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變法皇帝 三 怪人掀起的風暴
關燈
小
中
大
一輩子政治敵對的開端,也正式揭開了以王安石為代表的變法派與以司馬光為代表的保守派鬥争的序幕。
趙顼表面上贊成司馬光的意見,實際上卻采納了王安石的建議。
朝中大臣似乎從中覺察到了一些什麼。
2、力排衆議用人才 年底,鄭國公富弼自汝州進京觐見皇上。
富弼是三朝元老,趙顼特準他可以坐車至殿門口下車,并命富弼的兒子攙扶着他進見,召見時,免行跪拜的君臣大禮,賜坐後再與他交談。
對于一個老臣來說,這可是莫大的榮耀。
趙顼待富弼坐定後,迫不及待地向他詢問富國強兵之道,想不到這位曾經與範仲淹一同推行“慶曆新政”的老臣,身上全然沒有了當年改革的豪情壯志,似乎有些文不對題地說,人主心中的好惡要做到深藏不露,不能讓那些别有用心的小人窺視出人主心中的秘密,否則,他們就會揣摩人主的心思,投其所好,這樣,就會讓奸人鑽空子。
比如上天監督人,完全由人自作主張,最後同你算總賬,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富弼哪裡是在說治國之道,完全是兜售帝王的南面術。
趙顼接着又問:“宋北有遼國,西有西夏,邊境一直得不到安甯,應采取什麼樣的對策?” 富弼慢條斯理地說:“陛下即位之初,當布德行惠,願二十年口不言兵。
” 趙顼躊躇了半天說:“你就留在京師吧!朕給你在中書省安排一個職位。
” 富弼以年紀老了,不足以擔當重任為由,婉拒了趙顼安排重做宰相的好意。
辭行後,仍然回了汝州郡。
熙甯二年(1069年)二月,趙顼再召富弼進京,拜為司空兼侍中,同平章事。
富弼在固辭不掉的情況下,隻得奉旨進京。
就在他進京的途中,京師一帶發生了地震。
在科學還不發達的當時,人們都以為這些自然災害是由于人做了錯事,上天對人的懲罰。
趙顼也是這樣認為的,他減少膳食,取消一切娛樂活動,以表示對上天的虔誠和忏悔。
王安石對此卻不以為然,他認為,地震是天災,與人無關,該吃的還是要吃,該玩的還是要玩。
富弼聽說王安石對地震的一番宏論,感歎地說,人君所畏懼的唯有天,王安石這個人連天都不畏,還有什麼事做不出來?這是奸佞散布異端邪說,迷惑聖心。
這樣的人,不能不防啊!為了表明他的觀點,當即給趙顼上了一本,洋洋數千言,說的都是選賢辨奸的大道理。
到了京城之後,在與趙顼的奏對中,又把奸與賢大說一通,實際上都是針對王安石,影射王安石是一個奸佞之徒。
趙顼雖然任命富弼為同平章事,但他的心裡還是不忘王安石,拟提拔他為參知政事,即副宰相。
這一天,恰好參知政事唐介進宮奏事,趙顼向他說了欲提拔王安石為參知政事的想法。
唐介說王安石不能勝任這樣重要的職務。
趙顼不解地問道:“文學不可任呢?經術不可任呢?還是吏事不可任呢?” 唐介回答說:“王安石固是個好學的,但是拘泥成規或前人之語,所以議論很是迂闊。
如果命他執政,必定多所變更,想治反亂了。
” 趙顼沒有回答。
唐介退出後,對宰相曾公亮說:“如果重用王安石,天下必然大亂,你們以後就會知道,我的預言一定不會錯。
” 王安石是曾公亮推薦的,他當然不聽唐介的話。
時過不久,趙顼又征求侍讀孫固的意見,問他王安石可不可以當宰相。
孫固回答說,王安石的文才很好,做一個台谏侍臣一定很稱職。
宰相肚裡能撐船,做宰相全靠氣度,王安石這個人氣量狹小,難以容人,這樣的人不能夠當宰相。
接着,他向趙顼推薦了三個宰相人選:司馬光、呂公著、韓維。
趙顼不顧幾位重臣的反對,更沒有采納孫固的意見,力排衆議,下诏把他心儀已久的能人王安石提拔為參知政事…… 王安石升了官,照例要入朝謝恩。
這次謝恩,君臣二人有一番對話,正是這番對話,正式掀開了驚世駭俗的改革序幕。
3、變法的序幕正式拉開 趙顼對王安石說:“大臣們都說,你隻知經術,不懂政務。
” 王安石奏道:“隻有知經術,才能通政務,這些人說我不通政務,實質上是他們自己不懂經術。
” “照你說來,從目前的形勢看,國家應采取什麼樣的政策?”趙顼問道。
王安石不假思索地說:“改變風俗,建立法度,這是當務之急。
” 趙顼點頭稱善,表示同意。
王安石接着說:“立國之本,首要的任務在于理财,周朝設置泉府等官,專門管理國家的财政經濟,後世唯西漢的桑弘羊、唐朝的劉晏粗通此道。
如
趙顼表面上贊成司馬光的意見,實際上卻采納了王安石的建議。
朝中大臣似乎從中覺察到了一些什麼。
2、力排衆議用人才 年底,鄭國公富弼自汝州進京觐見皇上。
富弼是三朝元老,趙顼特準他可以坐車至殿門口下車,并命富弼的兒子攙扶着他進見,召見時,免行跪拜的君臣大禮,賜坐後再與他交談。
對于一個老臣來說,這可是莫大的榮耀。
趙顼待富弼坐定後,迫不及待地向他詢問富國強兵之道,想不到這位曾經與範仲淹一同推行“慶曆新政”的老臣,身上全然沒有了當年改革的豪情壯志,似乎有些文不對題地說,人主心中的好惡要做到深藏不露,不能讓那些别有用心的小人窺視出人主心中的秘密,否則,他們就會揣摩人主的心思,投其所好,這樣,就會讓奸人鑽空子。
比如上天監督人,完全由人自作主張,最後同你算總賬,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富弼哪裡是在說治國之道,完全是兜售帝王的南面術。
趙顼接着又問:“宋北有遼國,西有西夏,邊境一直得不到安甯,應采取什麼樣的對策?” 富弼慢條斯理地說:“陛下即位之初,當布德行惠,願二十年口不言兵。
” 趙顼躊躇了半天說:“你就留在京師吧!朕給你在中書省安排一個職位。
” 富弼以年紀老了,不足以擔當重任為由,婉拒了趙顼安排重做宰相的好意。
辭行後,仍然回了汝州郡。
熙甯二年(1069年)二月,趙顼再召富弼進京,拜為司空兼侍中,同平章事。
富弼在固辭不掉的情況下,隻得奉旨進京。
就在他進京的途中,京師一帶發生了地震。
在科學還不發達的當時,人們都以為這些自然災害是由于人做了錯事,上天對人的懲罰。
趙顼也是這樣認為的,他減少膳食,取消一切娛樂活動,以表示對上天的虔誠和忏悔。
王安石對此卻不以為然,他認為,地震是天災,與人無關,該吃的還是要吃,該玩的還是要玩。
富弼聽說王安石對地震的一番宏論,感歎地說,人君所畏懼的唯有天,王安石這個人連天都不畏,還有什麼事做不出來?這是奸佞散布異端邪說,迷惑聖心。
這樣的人,不能不防啊!為了表明他的觀點,當即給趙顼上了一本,洋洋數千言,說的都是選賢辨奸的大道理。
到了京城之後,在與趙顼的奏對中,又把奸與賢大說一通,實際上都是針對王安石,影射王安石是一個奸佞之徒。
趙顼雖然任命富弼為同平章事,但他的心裡還是不忘王安石,拟提拔他為參知政事,即副宰相。
這一天,恰好參知政事唐介進宮奏事,趙顼向他說了欲提拔王安石為參知政事的想法。
唐介說王安石不能勝任這樣重要的職務。
趙顼不解地問道:“文學不可任呢?經術不可任呢?還是吏事不可任呢?” 唐介回答說:“王安石固是個好學的,但是拘泥成規或前人之語,所以議論很是迂闊。
如果命他執政,必定多所變更,想治反亂了。
” 趙顼沒有回答。
唐介退出後,對宰相曾公亮說:“如果重用王安石,天下必然大亂,你們以後就會知道,我的預言一定不會錯。
” 王安石是曾公亮推薦的,他當然不聽唐介的話。
時過不久,趙顼又征求侍讀孫固的意見,問他王安石可不可以當宰相。
孫固回答說,王安石的文才很好,做一個台谏侍臣一定很稱職。
宰相肚裡能撐船,做宰相全靠氣度,王安石這個人氣量狹小,難以容人,這樣的人不能夠當宰相。
接着,他向趙顼推薦了三個宰相人選:司馬光、呂公著、韓維。
趙顼不顧幾位重臣的反對,更沒有采納孫固的意見,力排衆議,下诏把他心儀已久的能人王安石提拔為參知政事…… 王安石升了官,照例要入朝謝恩。
這次謝恩,君臣二人有一番對話,正是這番對話,正式掀開了驚世駭俗的改革序幕。
3、變法的序幕正式拉開 趙顼對王安石說:“大臣們都說,你隻知經術,不懂政務。
” 王安石奏道:“隻有知經術,才能通政務,這些人說我不通政務,實質上是他們自己不懂經術。
” “照你說來,從目前的形勢看,國家應采取什麼樣的政策?”趙顼問道。
王安石不假思索地說:“改變風俗,建立法度,這是當務之急。
” 趙顼點頭稱善,表示同意。
王安石接着說:“立國之本,首要的任務在于理财,周朝設置泉府等官,專門管理國家的财政經濟,後世唯西漢的桑弘羊、唐朝的劉晏粗通此道。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