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變法皇帝 四 帝王的決心

關燈
根本就不發青苗錢,他的理由是百姓不願借貸。

     王安石親自到禦史台對禦史們說:“你們到底要怎麼樣?積極推行新法的能吏你們要彈劾,對新法消極對待的你們置之不理。

    朝廷的事情都是這樣辦,還能富國強兵嗎?” 禦史台并不歸中書省管,王安石也捂不住這些人的嘴,該說的他們還是要說。

     十一月,頒行農田水利法。

     前參政張方平丁憂期滿還朝,受命聘任地觀文殿大學士判尚書省,這也是一個反對變法的人,如果留在京師,對變法将會形成一種阻力,因王安石排擠出判應天府。

     熙甯三年(1070年)春,司馬光主持對李清臣等人的考試,他在試卷裡出了一道策問題:“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實際上是向應試者質詢,示意他們做文章予以批駁。

     試卷送呈皇上審批時,趙顼叫人“以紙貼其上”,并批示“别出策目,試清臣等”。

     第二天,趙顼問王安石:“聽到有三不足之說嗎?” “不知道!”王安石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當趙顼說起三不足的内容時,王安石便知道這是有人在搞鬼。

    他雖然沒有高度概括出三不足,但類似的内容确實說過。

    他的腦子轉得快,立即因勢乘便,申明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道理,把司馬光等人的攻擊駁了回去。

     王安石後來的變法,倒真的是按“三不足”精神,勇往直前,堅持到底。

     從此以後,“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成為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戰鬥口号,廣為流傳。

     正在新法如火如荼地推行時,身居大名府、官居河北安撫使的韓琦說話了,他上疏要求廢除青苗法,指出青苗法危害百姓的情況。

     韓琦當了多年宰相,是個重量級人物,他的話引起趙顼足夠的重視。

    在和王安石讨論韓琦的奏折時說:“韓琦是國家的忠臣,雖然為官在外,對朝廷仍然是念念不忘,朕原以為青苗法會有利于百姓,沒料想為害如此之烈。

    再說,青苗貸款隻用于鄉村,為何也在城市推銷呢?” 王安石便說,都市的人如果也需要貸款,為什麼不借給他們呢? 趙顼的思想開始動搖了,有意終止青苗法,并将這個想法告訴了幾位輔臣。

     王安石知道皇上變法的信心動搖了,請了病假。

     趙顼知道王安石得的是心病,心裡也覺過意不去,便命呂惠卿去做他的工作。

    王安石幹脆就卧床不起,拒不見客。

     4、抉擇 趙顼對參政趙抃\說,朕聽說青苗法弊多利少,才準備廢除此法,并不是與王安石過不去,他怎麼能稱病不出呢? 趙抃\當時還是擁護王安石,主張等王安石銷假以後再議。

     趙抃\說得委婉,韓绛卻是直截了當,他說聖如仲尼,賢如子産,他們剛剛主持國政的時候,也曾遭到衆人非議,何況王安石呢?陛下如果決意要行新法,非要留用王安石不可!王安石如果留用,一定也會像仲尼、子産一樣先抑後揚。

     趙抃\、韓绛的勸谏,又使趙顼猶豫起來。

    他決定派宦官張若水、藍元振考察青苗法的執行情況,再作最後決定。

     當天晚上,曾公亮派兒子把政局有變的情況告訴了王安石,并說皇上派人出京巡察,叫他趕快銷假。

     王安石得知此密報,立即采取了行動。

     張若水、藍元振出京考察之前,王安石在京城最好的酒樓擺宴為他們餞行,他們在喝酒的時候說了些什麼,沒有人知道。

    不過,他們二人回京複命的時候,盡說青苗法的好話,說百姓都贊成新法。

     趙顼廢除青苗法的念頭徹底打消了,推行新法的決心更大了。

    他命曾布起草文件,駁回韓琦的意見,并将這份文件頒行天下,讓天下人都知道他變法的決心。

     皇上的決定猶如一劑良藥,王安石的病立即就好了,上班辦事,毫無病容,變法的決心比以往更堅定。

     文彥博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入朝質問趙顼,說韓琦是三朝宰相,難道不如兩個宦官嗎?他的話不信,居然要信兩個宦官的話。

     趙顼聞言後臉色大變,但礙于文彥博是先朝宗臣,不忍當面斥責他,隻好還了他一個很難看的臉色,什麼話也沒有說。

     文彥博自知自己的話皇上聽不進去,隻好悻悻退出。

     在王安石病休期間,趙顼曾想讓司馬光出任樞密副使。

    司馬光謝絕不就,他說他個人的官位無關緊要,重要的是朝廷是否廢止新政。

    并多次上奏折,請廢止新法。

     趙顼回答說:“朕曾命你為樞密使,主管軍事,你為何多次拒而不受,而要不斷地談論一些與軍事無關之事?” 司馬光回答說,他并沒有接受軍職,隻要他在門下省一天,就要提醒陛下留意這些事情。

     王安石銷假之後,地位得到了鞏固,司馬光被降為制诰,範鎮卻拒發新命。

    趙顼見範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