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孤軍
關燈
小
中
大
一個普通的農民,無獨有偶,很多人第一次看到王守仁,都會覺得他是一個呆子,活像個二愣子,看上去傻乎乎的,但在他糊塗的外表下,卻有着無盡的智慧。
王守仁是一個很絕的人,他總是在奇怪的地方,提出奇怪的意見,做出奇怪的事,但最後卻都被證實是正确的。
他的這種可怕的智慧來源于他的哲學,因為王守仁先生和古往今來的所有哲學家都不同,他的哲學十分特别,就如同吃飯的筷子和挖地的鋤頭,随時都可以用,随時都有用處。
他痛恨殺害孫燧,發動戰争的甯王,卻從未被憤怒沖昏頭腦,他十分清楚憑借目前的兵力,絕對無法戰勝對手,眼下他隻能積蓄力量,等待時機的到來。
有着平叛的志向,也要有切合實際的平叛策略,這就是“知行合一”,這就是王守仁無往不勝的哲學和智慧。
可惜一百多年後的史可法似乎并不了解這一點。
吉安,位于江西中部,易守難攻,交通便利,王守仁将在這裡舉起平叛的大旗,準備最後的決戰。
算王大人運氣好,當時鎮守吉安的知府是一個非常強悍的人,他的名字叫做伍文定。
伍文定,湖北人,出身于官宦世家,這也是一個不安分的主,雖然自幼讀書,卻不像個書生,長得虎背熊腰,十分之彪悍,他的工作經曆也很特别,早年在江蘇做過推官(主管司法),長期接觸社會陰暗面,和黑社會流氓地痞打交道,對付惡人時手段十分兇殘,犯罪分子聞風喪膽。
這位伍知府即将成為王巡撫最為得力的助手。
王守仁帶着臨江府的那幫人心急火燎地正往吉安趕,可走到半路突然被幾百名來曆不明的士兵圍住了,一群人吓得魂不附體,還沒等他們反應過來,一個表情兇狠的人就站了出來: “王巡撫請出來說話!” 王守仁畢竟見過世面,也不怎麼害怕,大大方方地走出來: “我是王守仁,你是誰?” 那位仁兄這才自報家門: “王大人好,屬下吉安知府伍文定!” 要說這位伍知府也算是厲害,叛亂一起,鄰居衙門的官員跑得都差不多了,他卻紋絲不動,不但他不跑,也不準别人跑,有幾個膽子小的準備溜,竟然被他親手拿刀幹掉了。
經過這麼一鬧,吉安的官員們達成了一個共識:甯王再兇殘,和伍文定比起來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安全起見,還是留下來的好。
不久之後伍文定聽說贛南巡撫王守仁跑了出來,準備平叛,他這人性子急,也顧不了那麼多,帶了三百士兵就上了路,正好遇見了王守仁。
他也不跟王大人客氣,一開口就說主題: “王大人是否準備平叛?” “不錯。
” “那我就恭喜大人了。
” 這次輪到王守仁納悶了,你啥意思啊? 伍文定用洪亮地聲音作了解釋: “那家夥(此賊,指甯王)一向名聲不好,支持他的人不多,大人你衆望所歸,且有兵權在手,建功立業,必定在此一舉!” 這句誇獎的話卻讓王守仁吃了一驚: “你怎知道我兵權在手?” 伍文定笑了笑,他沒有回答這個問題。
一個可以派上用場的聰明人。
這就是伍文定留給王守仁的第一印象。
在吉安,王守仁成立了平叛指揮部,召開了第一次軍事會議,由于當時到會的都是知府、知縣之類的小官,王巡撫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平叛軍總司令。
王司令随即作了敵情通報:根據情報,甯王兵力共計八萬人,精銳主力為王府護衛,其餘成分為土匪、強盜、搶劫犯、黑社會流氓地痞、反動會道門組織、對社會不滿者等等。
這支所謂的叛軍,實在是支名副其實的雜牌軍。
這麼看來,形勢還不算太壞,但問題在于,此時的王司令是個光杆司令。
他沒有八萬人,連八千都沒有。
雖說有旗牌在手,可以召集軍隊,但這需要時間。
所以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判斷甯王下一步的行動方向。
對于這個問題,王守仁已經有了一個肯定的答案。
他把手指向了地圖上的一個地方——南京。
“他必定會進攻南京。
” 王司令就此進行了詳盡的分析:洪都(南昌)不是久留之地,而甯王雖然不是什麼聰明人,腦袋倒也沒進水,北上攻擊京城這種蠢事他還幹不出來。
所以他唯一的選擇就是順流南下攻擊南京。
更為重要的是,此時各地還沒有接到統一平叛的指令,防備不足,如果甯王趁亂發動進攻,一舉攻克南京,半壁江山必然落入叛軍之手。
這番話說得下面的諸位六七品芝麻官們聳然動容,既然形勢如此嚴重,那就别廢話了,趕緊進攻甯王吧。
于是王司令又一次發話了: “我的兵力不足,難以與叛軍抗衡。
必須等待各地援軍趕來。
” 那麼王司令,你需要多長時間呢? “至少十天。
” “所以必須讓甯王在南昌再等我十天。
” 與會官員們徹底炸了鍋,王司令的玩笑開得也太大了吧,甯王又不是你兒子,你說等就等? 然而王守仁笑了: “我自有辦法。
” 詭計 不久之後,甯王駐地的街道牆壁上出現了很多亂貼亂畫的告示,當然了,不是辦證發票之類的廣告,具體内容大緻如下: 都督許泰等率邊軍、劉晖等率京軍各四萬,另命贛南王守仁、湖廣秦金、兩廣楊旦各率所部,共計十六萬人,分進合擊,平定叛軍,沿途務必妥善接應,延誤者軍法從事! 這封文書的大概意思很明白,就是對甯王說我有十六萬人,很快就要來打你,希望你好好準備。
必須說明的是,這封文書上的人名全部屬實,但情節全屬虛構,除王守仁外,其餘人等壓根就不知道這回事。
這就是王守仁的詭計,他僞造了文書,并派人四處散發,以打亂甯王的部署,王司令員做事情一向周到,為了讓甯王安心上當,他還安排了更為厲害的一招。
洪都城内的甯王知道了所謂大軍來攻的消息,正在将信将疑之際,手下突然密報,說從進城的人身上發現了幾個特殊的蠟丸,内有機密信件。
甯王打開書信,卻着實吓了一大跳。
書信内容是這樣的:李士實、劉養正兩位先生,你們幹得很好,朝廷一定會好好嘉獎你們,現在希望你們配合行動,勸說甯王離開洪都,進攻南京,事不宜遲! 兩位難得的“人才”竟然投敵,甯王還算是個明白人,也不怎麼相信。
偏巧就在這個時候,手下通報,李士實、劉養正來訪。
李士實先生開門見山,第一句話就捅破了天: “殿下,此地不宜久留,應立即帶兵攻擊南京!” 王守仁的台詞實在寫得太好,李士實也配合得如此天衣無縫,這下子不由得甯王兄不信了。
自信滿滿,前來邀功的兩位軍師本以為會得到一個激情澎湃的答複,最終卻隻看到了一雙狐疑不定的眼睛。
他們失望地走了,甯王朱宸濠卻就此确定了他的戰略: 留在洪都,哪裡也不去! 有幸遇上王守仁這樣的對手,朱宸濠先生也算是倒了八輩子的黴。
王守仁的計謀獲得了成功,他立即向各地發出緊急文書,集結兵力。
王司令真是一個實事求是的人,沒有朝廷的公文,他就自己臨時草拟,沒有正規軍,他就用民兵,在他的召喚下,附近的袁州、臨江、贛州等地紛紛傾巢而出,不管老的少的,病的殘的,隻要是個人,能走得動,他就統統招過來。
畢竟就算不能打仗,壯壯聲勢,揮揮旗幟,呐喊兩句口号也是好的。
就這麼七弄八弄,短短十餘天,他就召集了七八萬人,雖然質量不怎麼樣,但總算還是湊夠了數。
眼前的招兵盛況讓江西的這些知府知縣們開始頭腦發熱了,平時隻能管幾個都頭和打屁股的衙役,突然有了這麼大的派頭,這麼多手下,他們群
王守仁是一個很絕的人,他總是在奇怪的地方,提出奇怪的意見,做出奇怪的事,但最後卻都被證實是正确的。
他的這種可怕的智慧來源于他的哲學,因為王守仁先生和古往今來的所有哲學家都不同,他的哲學十分特别,就如同吃飯的筷子和挖地的鋤頭,随時都可以用,随時都有用處。
他痛恨殺害孫燧,發動戰争的甯王,卻從未被憤怒沖昏頭腦,他十分清楚憑借目前的兵力,絕對無法戰勝對手,眼下他隻能積蓄力量,等待時機的到來。
有着平叛的志向,也要有切合實際的平叛策略,這就是“知行合一”,這就是王守仁無往不勝的哲學和智慧。
可惜一百多年後的史可法似乎并不了解這一點。
吉安,位于江西中部,易守難攻,交通便利,王守仁将在這裡舉起平叛的大旗,準備最後的決戰。
算王大人運氣好,當時鎮守吉安的知府是一個非常強悍的人,他的名字叫做伍文定。
伍文定,湖北人,出身于官宦世家,這也是一個不安分的主,雖然自幼讀書,卻不像個書生,長得虎背熊腰,十分之彪悍,他的工作經曆也很特别,早年在江蘇做過推官(主管司法),長期接觸社會陰暗面,和黑社會流氓地痞打交道,對付惡人時手段十分兇殘,犯罪分子聞風喪膽。
這位伍知府即将成為王巡撫最為得力的助手。
王守仁帶着臨江府的那幫人心急火燎地正往吉安趕,可走到半路突然被幾百名來曆不明的士兵圍住了,一群人吓得魂不附體,還沒等他們反應過來,一個表情兇狠的人就站了出來: “王巡撫請出來說話!” 王守仁畢竟見過世面,也不怎麼害怕,大大方方地走出來: “我是王守仁,你是誰?” 那位仁兄這才自報家門: “王大人好,屬下吉安知府伍文定!” 要說這位伍知府也算是厲害,叛亂一起,鄰居衙門的官員跑得都差不多了,他卻紋絲不動,不但他不跑,也不準别人跑,有幾個膽子小的準備溜,竟然被他親手拿刀幹掉了。
經過這麼一鬧,吉安的官員們達成了一個共識:甯王再兇殘,和伍文定比起來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安全起見,還是留下來的好。
不久之後伍文定聽說贛南巡撫王守仁跑了出來,準備平叛,他這人性子急,也顧不了那麼多,帶了三百士兵就上了路,正好遇見了王守仁。
他也不跟王大人客氣,一開口就說主題: “王大人是否準備平叛?” “不錯。
” “那我就恭喜大人了。
” 這次輪到王守仁納悶了,你啥意思啊? 伍文定用洪亮地聲音作了解釋: “那家夥(此賊,指甯王)一向名聲不好,支持他的人不多,大人你衆望所歸,且有兵權在手,建功立業,必定在此一舉!” 這句誇獎的話卻讓王守仁吃了一驚: “你怎知道我兵權在手?” 伍文定笑了笑,他沒有回答這個問題。
一個可以派上用場的聰明人。
這就是伍文定留給王守仁的第一印象。
在吉安,王守仁成立了平叛指揮部,召開了第一次軍事會議,由于當時到會的都是知府、知縣之類的小官,王巡撫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平叛軍總司令。
王司令随即作了敵情通報:根據情報,甯王兵力共計八萬人,精銳主力為王府護衛,其餘成分為土匪、強盜、搶劫犯、黑社會流氓地痞、反動會道門組織、對社會不滿者等等。
這支所謂的叛軍,實在是支名副其實的雜牌軍。
這麼看來,形勢還不算太壞,但問題在于,此時的王司令是個光杆司令。
他沒有八萬人,連八千都沒有。
雖說有旗牌在手,可以召集軍隊,但這需要時間。
所以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判斷甯王下一步的行動方向。
對于這個問題,王守仁已經有了一個肯定的答案。
他把手指向了地圖上的一個地方——南京。
“他必定會進攻南京。
” 王司令就此進行了詳盡的分析:洪都(南昌)不是久留之地,而甯王雖然不是什麼聰明人,腦袋倒也沒進水,北上攻擊京城這種蠢事他還幹不出來。
所以他唯一的選擇就是順流南下攻擊南京。
更為重要的是,此時各地還沒有接到統一平叛的指令,防備不足,如果甯王趁亂發動進攻,一舉攻克南京,半壁江山必然落入叛軍之手。
這番話說得下面的諸位六七品芝麻官們聳然動容,既然形勢如此嚴重,那就别廢話了,趕緊進攻甯王吧。
于是王司令又一次發話了: “我的兵力不足,難以與叛軍抗衡。
必須等待各地援軍趕來。
” 那麼王司令,你需要多長時間呢? “至少十天。
” “所以必須讓甯王在南昌再等我十天。
” 與會官員們徹底炸了鍋,王司令的玩笑開得也太大了吧,甯王又不是你兒子,你說等就等? 然而王守仁笑了: “我自有辦法。
” 詭計 不久之後,甯王駐地的街道牆壁上出現了很多亂貼亂畫的告示,當然了,不是辦證發票之類的廣告,具體内容大緻如下: 都督許泰等率邊軍、劉晖等率京軍各四萬,另命贛南王守仁、湖廣秦金、兩廣楊旦各率所部,共計十六萬人,分進合擊,平定叛軍,沿途務必妥善接應,延誤者軍法從事! 這封文書的大概意思很明白,就是對甯王說我有十六萬人,很快就要來打你,希望你好好準備。
必須說明的是,這封文書上的人名全部屬實,但情節全屬虛構,除王守仁外,其餘人等壓根就不知道這回事。
這就是王守仁的詭計,他僞造了文書,并派人四處散發,以打亂甯王的部署,王司令員做事情一向周到,為了讓甯王安心上當,他還安排了更為厲害的一招。
洪都城内的甯王知道了所謂大軍來攻的消息,正在将信将疑之際,手下突然密報,說從進城的人身上發現了幾個特殊的蠟丸,内有機密信件。
甯王打開書信,卻着實吓了一大跳。
書信内容是這樣的:李士實、劉養正兩位先生,你們幹得很好,朝廷一定會好好嘉獎你們,現在希望你們配合行動,勸說甯王離開洪都,進攻南京,事不宜遲! 兩位難得的“人才”竟然投敵,甯王還算是個明白人,也不怎麼相信。
偏巧就在這個時候,手下通報,李士實、劉養正來訪。
李士實先生開門見山,第一句話就捅破了天: “殿下,此地不宜久留,應立即帶兵攻擊南京!” 王守仁的台詞實在寫得太好,李士實也配合得如此天衣無縫,這下子不由得甯王兄不信了。
自信滿滿,前來邀功的兩位軍師本以為會得到一個激情澎湃的答複,最終卻隻看到了一雙狐疑不定的眼睛。
他們失望地走了,甯王朱宸濠卻就此确定了他的戰略: 留在洪都,哪裡也不去! 有幸遇上王守仁這樣的對手,朱宸濠先生也算是倒了八輩子的黴。
王守仁的計謀獲得了成功,他立即向各地發出緊急文書,集結兵力。
王司令真是一個實事求是的人,沒有朝廷的公文,他就自己臨時草拟,沒有正規軍,他就用民兵,在他的召喚下,附近的袁州、臨江、贛州等地紛紛傾巢而出,不管老的少的,病的殘的,隻要是個人,能走得動,他就統統招過來。
畢竟就算不能打仗,壯壯聲勢,揮揮旗幟,呐喊兩句口号也是好的。
就這麼七弄八弄,短短十餘天,他就召集了七八萬人,雖然質量不怎麼樣,但總算還是湊夠了數。
眼前的招兵盛況讓江西的這些知府知縣們開始頭腦發熱了,平時隻能管幾個都頭和打屁股的衙役,突然有了這麼大的派頭,這麼多手下,他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