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 平壤,血戰

關燈
的親自率領下,三千戚家軍向北城牡丹台高地發動了沖鋒。

     事實證明,吳惟忠的判斷是正确的,北城易守難攻,說實誠點,是根本沒法攻,地勢險要,日軍還不斷向下發射火槍,雖說戚家軍有豐富的作戰經驗,比較靈活且善于隐蔽躲閃,傷亡不大,但兩次進攻,剛沖到一半,就被打了回去。

     吳惟忠沒有放棄,他知道,自己的攻擊越猛烈,敵軍的的注意力就越集中,越容易被死死拖住,而真正的突破,将在那時開始。

     第三次沖鋒開始了,這一次,吳惟忠站在隊伍的最前列,揮刀,向着那個不可能攻克的目标沖去。

     這是一個太過生猛的舉動,很快,一顆子彈便擊中了他的胸部(鉛子傷胸),頓時血流不止。

     但吳惟忠沒有停下腳步,他依然揮舞着軍刀,指揮士兵繼續沖鋒,因為在他看來,自己的使命尚未達成。

     直到攻克平壤,日軍逃遁,北城才被攻陷。

     但在戰後,所有的人都認定,攻擊北城的士兵們,已經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在曆史的長河中,吳惟忠是一個極不起眼的名字,在之後的朝鮮史料中,這位将軍也很少出場,撤回國内也好,朝鮮養傷也好,似乎無人關心。

    這倒也正常,在這場大戲中,和李如松相比,他不過是個跑龍套的。

     一位國民黨的将軍在戰敗後哀歎:國民黨之所以戰敗,是因為都想吃肉,而**的軍隊之所以戰勝,是因為有人願意啃骨頭。

     吳惟忠就是那個啃骨頭的人。

     所以在曆史中,他是個跑龍套的,卻是一個偉大的跑龍套的。

     當西城和北城打得熱火朝天的時候,南城的守軍正在打瞌睡。

     南城,即平壤的正陽門到含毯門一線,地形平坦寬廣,不利于部隊隐蔽和突襲,很難找到攻擊重點,所以日軍放心大膽地将這裡交給了五千名朝鮮軍。

     說起來,X奸這個詞還真并非專利,而某些朝鮮人的覺悟也實在不高,平壤才失陷幾個月,就組建出這麼大一支朝奸部隊,也算不容易了。

     當然,這五千人的戰鬥力,日軍是不做指望的:一個連自己祖國都不保衛的人,還能指望他保衛什麼? 不過,讓這批朝軍欣慰的是,西城北城打得震天響,這裡卻毫無動靜。

     但很快,朝軍就發現,自己注定是不會寂寞的,一支軍隊正悄悄地向城池逼近。

     朝軍十分緊張,但片刻之後,當他們看清對方的衣着時,頓時如釋重負,興高采烈起來。

     因為那批不速之客穿着的,是朝鮮軍裝。

     事實證明,帶着X奸名頭的部隊,有着如下共同特點:沒戰鬥力,沒膽,還特喜歡藐視同胞。

     這幫朝奸部隊也是如此,看見朝鮮軍隊來了,就喜笑顔開,因為他們知道朝軍戰鬥意志十分薄弱,且一打就垮——當年他們就是如此。

     那支朝軍攻城部隊似乎也如他們所料,不緊不慢,慢悠悠地靠近城池,看那架勢,比慢動作還慢動作。

     但當這些同胞兄弟擡出雲梯,開始登城時,朝奸們才發現,大事不好了。

     城下朝鮮同胞們的行動突然變得極為迅速,眨眼的功夫,幾十個人就已經爬上了不設防的城頭。

     還沒等朝奸們緩過勁來,這幫人又開始換衣服了,這也可以理解,外面套件朝鮮軍裝,實在有點不太适應。

     很快,朝鮮軍的慘叫就傳遍了城頭:“明軍,明軍攻上來了!” 坦白講,要說他們算是攻上來的,我還真沒看出來。

     昨天夜裡,當所有人都散去之後,李如松交給祖承訓一個任務:給明軍士兵換上朝軍軍服,不得有誤。

     祖承訓自然不敢怠慢,就這樣,第二天,城頭上的朝軍看見了自己的同胞。

     攻上南城的,是明軍的精銳主力,包括駱尚志統率的戚家軍一部和祖承訓的遼東鐵騎,這幫粗人當然不會客氣,上去就抽刀砍人。

    朝奸部隊也就能欺負欺負老百姓,剛剛交手就被打得落花流水,落荒而逃。

     小西行長的機動部隊倒是相當有種,看見朝軍逃了,馬上沖過來補漏,可惜已經來不及了。

    如狼似虎的明軍一擁而上,徹底攻占了含毯門。

     戰鬥的過程大緻如此,和西門、北門比起來,實在不甚精彩,當然傷亡還是有的,隻不過有點滑稽:由于進展過于順利,又沒有人射箭放槍,基本上是個人就能爬上城頭,于是一萬多人拼了命的往前擠,比沖鋒還賣力。

     不過這倒也正常,五千兩白花花的銀子,不費吹灰之力,擠上去就有份,換了誰都得去拼一把。

     南城并不是防禦的重點,城防本來就不堅固,加上大家又很激動,這一擠,竟然把城牆擠塌一塊,恰好駱尚志打這過,被砸個正着,負傷了。

     當然,也有些史料說他是作戰負傷,具體情況也搞不清,就這樣吧。

     無論如何,總算是打上來了,明軍的大旗插上了平壤的城頭,南城告破。

     但這對于西城攻擊部隊而言,實在沒什麼太大的意義。

     南城之所以很好打,是因為西城很難打,日軍在城頭頑強抵抗,放槍、扔石頭、倒開水,導緻明軍死傷多人,而明軍也打紅了眼,雲梯掀翻了再架,摔下來沒死的接着爬,爬上去的就舉刀和日軍死戰。

     雖然南城被破,但平壤并不是個小城市,要從西城繞到南城,也不是一時半會的事兒,而且仗打到這個份上,對明軍而言,哪個門已經不重要了,砍死眼前這幫龜孫再說! 不過日本鬼子實在有兩下子,戰鬥力非常之強悍,也不怕死,面對明軍的猛攻毫不畏懼,無人逃跑,占據城頭用火槍射擊明軍,如明軍靠近,則持刀與明軍肉搏,甯可戰死也不投降。

    就戰鬥意志而言,确實不是孬種。

     由于日軍的頑強抵抗,明軍久攻不下,傷亡卻越來越大,小西門主将楊元帶頭攻城,被日軍擊傷,部将丁景祿陣亡。

    大西門主将李如柏更懸,腦袋上挨了日軍一槍,好在頭盔質量好,躲過了一劫(錦厚未至重傷)。

     主将李如松也沒逃過去,由于他帶着二百騎兵四處晃悠督戰,目标太大,結果被日軍瞄上,一排槍過去,當場就被掀翻在地。

     在李如松倒地的那一刻,在場的人都傻眼了,主将要是被打死了,這仗還怎麼打。

     就在大家都不知所措的時候,李如松卻突然從地上爬了起來,并再次诠釋了彪悍這個詞的含義。

     雖然摔得灰頭土臉,還負了傷——流鼻血(觸冒毒火,鼻孔血流),形象十分狼狽,但李司令員毫不在意,拍拍土,隻對手下說了四個字: “換馬再戰!” 領§導都這麼猛,小兵再不拼命就說不過去了,明軍士氣大振,不要命地往城頭沖,但日軍着實不含糊,死傷過半也毫不退縮,拿刀與登城明軍對砍,很有點武士道的意思。

     戰鬥就這樣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