倫的頭上。
“公輔,你這是幹什麼?”封大倫驚道,想要從鐐铐鍊子裡掙脫開來。
元載冷冷道:“你的陰謀已經敗露,不必再惺惺作态了。
” “你瘋了!罪魁禍首是那個張小敬啊!”封大倫驚怒交加。
這時陳玄禮忍不住皺眉道:“元載,你這是何意?莫非這個封大倫,是張小敬的同夥?”元載搖搖頭:“不,這家夥是蚍蜉的幕後主使,而張小敬是我靖安司的靖安都尉,他從未叛變,隻是卧底于蚍蜉之中罷了。
” “荒唐!”陳玄禮勃然大怒,“他襲擊禁軍,挾持天子,這都是衆目睽睽之下做出的事情,當我是瞎子嗎?!”他猛地按住劍柄,随時可以掣劍而出,斬殺這個奸人。
元載的眼底閃過一絲畏懼,可稍現即逝:“這是為了取信于蚍蜉,不得已而為之。
” “何以為據?!” 元載笑道:“在下有一位證人,可解陳将軍之惑。
” “誰?他說的話我憑什麼相信?” “這人的話,您必然是信得過的。
”元載轉過頭去,向永王深深作了一揖,“永王殿下。
” 永王一直歪着腦袋,臉色不太好看。
可在元載發問之後,他猶豫再三,終于不太情願地開口對陳玄禮道:“适才在摘星殿裡,張小敬假意推本王下去,其實是為了通知元載,砸掉樓内樓。
” 陳玄禮恍然,難怪摘星殿會突然坍塌,難怪永王能在張小敬手裡活下來,居然是這麼一個原因。
永王對張小敬抱有很深的仇怨,他既然都這麼說,看來此事是真的。
想到這裡,陳玄禮又看了一眼永王的臉色,心中如明鏡一般。
若是元載不來,這位親王恐怕不會主動站出來佐證,隻會坐視張小敬身死。
越是這樣,越證明元載所言不虛。
“那他挾持天子的舉動……”陳玄禮又問道。
元載從容解釋:“蚍蜉其時勢大,張小敬不得其間,隻得從賊跟随,伺機下手。
如今天子無恙,豈不正好說明他仍忠于大唐?在下相信,等一下觐見陛下,必可真相大白。
” 他的話,和張小敬剛才的自辯嚴絲合縫,不由得别人不信。
陳玄禮隻得揮一揮手,讓士兵們先把弩機放下,避免誤傷。
這時挂着鐐铐的封大倫發出一陣撕心裂肺的吼聲:“就算張小敬沒叛變,和我有什麼關系!”元載緩緩轉過臉去,面上挂着冷笑,全不似兩人第一次見面時的親切。
“虞部主事張洛,你可認識?”元載忽然問。
封大倫愣了一下,點了點頭。
這是他的同事,兩個人都是虞部主事,隻不過張洛沒什麼手段,地位比他可低多了。
所以這次燈會值守,才會推到了他頭上。
元載道:“就在燈樓舉燈之前數個時辰,他被莫名其妙擠下拱橋,生死不知。
我問過值守的龍武軍,那些進入燈樓的工匠,用的竹籍都是你簽發的。
” 封大倫一聽就急了。
虞部主事不多,文書繁重,所以平級主事有時候互相幫忙簽發,再平常不過。
封大倫敢打賭,如果仔細檢查那些進入燈樓的工匠竹籍,幾個主事的名字肯定都有,甚至還有虞部員外郎的簽注,又不隻是他一個。
可是元載現在說話的方式,任何人聽了,都會覺得是封大倫殺了張洛,然後給蚍蜉簽發竹籍以便其混入燈樓。
沒等封大倫開口辯解,元載又劈口道:“若無虞部中人配合,賊人怎麼會搞出這麼大的事來?”這一句反問并無什麼實質内容,可衆人聽來,封大倫俨然成了隐藏官府中的賊人内奸。
“你這是污蔑我!” “你剛才那麼賣力指認張小敬是賊人,難道不是要陷害忠良?”元載别有深意地反問了一句。
封大倫脫口而出:“我要他死,那是因為……”說到這裡,他一下頓住了。
“那是因為什麼?”元載眯着眼睛,好整以暇地追問了一句,封大倫卻不敢說了。
再往下說,勢必要牽扯出去年聞記香鋪的案子,以及昨天永王指使元載過來陷害張小敬的小動作。
封大倫看了一眼永王,發現對方面色不善,他知道如果把這事挑出來,隻怕結局更慘。
封大倫簡直要瘋了,怎麼永王和元載一下子就成了敵人?把張小敬弄死,不是符合所有人的利益嗎?三個人明明都是站在同一條船上,怎麼說翻就翻了呢? 他突然跑到陳玄禮面前,咕咚跪下,号啕大哭:“陳将軍,您都看得清楚,明明是張小敬那惡賊蒙蔽永王,您可不能輕信于人啊!” 陳玄禮将信将疑。
從感情上來說,他恨不得張小敬立刻死去;可從理性上說,元載分析得很有道理。
他沉思片刻,開口對元載道:“你可有其他證據?” 元載微微一笑,側身讓開,他身後那位戴着面紗的女子走到了衆人面前。
她緩緩摘下面紗,露出一張俏麗面容——正是王忠嗣之女,王韫秀。
陳玄禮對她的遭遇略有耳聞,知道她剛被突厥狼衛綁架過,是被元載所救,才僥幸逃回。
元載恭敬地對她說道:“王小姐,在下知道您今日為賊人唐突,心神不堪深擾。
但此事關乎朝廷安危,隻好勉強您重臨舊地,指認賊兇。
如有思慮不周之處,在下先再次告罪。
” 王韫秀的臉頰微微浮起紅暈,輕聲道:“韫秀雖是女子,也知要以國事為重。
一切聽憑安排便是。
” 周圍的人莫名其妙,不知道王韫秀這麼突兀地冒出來,到底是什麼意思。
隻有封大倫的臉色越來越凄慘,嘴唇抖動,身子動彈不得。
元載帶着王韫秀來到移香閣旁邊的柴房,推開門,請她進去看了一圈。
王韫秀進去不久,便渾身顫抖着走出來,低聲道:“沒錯,就是這裡,我被綁架後就是被扔在這裡……” 陳玄禮一聽這話,眼神立刻變了,再看向封大倫時,已是一臉嫌惡。
王韫秀是被突厥狼衛綁架,居然被放在移香閣旁邊的柴房裡。
這到底意味着什麼,不必多說。
突厥狼衛和蚍蜉之間,本來就有着說不清道不明的聯系,再聯想起虞部主事張洛的遭遇和竹籍簽發,真相呼之欲出,證據确鑿。
封大倫瞪圓了眼睛,簡直要被氣炸了。
綁架王韫秀,根本是個誤會,你元載還幫我遮掩過,沒想到這家夥反手一轉,就把它說成了與突厥勾結的鐵證。
封大倫還要争辯,可竟不知如何開口。
元載列舉的那幾件事,其實不是誤會就是模棱兩可,彼此之間并無關聯。
可他偏偏有辦法讓所有人都相信,這是一條嚴謹的鍊條,完美地證明了封大倫是個奸細,先幫突厥人綁架重臣家眷,再暗助蚍蜉工匠潛入燈樓,所有的壞事,幾乎都是他一個人幹的。
他還記得,當初元載構陷張小敬時,幾條證據擺出來,闆上釘釘,讓他佩服不已。
沒想到數個時辰之後,他又擺出幾條證據,卻得出一個完全相反,但同樣令人信服的結論。
封大倫開始是滿心怒意,越想越覺得心驚,最終被無邊的寒意所籠罩。
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證據在元載手裡,簡直就是一坨黃泥,想捏成什麼就捏成什麼。
莫非來俊臣的《羅織經》,是落在了他的手裡不成? “身為朝廷官員,還在長安城内結社成黨,暗聚青壯,隻怕也是為了今日吧?”元載最後給他的棺材上敲上一枚釘子。
這一句話,基本上注定了熊火幫的結局。
“我是冤枉的!他在污蔑!永王!永王!你知道的!”封大倫豁出去了,嘶聲沖永王喊道,現在隻有永王能救他。
永王無動于衷。
當初聞記香鋪的事,說到底,是封大倫給他惹出的亂子,現在能把這隻讨厭的蒼蠅處理掉,也挺好。
陳玄禮一看永王的态度,立刻了然。
他手指一彈,立刻有數名士兵上前,把封大倫踢翻在地狠狠抽打,還在柴房裡找來一根柴條塞進他嘴裡,不讓他發出聲音。
痛苦的呻吟聲很快低沉下去,封大倫滿臉血污地匍匐在地上,蜷縮得像一隻蝦。
這位虞部主事擡起一隻手,像是在向誰呼救,可很快又軟軟垂下。
陳玄禮對此毫不同情。
昨晚那一場大災劫,朝廷需要一個可以公開處刑的對象,張小敬不行,那麼就這個封大倫好了。
眼下證據已經足夠,雖然其中還有一些疑點,但沒有深究的必要。
元載帶着微笑,看着封大倫掙紮,像是在欣賞一件精心雕琢的波斯金器——果然運氣仍舊站在他這一邊啊。
從此整個長安都會知道,在拯救了天子的孤膽英雄被陷害時,有一位正直的小官仗義執言,并最終幫英雄洗清冤屈,伸張了正義。
在他身後不遠處的人群裡,檀棋頭戴鬥笠,表情如釋重負,眼神裡卻帶着一股深深的懼意。
其實他們早就趕到移香閣附近了,檀棋一看張小敬、聞染、岑參三人被圍,急忙叫元載過去解釋。
可元載卻阻住了她,說時機未到,讓她稍等。
一直到張小敬即将被射殺,望樓傳來急報,元載這才走過去,施展如簧之舌,挽回了整個局面。
檀棋原來不明白,為何元載說時機未到,這時突然想通了。
他在等,在等天子無恙的消息。
元載那麼痛恨張小敬,卻能欣然轉變立場前來幫助,純粹是因為此舉能赢得天子信賴,獲得天大好處——若天子出了什麼事,這麼做便毫無意義,反而有害。
所以他一直等待的時機,就是天子的下落。
天子生,元載便是張小敬的救星;天子死,元載就是張小敬的劊子手。
這個元載,居然能輕松自如地在截然相反的兩個立場之間來回變化,毫無滞澀。
檀棋一想到如果消息晚傳來一個彈指,這個最大的友軍便會在瞬間變成最危險的敵人,就渾身發涼——這是何等可怕的一頭逐利猛獸啊。
“人性從來都是趨利避害,可以背叛忠義仁德,但絕不會背叛利益。
所以隻要這事于我有利,姑娘你就不必擔心我會背叛。
”元載在龍池旁說的話,再次回蕩在檀棋腦海裡。
這時龍武軍的隊伍發生了一些騷動,檀棋急忙收起思緒,擡起頭來,看到張小敬居然動了。
剛才元載詞鋒滔滔時,張小敬一直站在原地,保持着出奇的沉默。
一直到封大倫被擒,他才似從夢中醒來一般,先是環顧四周,然後邁開腳步,蹒跚着朝外面走去。
龍武軍士兵沒有阻攔,他們沉默地分開一條通道,肅立在兩旁。
張小敬的嫌疑已經洗清,此前的事迹自然也得到了證實。
旁人不需要多大的想象力,就能猜到他所承受的危險和犧牲。
朝廷什麼态度不知道,但在這些士兵的眼中,這是一位令人敬畏的英雄。
他渾身沾滿了被封大倫戳出的鮮血,那些瑰色斑斓,勾勒出了身體上的其他傷痕:有些來自西市的爆炸,有些來自燈樓的燒灼,有些是突厥狼衛的拷打,有些是與蚍蜉格鬥的痕迹。
它們層層疊疊,交錯在這一具身軀之上,記錄着過去十二個時辰之内的驚心動魄。
他虛弱不堪,走起路來搖搖晃晃,唯有那一隻獨眼,依然灼灼。
“呼号!”不知是誰在隊伍裡高喊了一句。
唰的一聲,兩側士兵同時舉起右拳,齊齊叩擊在左肩上。
陳玄禮和永王表情有些複雜,但對這個近乎僭越的行為都保持着沉默。
檀棋注視着這番情景,不由得淚流滿面。
可她很快發現不太對勁,張小敬不是漫無目的地往前走,而是朝着自己徑直走來。
這個登徒子居然認出來藏在人群中的自己?檀棋一下子變得慌亂起來,呆立原地手足無措。
他要幹什麼?我要怎麼辦?他會說些什麼?我該怎麼回答?無數思緒瞬間充滿了檀棋的腦子,聰慧如她,此時也不知該如何才好。
這時張小敬走到檀棋面前,伸出雙手,一下子抓住了她的雙肩,讓她幾乎動彈不得。
檀棋在這一瞬間,幾乎連呼吸都不會了。
“登徒……”檀棋窘迫地輕輕叫了一聲,可立刻被粗暴地打斷。
“李司丞,李司丞在哪裡?”張小敬嘶聲幹啞。
檀棋一愣,她沒料到他要說的是這個。
張小敬又問了一句,她連忙回答道:“我此前已從望樓得知,公子幸運生還,重掌靖安司。
不過現在哪裡,可就不……”
在場衆人包括張小敬都是一驚,因為元載的鐐铐,居然挂在了封大倫的頭上。
“公輔,你這是幹什麼?”封大倫驚道,想要從鐐铐鍊子裡掙脫開來。
元載冷冷道:“你的陰謀已經敗露,不必再惺惺作态了。
” “你瘋了!罪魁禍首是那個張小敬啊!”封大倫驚怒交加。
這時陳玄禮忍不住皺眉道:“元載,你這是何意?莫非這個封大倫,是張小敬的同夥?”元載搖搖頭:“不,這家夥是蚍蜉的幕後主使,而張小敬是我靖安司的靖安都尉,他從未叛變,隻是卧底于蚍蜉之中罷了。
” “荒唐!”陳玄禮勃然大怒,“他襲擊禁軍,挾持天子,這都是衆目睽睽之下做出的事情,當我是瞎子嗎?!”他猛地按住劍柄,随時可以掣劍而出,斬殺這個奸人。
元載的眼底閃過一絲畏懼,可稍現即逝:“這是為了取信于蚍蜉,不得已而為之。
” “何以為據?!” 元載笑道:“在下有一位證人,可解陳将軍之惑。
” “誰?他說的話我憑什麼相信?” “這人的話,您必然是信得過的。
”元載轉過頭去,向永王深深作了一揖,“永王殿下。
” 永王一直歪着腦袋,臉色不太好看。
可在元載發問之後,他猶豫再三,終于不太情願地開口對陳玄禮道:“适才在摘星殿裡,張小敬假意推本王下去,其實是為了通知元載,砸掉樓内樓。
” 陳玄禮恍然,難怪摘星殿會突然坍塌,難怪永王能在張小敬手裡活下來,居然是這麼一個原因。
永王對張小敬抱有很深的仇怨,他既然都這麼說,看來此事是真的。
想到這裡,陳玄禮又看了一眼永王的臉色,心中如明鏡一般。
若是元載不來,這位親王恐怕不會主動站出來佐證,隻會坐視張小敬身死。
越是這樣,越證明元載所言不虛。
“那他挾持天子的舉動……”陳玄禮又問道。
元載從容解釋:“蚍蜉其時勢大,張小敬不得其間,隻得從賊跟随,伺機下手。
如今天子無恙,豈不正好說明他仍忠于大唐?在下相信,等一下觐見陛下,必可真相大白。
” 他的話,和張小敬剛才的自辯嚴絲合縫,不由得别人不信。
陳玄禮隻得揮一揮手,讓士兵們先把弩機放下,避免誤傷。
這時挂着鐐铐的封大倫發出一陣撕心裂肺的吼聲:“就算張小敬沒叛變,和我有什麼關系!”元載緩緩轉過臉去,面上挂着冷笑,全不似兩人第一次見面時的親切。
“虞部主事張洛,你可認識?”元載忽然問。
封大倫愣了一下,點了點頭。
這是他的同事,兩個人都是虞部主事,隻不過張洛沒什麼手段,地位比他可低多了。
所以這次燈會值守,才會推到了他頭上。
元載道:“就在燈樓舉燈之前數個時辰,他被莫名其妙擠下拱橋,生死不知。
我問過值守的龍武軍,那些進入燈樓的工匠,用的竹籍都是你簽發的。
” 封大倫一聽就急了。
虞部主事不多,文書繁重,所以平級主事有時候互相幫忙簽發,再平常不過。
封大倫敢打賭,如果仔細檢查那些進入燈樓的工匠竹籍,幾個主事的名字肯定都有,甚至還有虞部員外郎的簽注,又不隻是他一個。
可是元載現在說話的方式,任何人聽了,都會覺得是封大倫殺了張洛,然後給蚍蜉簽發竹籍以便其混入燈樓。
沒等封大倫開口辯解,元載又劈口道:“若無虞部中人配合,賊人怎麼會搞出這麼大的事來?”這一句反問并無什麼實質内容,可衆人聽來,封大倫俨然成了隐藏官府中的賊人内奸。
“你這是污蔑我!” “你剛才那麼賣力指認張小敬是賊人,難道不是要陷害忠良?”元載别有深意地反問了一句。
封大倫脫口而出:“我要他死,那是因為……”說到這裡,他一下頓住了。
“那是因為什麼?”元載眯着眼睛,好整以暇地追問了一句,封大倫卻不敢說了。
再往下說,勢必要牽扯出去年聞記香鋪的案子,以及昨天永王指使元載過來陷害張小敬的小動作。
封大倫看了一眼永王,發現對方面色不善,他知道如果把這事挑出來,隻怕結局更慘。
封大倫簡直要瘋了,怎麼永王和元載一下子就成了敵人?把張小敬弄死,不是符合所有人的利益嗎?三個人明明都是站在同一條船上,怎麼說翻就翻了呢? 他突然跑到陳玄禮面前,咕咚跪下,号啕大哭:“陳将軍,您都看得清楚,明明是張小敬那惡賊蒙蔽永王,您可不能輕信于人啊!” 陳玄禮将信将疑。
從感情上來說,他恨不得張小敬立刻死去;可從理性上說,元載分析得很有道理。
他沉思片刻,開口對元載道:“你可有其他證據?” 元載微微一笑,側身讓開,他身後那位戴着面紗的女子走到了衆人面前。
她緩緩摘下面紗,露出一張俏麗面容——正是王忠嗣之女,王韫秀。
陳玄禮對她的遭遇略有耳聞,知道她剛被突厥狼衛綁架過,是被元載所救,才僥幸逃回。
元載恭敬地對她說道:“王小姐,在下知道您今日為賊人唐突,心神不堪深擾。
但此事關乎朝廷安危,隻好勉強您重臨舊地,指認賊兇。
如有思慮不周之處,在下先再次告罪。
” 王韫秀的臉頰微微浮起紅暈,輕聲道:“韫秀雖是女子,也知要以國事為重。
一切聽憑安排便是。
” 周圍的人莫名其妙,不知道王韫秀這麼突兀地冒出來,到底是什麼意思。
隻有封大倫的臉色越來越凄慘,嘴唇抖動,身子動彈不得。
元載帶着王韫秀來到移香閣旁邊的柴房,推開門,請她進去看了一圈。
王韫秀進去不久,便渾身顫抖着走出來,低聲道:“沒錯,就是這裡,我被綁架後就是被扔在這裡……” 陳玄禮一聽這話,眼神立刻變了,再看向封大倫時,已是一臉嫌惡。
王韫秀是被突厥狼衛綁架,居然被放在移香閣旁邊的柴房裡。
這到底意味着什麼,不必多說。
突厥狼衛和蚍蜉之間,本來就有着說不清道不明的聯系,再聯想起虞部主事張洛的遭遇和竹籍簽發,真相呼之欲出,證據确鑿。
封大倫瞪圓了眼睛,簡直要被氣炸了。
綁架王韫秀,根本是個誤會,你元載還幫我遮掩過,沒想到這家夥反手一轉,就把它說成了與突厥勾結的鐵證。
封大倫還要争辯,可竟不知如何開口。
元載列舉的那幾件事,其實不是誤會就是模棱兩可,彼此之間并無關聯。
可他偏偏有辦法讓所有人都相信,這是一條嚴謹的鍊條,完美地證明了封大倫是個奸細,先幫突厥人綁架重臣家眷,再暗助蚍蜉工匠潛入燈樓,所有的壞事,幾乎都是他一個人幹的。
他還記得,當初元載構陷張小敬時,幾條證據擺出來,闆上釘釘,讓他佩服不已。
沒想到數個時辰之後,他又擺出幾條證據,卻得出一個完全相反,但同樣令人信服的結論。
封大倫開始是滿心怒意,越想越覺得心驚,最終被無邊的寒意所籠罩。
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證據在元載手裡,簡直就是一坨黃泥,想捏成什麼就捏成什麼。
莫非來俊臣的《羅織經》,是落在了他的手裡不成? “身為朝廷官員,還在長安城内結社成黨,暗聚青壯,隻怕也是為了今日吧?”元載最後給他的棺材上敲上一枚釘子。
這一句話,基本上注定了熊火幫的結局。
“我是冤枉的!他在污蔑!永王!永王!你知道的!”封大倫豁出去了,嘶聲沖永王喊道,現在隻有永王能救他。
永王無動于衷。
當初聞記香鋪的事,說到底,是封大倫給他惹出的亂子,現在能把這隻讨厭的蒼蠅處理掉,也挺好。
陳玄禮一看永王的态度,立刻了然。
他手指一彈,立刻有數名士兵上前,把封大倫踢翻在地狠狠抽打,還在柴房裡找來一根柴條塞進他嘴裡,不讓他發出聲音。
痛苦的呻吟聲很快低沉下去,封大倫滿臉血污地匍匐在地上,蜷縮得像一隻蝦。
這位虞部主事擡起一隻手,像是在向誰呼救,可很快又軟軟垂下。
陳玄禮對此毫不同情。
昨晚那一場大災劫,朝廷需要一個可以公開處刑的對象,張小敬不行,那麼就這個封大倫好了。
眼下證據已經足夠,雖然其中還有一些疑點,但沒有深究的必要。
元載帶着微笑,看着封大倫掙紮,像是在欣賞一件精心雕琢的波斯金器——果然運氣仍舊站在他這一邊啊。
從此整個長安都會知道,在拯救了天子的孤膽英雄被陷害時,有一位正直的小官仗義執言,并最終幫英雄洗清冤屈,伸張了正義。
在他身後不遠處的人群裡,檀棋頭戴鬥笠,表情如釋重負,眼神裡卻帶着一股深深的懼意。
其實他們早就趕到移香閣附近了,檀棋一看張小敬、聞染、岑參三人被圍,急忙叫元載過去解釋。
可元載卻阻住了她,說時機未到,讓她稍等。
一直到張小敬即将被射殺,望樓傳來急報,元載這才走過去,施展如簧之舌,挽回了整個局面。
檀棋原來不明白,為何元載說時機未到,這時突然想通了。
他在等,在等天子無恙的消息。
元載那麼痛恨張小敬,卻能欣然轉變立場前來幫助,純粹是因為此舉能赢得天子信賴,獲得天大好處——若天子出了什麼事,這麼做便毫無意義,反而有害。
所以他一直等待的時機,就是天子的下落。
天子生,元載便是張小敬的救星;天子死,元載就是張小敬的劊子手。
這個元載,居然能輕松自如地在截然相反的兩個立場之間來回變化,毫無滞澀。
檀棋一想到如果消息晚傳來一個彈指,這個最大的友軍便會在瞬間變成最危險的敵人,就渾身發涼——這是何等可怕的一頭逐利猛獸啊。
“人性從來都是趨利避害,可以背叛忠義仁德,但絕不會背叛利益。
所以隻要這事于我有利,姑娘你就不必擔心我會背叛。
”元載在龍池旁說的話,再次回蕩在檀棋腦海裡。
這時龍武軍的隊伍發生了一些騷動,檀棋急忙收起思緒,擡起頭來,看到張小敬居然動了。
剛才元載詞鋒滔滔時,張小敬一直站在原地,保持着出奇的沉默。
一直到封大倫被擒,他才似從夢中醒來一般,先是環顧四周,然後邁開腳步,蹒跚着朝外面走去。
龍武軍士兵沒有阻攔,他們沉默地分開一條通道,肅立在兩旁。
張小敬的嫌疑已經洗清,此前的事迹自然也得到了證實。
旁人不需要多大的想象力,就能猜到他所承受的危險和犧牲。
朝廷什麼态度不知道,但在這些士兵的眼中,這是一位令人敬畏的英雄。
他渾身沾滿了被封大倫戳出的鮮血,那些瑰色斑斓,勾勒出了身體上的其他傷痕:有些來自西市的爆炸,有些來自燈樓的燒灼,有些是突厥狼衛的拷打,有些是與蚍蜉格鬥的痕迹。
它們層層疊疊,交錯在這一具身軀之上,記錄着過去十二個時辰之内的驚心動魄。
他虛弱不堪,走起路來搖搖晃晃,唯有那一隻獨眼,依然灼灼。
“呼号!”不知是誰在隊伍裡高喊了一句。
唰的一聲,兩側士兵同時舉起右拳,齊齊叩擊在左肩上。
陳玄禮和永王表情有些複雜,但對這個近乎僭越的行為都保持着沉默。
檀棋注視着這番情景,不由得淚流滿面。
可她很快發現不太對勁,張小敬不是漫無目的地往前走,而是朝着自己徑直走來。
這個登徒子居然認出來藏在人群中的自己?檀棋一下子變得慌亂起來,呆立原地手足無措。
他要幹什麼?我要怎麼辦?他會說些什麼?我該怎麼回答?無數思緒瞬間充滿了檀棋的腦子,聰慧如她,此時也不知該如何才好。
這時張小敬走到檀棋面前,伸出雙手,一下子抓住了她的雙肩,讓她幾乎動彈不得。
檀棋在這一瞬間,幾乎連呼吸都不會了。
“登徒……”檀棋窘迫地輕輕叫了一聲,可立刻被粗暴地打斷。
“李司丞,李司丞在哪裡?”張小敬嘶聲幹啞。
檀棋一愣,她沒料到他要說的是這個。
張小敬又問了一句,她連忙回答道:“我此前已從望樓得知,公子幸運生還,重掌靖安司。
不過現在哪裡,可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