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陰謀
關燈
小
中
大
大家留下了後路,因為各種物品如糧食、水果、藥材、絲綢,都按照規定折算成銀兩上繳,而折算比率雖是由朝廷掌握,但地方上自然有特殊情況,适當照顧照顧,從中撈一筆,似乎也是很正常的。
于是皆大歡喜,朝廷拿到的,是白花花的銀子,老百姓也不用聽憑官員糊弄,貪也好,搶也好,說好了宰一刀就宰一刀,至少日子好過點。
官員們好處少了,但也還過得不錯,就這麼着了。
所以事實證明,越複雜的政策,空子就越多,越難以執行,王安石就大體如此,一條鞭法雖然看似簡單,卻是最高智慧的結晶,正如那句老話所說: 把複雜的問題搞簡單,那是能耐。
張居正和他的一條鞭法就此名留青史,并長期使用,而那三座大山也一直沒動窩,雍正時期實行攤丁入畝,将人頭稅歸入田賦,才算化三為二(實際上一點都沒減,換了個說法而已),徭役直到解放後才正式廢除,而曆史最為悠久的田賦,也就是所謂的農業稅,前幾年也正式得以停征。
社會主義好,這是個實在話。
張居正幹的第二件事情,其實是由一封信引起的。
萬曆元年(1573),張居正上書皇帝,當然了,其實就是上書給他自己,在這封自己給自己的信中,他寫下了這樣一句話: “月有考,歲有稽,使聲必中實,事可責成。
” 一個曆史上鼎鼎大名的政策就此誕生,而它的名字,就是此句的頭尾兩字――考成。
這就是張居正**的第二大舉措――考成法。
如果你不知道考成法,那很正常,但如果你沒有被考成法整過,那就不正常了,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個考成大緻就相當于今天的考勤。
張居正搞出了一整套制度,但他很清楚,制度是次要的,執行是主要的,指望自己手下這群懶漢突然良心發作,辛勤工作,那是天方夜譚。
所以經過反複思索,張大學士想出了這個絕妙的辦法。
張居正的辦法,就是記賬。
比如一個知府,每年開初就把要完成的工作一一列明,抄錄成冊,自己留一份,張居正那裡留一份,到了年底一對,如果發現哪件事情你沒做,那就恭喜你了,收拾東西準備去縣城吧。
如果你到了縣城依然如此,對你的處分也依然如此,直到捆被子滾蛋為止。
該法令适用範圍近似于無窮大,從**六部到邊遠山區,如不照辦,一概都照章處理。
按照以往規律,新官上任三把火,雄心勃勃一回,燒完之後該幹嘛就幹嘛,所有有些官兄也不在意,以為咬牙挺一挺就過去了,可他們把牙咬碎,也沒等到完事的那一天。
張居正這次是動真格的,真格到了有點惡心人的地步,比如萬曆三年(1576),有人反映,賦稅實在太難收,你說收十萬就十萬,遇到欠收你讓我去哪淘銀子? 事實證明,張學士還是很民主的,很快,他就頒布規定,從今以後地方賦稅,隻要收到一定數量,就算沒收全,也可以不處分。
但指标下來了,大家都高興不起來,因為這個“一定數量”是九成。
這明擺着是把大家涮着玩,我能收到九成,還用叫苦嗎?然而張先生用行動告訴大家,收不收得到,那是你的事,處不處分你,那是我的事。
第一個當火鍋底料的,是山東的一群難兄難弟,運氣實在不好,死收活收就是沒收全,更可笑的是,其中有位仁兄,賦稅收到了八成八,還是被咔嚓一刀,全部集體降級。
于是從此以後,官員們一改往日作風認真幹活,兢兢業業,隻求年底弄個考核合格,那就菩薩保佑了,工作效率也得以
于是皆大歡喜,朝廷拿到的,是白花花的銀子,老百姓也不用聽憑官員糊弄,貪也好,搶也好,說好了宰一刀就宰一刀,至少日子好過點。
官員們好處少了,但也還過得不錯,就這麼着了。
所以事實證明,越複雜的政策,空子就越多,越難以執行,王安石就大體如此,一條鞭法雖然看似簡單,卻是最高智慧的結晶,正如那句老話所說: 把複雜的問題搞簡單,那是能耐。
張居正和他的一條鞭法就此名留青史,并長期使用,而那三座大山也一直沒動窩,雍正時期實行攤丁入畝,将人頭稅歸入田賦,才算化三為二(實際上一點都沒減,換了個說法而已),徭役直到解放後才正式廢除,而曆史最為悠久的田賦,也就是所謂的農業稅,前幾年也正式得以停征。
社會主義好,這是個實在話。
張居正幹的第二件事情,其實是由一封信引起的。
萬曆元年(1573),張居正上書皇帝,當然了,其實就是上書給他自己,在這封自己給自己的信中,他寫下了這樣一句話: “月有考,歲有稽,使聲必中實,事可責成。
” 一個曆史上鼎鼎大名的政策就此誕生,而它的名字,就是此句的頭尾兩字――考成。
這就是張居正**的第二大舉措――考成法。
如果你不知道考成法,那很正常,但如果你沒有被考成法整過,那就不正常了,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個考成大緻就相當于今天的考勤。
張居正搞出了一整套制度,但他很清楚,制度是次要的,執行是主要的,指望自己手下這群懶漢突然良心發作,辛勤工作,那是天方夜譚。
所以經過反複思索,張大學士想出了這個絕妙的辦法。
張居正的辦法,就是記賬。
比如一個知府,每年開初就把要完成的工作一一列明,抄錄成冊,自己留一份,張居正那裡留一份,到了年底一對,如果發現哪件事情你沒做,那就恭喜你了,收拾東西準備去縣城吧。
如果你到了縣城依然如此,對你的處分也依然如此,直到捆被子滾蛋為止。
該法令适用範圍近似于無窮大,從**六部到邊遠山區,如不照辦,一概都照章處理。
按照以往規律,新官上任三把火,雄心勃勃一回,燒完之後該幹嘛就幹嘛,所有有些官兄也不在意,以為咬牙挺一挺就過去了,可他們把牙咬碎,也沒等到完事的那一天。
張居正這次是動真格的,真格到了有點惡心人的地步,比如萬曆三年(1576),有人反映,賦稅實在太難收,你說收十萬就十萬,遇到欠收你讓我去哪淘銀子? 事實證明,張學士還是很民主的,很快,他就頒布規定,從今以後地方賦稅,隻要收到一定數量,就算沒收全,也可以不處分。
但指标下來了,大家都高興不起來,因為這個“一定數量”是九成。
這明擺着是把大家涮着玩,我能收到九成,還用叫苦嗎?然而張先生用行動告訴大家,收不收得到,那是你的事,處不處分你,那是我的事。
第一個當火鍋底料的,是山東的一群難兄難弟,運氣實在不好,死收活收就是沒收全,更可笑的是,其中有位仁兄,賦稅收到了八成八,還是被咔嚓一刀,全部集體降級。
于是從此以後,官員們一改往日作風認真幹活,兢兢業業,隻求年底弄個考核合格,那就菩薩保佑了,工作效率也得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