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 為了忘卻的紀念

關燈
☆犧牲 在不安與等待中,十八日的夜晚到來。

     此時的島津義弘站在旗艦上,信心十足地向着目的地挺進。

    之前的泗川之戰,雖然他隻是僥幸撿個便宜,但畢竟是勝了,又被人捧為名将,就真把自己當回事了。

    之所以跑來救小西行長,倒不是他倆關系多好,無非是二杆子精神大爆發,别人不幹,他偏幹。

     此外,他已認定,明軍圍困小西行長,必然放松外圍的戒備,更想不到日軍去而複返,此時進攻,必能一舉擊潰明軍。

     在這個世界上,笨人的第一特征,就是自認為聰明。

     事實印證了島津義弘的猜想,明軍以往嚴加防範的露梁海峽,竟然毫無動靜,由一萬五千餘人組成的日軍艦隊,就此大搖大擺地開了進去。

     他們中間的大多數人都沒能領到回航的船票。

     日軍的艦隊規模很大,共有六百多條船,隊列很長,當後軍仍在陸續前進之時,前軍的島津義弘已依稀看到了前方的貓島。

     但他永遠不可能到達那裡了,因為當最後一條船進入露梁海口的時候,等待已久的鄧子龍發動了攻擊。

     鄧子龍手下的這三千兵,大多是浙江人,跟随他從浙江前來此地,雖然名不見經傳,卻絕非尋常。

    在五十多年前,這支隊伍有一個更為響亮的名字——俞家軍。

     在當年那場艱苦卓絕的抗倭之戰中,兩位大明名将分别創建了專屬于自己的軍隊:戚家軍,以及俞家軍。

     俞大猷熟悉海戰,是唯一堪與徐海對敵的明朝海軍将領。

    而他所創建的俞家軍,大都從漁民中選取,熟悉水性和流向,善于駕船,并經過嚴格訓練,多次與倭寇海盜交戰,有豐富的戰鬥經驗,堪稱明朝最精銳的水軍。

     經過五十年的淬煉與更替,他們來到了朝鮮,露梁海。

     接到進攻命令後,鄧子龍部從埋伏處突然駛出,将日軍歸路堵死,并以十隻戰船為一組,向日軍艦隊發起多點突襲。

     這是一個緻命的打擊,由于日軍隊列過長,而且毫無防備,轉瞬之間,後部上百條戰船已被切成幾段,雖然日軍人數占優,卻陷入明軍分割包圍,動彈不得。

     包圍圈内的日軍一片慌亂,他們紛紛拿起武器,準備和跳上船的明軍肉搏,然而明軍戰艦卻絲毫不動,保持着詭異的平靜。

     日軍的疑問沒有持續太久,便聽到了答案——可怕的轟鳴聲。

     明軍的第二波攻擊開始,不用跳幫,不用肉搏,因為在鄧子龍的戰艦上,裝備着一種武器——虎蹲炮。

    這是一種大型火炮,射程可達半裡,雖然威力一般,炮彈飛個幾百米就得掉水裡,但近距離内打日軍的鐵皮木頭船,還是綽綽有餘。

     就這樣,在炮轟、哀嚎、和慘叫聲中,日艦隊後軍損失慘重,基本喪失了作戰能力。

     當炮聲響起的時候,前軍的島津義弘立即意識到,中埋伏了。

     但很快,他就顯示出了驚人的鎮定與沉着,并做出了正确的判斷——繼續前進。

     後軍已經深陷重圍,敵軍兵力不清,所以目前唯一的方法,就是攻擊向前,與順天的小西行長會師。

    隻有這樣,才有反敗為勝的可能。

     在島津義弘的指揮下,日軍艦隊抛棄了後軍,不顧一切地向前挺進。

     然而,他們沒能走多遠。

     當島津義弘軍剛剛沖出露梁海時,便遭受了第二次緻命的打擊——李舜臣出現了。

     被冷落三年後,李舜臣終于再次成為了水軍統領,當他于三個月前上任時,迎接他的,卻隻有兩千多老弱殘兵和一些破爛的船隻,因為他的前任元均在戰死的同時,還帶走了許多水軍艦船作為陪葬。

     此時,明朝水軍尚未到來,日軍主帥藤堂高虎率領艦隊橫掃朝鮮海峽,無人可擋,而李舜臣,什麼都沒有。

     九月十五日,藤堂高虎率四百餘條戰艦,闖入鳴梁海峽。

     李舜臣得知消息後,即刻率少量龜船出戰,确切地說,是十二條。

    這已經是他的全部家當。

     四百對十二,于是幾乎所有人都認定,雖然李舜臣是少有的水軍天才,此戰也必敗無疑,除非奇迹發生。

     但事實告訴我們,奇迹,正是由天才創造的。

     戰役結局證明,藤堂高虎的水軍技術,也就能對付元均這類的廢物,經過**,李舜臣輕松獲勝,并擊沉四十餘艘敵艦,殲滅日水軍三千餘人,日軍将領波多信時被擊斃,藤堂高虎身負重傷,差點被生擒,日軍大敗,史稱鳴梁海之戰。

     對李舜臣而言,這不過光榮的開始,而露梁海,将是傳奇的結束。

     當日軍艦隊出現在視野之中時,他毫不猶豫地下達了攻擊令。

     此時,島津義弘的心中正充滿期待,他已經看見了前方的貓島,如此靠近,如此清晰,隻要跨過此地,勝利仍将屬于自己。

     然後,他就聽見了炮聲,從他的側面。

     在戰場上,軍隊的側翼是極其脆弱的。

    一旦被敵方襲擊,很容易被攔腰截斷,失去戰鬥能力,其作用類似于打群架時被人腦後拍磚,是非常要命的一招。

     很明顯,龜船比磚頭厲害得多。

    在李舜臣的統一指揮下,這些鐵甲烏龜直*日軍艦群,幾乎不講任何戰術,肆無忌憚地亂打亂撞。

    在這突然的打擊下,日軍指揮系統被徹底攪亂,混作一團,落海喪生者不計其數。

     然而,就在這最為混亂的時刻,島津義弘卻并沒有慌亂。

     作為一位優秀的指揮官,他保持了清醒的意識,在攻擊發起的那一刻,他已然确定,敵人來自側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