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守成之君 十 終于出了個狠人

關燈
狄青得知陳曙不遵命令,擅自出戰,大敗虧輸,立即命擊鼓升帳,召集衆将士訓話。

    衆将到齊之後,狄青命陳曙與殿直袁直以及其他将校等三十二人站到前面,冷冷地問道:“日前出擊昆侖關,怎樣敗的?可将詳情告訴我。

    ” 陳曙等不能隐瞞,隻得一一直說出來。

    狄青聽罷大怒,喝問道:“我奉旨出京的時候,便傳檄各路不許妄動,靜候命令出擊,爾等怎麼違背我的号令,擅自進兵,招緻兵敗,損失國家威武,敗壞軍隊紀律,該當何罪?” 陳曙等人情知不妙,慌忙跪下請求饒命。

     “三軍用命,才能所向無敵,本帥饒你,軍法可不容情。

    ”狄青喝命衛士,把陳曙等推出轅門斬首,首級在轅門懸挂三日。

     孫沔、餘靖相顧失色,其餘将校更是吓得渾身發抖。

    這些人過去從未與狄青打過交道,隻聽說他能打仗,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竟是這樣說一不二,第一次見面,就砍了三十二顆人頭立威。

    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人敢違抗狄青的軍令了。

     3、揚威昆侖關 這時已是皇祐五年(1053年)正月初一,狄青在營外召集将士慶賀新春,傳令全軍休息十日,等過了新年後再進兵。

     衆将士不知狄青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都以為他怯敵,殺人立威,不過是做給大家看的,其實是一個貪生怕死的軟蛋。

     侬智高的探子得到這個情報後,飛馬報給侬智高。

    侬智高一面命探子再探再報,一面宣布放假過節,等過完節後,與宋軍一較高下。

     就在狄青宣布休息十天的第二天,宋軍各路兵馬突然接到命令,立即出發,狄青自領前軍,孫沔居中,餘靖殿後,晝夜兼程,直抵昆侖關下。

     次日黎明,狄青的中軍帳前豎起了大将旗鼓,衆将環立帳前候令,等了很久,卻不見狄青升帳點兵,正在疑惑之際,忽聽中軍官傳下命令,說狄元帥已經連夜進關了,召各位将軍立即前進,到關外會合。

     衆将得知元帥率先過關,驚異不已,慌忙各率所部入關。

     衆将督兵進了昆侖關,見狄青頭頂銀盔,身披金铠,跨着青骢馬,手執白旗,正在那裡排兵布陣,準備在昆侖關下歸仁鋪這個地方,與侬智高展開決戰。

     侬智高得知狄青領軍偷渡昆侖關,在歸仁鋪擺好了戰場,這才知狄青用兵虛虛實實,非等閑之輩,立即傾巢出動,欲憑優勢兵力一舉擊敗宋軍。

     狄青見賊兵人多勢衆,士氣高昂,命先鋒孫節抵擋頭陣。

    孫節拍馬沖上前去,與敵将戰在一處,戰不多時,孫節正想放馬沖踏賊陣,忽見侬智高一聲令下,五百硬弩齊發,箭如雨下,孫節想躲也來不及,人和坐騎頓時射成了刺猬一般,立斃當場。

     衆将見賊勢兇猛,大驚失色。

     狄青坐在馬上,手中令旗一揮,大聲疾呼道:“殺上前去!擒賊破敵,就在此時了!”隻見他手中令旗左右揮動,立即有兩隊藩落騎兵各數百名,分别從左右兩側殺出,如一陣狂風般刮入敵陣。

    這兩隊騎兵,是狄青從西北戰場上帶過來的鐵騎。

     隻見這兩隊騎兵,忽縱忽橫,忽開忽合,殺得敵衆東倒西歪,左右不能相顧。

    而兩隊騎兵隊形不亂,進退有序。

    侬智高自知不是狄青的敵手,剛想退逃時,諸将并孫沔、餘靖等軍趕到。

     狄青立即下達命令,三軍一齊向敵兵猛撲過去。

     侬智高自知不敵,撥回馬争先逃走。

    衆賊兵見首領已逃,随着紛紛崩潰。

     狄青催軍追逐,直趕到五十裡外才鳴金收兵。

    這一仗,狄青軍大勝,殺死敵兵八千餘人,殺死敵軍軍師黃師宓,将領一百五十七人,生擒五百餘人。

     侬智高逃回邕州,心慌膽落,攜帶親信,縱火燒城,連夜由合江口逃往大理去了。

     狄青乘勝攻克邕州,見滿城煙霧彌漫,火焰沖天,忙傳令諸軍一齊入城滅火,并搜得侬智高遺棄的金帛數萬,約束下屬,不得私取分毫,全數如實歸庫。

     狄青命衆将士澆滅城中大火之後,立即出榜安民,曉谕百姓各歸所業,以前被脅從賊的,概不追究。

    百姓自此安居樂業,邕州局勢漸漸安定。

     有關狄青與侬智高歸仁鋪一戰,宋人筆記的記載很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