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變法皇帝 五 剪除異己

關燈
1、朱壽昌棄官尋母 宋朝的官吏選拔制度,文官屬審官院,武選屬樞密院。

    此時,樞密使是文彥博。

     文彥博反對變法,為了剝奪文彥博的權力,王安石提出改革官員選拔制度,建議将審官院分為東西兩院,東院負責文官選拔,西院負責武官選拔。

    如按這樣實行,文彥博就被架空。

     文彥博找趙顼理論,審官院兼選文武官員,樞密院還有什麼用?如果剝奪他委任武官的職權,那就讓他退休。

     趙顼雖然安慰、挽留文彥博,但仍然将審官院分成了兩部分。

     知谏院胡宗愈反對分審官院的做法,并反對李定的任命,也被逐出京城,貶為通判真州。

     正在這個時候,京兆守錢明逸向朝廷奏報,說廣德軍朱壽昌棄官尋母,竟然找到了失散多年的老母,其“孝行可嘉”,“亟待旌揚”。

     朱壽昌棄官尋母,這是一個很感人的故事。

     朱壽昌是揚州人,父名朱巽,曾做過京兆守。

    朱壽昌的生母不是正室,是他父親的妾,在朱壽昌三歲的時候,被父親逐出家門,改嫁到一個黨姓人家。

    朱壽昌長大以後,他的父親病故,他思母心切,到處訪求,一直沒有打聽到母親的消息。

     朱壽昌曾到幾個州縣任職,除公務外,就是委托同事們幫助打探生母的消息,但一直杳無音信。

    為了表示他尋母的誠心,他吃素、戒欲,灼背燒頂,求神拜佛。

     熙甯初年,授知廣德軍,上任數月之後,對于尋找生母的事一直放不下,他對人說,“我已經五十歲了,還沒有見過生母,如何做人?古人說得好:‘求忠臣于孝子之門’,我還沒有盡孝,怎麼能夠盡忠呢?孝且未盡,怎好言忠?”于是,他棄官不做,辭别家人,踏上了尋找生母的道路。

     他跋山涉水,暑去寒來,隻要有一點線索,無論路有多遠,都要前去探個虛實。

    也許是他的誠心感動了上天,一個偶然的機會,有人給他提供一個信息,說黨姓人家可能在關中同州一帶。

     朱壽昌趕到關中同州地區,逐村挨戶的查問。

    這一天,在一個小山村遇到一個老婦人倚門張望,他便上前打聽生母劉氏的下落。

     老婦見問,似有所動,将他讓進屋,仔細盤問。

    朱壽昌便将情況向老婦人作了介紹。

    忽見老婦人流出了眼淚,顫抖着說:“你是朱巽的兒子朱壽昌嗎?” 朱壽昌滿懷期待地點點頭。

    老婦說她就是劉氏,将當年逐出朱家之後,改嫁黨氏,後舉家搬到同州的經過說了一遍。

    與朱壽昌所了解的完全吻合。

    母子相認,抱頭大哭。

     後來的情況是,朱壽昌将生母以及她在黨家所生的幾個同母異父的弟弟一同接回家。

     朱壽昌棄官尋母的事上報到朝廷,一班老成持重的大臣都說他孝行卓絕,應破格提拔重用,以示對大孝之人的嘉獎。

     朱壽昌棄官尋母,李定不認生母、不報丁憂,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朝中百官對這兩件事議論紛紛,都說朱壽昌要嘉獎,李定要懲處。

     王安石袒護李定,他知道獎了朱壽昌,李定在朝中就站不住腳了。

    因此,他奏請趙顼,說朱壽昌棄官不做,已是違紀,命他官複原職,就是表示嘉獎。

     王安石的建議,總是一奏一個準,趙顼當然是同意他的意見。

    朱壽昌以贍養生母為由,請求通判河中府,王安石格外開恩,奏請皇上照準。

     朱壽昌雖然隻是官複原職,沒有得到嘉獎,但士大夫們都對這件事極力贊頌,紛紛賦詩相贈。

    監官告院蘇轼也贈朱壽昌詩,他在詩序中明褒朱壽昌,隐損李定。

     李定看過蘇轼的詩和序,懷恨在心。

    蘇轼贈的這首詩,也為他日後遭誣陷埋下了禍根。

     2、不怕死的禦史 禦史們為反對新法,可謂是前赴後繼。

    下一個該輪到誰呢?他便是監察禦史程灏。

     程灏是河南人,他是宋朝理學家“二程”之中的兄長大程。

    王安石推行新法之初,他曾與王安石合作,後來,逐漸轉變為新法的反對者,多次上表奏請廢除青苗法,撤銷提舉官。

    王安石敬重他的為人,沒有為難他。

     這一次,程灏就朝廷重用李定以及青苗法再次上疏,說濫行青苗法觸犯了蒼天,近來各地發生自然災害,就是上天對人間的警告,他請求廢除青苗法。

    并說李定是一個道德敗壞的下流坯子,他既不是進士及第,而且還道德敗壞,朝廷重用這樣的人,有傷風化。

     趙顼在他的奏折批示,有想法,直接到中書省去反映。

     程灏遵旨到中書省反映問題,這一天恰好是王安石與陳升之當班。

    王安石見程灏進來,已知來意,怒目而視,并不讓座。

     程灏頗有風度地說:“老朋友,我今天是奉旨而來,同你讨論的,也不是個人私事或家事,而是國家大事,難道你就不能平心靜氣地聽我說嗎?可行,你就采納;不可行,你就否定。

    何必要這樣盛氣淩人呢?” 從儒家的道德修養看,程灏的這一番話,使王安石很沒面子。

    王安石知道自己失态,也有些不好意思,尴尬地欠身給程灏讓座。

     程灏剛坐下,正準備說話,忽然他的同事張戬來了。

     王安石見張戬進來,臉色微變。

     原來,張戬與台官王子韶聯名上疏,說王安石亂法,彈劾曾公亮、陳升之、韓绛、呂惠卿、李定等人。

    王安石把他的奏疏壓住沒有上報。

    他知道張戬一定是為此事而來。

    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