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守成之君 九 後院起火

關燈
度指摘夏竦這是目無王法,兩人當着趙祯的面争吵起來。

     趙祯息事甯人,說這件事沒有必要争吵,内外訊問是一樣的,隻要秉公判斷就行。

    并命禦使與宦官在宮内訊問。

    顯然,他還是偏向于夏竦。

     丁度見皇上發了話,也就不好再争了。

     夏竦立即左右打點,一切替楊懷敏安排妥當,審問的時候,得不到任何不利于楊懷敏的逆證,隻把楊懷敏降職,仍然充當内使。

    這樣一樁驚天大案,草草收場了。

     夏竦庇護了楊懷敏,再去讨好張美人,以圖巴結宮闱。

    奏請趙祯,說張美人有護駕的功勞,應進榮封。

     趙祯聞奏,正中下懷,立即冊立張美人為貴妃。

     夏竦心下自忖,這個本章奏上去就準了,可見皇上對張貴妃的偏愛,如果能借這事件把曹皇後擠倒,扶張貴妃正位,自己在宮中的内援就更大了。

     夏竦是一個為達到個人目的不擇手段的人。

    立即授意知谏院王贽,教他如此奏聞。

     王贽是夏竦的走狗,向來是看夏竦的眼色行事,夏竦叫他往東,他絕不敢去西。

    他根據夏竦的授意,連夜修個本章,說這次宿衛的變亂,起于皇後閣前,難保不别有情弊,請聖上徹底根究,以清亂萌。

     王贽的話似乎說得合情合理,但極險極惡,實際上是含沙射影,說曹皇後與這件事有關聯,脫離不了幹系。

     趙祯雖然貴為天子,卻毫無主張,連自己那天晚上親眼所見的事情也不相信,竟然相信了王贽的言辭,懷疑起曹皇後來,以為曹皇後勾結宿衛圖謀不軌。

    越想越疑,即召禦使何剡進宮,命他參詳這件事。

     何剡奏答道:“這是匪人妄生奸謀,誘惑聖聰的,陛下不可不察!皇後仁智,素來昭著内外,前日事變,皇後又親自守閣禦賊,哪裡還會與賊同謀呢?陛下于此事,原屬親臨親見,還有什麼可疑的呢?” 趙祯聽後,立即大悟,又認為何剡的話有道理,便把這事擱置不問了。

    但對于張貴妃的寵愛,更勝于前。

     盡管趙祯對張貴妃寵愛有加,但在士大夫與皇帝共治天下的大背景下,皇帝的決定,有時也要受到朝臣的約束。

    如張貴妃欲替她的伯父張堯佐謀一個宣徽使的虛職,卻因遭到了台谏官的猛烈攻擊而作罷。

     一天,趙祯正準備上朝,張貴妃送趙祯至殿門,拉着趙祯說:“官家今天不要忘了宣徽使!” 趙祯笑着說:“放心!放心!” 朝堂上,趙祯正準備下達任命張堯佐的诏書,包拯站出來上言,陳述不應給予張堯佐任命的理由,長篇大論,很是激動,唾沫都濺到趙祯的臉上了。

    趙祯不得不收回成命。

     回宮之後,張貴妃迎上前去,又想替她的伯父美言幾句,趙祯有些不耐煩地說:“今天包拯上殿,唾沫都濺到朕的臉上了,你隻知道要宣徽使,不知道包拯是谏官嗎?” 轉眼到了皇祐三年(1051年)十月,趙祯再拜張堯佐宣徽使,知河陽。

     唐介對同官說道:“這是聖上要給他宣徽使做,不過借河陽為名罷了。

    我輩身居言路,不可不谏。

    ” 同官畏畏縮縮,不敢出頭,唐介遂獨自上章抗奏,極言外戚不可預政。

     趙祯知道唐介忠耿,無法拒谏,隻得召見,當面對他說,這個拟本出自中書,不完全是他一個人的決定。

     這時是文彥博任首相,唐介奏劾文彥博,說他進獻蜀錦,交通宮掖,才取得宰相之位,奏請罷免文彥博,改用富弼。

     趙祯大怒,把唐介的奏章擲到地上,威脅說,再固執,朕将你貶到遠州去。

     唐介竟毫無怯意,拾起奏章誦讀一遍,讀完再奏道:“臣所以切谏陛下,是激于忠憤,就是将臣下油鍋,臣也不會逃避,何憚乎遠谪呢?” 趙祯見他仍然要谏,召谕執政官說:“唐介身為谏官,論事是他的本職,卻妄說文彥博是由嫔妃緻宰相,這是什麼話呢?至于誰做宰相,更不是他的職權所能幹預,他竟引薦富弼,不是越權了嗎?” 當時文彥博正立在趙祯旁邊,唐介指着文彥博問道:“文彥博!你應該自省!要有此事,不可隐瞞!” 文彥博立即跪下奏道:“臣實不稱職,願退避,讓給賢能。

    ” 趙祯更是大怒,喝令唐介滾出殿。

     修起居注蔡襄立即站出來解救,說唐介實是狂直,但納谏是人主的美德,請求對唐介寬大處理。

    趙祯不聽,貶唐介為春州别駕。

     中丞王舉正立即起奏,說唐介縱然得罪陛下,還求陛下從輕發落,不應給如此重罰。

     趙祯似有所悟,改唐介徙英州。

     時過不久,趙祯訪知張貴妃父張堯封曾做過文彥博父文洎門中客,張貴妃未入選時,曾拜認文彥博為伯父,張貴妃入宮專寵後,文彥博在益州任上,曾将蜀中有名的燈籠錦獻入宮中,甚得張貴妃歡心。

    前唐介奏劾文彥博,确系事實,并非妄言。

    趙祯自悔冤屈了唐介,便罷免了文彥博相位,出知許州。

     後來,有人作詩詠事,有“無人更進燈籠錦,紅粉宮中憶佞臣”之句。

    究竟是真是假,無人考察,或許,織錦是由文夫人饋送,文彥博事先根本就不知道也說不定。

     文彥博罷相之後,樞密使夏竦這時候也死了,趙祯命龐籍為同平章事,高若讷為樞密使,梁适為參知政事,狄青為樞密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