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陰謀
關燈
小
中
大
大幅度提高。
當然了,考成法能夠實施,那還要靠張居正,要知道這位兄弟當年也是一路混過來的,朝廷裡那些歪門邪道,貪污伎倆,他都清清楚楚,想當初他老人家撈錢的時候,下面這幫小年輕還在啃燒餅。
如今最滑的老滑頭當權,誰敢跟他玩花樣。
以上就是考成法的主要内容,但并非全部内容,因為事實上,張居正相當狡猾,在那封信中,他還偷偷夾雜了一句極為重要的話,以實現他的個人目的,這句話很不起眼,卻是他死後被人清算的真正原因。
這事留到後面講,因為光榮事迹還沒說完。
在張居正的嚴厲督促下,官員們勤勤懇懇,努力工作,國家财政收入不斷上升,自正德以來走下坡路的明朝,又開始爬坡了。
内政蒸蒸日上的同時,明軍的實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因為幾位猛人的存在。
戚繼光自然是頭把交椅,雖說他隻是個總兵,職務比譚綸和王崇古要低,但大家心裡都清楚,這個人的後台太硬,哪怕是兵部尚書,每次到薊州視察,對戚總兵都是客客氣氣的。
而事實也是如此,張居正對戚繼光實在是好得過了頭,下屬不聽話了,換!副手不聽話了,換!上司不聽話了,換! 這麼一搞,就把戚繼光搞成了個無人敢碰的角色,大家都對他尊敬有加,偏偏這位戚大哥還很會來事,每次京城有領§導來參觀,他都要親自作陪,請吃請喝請娛樂,完事還要送土特産,據說都是用車拉回去的,如此猛料的人物,誰惹? 在戚繼光之前,十七年間,薊州總兵換了十個人,平均任期1。
7年,沒辦法,這個鬼地方,天天有蒙古人來轉悠,守這裡不是被打跑,就是被打死,運氣好的被抓回去追究責任,實在沒法呆。
但戚繼光就不同了,他到這裡之後,隻打過幾個小仗,之後一直鎮守邊界十六年,竟然沒人敢來。
究其原因,還是他守得太好,剛到邊界不久,他就大力推廣修建烽火台,把城牆連成一片,形成了穩固的防禦體系,此外,他還大力發展火器,基本上是人手一杆槍。
原先在浙江打日本人,好歹還用個鴛鴦陣,現在索性就不搭理人了,蒙古騎兵每次來,還沒等挨着城牆,就被一陣亂槍掃射,等你在城外跑累了,再派兵出去打落水狗,這麼個折騰法,蒙古人實在受不了,長此以往,大家就都不來了。
由于戚繼光這邊密不透風,蒙古部落就跑到遼東去混飯吃,希望有條生路。
可惜的是,鎮守遼東的,恰恰是李成梁,這位李總兵堪稱當時第一号橫人,他所管轄的地方,既不修城牆,也不搞火器,防務看似十分松懈,所以很多蒙古人慕名而來,想搶一把,可是事實告訴他們,李總兵雖然不砌牆頭,卻擅長扔磚頭。
他之所以不守,隻是因為他喜歡進攻。
别人都怕騎兵,唯獨李成梁不怕,因為他是當時明朝最為優秀的騎兵将領,手下有一支精銳的騎兵,人稱“遼東鐵騎”。
這支部隊戰鬥力極強,在他鎮守期間,出戰三十餘次,戰無不勝,經常追着蒙古人到處跑,讓人聞風喪膽,是後來天下第一強軍“關甯鐵騎”的前身。
當然,這位兄台因為打仗太多,殺人太狠,也有點混,還惹了個大禍,這些都是後來的事情,到時再講。
薊州和遼東有這兩人守着,宣大那邊也不打了,大家正忙着做生意,沒有功夫打仗,于是困擾了明朝幾百年的邊界問題終于得以緩解。
國庫充裕,邊界安甯,大明王朝已經建立了兩百年,混到這時候竟然還有如此局面,不能不說是個奇迹,而這一切的締造者,正是張居正。
當然了,考成法能夠實施,那還要靠張居正,要知道這位兄弟當年也是一路混過來的,朝廷裡那些歪門邪道,貪污伎倆,他都清清楚楚,想當初他老人家撈錢的時候,下面這幫小年輕還在啃燒餅。
如今最滑的老滑頭當權,誰敢跟他玩花樣。
以上就是考成法的主要内容,但并非全部内容,因為事實上,張居正相當狡猾,在那封信中,他還偷偷夾雜了一句極為重要的話,以實現他的個人目的,這句話很不起眼,卻是他死後被人清算的真正原因。
這事留到後面講,因為光榮事迹還沒說完。
在張居正的嚴厲督促下,官員們勤勤懇懇,努力工作,國家财政收入不斷上升,自正德以來走下坡路的明朝,又開始爬坡了。
内政蒸蒸日上的同時,明軍的實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因為幾位猛人的存在。
戚繼光自然是頭把交椅,雖說他隻是個總兵,職務比譚綸和王崇古要低,但大家心裡都清楚,這個人的後台太硬,哪怕是兵部尚書,每次到薊州視察,對戚總兵都是客客氣氣的。
而事實也是如此,張居正對戚繼光實在是好得過了頭,下屬不聽話了,換!副手不聽話了,換!上司不聽話了,換! 這麼一搞,就把戚繼光搞成了個無人敢碰的角色,大家都對他尊敬有加,偏偏這位戚大哥還很會來事,每次京城有領§導來參觀,他都要親自作陪,請吃請喝請娛樂,完事還要送土特産,據說都是用車拉回去的,如此猛料的人物,誰惹? 在戚繼光之前,十七年間,薊州總兵換了十個人,平均任期1。
7年,沒辦法,這個鬼地方,天天有蒙古人來轉悠,守這裡不是被打跑,就是被打死,運氣好的被抓回去追究責任,實在沒法呆。
但戚繼光就不同了,他到這裡之後,隻打過幾個小仗,之後一直鎮守邊界十六年,竟然沒人敢來。
究其原因,還是他守得太好,剛到邊界不久,他就大力推廣修建烽火台,把城牆連成一片,形成了穩固的防禦體系,此外,他還大力發展火器,基本上是人手一杆槍。
原先在浙江打日本人,好歹還用個鴛鴦陣,現在索性就不搭理人了,蒙古騎兵每次來,還沒等挨着城牆,就被一陣亂槍掃射,等你在城外跑累了,再派兵出去打落水狗,這麼個折騰法,蒙古人實在受不了,長此以往,大家就都不來了。
由于戚繼光這邊密不透風,蒙古部落就跑到遼東去混飯吃,希望有條生路。
可惜的是,鎮守遼東的,恰恰是李成梁,這位李總兵堪稱當時第一号橫人,他所管轄的地方,既不修城牆,也不搞火器,防務看似十分松懈,所以很多蒙古人慕名而來,想搶一把,可是事實告訴他們,李總兵雖然不砌牆頭,卻擅長扔磚頭。
他之所以不守,隻是因為他喜歡進攻。
别人都怕騎兵,唯獨李成梁不怕,因為他是當時明朝最為優秀的騎兵将領,手下有一支精銳的騎兵,人稱“遼東鐵騎”。
這支部隊戰鬥力極強,在他鎮守期間,出戰三十餘次,戰無不勝,經常追着蒙古人到處跑,讓人聞風喪膽,是後來天下第一強軍“關甯鐵騎”的前身。
當然,這位兄台因為打仗太多,殺人太狠,也有點混,還惹了個大禍,這些都是後來的事情,到時再講。
薊州和遼東有這兩人守着,宣大那邊也不打了,大家正忙着做生意,沒有功夫打仗,于是困擾了明朝幾百年的邊界問題終于得以緩解。
國庫充裕,邊界安甯,大明王朝已經建立了兩百年,混到這時候竟然還有如此局面,不能不說是個奇迹,而這一切的締造者,正是張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