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孤軍

關燈
情激昂,打算立刻出兵,去和甯王決一死戰。

     可是王司令讓他們失望了。

     兵法 原本争分奪秒,急急忙忙招兵的王守仁突然改變了主意,他坐擁數萬手下,士氣也極盛,無論怎麼看,此刻都應是出兵的最好時機,然而王大人卻是吃了秤砣鐵了心要在這裡常住,四處派人修房子安置家具,就差辦一張吉安暫住證了。

     他下屬的那些知府知縣們全都不知所措,十幾天之前風急火燎的是他,現在安閑度日的也是他,不知到底搞什麼名堂,可他們素知這位王司令不是個善茬,也不怎麼敢問,直到伍文定忍無可忍的那一天,這個謎底才徹底揭開。

     伍知府脾氣比較急,看見王守仁不動窩,索性直接找上門去質問: “軍隊已經集結,為何不動?!” 王守仁看着這個氣急敗壞的知府,卻并不生氣,隻是淡淡地回複: “以你之見,眼下該如何行動?” “我軍士氣正盛,應趁敵軍尚未行動,立刻發起進攻,必可一舉大破敵軍!” 王守仁笑了: “伍知府,你讀過兵法嗎?” 這句話把伍文定氣得差點沒暈過去,他大聲答道: “屬下雖是文官,自幼飽讀兵書,也甚知韬略,所謂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此時正是攻擊的最好時機,斷然無誤!” 然後他挑釁地看着對方,等待着他的回複。

     王守仁收斂了笑容,鄭重地回答道: “你所說的固然不錯,卻并非兵家上乘之策。

    所謂兵法之奧秘,在我看來,隻有八個字而已。

    ” “此心不動,随機而行。

    ” 綜合看來,這八個字确實概括了王哲學家兼王司令員的軍事思想,他一生的用兵法則大都符合這八字方針。

     王守仁随即對此做出了解釋: 平叛之戰确實應該速戰速決,但此時情況已然不同,起初敵強我弱,需要拖延敵軍,争取時間。

    如今我軍實力大增,可以與敵人抗衡,叛軍也已知道我軍強盛,必不敢輕動,況且甯王經營洪都多年,根深蒂固,若我軍貿然出擊攻城,必然久攻不下,時間越久,禍患越大。

    此舉決不可行。

     現我軍龜縮不出,示弱于叛軍,使其主力出擊,然後看準時機,一舉圍殲,必取全勝! 一貫好勇鬥狠的伍文定服氣了,他帶着敬畏的神情看着面前的這個人,小心翼翼地退了出去,他終于明白為什麼王大人會有那個出名的評價——“狡詐專兵”。

     一切都在王守仁的預料之中,幾天之後,決戰序幕就将正式拉開。

     正德十四年(1419)七月,在洪都等了十幾天的甯王終于覺悟了,日子過了這麼久,别說十六萬人,十六頭豬也沒看到,等到王守仁招兵買馬的消息傳來後,他才确實一個事實——上當了。

     但在悔恨驚慌之餘,他意外地發現,王守仁并沒有發起進攻,他随即判定敵軍兵力不足,僅能自保,于是開始履行預定軍事計劃——攻取南京。

     應該說,甯王的行動完全在王守仁的預料之中,但事實證明,王司令還是錯誤估計了一點,正是這個疏忽差點讓他徹底完蛋。

     因為甯王朱宸濠雖然不是一個聰明人,卻是一個動作很快的人。

     朱宸濠同志說一不二,棉被都不捆就率六萬主力軍親征,這幫雜牌軍也真不白給,僅一天時間便攻陷了九江,七月初發兵,幾天之内便已經軍臨兵家要地——安慶。

     最大的危險到來了。

     安慶,位處南京上遊門戶,自古沿長江而下用兵者,若攻取安慶,南京必是囊中之物。

    後世太平天國時,曾國藩之弟曾國荃猛攻安慶城,雖損兵折将,曠日持久,卻是死也不走,直至轟塌城牆,占據城池,方才仰天狂呼:“賊破矣!” 不久之後,他率軍順流而下,一舉攻陷了南京,太平天國覆滅。

     朱宸濠雖然不認識曾國藩和洪秀全,卻也懂得這個地理學常識,大軍抵達安慶城之日,他便下達了總攻命令,數萬軍隊将安慶圍得水洩不通,日夜攻打。

     天時是有的,地利也是有的,可惜沒有人和。

     說來朱宸濠的運氣真是不好,他的造反之路上總是碰到一些很麻煩的人,在江西有孫燧和王守仁,到了安慶,又遇見了楊銳和張文錦。

     楊銳是都督,張文錦是安慶知府,他們對不請自來的甯王采用了統一的招待方式——火槍弓箭。

    關于這兩個人,就不細說了,單單介紹一下這二位幹過的一件事情,諸位對其為人就可以有大緻的了解。

     甯王連日進攻安慶城不利,便找來了一個叫潘鵬的投降官員進城勸降,此人是安慶人,所謂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

    甯王兄估摸着看在老鄉份上,城内的守軍應該會給兩分面子。

     這是個比較愚蠢的想法,你都把軍隊堵在人家城門口了,還指望老鄉感情? 潘鵬兄可不蠢,他還想多活兩天,可是領§導的意思也是不能違背的,無奈之下他派了一個親戚進城招降,接下來的事情就有點聳人聽聞了。

     楊銳兄實在是個不搞客套的人,勸降信他看都不看,就一刀把潘老鄉的親戚砍了,砍了人還不肯罷休,竟然還極有耐心地碎了屍,把手腳分别砍斷,一樣樣地丢下城樓示衆,如此可怕之場景在今日恐怖片中也不多見。

     砍人碎屍之類的事情确實有點駭人聽聞,但楊銳兄畢竟是個武官,殺人也不是頭一次,有點心理問題不奇怪,所以這事放他身上也算基本正常。

     可另一位張文錦知府就不同了,他自幼讀書文官出身,兇狠毒辣卻也不落人後,楊銳在前面殺人,他已經繞到城内,把潘老鄉在城内所有沾親帶故的親戚都翻了出來,砍了個幹幹淨淨。

    潘老鄉聽說之後,當即吐血暈倒。

     看見兩位守城大人手段如此狠毒,城内守軍都毛骨悚然,心驚膽戰,紛紛表示願意拼死守城,一時之間士氣大振。

     城外的甯王搞不清狀況,也不明白為什麼勸降還勸出了反效果,沒有辦法,他隻好自己親自出馬督戰,鼓舞士氣。

    可城内的士兵在死亡的威脅下(主要來自楊、張兩位大人),拼命地抵抗,叛軍進展不大。

     十幾天過去了,甯王仍然站在城外眺望安慶,急得他團團轉,隻能把劉養正找來破口大罵: “你們這幫廢物!安慶都攻不下,還說什麼金陵(即南京)!” 此路不通,可别無他途,所以罵完了的甯王還是要接着督戰攻城,此刻他才明白老祖宗朱權為什麼當年被人欺負到了家,卻還是忍氣吞聲——造反實在是個苦差事啊。

     正當甯王在安慶城啃磚頭的時候,王守仁先生那裡卻已經亂成一團。

     甯王兵臨安慶城下的消息傳來時,王司令慌得不行,跳下床顧不上穿鞋,光着腳跑去看地圖,他雖然已經估計到了對方的計劃,卻沒想到甯王動作竟如此迅速。

    情急之下,立即下令軍隊集結,準備出發。

     但在短暫的慌亂之後,王司令員突然恢複了平靜,他撤回了出兵的命令,卻增派了打探消息的人,還别有興緻地和那些額頭冒汗,驚慌失措的下屬們拉起了家常。

     礙于之前的教訓,王司令的部下不敢自作聰明,也沒人詢問原由,而不久之後傳來的消息也驗證了司令大人的英明決策——安慶依然在堅守之中,暫時無憂。

     這下大家心裡的石頭才算落了地,紛紛回家磨刀擦槍,隻等王司令一聲召喚,指向哪裡,就打到哪裡。

     可王守仁這輩子似乎就不打算讓人消停,一貫專兵的他竟然表示要開會聽取群衆意見。

     既然王司令要開會,大家也隻好跟着去湊熱鬧了。

     這是甯王之亂中最為重要的一次軍事會議,王守仁分析了局勢,表示目前有兩個目标,一個是救援安慶,另一個是攻擊敵軍老巢南昌,要求與會人等發表意見。

     出人意料的是,這次開會竟然沒有發生任何争論,因為大家一緻認為,前往安慶是唯一的選擇。

     理由很充分:甯王造反準備多年,南昌的守備十分嚴密,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