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張居正的缺陷

關燈
臣,兩人相信,高拱這次是完蛋了。

     然而事實證明,這兩位老奸巨猾的仁兄還是看錯了,不但看錯了形勢,還看錯了眼前的這個逃兵。

     當審訊結果傳出之後,反響空前激烈,以往為雞皮蒜毛小事都能吵上一天的大臣們,竟然形成了空前一緻的看法——栽贓。

     這都是明擺着的,先把人搞倒,再把人搞臭,最後要人命,此套把戲大家很清楚,拿去糊弄鬼都沒戲。

     于是在供詞公布後不久,許多人明裡暗裡找到張居正,希望他不要再鬧,及早收手,張大人畢竟是老狐狸,一直裝聾作啞,啥也不說,直到另一個人找上門來。

     别人來可以裝傻,這個人就不行了,因為他不但是老資格,還曾是張居正的偶像——楊博。

     楊老先生雖然年紀大了,戰鬥力卻一點不減,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準備為高拱說情。

     但對于他的這一舉動,我還着實有點好奇,因為這位仁兄幾十年來都是屬于看客一族,徐階也好,嚴嵩也罷,任誰倒黴他都沒伸過手,而根據史料記載,他和高拱并無關系,這次竟然良心發現,準備插一杠子,莫不是腦筋突然開了竅? 于是懷着對他的崇敬,我找了許多資料,排了一下他的家譜,才終于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楊博和高拱确實沒有關系,但他有個兒子,名叫楊俊卿,而很巧的是,楊俊卿找了個老婆,嶽父大人偏偏就是王崇古。

     王崇古和高拱就不必說了,同學兼死黨,王總督的這份工作還是高拱介紹的,不說兩句話實在不夠意思。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我信了。

     楊大人開門見山,奔着張居正就去了: “你何苦做這件事情?” 這句話就有點傷自尊了,張居正立刻反駁: “事情鬧到這個地步,你認為是我安排的嗎?” “我不是這個意思”,楊博終究還是說了句實誠話,“但隻有你,才能解決這件事。

    ” 張居正沉默了,他明白,楊博是對的,高拱的生死隻在自己的手中。

     于是在送走了楊博之後,他決定用一個特殊的方法做出抉擇——求簽。

     良久跪拜之後,張居正在廟裡拿到了屬于他的那一支簽,當他看到上面内容的那一刻,便當即下定了決心。

     據說在那支簽上,隻刻着八個字——所求不善,何必禱神! 但事情已經出了,收手也不可能了,于是他決定不參與其中,讓馮保自己去審,并特意指定錦衣衛都督朱希孝一同會審。

     事實證明,這個安排充分體現了張居正卓越的政④治天才,卻苦了他的朋友馮保,因為很快,這位馮太監就将成為中國司法史上的著名笑柄。

     萬曆元年(1573)正月二十九日,對王大臣的審訊正式開始,一場笑話也即将揭幕。

     案件的主審官,是東廠管事太監馮保和錦衣衛都督朱希孝,這二位應該算是大明王朝的兩大邪惡特務頭子,可不巧的是,那位朱都督偏偏就是個好人。

     這位朱兄來頭很大,他的祖上,就是跟随永樂大帝朱棣打天下,幾十個人就敢追幾千人的超級名将朱能,到他這輩,雖說打仗是不大行了,但這個人品行不錯,也還算個好人,覺得馮保幹得不地道,打算拉高拱一把。

     所以在審問以前,他仔細看了訊問筆錄,驚奇地發現,王大臣的第一次口供與第二次口供有很多細節不對,明顯經過塗改,但更讓他驚奇的是,這樣兩份漏洞百出的筆錄,卷尾處得出的結論竟然是證據确鑿。

     于是他當即找來了當場負責審問的兩個千戶,拿着筆錄笑着對他們說:這樣的筆錄,你們竟然也敢寫上證據确鑿? 那兩名千戶卻絲毫不慌,隻說了一句話,就讓朱大人笑不出來了: “原文本是沒有的,那幾個字,是張閣老(張居正)加上去的。

    ” 朱希孝當即大驚失色,因為根據慣例,東廠的案卷筆錄非經皇帝許可,不得向外人洩露,如若自行篡改,就是必死之罪! 張居正雖然牛,但牛到這麼無法無天,也實在有點聳人聽聞。

     所以在正式審問之前,朱希孝十分緊張,馮保和他一起主審,張居正是後台,如此看來,高拱這條命十有**要下課了。

     然而當審訊開始後,朱希孝才發現自己錯了,錯得十分搞笑。

     明代的人審案,具體形式和今天差不多,原告被告往堂上一站(當年要跪),有錢請律師的,律師也要到場(當年叫訟師),然後你來我往,展開辯論,基本上全國都一樣。

     隻有兩個地方不一樣,一個是錦衣衛,另一個是東廠。

    因為他們是特務機關,為顯示實力,開審前,無論犯人是誰,全都有個特殊招待——打闆子。

     這頓闆子,行話叫做殺威棍,曆史十分悠久,管你貴族乞丐,有罪沒罪,先打一頓再說,這叫規矩。

     事情壞就壞在這個規矩上。

     案台上朱大臣還沒想出對策,下面的王大臣卻不幹了,這人腦筋雖有點遲鈍,但一看見衙役卷袖子抄家夥,也還明白自己就要挨打了,于是說時遲那時快,他對着堂上突然大喊一聲: “說好了給我官做,怎麼又要打我!” 這句話很有趣,朱希孝馬上反應過來,知道好戲就要開場,也不說話,轉頭就看馮保。

     馮太監明顯是被喊懵了,但畢竟是多年的老油條,很快做出了回應,對着王大臣大吼道: “是誰指使你來行刺的!?” 話講到這裡,識趣的應該開始說台詞了,偏偏這位王大臣非但不識趣,還突然變成了王大膽,用同樣的語調對着馮保喝道: “不就是你指使我的嗎,你怎麼不知道?幹嘛還要問我?” 朱希孝十分辛苦,因為他用了很大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