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 二次攤牌
關燈
小
中
大
來,就隻能成仁了。
生死成敗,一切都在冥冥之中。
九月七日,日軍先鋒部隊一萬兩千人到達稷山。
在日軍指揮官看來,眼前形勢很好,不是小好,是大好,十幾萬大軍對幾千人,無論如何是赢定了。
上級領§導的樂觀也感染了廣大日軍,他們紛紛表示,在進入王京時,要全心全意地燒殺搶掠,絕不辜負此行。
在這種情緒的指導下,日軍各部隊奮勇争先,力求先搶,軍隊的隊列極其混亂。
這正是明軍所期待的。
拂曉,日軍進入伏擊圈,明軍指揮,副總兵解生發動了攻擊。
沒有思想準備的日軍頓時大亂,明軍又極狡猾,他們并沒有立即沖出來肉搏,而是躲在叢林中發射火槍火炮,所以雖然殺聲震天,人卻是一個皆無。
挨了打又找不着主,日軍越發慌亂。
第三軍軍長黑田長政聞訊,當即帶領三千人前來支援,可慌亂之間毫無作用,自己的軍隊反而被敗退的前軍沖亂,隻得落荒而逃。
眼看時機成熟,解生随即下令發動總攻,兩千明軍全線出擊,奮勇追擊日軍。
這是日軍的又一次崩潰,簡單說來,是兩千明軍追擊一萬五千日軍,且窮追不舍。
這一景象給日軍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在相關的日本史料中,留下這樣的記載:稷山之戰,明軍投入了四萬大軍,布滿山林,不見首尾(遍山盈野)。
隻有鬼才知道,那多餘的三萬八千人,是從哪裡尋來的。
就這樣,日軍大隊被兩千明軍追着跑,損失極為慘重,追趕鴨子的遊戲一直進行到下午四點,直到日軍右路軍主力到達,才告結束。
此戰,日軍大敗,陣亡八百餘人,傷者不計其數,史稱“稷山大捷”。
這是極為關鍵的一戰,雖然日軍仍占有絕對優勢,但麻貴的冒險迷惑了對手。
幾乎所有的日軍指揮官都認定,在王京等待着他們的,是一個更大的陷阱。
于是他們停下了腳步。
這是一個極為錯誤的軍事判斷,此後,他們再也未能前進一步。
虛張聲勢的麻貴赢得了時間,而不許後退的邢玠也沒有讓他失望。
在短短兩個月時間内,他已完成了部署,并抽調兩萬餘人進入朝鮮作戰,加上之前陸續趕到的部隊,此時在朝明軍的數量,已經達到五萬。
錯失良機的日軍這才恍然大悟,但已于事無補,随即全軍撤退,龜縮至南部沿海釜山一帶,離下海隻差一步。
戰争的主動權再次回到明軍的手中,麻貴知道,該輪到自己了。
為了讓日軍毫無顧慮,放心大膽地下海,麻貴制定了一個全新的作戰計劃。
四萬明軍随即分為如下三路: 左路軍,統帥李如梅,楊鎬,一萬六千人,進軍忠州 中路軍,統帥高策,一萬一千人,進軍宜甯 右路軍,由麻貴親率,一萬四千人,進軍安東。
此外,朝軍一萬餘人,進軍全州。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陣型,因為各路大軍的進軍方向,正是日軍的集結地,而他們,将面對各自不同的敵人。
中路軍的前方,是泗川,這裡駐紮的,是日軍島津義弘部。
朝軍的前方,是順天,呆在此地的,是日軍小西行長部。
兩路大軍氣勢洶洶地向着目标挺進,然而,他們是不會進攻的。
派出這兩支部隊,隻為一個緣由——迷惑敵人。
日軍有十二萬人,明軍隻有四萬,所以分别擊破,是明軍的唯一選擇。
而麻貴選中的最後目标,是蔚山。
蔚山,是釜山的最後屏障,戰略位置極為重要,交通便利且可直達大海,是日軍的重要據點。
麻貴據此判定,隻要攻占蔚山,就能斷絕日軍的後勤,阻其退路,全殲日軍。
駐守蔚山的,是加藤清正,兵力約為兩萬,就人數而言,并不算多,看上去,是一個再理想不過的下手對象。
但事情并不那麼簡單,日軍明顯吸取了四年前的教訓,在布陣上很有一套。
順天、泗川、蔚山各部日軍,擺出了品字型陣型,形成了一個十分堅固,互相呼應的防禦體系。
所以麻貴決定耍陰招,他先後派出兩路部隊進逼順天、泗川,造成假象,使其無法判斷進攻方向。
此後,他将主力明軍三萬餘人分成左右兩路,分别向不同的目的地挺進,以降低日軍的警覺。
一切都按計劃進行,萬曆二十五年(1597)十二月二十日,左右兩軍突然改變方向,在距離蔚山不到百裡的慶州會師,麻貴的最後一層面紗終于揭開。
明軍即将亮出屠刀,敵人卻還在摸黑。
相對而言,日軍的将領都是比較實誠的,接到敵情通報後,小西行長和島津義弘立刻加緊自己防區的戒備,嚴防死守,而沒有敵情的加藤清正,由于沒有任務,竟然離開了蔚山,跑到附近的西生浦出差去了。
将領水平如此低下,當兵的還不挨打,那就沒天理了。
萬曆二十五年(1597)十二月二十二日夜,明軍從慶州出發,黎明到達蔚山,進攻正式開始。
先鋒李如梅率先出擊,帶領三千騎兵直*日軍城外大營,對于這群不速之客,日軍毫無思想準備,當場被斬殺一千餘人,損失慘重。
明軍乘勝追擊,徹底擊潰了城外敵軍,日軍全線退守城内。
明軍進攻之時,加藤清正正在西江浦扛磚頭修工事,而他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這樣一個道理——沒有最慢,隻有更慢。
這位仁兄實在是遲鈍到了極點,之前毫無準備不說,仗打了一天,日軍快馬來報,他竟然還不相信,等敗退日軍前來親身說法,他才大驚失色,直到晚上才趕回蔚山。
二十三日夜,各路明軍陸續到齊,除左路楊鎬、右路麻貴外,中路軍董策一部也已趕到,共四萬餘人,成功實現合圍。
對麻貴而言,一切都很順利,三個月前,他僅憑七千餘人,就吓退了十餘萬日軍,兩個月後,他得到了增援,并成功地分割了日軍,包圍了敵城。
現在,他相信,最終的勝利即将到來。
實在太順利了,順利得超出了想象。
古語雲:反常者必不久。
第二天,事情出現了變化。
明軍沒有絲毫松懈,于淩晨再次發起了猛攻,而戰局的發展與麻貴設想的一摸一樣,日軍雖頑強抵抗,但在明軍的火炮猛攻下,逐漸不支,而更出奇的是,就在雙方僵持不下時,城内突起大火,亂上加亂的日軍再也扛不住了,随即撤往内城高地。
到目前為止,命運之神始終在對麻貴微笑,現在,他準備哭了。
日軍盤踞的地方,叫做島山營,此地建于陡坡上,城牆由石塊築成,極其堅固,是加藤清正的傑作。
雖然這位仁兄在日本國内被稱為名将,但就其戰場表現來看,實在是慘不忍睹,不過此人倒也并非一無是處,在某些方面,他還是很有水準的,比如說——搞工程。
在修築工事和城樓方面,加藤清正是個十分合格的包工頭,工作認真細緻,日本國内的許多堅固城池,都出自他的手筆。
而島山營,正是他的得意之作。
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事情是不能勉強的,打仗就是其中之一。
明軍士氣旺盛,人多勢衆,火炮齊發,日軍士氣低落,人少勢孤,槍炮很少,無論怎麼分析,明軍都是穩赢的。
但現實是殘酷的,明軍的攻擊失敗了,隻有一個原因——地形。
日軍城池依山而建,不但高,而且陡,雲梯架不上,弓箭也射不到,火炮雖有效果,但面對石頭城,殺傷力有限,加上敵軍防守嚴密,明軍仰攻一天,毫無建樹,隻能收兵回營。
弓箭火炮都不頂用,雲梯又太短,想來想去,也隻有爬了。
于是自十二月二十五日開始,在炮火的掩護下,明軍開始爬山。
二十六日,明軍休息,朝軍奉命爬山,被擊退。
二十七日,明軍繼續爬山,未果。
二十七日夜,經過商議,明軍決定改變策略,以炮火掩護,準備柴草,借火箭*入城,發動火攻。
二十八日,大雨。
從天堂到地獄,這大概就是麻貴現在的感覺。
攻擊不利,好不容易想了個招,又被天氣攪亂了。
但事實上,一切才剛開始,因為據說地獄有十八層,而他剛進門。
就在二十八日下午,麻貴得知了另一個消息——小西行長就要來了。
作為兵力最多,腦袋最好使的日軍将領,小西行長輕易擺脫了朝軍的糾纏,率領船隊日夜兼程,向蔚山趕來。
加藤清正可以死,但蔚山不能丢,雖說平時勢不兩立,但現在同乘一條破船,隻能拉兄弟一把了。
形勢越來越嚴重了,目前久攻不下,士氣不振,如果讓敵軍成功會師,明軍就有被分割包圍的危險。
生死成敗,一切都在冥冥之中。
九月七日,日軍先鋒部隊一萬兩千人到達稷山。
在日軍指揮官看來,眼前形勢很好,不是小好,是大好,十幾萬大軍對幾千人,無論如何是赢定了。
上級領§導的樂觀也感染了廣大日軍,他們紛紛表示,在進入王京時,要全心全意地燒殺搶掠,絕不辜負此行。
在這種情緒的指導下,日軍各部隊奮勇争先,力求先搶,軍隊的隊列極其混亂。
這正是明軍所期待的。
拂曉,日軍進入伏擊圈,明軍指揮,副總兵解生發動了攻擊。
沒有思想準備的日軍頓時大亂,明軍又極狡猾,他們并沒有立即沖出來肉搏,而是躲在叢林中發射火槍火炮,所以雖然殺聲震天,人卻是一個皆無。
挨了打又找不着主,日軍越發慌亂。
第三軍軍長黑田長政聞訊,當即帶領三千人前來支援,可慌亂之間毫無作用,自己的軍隊反而被敗退的前軍沖亂,隻得落荒而逃。
眼看時機成熟,解生随即下令發動總攻,兩千明軍全線出擊,奮勇追擊日軍。
這是日軍的又一次崩潰,簡單說來,是兩千明軍追擊一萬五千日軍,且窮追不舍。
這一景象給日軍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在相關的日本史料中,留下這樣的記載:稷山之戰,明軍投入了四萬大軍,布滿山林,不見首尾(遍山盈野)。
隻有鬼才知道,那多餘的三萬八千人,是從哪裡尋來的。
就這樣,日軍大隊被兩千明軍追着跑,損失極為慘重,追趕鴨子的遊戲一直進行到下午四點,直到日軍右路軍主力到達,才告結束。
此戰,日軍大敗,陣亡八百餘人,傷者不計其數,史稱“稷山大捷”。
這是極為關鍵的一戰,雖然日軍仍占有絕對優勢,但麻貴的冒險迷惑了對手。
幾乎所有的日軍指揮官都認定,在王京等待着他們的,是一個更大的陷阱。
于是他們停下了腳步。
這是一個極為錯誤的軍事判斷,此後,他們再也未能前進一步。
虛張聲勢的麻貴赢得了時間,而不許後退的邢玠也沒有讓他失望。
在短短兩個月時間内,他已完成了部署,并抽調兩萬餘人進入朝鮮作戰,加上之前陸續趕到的部隊,此時在朝明軍的數量,已經達到五萬。
錯失良機的日軍這才恍然大悟,但已于事無補,随即全軍撤退,龜縮至南部沿海釜山一帶,離下海隻差一步。
戰争的主動權再次回到明軍的手中,麻貴知道,該輪到自己了。
為了讓日軍毫無顧慮,放心大膽地下海,麻貴制定了一個全新的作戰計劃。
四萬明軍随即分為如下三路: 左路軍,統帥李如梅,楊鎬,一萬六千人,進軍忠州 中路軍,統帥高策,一萬一千人,進軍宜甯 右路軍,由麻貴親率,一萬四千人,進軍安東。
此外,朝軍一萬餘人,進軍全州。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陣型,因為各路大軍的進軍方向,正是日軍的集結地,而他們,将面對各自不同的敵人。
中路軍的前方,是泗川,這裡駐紮的,是日軍島津義弘部。
朝軍的前方,是順天,呆在此地的,是日軍小西行長部。
兩路大軍氣勢洶洶地向着目标挺進,然而,他們是不會進攻的。
派出這兩支部隊,隻為一個緣由——迷惑敵人。
日軍有十二萬人,明軍隻有四萬,所以分别擊破,是明軍的唯一選擇。
而麻貴選中的最後目标,是蔚山。
蔚山,是釜山的最後屏障,戰略位置極為重要,交通便利且可直達大海,是日軍的重要據點。
麻貴據此判定,隻要攻占蔚山,就能斷絕日軍的後勤,阻其退路,全殲日軍。
駐守蔚山的,是加藤清正,兵力約為兩萬,就人數而言,并不算多,看上去,是一個再理想不過的下手對象。
但事情并不那麼簡單,日軍明顯吸取了四年前的教訓,在布陣上很有一套。
順天、泗川、蔚山各部日軍,擺出了品字型陣型,形成了一個十分堅固,互相呼應的防禦體系。
所以麻貴決定耍陰招,他先後派出兩路部隊進逼順天、泗川,造成假象,使其無法判斷進攻方向。
此後,他将主力明軍三萬餘人分成左右兩路,分别向不同的目的地挺進,以降低日軍的警覺。
一切都按計劃進行,萬曆二十五年(1597)十二月二十日,左右兩軍突然改變方向,在距離蔚山不到百裡的慶州會師,麻貴的最後一層面紗終于揭開。
明軍即将亮出屠刀,敵人卻還在摸黑。
相對而言,日軍的将領都是比較實誠的,接到敵情通報後,小西行長和島津義弘立刻加緊自己防區的戒備,嚴防死守,而沒有敵情的加藤清正,由于沒有任務,竟然離開了蔚山,跑到附近的西生浦出差去了。
将領水平如此低下,當兵的還不挨打,那就沒天理了。
萬曆二十五年(1597)十二月二十二日夜,明軍從慶州出發,黎明到達蔚山,進攻正式開始。
先鋒李如梅率先出擊,帶領三千騎兵直*日軍城外大營,對于這群不速之客,日軍毫無思想準備,當場被斬殺一千餘人,損失慘重。
明軍乘勝追擊,徹底擊潰了城外敵軍,日軍全線退守城内。
明軍進攻之時,加藤清正正在西江浦扛磚頭修工事,而他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這樣一個道理——沒有最慢,隻有更慢。
這位仁兄實在是遲鈍到了極點,之前毫無準備不說,仗打了一天,日軍快馬來報,他竟然還不相信,等敗退日軍前來親身說法,他才大驚失色,直到晚上才趕回蔚山。
二十三日夜,各路明軍陸續到齊,除左路楊鎬、右路麻貴外,中路軍董策一部也已趕到,共四萬餘人,成功實現合圍。
對麻貴而言,一切都很順利,三個月前,他僅憑七千餘人,就吓退了十餘萬日軍,兩個月後,他得到了增援,并成功地分割了日軍,包圍了敵城。
現在,他相信,最終的勝利即将到來。
實在太順利了,順利得超出了想象。
古語雲:反常者必不久。
第二天,事情出現了變化。
明軍沒有絲毫松懈,于淩晨再次發起了猛攻,而戰局的發展與麻貴設想的一摸一樣,日軍雖頑強抵抗,但在明軍的火炮猛攻下,逐漸不支,而更出奇的是,就在雙方僵持不下時,城内突起大火,亂上加亂的日軍再也扛不住了,随即撤往内城高地。
到目前為止,命運之神始終在對麻貴微笑,現在,他準備哭了。
日軍盤踞的地方,叫做島山營,此地建于陡坡上,城牆由石塊築成,極其堅固,是加藤清正的傑作。
雖然這位仁兄在日本國内被稱為名将,但就其戰場表現來看,實在是慘不忍睹,不過此人倒也并非一無是處,在某些方面,他還是很有水準的,比如說——搞工程。
在修築工事和城樓方面,加藤清正是個十分合格的包工頭,工作認真細緻,日本國内的許多堅固城池,都出自他的手筆。
而島山營,正是他的得意之作。
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事情是不能勉強的,打仗就是其中之一。
明軍士氣旺盛,人多勢衆,火炮齊發,日軍士氣低落,人少勢孤,槍炮很少,無論怎麼分析,明軍都是穩赢的。
但現實是殘酷的,明軍的攻擊失敗了,隻有一個原因——地形。
日軍城池依山而建,不但高,而且陡,雲梯架不上,弓箭也射不到,火炮雖有效果,但面對石頭城,殺傷力有限,加上敵軍防守嚴密,明軍仰攻一天,毫無建樹,隻能收兵回營。
弓箭火炮都不頂用,雲梯又太短,想來想去,也隻有爬了。
于是自十二月二十五日開始,在炮火的掩護下,明軍開始爬山。
二十六日,明軍休息,朝軍奉命爬山,被擊退。
二十七日,明軍繼續爬山,未果。
二十七日夜,經過商議,明軍決定改變策略,以炮火掩護,準備柴草,借火箭*入城,發動火攻。
二十八日,大雨。
從天堂到地獄,這大概就是麻貴現在的感覺。
攻擊不利,好不容易想了個招,又被天氣攪亂了。
但事實上,一切才剛開始,因為據說地獄有十八層,而他剛進門。
就在二十八日下午,麻貴得知了另一個消息——小西行長就要來了。
作為兵力最多,腦袋最好使的日軍将領,小西行長輕易擺脫了朝軍的糾纏,率領船隊日夜兼程,向蔚山趕來。
加藤清正可以死,但蔚山不能丢,雖說平時勢不兩立,但現在同乘一條破船,隻能拉兄弟一把了。
形勢越來越嚴重了,目前久攻不下,士氣不振,如果讓敵軍成功會師,明軍就有被分割包圍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