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守成之君 十一 太子非親生

關燈
問你,誰可立為太子?” 包拯說:“臣沒什麼才能,叨蒙皇恩而擔任朝廷官職,之所以請求皇上預立太子,是為國家長遠着想。

    陛下問我想讓誰做太子,這是懷疑我啊。

    我已年屆七十,又沒有兒子,并不是謀求好處的人。

    ” 趙祯高興地說:“朕會慢慢考慮這件事的。

    ” 原來,包拯有一子名叫包篯,娶妻崔氏,由于壯年去世,崔氏無出,守節不再嫁,故包拯面奏趙祯,自稱無子。

    包拯有一個媵妾宋氏,懷有身孕時離開了包家,在母家産生一男,崔氏秘密收養,母子俱全,包拯并不知情。

    嘉祐六年(1061年),包拯晉升為樞密副使,次年病終,臨終前,崔氏才向公爹說明他還有一個兒子,并将這個兒子帶進包府。

    包拯命取名綖。

    他在遺囑中說:“後嗣倘得為官,當謹守清白家風。

    如若犯贓,生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從吾志,非我子孫。

    ” 包拯去世後,趙祯下诏追贈禮部尚書,谥孝肅。

    包拯之事,在這裡随筆說完。

     4、造子計劃 趙祯表面上不急,其實心裡比誰都急,為了使自己有個兒子,他制定了一個造子計劃,重新召回被逐出宮的楊美人。

    楊美人是劉太後的姻親,色藝雙全,重新入宮之後,晉封為婕妤,後又加修媛、修儀,無奈秀而不實,肚子仍然不争氣,生不下兒子,曹皇後及以下諸嫔妃,也沒有一個能為趙祯完成生兒子的任務。

     趙祯見宮中的女人不能為他生兒子,便實行了第二步計劃,命人從民間挑選十名良家少女進宮,号稱宮中十閣,每天晚上,輪流召幸這十名少女。

    被召進宮的十個女子臉蛋雖然長得很漂亮,但素質并不怎樣,她們見皇上如此寵愛,便有些飄飄然,不知道自己姓什麼了,在宮中頤指氣使,驕橫無比,把皇宮鬧得雞犬不甯,而她們的肚子照樣不争氣,沒有一個能懷上龍種。

    禦史中丞韓绛将宮中十閣鬧得不成名堂的事密奏給趙祯,趙祯一怒之下,将十名女子全都趕出宮去,同時還放出了一二百宮女。

     嘉祐四年(1059年)時,文彥博因老病辭職,富弼也丁母憂守制在家,劉沆與樞密使王德用也都先後免職,韓琦為同平章事,宋庠、田況為樞密使,張升為樞密副使。

     韓琦繼歐陽修、包拯之後,再次向趙祯提出立儲的事情。

    他說皇嗣的建立,關系到天下安危,勸說趙祯以江山社稷為重,盡快冊立儲君。

     趙祯說後宮已經有人懷孕了,等分娩後再說,結果生下來的又是個女兒。

     韓琦将《漢書孔光傳》送呈趙祯看,說:“漢成帝沒有兒子,立皇弟的兒子做皇子,他隻是一個平庸的皇帝,尚且如此,何況陛下這樣的明君呢?太祖皇帝手定天下,卻傳給皇弟,不傳給皇子,陛下何不效法先祖,選擇宗室為太子?” 趙祯仍然是猶豫不決。

     5、立儲君 嘉祐六年(1061年),曾公亮和韓琦共為同平章事、歐陽修為參知政事、司馬光為知谏院,這幾個人一再力請立儲,趙祯這才同意冊立皇太子。

     七年八月,趙祯命翰林學士王珪草诏,立趙宗實為皇太子。

     趙宗實就是前面說過,由曹皇後奏請趙祯取入宮中撫養長大的。

    他一向住在宮裡,喜祐四年(1059年)十一月,生父汝南王趙允讓病逝,追封為濮王,賜谥安懿,他才出宮去居守父喪。

    守喪期滿,奉诏立為太子,改名曙。

     其實,趙宗實對太子之位并不怎麼感冒,剛接到宗政寺的任命以後,一再推辭,不肯接受。

    在中國古代,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為了取得皇位繼承權,許多宗室子弟相互争鬥,甚至骨肉相殘。

    而趙宗實真心實意地力辭不就,兩者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

     趙宗實不願當太子,與他老成持重、恪守孝道有關,一方面,他當時正在守父喪,他不願因皇子之位而使孝道有虧,另一方面,一夜之間忽然得到尊位,前途未蔔,不知是禍是福。

    王府記室周孟陽曾問他為何不奉诏。

    他說:“我并非要想求福,實在是要避禍!” 周孟陽開導說:“現在天下都知道你是皇位的繼承人,你一再推辭不受,假如别人登上皇位,你就能平安嗎?” 周孟陽的話正中要害,也是趙宗實面臨的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一旦他人成為太子,趙宗實不但永無甯日,而且還有性命之憂。

     趙宗實聽罷才恍然大悟,受命入宮。

    進宮之前,他還對家人說:“一定要照看好房舍,皇上如果有更合适的人選,我會立即回來的。

    ”看來,他把進宮當太子,看成是出門做生意一樣,生意不成,他還會回來的。

     半年之後,也就是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趙祯駕崩于福甯殿,遺诏皇太子趙曙即皇帝位。

    總計趙祯在位四十二年,改元九次,享壽五十四歲。

     趙祯是兩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死後廟号仁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