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 勝算

關燈
動員,密切注意日軍動向,随時準備出擊。

     十一月八日,駐紮在古今島的陳璘接到密報,确認豐臣秀吉已經死亡,日軍即将撤退。

    他随即下令,水軍戒備,準備作戰。

     明軍知道,日軍不知道明軍知道。

    在千鈞一發的局勢中,戰場迎來了最後的甯靜。

     無論如何,雙方都已确定,生死成敗,隻在頃刻之間。

     十天之後,最後攤牌。

     萬曆二十六年(1598)十一月十八日,加藤清正突然自蔚山撤退。

    然而,出人意料的事情發生了——明軍并未阻攔。

     随後,駐紮泗川的島津義弘也率第五軍撤退,明軍仍然未動。

     五大老一片歡騰,在他們看來,撤軍行動十分成功,明軍毫不知情。

     然而接下來,一個消息打斷了他們的歡呼——小西行長被攔住了。

     作為腦筋最靈活的日軍将領,小西行長的反應極快,獲準撤退後,他立即帶兵,日夜兼程趕赴海邊,卻看到了等待已久的明軍水師。

     但小西行長并不驚慌,因為這一切早在他預料之中。

     順天離海較遠,不利逃跑,而沿海地區水路複雜,易于封【鎖,如果明軍不來,那才是怪事。

     為了實現勝利大逃亡,他已想出了對策,并付諸實施,而到目前為止,事情進行得十分順利,順利脫身指日可待。

     但事實上,五大老錯了,小西行長也錯了。

     明軍放任加藤清正和島津義弘逃走,并非疏忽,而是一個圈套的開始。

     在之前的十天裡,麻貴對局勢進行了認真的分析,他清醒地意識到,日軍有意撤退,但憑借明軍目前的兵力,是很難全殲敵軍的,恰恰相反,對方已有了充足的撤軍準備,如果逼狗跳牆,後果将很難預料。

     唯一的方法,就是逐個擊破。

     但日軍是同時撤退的,明軍兵力有限,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十一月四日,他終于找到了那個方法。

     就在這一天,陳璘出海巡視,突然發現自順天方向駛出一條日軍小船,行蹤隐蔽,速度極快。

     要換在以往,陳璘會立即下令向此船開炮。

     但這一次,他猶豫了,因為幾十年戰場經驗告訴他,不能攻擊這條船。

     考慮片刻後,他派出了艦隻跟蹤此船,幾個時辰之後,消息傳回,他的估計得到了印證——這條船的目的地,是泗川。

     他立即将此時通報麻貴,雙方的判斷達成了驚人的一緻:幾天之内,日軍将全軍撤退,而那條小船,是小西行長派出的,其唯一目的,是向島津義弘求援。

     這正是小西行長的對策,他知道,一旦撤退開始,靠海的加藤清正和島津義弘必定能順利溜号,而他地形不利,很可能被堵住,到時隻能找人幫忙。

     加藤清正是老對頭,不幫着明軍打自己,就算不錯了,是絕靠不住的。

     隻能指望島津義弘了,他相信,關鍵時刻,這位二杆子是會拉兄弟一把的。

     于是他派出小船通報此事,而結果也讓他很滿意,小船安全返回,并帶來了島津義弘的承諾。

     後顧之憂解除,他終于放心了。

     然而就在此時,麻貴和陳璘已經制定出了最終的作戰計劃: 中路董一元、西路劉綎密切監視日軍加藤清正及島津義弘部,發現其撤軍,立即上報,但不得擅自追擊。

     水軍方面,陳璘部停止巡航,并撤去蔚山、泗川一帶海域之水師,全軍集結向順天海域前進,堵住小西行長撤退的海道。

     放走加藤清正和島津義弘,因為他們并不重要,隻有小西行長,才是這場戰争的勝負關鍵。

     這是一個最佳的誘餌,在其誘惑之下,日軍将逐個趕來,成為明軍的完美獵物。

     撤退、放行、堵截,一切按計劃如期進行,雙方都很滿意,但勝利者終究隻有一個,決定勝負的最後時刻已經到來。

     十一月十八日,夜 小西行長沒有看錯人,島津義弘不愧二杆子之名,雖然他已成功撤退到安全地帶,但聽說小西行長被圍後,卻依然信守承諾,率第五軍一萬餘人趕來救援。

     但除了小西行長外,還有一個人也熱切地期盼着他的到來——陳璘。

     四天前,他召集全軍,連夜趕到了順天海域,經過仔細觀察,他發現,從泗川到順天,必須經過一條狹長的海道,而這片海域的名字,叫做露梁海。

     在露梁海的前方,隻有兩條水路,一條通往觀音浦,另一條經貓島,通往順天。

     他随即做出了如下部署: 副總兵鄧子龍,率三千人,埋伏于露梁海北側。

     水軍統制使李舜臣,率五千人,埋伏于露梁海南側的觀音浦。

     而他自己則率領餘下主力,隐蔽于附近海域。

     當島津義弘部隊出現時,全軍不得擅自行動,等待其部完全進入露梁海後,方可發動攻擊。

     攻擊發起時,鄧子龍部應以最快之速度,截斷敵軍後退之路,李舜臣部則由觀音浦出動,襲擊敵軍之側面,打亂敵軍之陣型。

     以上兩軍完成攻擊後,須堅守陣地,不惜任何代價,将島津義弘部堵死于露梁海中,等待陳璘主力到來。

     而那時,明軍将發動最後的攻擊,将侵略者徹底埋葬。

     一切就緒,李舜臣卻發問了:鄧子龍堵截後路,我守觀音浦,貓島何人駐守? 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如島津義弘熬過伏擊,堅持向貓島挺進,就能到達順天,與小西行長成功會師,局勢将一發不可收拾。

     然而陳璘告訴他,貓島根本無須派兵駐守。

     “島津義弘是不會走這條路的,我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