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變法皇帝 七 小人物掀翻了大宰相

關燈
1、開疆拓土 經過一番折騰,王安石仍然穩坐相位。

    在新法全面推行之後,他又創議開拓疆土。

    選拔官員,征讨西南、西北的少數民族地區。

    此次軍事行動,他采取三路并進。

     一路,命中書檢正官章惇為湖北察訪使,征讨峒蠻;二路,命戎州通判熊本為梓夔察訪使,征讨泸夷;三路,命洮河安撫使王韶,招讨西羌,進兵吐蕃各部落。

     西南多山,多民族雜居,曆代被視為化外。

    由于地形複雜且多民族雜居,管理非常困難,故曆代都不在那裡設官置府,而是讓各部落的酋長自行管理,實行自治。

     宋初,有個叫秦再雄的辰州人,足智多謀,武藝超群,他征服了那裡的異族人。

    太祖皇帝在東京汴梁召見他,對他好言撫慰,任命他為辰州刺史。

    除了賞賜之外,還賦予他自治權,内部機構由他自己設置,官員由他自行任命,征收的賦稅也不上交朝廷。

     太祖的意思很明确,隻要他自守一方,不鬧事就行。

     秦再雄感恩圖報,派選親信分别招降各部落,使宋初數千裡無邊患。

     仁宗時,溪州刺史彭仕羲,自号如意大王,集衆作亂,經官軍征讨,歸順于朝廷。

     趙顼即位以後,西南已分江而治,江北地區由彭師晏管轄,江南由舒氏、田氏、向氏三族分治,都受命于宋朝。

    熙甯五年(1072年),峽州的舒氏橫征暴斂,部衆不服,因而發生内亂。

     王安石選擇在這個時候出兵峒蠻。

     章惇率軍到達湖北後,先是招撫江北的彭師晏,向他傳達皇上的诏令,授他禮賓副使,兼京東州都監。

    兵不血刃就搞定了北江。

    接着又發檄文江南各族,好言勸降。

    向氏、舒氏兩族知道朝廷這是先禮後兵,自知難以與朝廷為敵,便上表請降,獻還先朝所賜劍印。

    唯田氏一族自恃骁勇,不肯從命。

    章惇率兵征讨,大兵壓境,田氏并沒有多大反抗能力,一戰即潰。

     章惇順利地平定西南,凱旋歸來。

     泸夷在西南邊界,因地鄰泸水,靠近泸州,得名泸夷。

     泸水附近有一座廢棄的姚州城。

    仁宗初年,夷族酋長烏蠻王得蓋上表宋朝廷,請求賜為州名,并說他願率各部落歸順朝廷。

    仁宗皇帝答應了他的請求,設姚州,授得蓋為姚州刺史。

    得蓋死後,孫子仆夜繼任時,自号“羅氏鬼主”。

     趙顼繼位以後,羅氏鬼主勢力漸衰,力不能服衆,各部落首領公開與他叫闆,而且還率衆騷擾宋邊境,羅氏鬼主無以約束。

     王安石絕不能容忍泸夷的挑釁,于是命令戎州通判熊本率兵征讨泸夷。

     戎州通判熊本久守邊郡,對泸夷的情況非常熟悉,他率軍運用各個擊破的戰術,很快平定了泸夷,使泸夷各部落重新歸附宋廷。

     洮河安撫使王韶招讨西羌,遇到了番人的強烈抵抗。

     熙甯四年(1071年),趙顼設置洮河安撫司,命王韶為長官,開始經營河州、湟州地區。

    在河湟地區,吐蕃部落的勢力最大,一直是宋、遼和西夏拉攏的對象。

    王韶到達秦州之後,了解到青唐城的俞龍珂是西羌最大的一個部落,渭源的羌人和西夏都想拉攏他。

    王韶僅帶數人到俞龍珂的營帳,對俞龍珂曉以利弊,勸說他歸順宋廷,并留宿在他的營帳裡,以示誠意。

     俞龍珂很受感動,覺得王韶以誠待人,值得信賴。

    率領部屬十二萬歸附。

     俞龍珂非常崇拜趙宋的大忠臣包拯,請求皇上賜他包姓。

     包中丞即包拯。

    他一生赤膽忠心,鐵面無私,清正為官,不阿權貴,善斷奇獄,童稚婦女都知道他的名字。

    因他曾任禦史中丞,故稱包中丞。

    他還做過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故又稱他為包待制或包龍圖。

    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病逝,死後追贈禮部尚書,賜谥做孝肅,所以又稱包孝肅。

     趙顼依了俞龍珂之請,賜他姓包,賜名順。

    俞龍珂改姓名為包順。

     王韶在包順的支持下,深入吐蕃各部,為收複河湟地區掃平了道路。

     熙甯五年(1072年)五月,趙顼升古渭寨為通遠軍,命王韶管軍事。

    打算以此為基礎,鞏固隴右地區,打擊西夏。

    王韶一邊訓練軍隊,一邊開墾荒地,發展邊貿,把這裡經營得有聲有色。

     七月,王韶引兵西進,攻擊吐蕃,目标直指武勝。

    蕃酋穆爾水巴等族,各據守險要,抵抗宋軍。

    衆将見番部據守險要,有些膽怯,想在平地紮營布陣,等待敵人來攻。

     王韶卻認為,宋軍在平川之處布陣,番兵如果不出來,那就隻能耗下去,最後的結果便是空手而歸。

    這不是他想要的結果,更不是朝廷想要的結果。

    宋軍既然已到險地,就應與番兵展開決戰,險中取勝。

    于是,他命令宋軍選擇有利地形布陣,畏敵不前者,殺無赦。

     番兵見宋軍擇險布陣,從高處沖殺下來,銳不可當。

     宋軍見番兵來勢兇猛,未戰先怯,眼看抵禦不住。

    王韶見狀,親自率領親兵殺進敵陣。

    衆将士見主将身先士卒,士氣大振,奮力沖殺,大破番衆,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