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變法皇帝 五 剪除異己
關燈
小
中
大
的良田實際上是士兵們訓練場地,沙石地,根本就不能墾殖。
他說在古渭設市易司,實在是擾民之舉,秦州的百姓從此恐怕就不得安甯了。
王安石見李師中兩次持異議,心下大怒,便參了李師中一本,說他故意阻撓變法。
變法在當時是頭等大事,誰阻撓變法,誰就得倒黴。
李師中也不例外,一紙調令馬上就到了,罷李師中秦鳳經略使職權,降職到舒州去做了個知州。
李師中免職後,窦舜卿出知秦州,趙顼命他與宦官李若愚查勘荒田。
窦舜卿、李若愚經過實地勘察,得出可開墾的土地僅一畝,并且還是有主之地。
他們将勘察情況如實向朝廷作了報告。
王安石說他們隐蔽實情,奏請趙顼,将窦舜卿貶谪,命韓缜前去接替他的職務。
韓缜到了秦州,經勘察發現,窦舜卿說的都是真話。
韓缜知道,窦舜卿因為說了真話而招禍,自己如果說真話,下場可能比他更慘。
為了保住烏紗帽,他隻得順着王安石的意思,以無為有,附會王韶的說法,做了一份假報告上報朝廷。
趙顼收到韓缜報告後,立即提拔王韶為太子中允。
熙甯三年(1070年)五月,西夏修築鬧訛堡,在宋夏邊境屯兵。
慶州知州李複圭聽說朝廷要進攻西夏,想立頭功,派裨将李信、劉甫率領三千番、漢士兵進攻鬧訛堡,被夏兵殺得大敗而歸。
李信、劉甫率殘兵逃回之後,李複圭不作自我檢讨,反将戰敗的責任推到二人身上,将他們推出營外斬首示衆。
并率領大兵追襲夏人,殺了老弱病殘的夏兵二百名,随即上書朝廷,報稱慶州大捷。
西夏人本來就桀骜不馴,他們與宋對峙,隻想占便宜,從來沒有想過要吃虧。
他不到宋境内殺人放火、搶奪财物就已經是很不錯了,哪輪到他們吃虧呢?這一次,是宋軍先挑起禍端,而且還殺了他們的人,他們豈能善罷甘休? 西夏大舉興兵來犯,也就理所當然了。
韓绛受命為陝西安撫命,到西線督戰,日夜兼程趕到陝西前線時,钤轄郭慶、高敏都已先後戰死沙場。
韓绛便在延安開設幕府,選番兵為七軍。
韓绛是個文人,對軍事并不在行,他任命種谔為鄜延钤轄,知青澗城,衆将都歸種谔指揮。
種谔就是宋朝大将種世衡的兒子,他承襲父蔭當上軍官,熙甯初年,趙顼剛即位時,他因輕開邊釁挑起西夏與宋戰禍,獲罪罷官,貶到随州。
陝西前線的将士們對種谔知根知底,現在卻要聽他的指揮,心裡當然不服氣,很多人都口出怨言。
韓绛與種谔計劃進攻橫山。
安撫使郭逵堅決反對攻打橫山,他說種谔隻是一個狂生,根本就不會打仗,他是靠種氏的家世,賜蔭子孫才當上軍官,這樣的人帶兵打仗,一定會誤大事。
韓绛不以為然,仍然是我行我素。
4、韓宰相錯用種谔 十月,宰相陳升之母親去位,辭職丁憂。
此前,另一位宰相曾公亮已經辭職,陳升之再丁憂,宰相之位出缺。
十二月,趙顼提拔王安石和韓绛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王安石終于修成正果,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當國者。
韓绛人還在陝西前線。
當他得知自己晉升為同平章事時,興奮異常,準備在戰場上再大顯身手,使自己成為一代儒将而名垂青史。
他上表彈劾郭逵,使郭逵被召回京師。
因為郭逵瞧不起種谔,也反對攻打橫山的作戰計劃,拔去這個眼中釘,便少了一個掣肘。
郭逵雖被召回京師,卻也是因禍得福,因為此後戰場上的一些爛事,與他毫無關系。
韓绛逐走了郭逵,便命種谔率兵二萬占領了羅兀,并在羅兀修築城堡駐守,又修築永樂川、賞逮嶺二寨。
分派都監趙璞、燕達修葺撫甯老城,在三泉、吐渾川、開光嶺、葭蘆川各建立一處軍寨,每寨相隔四十餘裡,在邊境集聚了雄厚的兵力。
韓绛還在那裡厲兵秣馬,西夏軍隊已經攻陷順甯寨,包圍了撫甯。
種谔在綏德,得知夏軍長驅直入,吓得魂飛魄散,不知如何應敵。
運判李南公在旁,見種谔如此模樣,勸慰說,大不了放棄羅兀,何必害怕呢? 種谔此時完全沒了主張,一言不發,竟然抱頭痛哭起來。
仗才剛剛開打,種谔竟然吓成這樣,可見郭逵罵他是一個狂人,根本不會帶兵打仗,絕非虛言。
李南公見種谔毫無主張,歎了一口氣,悄悄地退了出去。
接着,警報紛至沓來,所有新築的城堡、軍寨陸續被夏軍攻陷,數千名将士成了夏軍的刀下冤魂,種谔仍然是束手無策。
韓绛知道大局已去,想隐諱已無可能,隻得上書彈劾種谔。
他也知道自己罪責難逃,自請懲處。
朝廷的命令很快就下達了,放棄羅兀城,貶種谔為汝州團練副使,安置潭州。
罷免韓绛的相職,降為鄧州知州。
韓绛當同平章事才幾個月,還沒有正式在京城平章事的官署坐一會兒,便被罷免了。
這都是他錯用種谔惹的禍。
西夏收回了羅兀城,也自收兵退去。
宋、夏這一場争端,以宋灰頭土臉地收場而告終。
先有王安石贊許王韶的《平戎三策》,後有韓绛誤用種谔。
韓绛、種谔因戰敗而遭貶,王安石卻逍遙法外,一人獨大,坐上了宰相那把交椅。
他說在古渭設市易司,實在是擾民之舉,秦州的百姓從此恐怕就不得安甯了。
王安石見李師中兩次持異議,心下大怒,便參了李師中一本,說他故意阻撓變法。
變法在當時是頭等大事,誰阻撓變法,誰就得倒黴。
李師中也不例外,一紙調令馬上就到了,罷李師中秦鳳經略使職權,降職到舒州去做了個知州。
李師中免職後,窦舜卿出知秦州,趙顼命他與宦官李若愚查勘荒田。
窦舜卿、李若愚經過實地勘察,得出可開墾的土地僅一畝,并且還是有主之地。
他們将勘察情況如實向朝廷作了報告。
王安石說他們隐蔽實情,奏請趙顼,将窦舜卿貶谪,命韓缜前去接替他的職務。
韓缜到了秦州,經勘察發現,窦舜卿說的都是真話。
韓缜知道,窦舜卿因為說了真話而招禍,自己如果說真話,下場可能比他更慘。
為了保住烏紗帽,他隻得順着王安石的意思,以無為有,附會王韶的說法,做了一份假報告上報朝廷。
趙顼收到韓缜報告後,立即提拔王韶為太子中允。
熙甯三年(1070年)五月,西夏修築鬧訛堡,在宋夏邊境屯兵。
慶州知州李複圭聽說朝廷要進攻西夏,想立頭功,派裨将李信、劉甫率領三千番、漢士兵進攻鬧訛堡,被夏兵殺得大敗而歸。
李信、劉甫率殘兵逃回之後,李複圭不作自我檢讨,反将戰敗的責任推到二人身上,将他們推出營外斬首示衆。
并率領大兵追襲夏人,殺了老弱病殘的夏兵二百名,随即上書朝廷,報稱慶州大捷。
西夏人本來就桀骜不馴,他們與宋對峙,隻想占便宜,從來沒有想過要吃虧。
他不到宋境内殺人放火、搶奪财物就已經是很不錯了,哪輪到他們吃虧呢?這一次,是宋軍先挑起禍端,而且還殺了他們的人,他們豈能善罷甘休? 西夏大舉興兵來犯,也就理所當然了。
韓绛受命為陝西安撫命,到西線督戰,日夜兼程趕到陝西前線時,钤轄郭慶、高敏都已先後戰死沙場。
韓绛便在延安開設幕府,選番兵為七軍。
韓绛是個文人,對軍事并不在行,他任命種谔為鄜延钤轄,知青澗城,衆将都歸種谔指揮。
種谔就是宋朝大将種世衡的兒子,他承襲父蔭當上軍官,熙甯初年,趙顼剛即位時,他因輕開邊釁挑起西夏與宋戰禍,獲罪罷官,貶到随州。
陝西前線的将士們對種谔知根知底,現在卻要聽他的指揮,心裡當然不服氣,很多人都口出怨言。
韓绛與種谔計劃進攻橫山。
安撫使郭逵堅決反對攻打橫山,他說種谔隻是一個狂生,根本就不會打仗,他是靠種氏的家世,賜蔭子孫才當上軍官,這樣的人帶兵打仗,一定會誤大事。
韓绛不以為然,仍然是我行我素。
4、韓宰相錯用種谔 十月,宰相陳升之母親去位,辭職丁憂。
此前,另一位宰相曾公亮已經辭職,陳升之再丁憂,宰相之位出缺。
十二月,趙顼提拔王安石和韓绛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王安石終于修成正果,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當國者。
韓绛人還在陝西前線。
當他得知自己晉升為同平章事時,興奮異常,準備在戰場上再大顯身手,使自己成為一代儒将而名垂青史。
他上表彈劾郭逵,使郭逵被召回京師。
因為郭逵瞧不起種谔,也反對攻打橫山的作戰計劃,拔去這個眼中釘,便少了一個掣肘。
郭逵雖被召回京師,卻也是因禍得福,因為此後戰場上的一些爛事,與他毫無關系。
韓绛逐走了郭逵,便命種谔率兵二萬占領了羅兀,并在羅兀修築城堡駐守,又修築永樂川、賞逮嶺二寨。
分派都監趙璞、燕達修葺撫甯老城,在三泉、吐渾川、開光嶺、葭蘆川各建立一處軍寨,每寨相隔四十餘裡,在邊境集聚了雄厚的兵力。
韓绛還在那裡厲兵秣馬,西夏軍隊已經攻陷順甯寨,包圍了撫甯。
種谔在綏德,得知夏軍長驅直入,吓得魂飛魄散,不知如何應敵。
運判李南公在旁,見種谔如此模樣,勸慰說,大不了放棄羅兀,何必害怕呢? 種谔此時完全沒了主張,一言不發,竟然抱頭痛哭起來。
仗才剛剛開打,種谔竟然吓成這樣,可見郭逵罵他是一個狂人,根本不會帶兵打仗,絕非虛言。
李南公見種谔毫無主張,歎了一口氣,悄悄地退了出去。
接着,警報紛至沓來,所有新築的城堡、軍寨陸續被夏軍攻陷,數千名将士成了夏軍的刀下冤魂,種谔仍然是束手無策。
韓绛知道大局已去,想隐諱已無可能,隻得上書彈劾種谔。
他也知道自己罪責難逃,自請懲處。
朝廷的命令很快就下達了,放棄羅兀城,貶種谔為汝州團練副使,安置潭州。
罷免韓绛的相職,降為鄧州知州。
韓绛當同平章事才幾個月,還沒有正式在京城平章事的官署坐一會兒,便被罷免了。
這都是他錯用種谔惹的禍。
西夏收回了羅兀城,也自收兵退去。
宋、夏這一場争端,以宋灰頭土臉地收場而告終。
先有王安石贊許王韶的《平戎三策》,後有韓绛誤用種谔。
韓绛、種谔因戰敗而遭貶,王安石卻逍遙法外,一人獨大,坐上了宰相那把交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