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守成之君 十一 太子非親生
關燈
小
中
大
1、生死兩皇後
皇祐六年(1054年),年僅三十一歲的張貴妃突然暴病身亡。
張貴妃是趙祯除了母親之外最愛的女人,本來,張氏是有機會做皇後的,由于劉太後的幹預并自作主張,立了郭氏為皇後,以張氏為才人。
郭皇後被廢後,趙祯讓宋绶草拟選後诏書,其中有“當求德門,以正内治”的話,意思是從有教養的家庭中選取皇後。
劉太後雖然已經不在世,趙祯也已經親政,但在選後問題上還是未能如願。
當時,左右領來一個陳姓女子進宮,頗得趙祯歡心。
陳氏是壽州一個茶商之女,父親靠捐納謀得一個小官,不具高貴門第的條件,在大臣們的極力反對下,趙祯不得不另選皇後,勉強将宋初名将曹彬的孫女立選為皇後。
由于在選後上的不滿意,趙祯心中一直裝着張美人,盡管張美人的貴妃之位是靠宮變時所謂的護駕有功而升上去的,但張美人在趙祯心目中的地位,比郭氏、曹氏這兩任皇後都重要。
張貴妃死了,趙祯痛不欲生,在左右宦官的支持下,他決定以皇後之禮為張貴妃發喪,這個一生做夢都想當皇後的女人,終于在她死後穿上皇後的殓服,享受到宗室、大臣們的參拜告奠。
由于擔心朝野反對,趙祯幹脆在治喪的第四天宣布追張貴妃為皇後,賜谥溫成。
這就是曠古未聞的一生一死兩皇後的逾禮之事。
雖然言官們上表極力反對,但趙祯置若罔聞,根本不予理睬。
趙祯總算是做了一回真男人,不過,不是為了國事,而是為了他心愛的女人。
為了這個心愛的女人,趙祯下令停朝七天,京城禁止娛樂活動一個月。
知制诰王洙見趙祯對溫成皇後的喪事如此重視,便動起了腦子,想借這個機會向趙祯獻殷勤,以謀加官晉爵。
他與内使石全斌相配合,慫恿趙祯命宰相護喪、孫沔讀冊。
趙祯正想為溫成皇後辦一個風風光光的喪禮,王洙、石全斌的建議正中下懷,當即傳谕,命宰相護喪、孫沔讀冊。
這時龐籍已經罷相,繼任首相是陳執中,這個人隻要有高官厚祿,并不講什麼氣節不氣節,合禮不合禮,奉旨後唯命是從,哪敢說半個不字。
孫沔卻不同,奉旨後立即入朝抗奏,說陛下命他讀冊,自然不敢不遵,但他現在的職務是樞密副使,并不是讀冊的官,依禮是不能讀冊的。
他裝做很為難地說:“臣要是不讀冊,違了聖旨;要是讀冊,又越了職權。
請求陛下将臣罷免,臣才可告無罪。
” 趙祯兩眼盯着這個倔強的孫沔,一言未發。
次日,趙祯降诏,罷孫沔樞密副使,到杭州去做了知州。
孫沔奉诏,高興地說:“好了!脫離了這個是非圈了!”即日出京到杭州上任去了。
趙祯又降诏,命參知政事劉沆為溫成皇後園陵監護使。
喪事完後,趙祯論治喪功臣,提拔劉沆為同平章事,加王洙翰林學士,其餘有功人員有的升了官,有的得了個大紅包,忙碌一場,總算是有所斬獲。
趙祯更欣賞溫成皇後親族,加贈她父親張堯封為郡王、伯父張堯佐為太師。
陳執中在溫成皇後的喪禮中不顧名節,與孫沔的請辭而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遭到了士人及谏官的非難。
知谏院範鎮、殿中侍禦史趙抃\先後上表彈劾他,說他并非宰相之才,隻是一個酒囊飯袋。
趙祯向來用人無定見,看了範鎮等人的奏章,也就對陳執中不滿意了,即行罷免了他的相位。
2、皇帝的心事 趙祯罷免了陳執中,當然要另擇新相,這時忠正老臣莫過如範仲淹、文彥博、富弼三人,這三個人為人忠正耿直,不喜阿谀奉承,因此,在朝的時間不長,都被外放出京了。
範仲淹已在皇祐四年(1052年)死了,追贈兵部尚書,賜谥做文正。
唯富弼、文彥博二人還健在,一個在并州任所,一個在許州任所。
趙祯想召用二人,但又猶豫不決。
恰逢樞密直學士王素因事入奏,事情說完之後,趙祯特地将他留下來,對他說:“你是故相王旦之子,與朕是世舊,朕信任你,朕現在要擇相,你認為何人合适?” 王素回答說:“陛下明察,但教宦官宮妾不知姓名的,便可充任。
”他的态度很明确,就是宰相不能與宦官、内廷勾結在一起。
趙祯說:“依你所奏,那麼隻有富弼了。
” 王素頓首稱賀說:“陛下果然得人了!” 趙祯又問道:“文彥博這個人怎麼樣呢?” 王素回答說:“文彥博也是個宰相才。
” 王素的舉薦,堅定了趙祯起用富弼、文彥博的想法。
次日即下诏,召二人還朝,并授同平章事。
次年,又改元做嘉祐元年(1056年),這時,朝裡朝外沒什麼大變故發生,正是太平歲月。
不料趙祯忽然生了一場大病,數日不能上朝理事,衆臣憂懼不安,文彥博、富弼二位宰相為了穩定大局,晚上就睡在殿廬主理朝政,才使朝政
張貴妃是趙祯除了母親之外最愛的女人,本來,張氏是有機會做皇後的,由于劉太後的幹預并自作主張,立了郭氏為皇後,以張氏為才人。
郭皇後被廢後,趙祯讓宋绶草拟選後诏書,其中有“當求德門,以正内治”的話,意思是從有教養的家庭中選取皇後。
劉太後雖然已經不在世,趙祯也已經親政,但在選後問題上還是未能如願。
當時,左右領來一個陳姓女子進宮,頗得趙祯歡心。
陳氏是壽州一個茶商之女,父親靠捐納謀得一個小官,不具高貴門第的條件,在大臣們的極力反對下,趙祯不得不另選皇後,勉強将宋初名将曹彬的孫女立選為皇後。
由于在選後上的不滿意,趙祯心中一直裝着張美人,盡管張美人的貴妃之位是靠宮變時所謂的護駕有功而升上去的,但張美人在趙祯心目中的地位,比郭氏、曹氏這兩任皇後都重要。
張貴妃死了,趙祯痛不欲生,在左右宦官的支持下,他決定以皇後之禮為張貴妃發喪,這個一生做夢都想當皇後的女人,終于在她死後穿上皇後的殓服,享受到宗室、大臣們的參拜告奠。
由于擔心朝野反對,趙祯幹脆在治喪的第四天宣布追張貴妃為皇後,賜谥溫成。
這就是曠古未聞的一生一死兩皇後的逾禮之事。
雖然言官們上表極力反對,但趙祯置若罔聞,根本不予理睬。
趙祯總算是做了一回真男人,不過,不是為了國事,而是為了他心愛的女人。
為了這個心愛的女人,趙祯下令停朝七天,京城禁止娛樂活動一個月。
知制诰王洙見趙祯對溫成皇後的喪事如此重視,便動起了腦子,想借這個機會向趙祯獻殷勤,以謀加官晉爵。
他與内使石全斌相配合,慫恿趙祯命宰相護喪、孫沔讀冊。
趙祯正想為溫成皇後辦一個風風光光的喪禮,王洙、石全斌的建議正中下懷,當即傳谕,命宰相護喪、孫沔讀冊。
這時龐籍已經罷相,繼任首相是陳執中,這個人隻要有高官厚祿,并不講什麼氣節不氣節,合禮不合禮,奉旨後唯命是從,哪敢說半個不字。
孫沔卻不同,奉旨後立即入朝抗奏,說陛下命他讀冊,自然不敢不遵,但他現在的職務是樞密副使,并不是讀冊的官,依禮是不能讀冊的。
他裝做很為難地說:“臣要是不讀冊,違了聖旨;要是讀冊,又越了職權。
請求陛下将臣罷免,臣才可告無罪。
” 趙祯兩眼盯着這個倔強的孫沔,一言未發。
次日,趙祯降诏,罷孫沔樞密副使,到杭州去做了知州。
孫沔奉诏,高興地說:“好了!脫離了這個是非圈了!”即日出京到杭州上任去了。
趙祯又降诏,命參知政事劉沆為溫成皇後園陵監護使。
喪事完後,趙祯論治喪功臣,提拔劉沆為同平章事,加王洙翰林學士,其餘有功人員有的升了官,有的得了個大紅包,忙碌一場,總算是有所斬獲。
趙祯更欣賞溫成皇後親族,加贈她父親張堯封為郡王、伯父張堯佐為太師。
陳執中在溫成皇後的喪禮中不顧名節,與孫沔的請辭而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遭到了士人及谏官的非難。
知谏院範鎮、殿中侍禦史趙抃\先後上表彈劾他,說他并非宰相之才,隻是一個酒囊飯袋。
趙祯向來用人無定見,看了範鎮等人的奏章,也就對陳執中不滿意了,即行罷免了他的相位。
2、皇帝的心事 趙祯罷免了陳執中,當然要另擇新相,這時忠正老臣莫過如範仲淹、文彥博、富弼三人,這三個人為人忠正耿直,不喜阿谀奉承,因此,在朝的時間不長,都被外放出京了。
範仲淹已在皇祐四年(1052年)死了,追贈兵部尚書,賜谥做文正。
唯富弼、文彥博二人還健在,一個在并州任所,一個在許州任所。
趙祯想召用二人,但又猶豫不決。
恰逢樞密直學士王素因事入奏,事情說完之後,趙祯特地将他留下來,對他說:“你是故相王旦之子,與朕是世舊,朕信任你,朕現在要擇相,你認為何人合适?” 王素回答說:“陛下明察,但教宦官宮妾不知姓名的,便可充任。
”他的态度很明确,就是宰相不能與宦官、内廷勾結在一起。
趙祯說:“依你所奏,那麼隻有富弼了。
” 王素頓首稱賀說:“陛下果然得人了!” 趙祯又問道:“文彥博這個人怎麼樣呢?” 王素回答說:“文彥博也是個宰相才。
” 王素的舉薦,堅定了趙祯起用富弼、文彥博的想法。
次日即下诏,召二人還朝,并授同平章事。
次年,又改元做嘉祐元年(1056年),這時,朝裡朝外沒什麼大變故發生,正是太平歲月。
不料趙祯忽然生了一場大病,數日不能上朝理事,衆臣憂懼不安,文彥博、富弼二位宰相為了穩定大局,晚上就睡在殿廬主理朝政,才使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