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張居正的缺陷

關燈
☆栽贓 在國家陷入深重危機,财政入不敷出,流民四處鬧事,政④治腐∕敗不堪的情況下,張居正以他深不可測的心計,陰險無比之手段,奪取了最高領§導權,并發揮其不世出之奇才,創造性地進行了偉大的政④治運動——和稀泥,在盡量不得罪人的情況下把事給辦了,為明朝迎來了新的生機,無愧于最傑出的政④治家的稱号,堪稱國家之棟梁,民族之驕傲。

     好話說完了,下面說壞的。

     張居正這人,說他是老實人,那就是見鬼,老實人坐不到他這個位置,說他是好人,也不太靠譜,畢竟他幹了很多好人都幹不出的事情,确切地說,他是個猛人。

     關于這一點,王世貞同志是很有感慨的。

     在嘉靖萬曆年間,第一才子的名頭牢牢地挂在這位仁兄的脖子上,連徐渭都比不上他,因為他不但是著名的文學家,還是戲劇家、詩人、畫家、文藝評論家、史學評論家,極其有名,有名到他頭天晚上喝醉了,說誰誰不錯,是個牛人,第二天無論這人是不是真牛,立馬就能變成名人,明史說他“書過目,終身不忘”,有這種特異功能,實在不是吹出來的。

     但問題在于這位名人雖然身負大才,寫了不少東西,這輩子也就幹了兩件事,第一是罵嚴嵩,第二就是罵張居正,罵嚴嵩已經講過了,那是個人恩怨,罵張居正就不同了。

     在這件事情上,王世貞投入了很大精力,說張先生貪污受賄玩女人,有嚴重的經濟問題和生活作風問題,既然受賄,那就得有人行賄,為了證明這一點,他連傳統正面形象,民族大英雄戚繼光也不放過,把他一把拉下了水,說戚繼光送了幾個女人給張居正,搞得後來許多主旋律作家十分難堪,對此統統無視。

     他的罵法也很特别,不是幾天的事,一罵就是若幹月,若幹年,罵得實在太頻繁,太上瘾,罵得我耳朵都起了繭,其實在明代,朝廷官員撈點錢很普遍,工資太低,咱中國人又愛講個排場,不撈錢咋活得下去?至于女人問題,那就真是惡搞了,據我所知,王世貞的老婆也不少。

     不過話說回來,王世貞被後世稱為曆史學家,還比較客觀公正,雖說他有點憤青,但大緻情況還是靠譜的,之所以這麼恨張居正,是因為張居正太猛,而他這一輩子最恨飛揚跋扈的人(比如嚴嵩),然而他是個文人,張居正是個猛人,也隻能是有心殺賊,無力回天了。

     因為猛人可以整人,文人卻隻能罵人。

     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猛人張居正的主要事迹,看完之後你就能發現,猛人這個稱呼可謂名不虛傳。

     張猛人的第一大特征是打落水狗,在這一點上,他和他的老師徐階有一拼,一旦動手,打殘是不足的,打死是不夠的,要打到對手做鬼了都不敢來找你,這才叫高手。

     徐階是這麼對付嚴嵩的,張居正是這麼對付高拱的。

     自打被張居正趕回家,高拱就心如死灰,在河南老家埋頭做學問,但讓他想不到的是,幾百裡外的京城,一場足以讓他人頭落地的陰謀即将上演。

     萬曆元年(1573)正月二十日晨大霧 十歲的萬曆皇帝起得很早,坐上了轎子,準備去早朝,在濃霧之中,他接近了那個遭遇的地點——乾清門。

     就在穿過大門之時,侍衛們忽然發現了一個形迹可疑的人,當即上前圍住,并将此人送往侍衛部門處理。

     這一切發生得相當突然,在這片灰蒙蒙的迷霧中,忽然開始,又忽然結束,加上那位被捕的兄弟沒有反抗,所以并沒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而皇帝還小,要他記住也難。

     在這片神秘的霧中,事情似乎就這麼過去了,然而事實證明,這隻不過是那個緻命陰謀的開始。

     三天之後,相關部門向内閣上交了一份審訊報告,一份莫名奇妙的報告: 擅自闖入者王大臣,常州武進縣人,身帶刀劍一把,何時入宮不詳,如何入宮不詳,入宮目的不詳,其餘待查。

     這裡說明一下,這位不速之客并不是大臣,他姓王,叫大臣(取了這麼個名,那也真是個惹事的主)。

     張居正一看就火了,這人難道是鋼鐵戰士不成?你們問了三天,就問出這麼個結果? 然而轉瞬之間,他突然意識到,這是一個機會,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

    一絲笑容在他的嘴角綻放。

     很好,就這麼辦。

     一天後,王大臣被送到了新的審訊機關,張居正不再擔心問不出口供,因為在這個地方,據說隻有死人才不開口——東廠。

     據某些史料記載,東廠的酷刑多達三十餘種,可以每天試一種,一個月不重樣。

    有如此創意,着實不易。

     但張居正的最終目的并不是讓他開口說真話,他要的,隻是一句台詞而已。

     然而王大臣同志似乎很不識相,東廠的朋友用刑具和他“熱烈交談”一陣後,他說出了自己的來曆,很不巧,恰恰是張居正最不想聽到的: “我是逃兵。

    ”王大臣說道,“是從戚繼光那裡跑出來的。

    ” 來頭确實不小。

     這下頭大了,這位兵大哥竟然是還是戚繼光的手下,帶着刀進宮,還跑到皇帝身邊,必定有陰謀,必定要追究到底,既然有了線索,那就查吧,順藤摸瓜,查社會關系,查後台背景,先查當兵的,再查戚繼光,最後查…… 小子,你想玩我是吧! 沒關系,反正人歸東廠管,東廠歸馮保管,既然能讓他開口,就必定能讓他背台詞。

     于是在一陣緊張工作之後,王大臣又說出了新的供詞: “我是來行刺皇帝的,指使我的人是高閣老(高拱)的家人。

    ” 不錯,這才是最理想的供詞,馮保笑了,張居正也笑了。

     看着眼前低頭求饒的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