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變法皇帝 三 怪人掀起的風暴

關燈
王安石委派辦事能幹的薛向為江、浙、荊、淮發運使,總管東南六路的财賦和茶、鹽、礬、酒等收入,全權負責推行均輸法。

     均輸法與舊的制度不同之處在于,中央财政拿出五百萬貫錢和三百萬石米交給發運司作為本錢,在六路範圍内通盤籌劃,調配物資;發運使有權了解京師各種物資的庫存情況和當年的支用情況,再根據需要向京師發運物資。

    在做好物資供應的同時,保證京師的糧食供應是發運使的重要任務。

     薛向很有理财經驗,上任之後,對京師每年物資的供需情況進行了調查,京師需要什麼物資,心裡有了一本賬,制訂了一個詳細的物資供應計劃,對于京師不需要的物資,他便将這些物資在六路之間轉運變賣,通過地區之間的貿易得到差價收益。

     經過薛向的精心部署,開封國庫積壓的物資得以消化,不足的物資也能及時得到補充,通過在六路之間物資的轉運變賣,從地區貿易差價還獲得了可觀的收益,均輸法的好處很快就顯現出來,薛向也因此而得到嘉獎。

     盡管如此,均輸法還是遭到反對派的猛烈攻擊。

     知谏院範純仁說薛向在處理同西夏的争端上獲罪罷了官,不應該起用這樣的人。

     知制诰錢公鋪說王安石重用在政治上受過處分的人,是徇情枉法。

     王安石聽了當然不高興,便在皇上面前告了錢公鋪一狀。

    很快,錢公鋪被貶往江甯任知府去了。

     錢公鋪遭貶,并沒有讓反對派們閉口,宣徽北院使王拱辰、翰林學士鄭獬、知開封府滕元發也都因反對變法而被貶出京城。

     禦史中丞呂誨見反對變法的人一個一個地被貶出京城,知道這都是王安石在搗鬼,連夜寫了一份奏折進宮面聖,半路上遇着司馬光。

    司馬光問他為何行色匆匆,他說要進宮彈劾王安石,請司馬光幫他說話。

     司馬光驚訝地說,王安石正得到朝廷的重用,在朝中呼風喚雨、叫紅不綠,這個時候彈劾他,不是找虧吃嗎? 呂誨歎口氣,說王安石好執偏見,排除異己,他日必敗國家大事,這是國家的心腹大患,他身為言官,豈能坐視不理。

     司馬光順水推舟地說,他是進宮給皇上講課的,不妨一路同行。

     兩人進宮面見趙顼,君臣禮過之後,呂誨從袖子裡取出彈劾奏章,送呈禦覽。

     趙顼見是一份彈劾王安石的奏章,裡面無非是指斥王安石大奸似忠、大詐似信,外示樸野,中藏巧詐,奸臣當道,賢者盡去,禍亂将由此而生等等。

    他先還沒在意,因為自變法以來,每天都聽到了這樣的話、看到這樣的奏折。

    看着看着,趙顼的臉色突然大變,怒形于色,接着将奏折擲向呂誨,怒斥道:“簡直一派胡言。

    ” 原來,呂誨的奏折中有一句:“誤天下蒼生者,必斯人也!” 呂誨的這句話名義上是指責王安石,卻也傷了趙顼,因為變法雖然是王安石組織實施的,但都得到了趙顼的支持。

    說王安石誤天下蒼生,也就等于是說趙顼誤天下蒼生。

    身為皇帝,有人說他誤天下蒼生,他能不生氣嗎?而說這種話的人,能有好果子吃嗎? 呂誨也是一個倔人,雖然皇上發火了,他卻并無懼色,反而大聲說:“陛下如果不看臣的奏折,臣也不願與奸佞之徒同朝共事,請陛下撤了我的職吧!” 趙顼見呂誨撂挑子,冷着臉,什麼話也不說,手一揮,示意呂誨滾出去。

     司馬光雖然目睹了這一幕,也不敢再說話了。

     呂誨退出後剛回到家,聖旨随後就到了,命他立即出京,出知鄧州。

     範純仁再次上表彈劾王安石,趙顼将他的彈劾奏章壓而不發。

    範純仁見奏章遞上去如石沉大海,乞請辭官而去。

     趙顼下诏撤了他谏官之職,改判國子監。

     範純仁繼續上表,要求辭職,拟好了奏折,正準備送出去,王安石派一個人找他,對他說,已經改任他為知制诰,請他不要多說話了。

     範純仁聽後勃然大怒,說王安石在收買他,即使拿一座金山來,也休想堵住他的嘴,該說的話還是要說,說罷,将奏稿交給來使帶去。

     次日,趙顼正在看範純仁的奏折,王安石突然進來了,言辭激動,奏請立即罷黜範純仁,将他逐出京師。

     趙顼說,純仁無罪,就是外調,也要安排一個好地方,就命他出知河中府吧! 王安石見皇上不願重罰範純仁,不便多言,隻得悻悻退出。

     範純仁即範仲淹第二個兒子,以父蔭得官,曆任縣令判官,官聲頗好。

    後來升任侍禦史,在議濮王典禮時遭到外谪,不久又召還京師,命知谏院,這次因不滿王安石變法,再次貶出京城,出知河中府。

    範純仁做人,不失其父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