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東山再起

關燈
服的孫燧必定是第一個被害者。

     王守仁徹底明白了,孫燧的意思是,他将在這裡留守,直到甯王殺掉他為止。

     而在他死去的那一天,才是可以使用旗牌的時候,逃出生天的王守仁将拿起這件工具,起兵反抗,平定叛亂。

     孫燧抱着必死的信念,把生的希望留給了王守仁,因為他相信王守仁一定能夠完成平叛的重任。

     他所要做的隻是從容赴死。

     “那你和我一起走吧。

    ”這似乎是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

     “我是國家委派的江西巡撫,這裡就是我的職責所在,死也要死在這裡!” 王守仁沒有多說什麼,他理解,也尊重孫燧的這種選擇。

     他整好衣冠,鄭重地向孫燧作揖行禮,然後大步離去。

     對着王守仁那漸行漸遠的身影,孫燧大聲說出了他此生最後的祝願: “伯安(王守仁字伯安),珍重!” 王守仁聽到了這句話,卻沒有回頭,因為他知道,要報答這個勇敢無畏的人,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驚變 孫燧的判斷是正确的,因為幾乎就在同一時刻,朝中發生了一件事情,而這件事最終讓朱宸濠的陰謀敗露了。

     甯王朱宸濠一度很自信,因為他已經買通了錢甯、楊廷和等朝中位高權重的人,自認為後台夠硬,可他沒有想到,他的這番動作卻得罪了一個更為強勢的人。

     這個人就是江彬。

     江彬是武将出身,陪同朱厚照出巡北方,還參加了多次戰鬥,很受朱厚照的信任,紅得發紫,這下子錢甯就不高興了,因為他的特長隻是拍馬屁,而江彬則比他多了一門技術,不但能拍馬屁,還能陪着皇帝打仗。

     一來二去,兩個人就成了冤家,互相尋找對方的破綻。

    江彬先下手為強,決定在甯王的身上做文章。

     這個消息不徑而走,經過路邊社的報道,越傳越廣,很多對錢甯不滿的人也準備借這個機會下一劑猛藥。

     恰好此時,一貫善于随機應變的楊廷和也感覺到不對了。

    照這麼個搞法,甯王那邊要出大問題,到時自己也跑不掉。

    他決定解決這個難題。

     于是在衆人合力之下,朱厚照決定派人去警告一下甯王,讓他老實一點。

     事實證明,楊廷和先生受人錢财,替人消災,還是很夠意思的,他特意跟使者交待,隻要把意思傳達到就行了,沒有必要把事情搞大。

     為解決這件事情,楊廷和費盡了心機,用盡了腦筋,四處周旋,本以為能天衣無縫地做到功德圓滿,可惜,他還是疏忽了緻命的一點: 朱宸濠先生的心理素質不過關啊。

     當皇帝使者前來的消息傳到南昌的時候,朱宸濠正在舉辦他的生日宴會,聽到這件事情,他十分吃驚,當即停止宴會,找來了劉養正商量對策。

     面對着朱宸濠期待的目光,劉養正十分鎮定,不慌不忙地對這件事情作出了客觀科學的分析:朝廷中的關系都已經打通,而且一直無人通報此事,現在卻突然派出使者前來,一定是有了大的變故。

    必須立刻行動,否則可能性命不保。

     “事情緊急,刻不容緩,應該動手了!” 劉養正是個讓人哭笑不得的家夥,讀書沒心得,進士也考不中,卻整天目空一切,楊廷和先生神童出身,考試成績優秀,在官場混了二三十年,好不容易想了個轍,準備大事化小,卻被這位仁兄插了一杠子,非要捅破天不可。

     這麼看來,科舉還真算是個好制度。

     朱宸濠緊張了,他相信了劉養正的說法,這是很正常的,以他的資質也就能和劉養正這一類人混了。

     他決心造反了。

     但在此之前,必須先解決孫燧這個令人頭疼的人物。

     所以他特地選定了謀反的日期——明天。

     明天是正德十四年(1519)六月十四日,這一天孫燧和巡撫衙門的官員将要到王府祝賀他的壽辰。

    而那時,将是動手的最好時機。

     第二天。

     孫燧帶着他的巡撫班子來到了甯王府,然而一進府内,他就大吃一驚。

     因為在祝壽的會場,除了來賓外,竟然還有另一群不該出現的人——幾百個身穿閃亮盔甲,手持利刃的士兵。

     撲面而來的殺氣讓孫燧打了個寒顫,他意識到,今天可能要出事。

     很快,宴會的主角甯王出場了,他的臉上沒有過生日的喜悅,卻似乎有着無盡的悲痛。

     他哭喪着臉,向在座的人開始訴說他痛苦的原因: “告訴大家,孝宗皇帝(朱祐樘)抱錯了兒子啊!” 大家都傻了,這種八卦猛料您是怎麼知道的? 甯王兄看見大家都被鎮住了,越發得意: “好在太後發現了,現在她已經下诏,讓我起兵讨伐朱厚照,就是這麼回事,大家知道了就行了。

    ” 忽悠,您就接着忽悠吧。

     孫燧最先反應了過來,事到如今,他也不講什麼禮數了,兩步跑到甯王面前,伸出了手: “太後诏書呢?!” 朱宸濠把眼一橫,風度也不要了: “你少廢話!我現在要去南京,你識相的就跟我一起走!” 孫燧終于發火了: “你嫌命長啊!還想讓我和你一起造反?!白日做夢!” 孫巡撫的反應很快,說完後立刻朝門外奔去,可又被侍衛攔了回來。

     朱宸濠被孫燧激怒了,但片刻之間他已恢複了平靜,慢慢地走到孫燧面前,冷笑地表達了他的憤怒: “好吧,我成全你。

    ” 此刻,面對這一切,随同官員們的反應卻着實讓人難以置信,除了按察副使許逵挺身而出,大罵朱宸濠外,其餘的人都保持了驚人一緻的态度——沉默。

     朱宸濠不以為然地揮了揮手,發布了命令: “把他們兩個帶到城門外,斬首示衆!” 然後他輕蔑地看着那些剩下的官員,親切地詢問: “還有誰?” 等待他的仍然是一片死一般的沉默。

     在暴力和死亡的威脅面前,沉默的永遠是大多數。

     孫燧和許逵就這樣被拉了出去,而孫燧實在是一條硬漢,即使被繩子捆住,依然罵不絕口,殘忍的叛軍打斷了他的左手,也沒有讓他屈服。

     他們就此被帶到了惠民門外,這裡是行刑的地點。

     孫燧沒有絲毫地慌亂,隻是平靜對許逵說道: “事已至此,真是連累你了。

    ” 許逵肅然回答: “為國盡忠,是我的本分,何出此言?” 孫燧欣慰地笑了,他面對着幾天前那個背影消失的方向,低首說出了最後的話: “全靠你了。

    ” 殺掉了孫燧和許逵,朱宸濠開始處理善後事宜,他的手下立刻趁機占領了巡撫衙門,接管了南昌城内的所有防務,一切有條不紊地進行着。

     然後他充分發揚了民主精神,派人到那些巡撫衙門的官員處一一登記,搞民意調查,内容隻有一項:是否跟我一起造反。

     回答是的人立刻封賞,回答否的人關進牢房。

     最後結果是四六開,大部分人拒絕跟着他幹,當然了,并非因為他們有多麼的愛國,隻是覺得跟着這位仁兄造反沒什麼前途而已。

     事情大緻解決了,劉養正去找到朱宸濠,向他報告人員的招募情況。

     朱宸濠看完了人員名單,卻皺起了眉頭。

     劉養正剛準備請示下一步的行動計劃,朱宸濠揮手制止了他: “還缺了一個人。

    ” “他應該還沒走遠,現在馬上派人去追,追上之後,格殺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