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 第十四章 子初
關燈
小
中
大
現兩扇門的背後,有一系列提繩和竹竿的機關,一直連接到院子裡。
張小敬現在對這些沒興趣,隻想殺戮。
他緩緩擡起胳膊,準備砍向兩門之間的橫闩。
這時,一隻滿是老繭的大手抓住他握刀的手。
“很好,你很好。
”晁分的手勁奇大,直接把刀從張小敬手裡奪下來。
刀一離手,張小敬的眼神恢複了清明。
他看了眼死傷枕藉的院子,蠶眉緊皺,絲毫不見得意。
“你知道這世界最美的東西是什麼嗎?”晁分的聲音一改剛才的冷漠疏離,“是極緻,是純粹,是最徹底的執。
我從日本來到大唐學習技藝,正是希望能夠見到這樣的美。
” 他把刀橫過來,用大拇指把刀刃上的血迹抹掉,讓它重新變得寒光閃閃。
“我走遍了許多地方,嘗試了許多東西,可總是差那麼一點。
可剛才我在你身上,看到了我一直苦苦尋找的那種境界——那是多麼美的殺戮啊,不摻雜任何雜質,純粹到了極點。
”晁分說得雙眼放光。
學徒在旁邊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家裡都鬧成這樣了,老師居然還覺得美?他戰戰兢兢地站起身,撒腿跑開。
晁分根本不去阻攔,不屑道:“這些人隻知器用機巧,終究不能悟道。
” 張小敬沉默不語,他還未完全從那瘋魔的情緒中退出來。
晁分把刀重新遞給他:“我已經放棄鑄劍很久,這是最後一把親手打造的刀器。
我本來覺得它不能達到我對美的要求,現在看來,隻是它所托非人——我現在能聽見它在震顫,在歡鳴,因為你才是它等待的人,拿去吧。
” 出乎晁分意料的是,張小敬卻把刀推回去了,語氣苦澀:“我一生殺業無算,可從不覺得殺人是一件開心的事,正相反,每次動手,都讓我備感疲憊和悲傷。
對你來說,也許能體會到其中的美;對我來說,殺人隻是一件迫不得已的痛苦折磨而已。
” “殺戮也罷,痛苦也罷,隻要極緻就是美。
”晁分興奮地解釋着,“隻可惜生人不能下地獄,那裡才是我所夢寐以求的地方。
”他再一次把刀遞過去。
“你就快看到了。
” 張小敬不去接刀,轉身去看躺在血泊中的伊斯。
他身中兩箭,幸運的是,總算都不是要害,不過雙腿肌腱已斷,今後别說跑窟,恐怕連走路都難。
“都尉,在下力有未逮,不堪大用……”伊斯掙紮着說,嘴角一抹觸目驚心的血。
這個波斯王族的後裔眼神還是那麼溫柔,光芒不改。
“我會通知波斯寺的人,把你擡回去。
”張小敬隻能這樣安慰他。
“……是景寺。
”伊斯低聲糾正道,他沒有多餘的力氣,隻能可憐巴巴地看着張小敬。
這一次張小敬看懂了,從他脖頸裡掏出那個十字架,放在他的唇邊。
伊斯心滿意足地歎了一口氣,口中喃喃,為張小敬做禱告。
這是他現在唯一能做的事情了。
張小敬沒有多餘的話,他站起身來,對晁分道:“麻煩你叫個醫館,把他送去救治。
” “你去哪裡?” “太上玄元大燈樓。
”張小敬的聲音,聽起來比晁分的刀還要鋒利。
“可是門外還有那麼多兵等着你。
” “要麼我順利離開,要麼當場戰死。
如果是後者,對我來說還輕松點。
” 晁分把刀收了回去:“既然你不要刀,那麼就讓我來告訴你點事情吧。
” 後續的旅贲軍士兵陸陸續續趕到殖業坊,數量增至三十多人。
可元載還是覺得不夠安全,他覺得起碼得有兩百人,才能踏踏實實地殺死張小敬。
長官都如此畏怯,下面的人更是不願意出力氣。
他們把晁分的住所團團包圍,連一隻飛鳥都出不去,可就是沒人敢進去。
那門後的一把刀和一尊殺神,可是飲了不少人的血,誰知道今晚他還要飲多少。
這個住所的主人已經查明,是著名工匠晁分,而他的主家,則是那個日本人、衛尉少卿晁衡——那可是從四品上的高官,不能輕舉妄動。
所以他改變了策略,不再積極進攻,而是化攻為堵。
這個院子沒有密道。
張小敬如果要從院子裡出來,勢必要走正門。
一出門便是活靶子,這裡有幾十把弩和長弓等着他呢。
元載的額頭不停地滲出汗水,擦都擦不及。
他的手至今還在微微顫抖,不明白為何對方一個人,卻帶來這麼大的壓迫感。
一想到胯下還熱乎乎的,元載的恥辱和憤恨便交替湧現。
一定得殺死他!一定得殺死他! 可就在這時,一個信使匆匆送來一封信,說是來自中書省的三羽文書。
元載一聽居然是鳳閣發的,頗為奇怪。
他接過文書一看,不由得愕然。
這份文書并沒指定收件人,是在一應諸坊街鋪等處流轉廣發。
信使恰好見到這裡聚集了大量旅贲軍,也符合遞送要求,便先送了過來。
文書的内容很簡單:針對張小敬的全城通緝令暫且押後,諸坊全力緝拿蚍蜉雲雲。
而落款的名鑒,除了李林甫外,還有李亨。
這兩股勢力什麼時候聯手了? 張小敬是不是真的勾結蚍蜉,元載并不關心。
但他的一切籌劃,都是建築在“張小敬是蚍蜉内奸”這個基礎上。
一旦動搖,就有全面崩盤的危險。
目前情況還好,通緝令隻是押後,而不是取消。
可冥冥中那運氣的輪盤,似乎開始朝着不好的方向轉動。
這種感覺非常不好。
這時院門又“砰”的一聲開啟了,張小敬再度出現在他們的視野中。
士兵們和元載同時咽了口唾沫,身子又緊繃了幾分。
張小敬這次手裡沒有拿刀,他面對那麼多人,全無躲閃與畏懼,就那麼坦然地朝前走來。
元載知道,如果現在下令放箭,眼前這個噩夢就會徹底消失。
可是他始終很在意文書上那兩個簽押。
李林甫和太子為何會聯手?通緝令的押後,是否代表了東宮決定力保張小敬?鳳閣的态度呢?似乎不太情願但也妥協了。
他天生多疑,對于政治上的任何蛛絲馬迹都很敏感。
元載思前想後,忽然意識到,張小敬不能殺! 這是個坑!文書裡明确說了,要先全力追查蚍蜉。
他在這裡殺了張小敬,就等于違背了上令。
萬一蚍蜉做出什麼大事,這就是一個背黑鍋的絕好借口——“奸人得逞,一定是你的錯,誰讓你不尊上令?” 這不是什麼虛妄的猜測,元載自忖自己如果換個位置,一定會這麼幹。
一想到此節,元載那寬闊的額頭上,又是一層冷汗。
自己今晚太得意了,差點大意。
那麼生擒呢? 元載很快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一看張小敬的決絕氣勢,就知道絕不可能,要麼走,要麼死,不存在第三種可能。
元載經過反複盤算,發現隻有把張小敬放走,風險才最小。
畢竟這是上頭的命令,我隻是遵照執行。
張小敬目不斜視地朝前走去,士兵們舉起弓弩,手腕顫抖,等待着長官的命令。
可命令卻遲遲不至,這讓他們的心理壓力變得更大。
張小敬又走近了十步,那猙獰的獨眼和溝壑縱橫的臉頰都能看清楚了,可元載還是毫無動靜。
旅贲軍的士兵們又不能動,一動陣形就全亂了。
張小敬又走近五步,這時元載終于咬着牙發話:“撤箭,讓路!” 士兵們正要扣動扳機,手指卻一哆嗦。
什麼?撤箭?不是聽錯了吧?元載又一次喝道:“讓路!讓路!快讓開!”旅贲軍士兵到底訓練有素,雖有不解,但還是嚴格執行命令。
他們齊刷刷地放下弩機,向兩側分開,讓出一條通道。
張小敬一怔,他做好了浴血厮殺的準備,可對方居然主動讓開,這是怎麼了? 張小敬迷惑不解,可腳步卻不停,一直走到元載身旁,方才站住。
元載緊張到了極點,覺得自己被一條毒蛇盯住。
他往後躲了躲,萬一對方暴起殺人,好歹還能有衛兵擋上一擋。
“我朋友們的賬以後再算,現在,給我一匹快馬。
”張小敬冷冷道。
元載有點氣惱,你殺了我這麼多人,能活着離開就不錯了,居然還想讨東西?可他接觸到張小敬的視線,縮了縮脖子,完全喪失了辯解的勇氣。
一匹快馬很快被牽來,張小敬跨上去,垂頭對元載道:“若你們還有半點明白,就盡快趕去興慶宮前,蚍蜉全在那兒呢。
” 說完他撥轉馬頭,飛馳而去。
從殖業坊到興慶宮之間,是此時長安城最堵的路段,沿途務本、平康、崇仁、東市都是燈火極盛之地。
今年興慶宮前的太上玄元大燈樓高高矗立,比大雁塔還醒目,更讓人們的好奇心無可遏制。
如果俯瞰長安的話,能看到興慶宮前的廣場就像是一個巨大的池子,正在把整個城市的人流都吸引過來,有如萬川歸海。
為了緩解人流壓力,諸坊紛紛打開坊門和主要街道,允許遊人通行。
但即使如此,交通狀況也不容樂觀。
尤其一過子時,大街上的熱度絲毫不退,反而越發高漲起來。
鼓樂喧鬧之聲不絕于耳,香燭脂粉味彌漫四周,滿街羅绮,珠翠耀光。
這無所不在的刺激彙成一隻看不見的上元大手,吞噬着觀燈者們,把他們變成氣氛的一部分。
這些人既興奮又迷亂,如同着了魔似的随着人流盲目前行,跟着歌舞躍動,就連半空飛過一道缯彩,都會引起一陣驚呼。
張小敬的騎術高明,馬也是好馬,可在這種場合下毫無用處。
即使從南邊繞行也不成,各地人流都在朝這邊流動,根本沒有暢通路段可行。
張小敬向前沖了幾步,很快發現照這種堵法,恐怕一個時辰也挪不過去。
這一個時辰對張小敬——不,對于長安城來說,實在太奢侈了。
張小敬索性跳下馬去,用獨眼去搜尋,看是否還有其他方式能快速到達。
可惜他失望了,從這裡到去興慶宮的大路上,全是密密麻麻的人群,别說騾子,就連老鼠都未必能鑽過去。
他又把視線看向附近的坊牆。
坊牆厚約二尺,上頭勉強可以走人。
可惜如今連那上頭,都爬滿了人,或坐或站,像一排高高低低的脊獸。
張小敬掃了幾圈,實在找不到任何快速通行的辦法。
徒步前行的話,至少也得半個時辰。
這時一聲高亢清脆的女聲從遠處傳來,有如響鞭淩空,霎時竟蓋過了一切聲響。
女聲剛落,千百人的喝彩鼓掌化為層層聲浪,洶湧而來,連街邊的燈輪燭光都抖了幾抖。
張小敬擡頭看去,發現兩個拔燈的車隊又在當街鬥技。
一輛車上被改裝成了虎形,連轅馬都披着虎紋錦被,車中間凸起一圈,狀如猛虎拱背。
三個大漢站在虎背上,各執一套軍中铙鼓,一看就知道效仿的是《秦王破陣舞》。
不過他們三個此時垂頭喪氣,顯然是敗了。
而他們對面的勝利者,是一輛鳳尾高車。
車尾把千餘根五色禽鳥羽毛粘成扇形,擺成鳳凰尾翼之勢,望之如百鳥朝鳳。
中間豎起一根高杆,杆纏彩綢,上有窄台。
一位女歌者身着霓裳,立在上頭,絕世獨立。
剛才那直震雲霄的曼妙歌聲,即出自她之口。
周圍無數民衆齊聲高喊:“許合子!許合子!”這是那歌者的名字,喝彩久久不息。
拔燈鬥技,講究的是圍觀者呼聲最高者勝。
這位許合子能憑歌喉引得萬衆齊呼,可見對方真是輸得一敗塗地。
許合子勝了這一陣,手執金雀團扇對着興慶宮一指,意即今晚要拔得頭燭。
這提前的勝利宣言,讓民衆更加興奮不已。
許合子一臉得色,從高台下來,鑽進車廂裡歇息。
要等到與下一個拔燈者相遇,她才會登台迎戰。
馬車緩緩開動,許多擁趸簇擁在鳳尾車四周,
張小敬現在對這些沒興趣,隻想殺戮。
他緩緩擡起胳膊,準備砍向兩門之間的橫闩。
這時,一隻滿是老繭的大手抓住他握刀的手。
“很好,你很好。
”晁分的手勁奇大,直接把刀從張小敬手裡奪下來。
刀一離手,張小敬的眼神恢複了清明。
他看了眼死傷枕藉的院子,蠶眉緊皺,絲毫不見得意。
“你知道這世界最美的東西是什麼嗎?”晁分的聲音一改剛才的冷漠疏離,“是極緻,是純粹,是最徹底的執。
我從日本來到大唐學習技藝,正是希望能夠見到這樣的美。
” 他把刀橫過來,用大拇指把刀刃上的血迹抹掉,讓它重新變得寒光閃閃。
“我走遍了許多地方,嘗試了許多東西,可總是差那麼一點。
可剛才我在你身上,看到了我一直苦苦尋找的那種境界——那是多麼美的殺戮啊,不摻雜任何雜質,純粹到了極點。
”晁分說得雙眼放光。
學徒在旁邊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家裡都鬧成這樣了,老師居然還覺得美?他戰戰兢兢地站起身,撒腿跑開。
晁分根本不去阻攔,不屑道:“這些人隻知器用機巧,終究不能悟道。
” 張小敬沉默不語,他還未完全從那瘋魔的情緒中退出來。
晁分把刀重新遞給他:“我已經放棄鑄劍很久,這是最後一把親手打造的刀器。
我本來覺得它不能達到我對美的要求,現在看來,隻是它所托非人——我現在能聽見它在震顫,在歡鳴,因為你才是它等待的人,拿去吧。
” 出乎晁分意料的是,張小敬卻把刀推回去了,語氣苦澀:“我一生殺業無算,可從不覺得殺人是一件開心的事,正相反,每次動手,都讓我備感疲憊和悲傷。
對你來說,也許能體會到其中的美;對我來說,殺人隻是一件迫不得已的痛苦折磨而已。
” “殺戮也罷,痛苦也罷,隻要極緻就是美。
”晁分興奮地解釋着,“隻可惜生人不能下地獄,那裡才是我所夢寐以求的地方。
”他再一次把刀遞過去。
“你就快看到了。
” 張小敬不去接刀,轉身去看躺在血泊中的伊斯。
他身中兩箭,幸運的是,總算都不是要害,不過雙腿肌腱已斷,今後别說跑窟,恐怕連走路都難。
“都尉,在下力有未逮,不堪大用……”伊斯掙紮着說,嘴角一抹觸目驚心的血。
這個波斯王族的後裔眼神還是那麼溫柔,光芒不改。
“我會通知波斯寺的人,把你擡回去。
”張小敬隻能這樣安慰他。
“……是景寺。
”伊斯低聲糾正道,他沒有多餘的力氣,隻能可憐巴巴地看着張小敬。
這一次張小敬看懂了,從他脖頸裡掏出那個十字架,放在他的唇邊。
伊斯心滿意足地歎了一口氣,口中喃喃,為張小敬做禱告。
這是他現在唯一能做的事情了。
張小敬沒有多餘的話,他站起身來,對晁分道:“麻煩你叫個醫館,把他送去救治。
” “你去哪裡?” “太上玄元大燈樓。
”張小敬的聲音,聽起來比晁分的刀還要鋒利。
“可是門外還有那麼多兵等着你。
” “要麼我順利離開,要麼當場戰死。
如果是後者,對我來說還輕松點。
” 晁分把刀收了回去:“既然你不要刀,那麼就讓我來告訴你點事情吧。
” 後續的旅贲軍士兵陸陸續續趕到殖業坊,數量增至三十多人。
可元載還是覺得不夠安全,他覺得起碼得有兩百人,才能踏踏實實地殺死張小敬。
長官都如此畏怯,下面的人更是不願意出力氣。
他們把晁分的住所團團包圍,連一隻飛鳥都出不去,可就是沒人敢進去。
那門後的一把刀和一尊殺神,可是飲了不少人的血,誰知道今晚他還要飲多少。
這個住所的主人已經查明,是著名工匠晁分,而他的主家,則是那個日本人、衛尉少卿晁衡——那可是從四品上的高官,不能輕舉妄動。
所以他改變了策略,不再積極進攻,而是化攻為堵。
這個院子沒有密道。
張小敬如果要從院子裡出來,勢必要走正門。
一出門便是活靶子,這裡有幾十把弩和長弓等着他呢。
元載的額頭不停地滲出汗水,擦都擦不及。
他的手至今還在微微顫抖,不明白為何對方一個人,卻帶來這麼大的壓迫感。
一想到胯下還熱乎乎的,元載的恥辱和憤恨便交替湧現。
一定得殺死他!一定得殺死他! 可就在這時,一個信使匆匆送來一封信,說是來自中書省的三羽文書。
元載一聽居然是鳳閣發的,頗為奇怪。
他接過文書一看,不由得愕然。
這份文書并沒指定收件人,是在一應諸坊街鋪等處流轉廣發。
信使恰好見到這裡聚集了大量旅贲軍,也符合遞送要求,便先送了過來。
文書的内容很簡單:針對張小敬的全城通緝令暫且押後,諸坊全力緝拿蚍蜉雲雲。
而落款的名鑒,除了李林甫外,還有李亨。
這兩股勢力什麼時候聯手了? 張小敬是不是真的勾結蚍蜉,元載并不關心。
但他的一切籌劃,都是建築在“張小敬是蚍蜉内奸”這個基礎上。
一旦動搖,就有全面崩盤的危險。
目前情況還好,通緝令隻是押後,而不是取消。
可冥冥中那運氣的輪盤,似乎開始朝着不好的方向轉動。
這種感覺非常不好。
這時院門又“砰”的一聲開啟了,張小敬再度出現在他們的視野中。
士兵們和元載同時咽了口唾沫,身子又緊繃了幾分。
張小敬這次手裡沒有拿刀,他面對那麼多人,全無躲閃與畏懼,就那麼坦然地朝前走來。
元載知道,如果現在下令放箭,眼前這個噩夢就會徹底消失。
可是他始終很在意文書上那兩個簽押。
李林甫和太子為何會聯手?通緝令的押後,是否代表了東宮決定力保張小敬?鳳閣的态度呢?似乎不太情願但也妥協了。
他天生多疑,對于政治上的任何蛛絲馬迹都很敏感。
元載思前想後,忽然意識到,張小敬不能殺! 這是個坑!文書裡明确說了,要先全力追查蚍蜉。
他在這裡殺了張小敬,就等于違背了上令。
萬一蚍蜉做出什麼大事,這就是一個背黑鍋的絕好借口——“奸人得逞,一定是你的錯,誰讓你不尊上令?” 這不是什麼虛妄的猜測,元載自忖自己如果換個位置,一定會這麼幹。
一想到此節,元載那寬闊的額頭上,又是一層冷汗。
自己今晚太得意了,差點大意。
那麼生擒呢? 元載很快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一看張小敬的決絕氣勢,就知道絕不可能,要麼走,要麼死,不存在第三種可能。
元載經過反複盤算,發現隻有把張小敬放走,風險才最小。
畢竟這是上頭的命令,我隻是遵照執行。
張小敬目不斜視地朝前走去,士兵們舉起弓弩,手腕顫抖,等待着長官的命令。
可命令卻遲遲不至,這讓他們的心理壓力變得更大。
張小敬又走近了十步,那猙獰的獨眼和溝壑縱橫的臉頰都能看清楚了,可元載還是毫無動靜。
旅贲軍的士兵們又不能動,一動陣形就全亂了。
張小敬又走近五步,這時元載終于咬着牙發話:“撤箭,讓路!” 士兵們正要扣動扳機,手指卻一哆嗦。
什麼?撤箭?不是聽錯了吧?元載又一次喝道:“讓路!讓路!快讓開!”旅贲軍士兵到底訓練有素,雖有不解,但還是嚴格執行命令。
他們齊刷刷地放下弩機,向兩側分開,讓出一條通道。
張小敬一怔,他做好了浴血厮殺的準備,可對方居然主動讓開,這是怎麼了? 張小敬迷惑不解,可腳步卻不停,一直走到元載身旁,方才站住。
元載緊張到了極點,覺得自己被一條毒蛇盯住。
他往後躲了躲,萬一對方暴起殺人,好歹還能有衛兵擋上一擋。
“我朋友們的賬以後再算,現在,給我一匹快馬。
”張小敬冷冷道。
元載有點氣惱,你殺了我這麼多人,能活着離開就不錯了,居然還想讨東西?可他接觸到張小敬的視線,縮了縮脖子,完全喪失了辯解的勇氣。
一匹快馬很快被牽來,張小敬跨上去,垂頭對元載道:“若你們還有半點明白,就盡快趕去興慶宮前,蚍蜉全在那兒呢。
” 說完他撥轉馬頭,飛馳而去。
從殖業坊到興慶宮之間,是此時長安城最堵的路段,沿途務本、平康、崇仁、東市都是燈火極盛之地。
今年興慶宮前的太上玄元大燈樓高高矗立,比大雁塔還醒目,更讓人們的好奇心無可遏制。
如果俯瞰長安的話,能看到興慶宮前的廣場就像是一個巨大的池子,正在把整個城市的人流都吸引過來,有如萬川歸海。
為了緩解人流壓力,諸坊紛紛打開坊門和主要街道,允許遊人通行。
但即使如此,交通狀況也不容樂觀。
尤其一過子時,大街上的熱度絲毫不退,反而越發高漲起來。
鼓樂喧鬧之聲不絕于耳,香燭脂粉味彌漫四周,滿街羅绮,珠翠耀光。
這無所不在的刺激彙成一隻看不見的上元大手,吞噬着觀燈者們,把他們變成氣氛的一部分。
這些人既興奮又迷亂,如同着了魔似的随着人流盲目前行,跟着歌舞躍動,就連半空飛過一道缯彩,都會引起一陣驚呼。
張小敬的騎術高明,馬也是好馬,可在這種場合下毫無用處。
即使從南邊繞行也不成,各地人流都在朝這邊流動,根本沒有暢通路段可行。
張小敬向前沖了幾步,很快發現照這種堵法,恐怕一個時辰也挪不過去。
這一個時辰對張小敬——不,對于長安城來說,實在太奢侈了。
張小敬索性跳下馬去,用獨眼去搜尋,看是否還有其他方式能快速到達。
可惜他失望了,從這裡到去興慶宮的大路上,全是密密麻麻的人群,别說騾子,就連老鼠都未必能鑽過去。
他又把視線看向附近的坊牆。
坊牆厚約二尺,上頭勉強可以走人。
可惜如今連那上頭,都爬滿了人,或坐或站,像一排高高低低的脊獸。
張小敬掃了幾圈,實在找不到任何快速通行的辦法。
徒步前行的話,至少也得半個時辰。
這時一聲高亢清脆的女聲從遠處傳來,有如響鞭淩空,霎時竟蓋過了一切聲響。
女聲剛落,千百人的喝彩鼓掌化為層層聲浪,洶湧而來,連街邊的燈輪燭光都抖了幾抖。
張小敬擡頭看去,發現兩個拔燈的車隊又在當街鬥技。
一輛車上被改裝成了虎形,連轅馬都披着虎紋錦被,車中間凸起一圈,狀如猛虎拱背。
三個大漢站在虎背上,各執一套軍中铙鼓,一看就知道效仿的是《秦王破陣舞》。
不過他們三個此時垂頭喪氣,顯然是敗了。
而他們對面的勝利者,是一輛鳳尾高車。
車尾把千餘根五色禽鳥羽毛粘成扇形,擺成鳳凰尾翼之勢,望之如百鳥朝鳳。
中間豎起一根高杆,杆纏彩綢,上有窄台。
一位女歌者身着霓裳,立在上頭,絕世獨立。
剛才那直震雲霄的曼妙歌聲,即出自她之口。
周圍無數民衆齊聲高喊:“許合子!許合子!”這是那歌者的名字,喝彩久久不息。
拔燈鬥技,講究的是圍觀者呼聲最高者勝。
這位許合子能憑歌喉引得萬衆齊呼,可見對方真是輸得一敗塗地。
許合子勝了這一陣,手執金雀團扇對着興慶宮一指,意即今晚要拔得頭燭。
這提前的勝利宣言,讓民衆更加興奮不已。
許合子一臉得色,從高台下來,鑽進車廂裡歇息。
要等到與下一個拔燈者相遇,她才會登台迎戰。
馬車緩緩開動,許多擁趸簇擁在鳳尾車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