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守成之君 九 後院起火
關燈
小
中
大
1、貝州出了個草頭王
慶曆新政失敗後不久,宰相杜衍也被免職了。
繼任者是陳執中,夏竦重新回到樞密使的職位上,文彥博為參知政事。
本來,趙祯是要夏竦做宰相,朝中的谏官禦使們一再上表彈劾,反對夏竦當宰相,才改任樞密使。
夏竦是一個佞臣,這種人的最大特點就是能折騰,在這種人的眼裡,權和名利比什麼都重要,誰損害了他的個人利益,誰的聲望威脅到他的地位,誰就得消失。
他們的眼裡隻有自己,沒有朝廷,沒有國家利益。
有個涿州人叫王則,早年因饑餓流落貝州,賣身為奴,靠替主人牧羊糊口,後來投奔宣毅軍當了一名小校,在軍營裡厮混,結識了不少的朋友。
王則腦子靈活,野心也不小,他見貝州的民俗崇尚妖幻,便經常散布一些謠言蠱惑人心,引導人們迷信,并自創興民黨,印制五龍滴淚經書及諸圖谶書,送給士兵和百姓誦讀,揚言天下将有大亂,隻有投入興民黨,才能保得平安無事。
貝州的百姓和軍營的士兵不辨真假,紛紛加入了王則的興民黨,興民黨的聲勢迅速強大起來。
州官張巒也加入興民黨,而且為王則出謀劃策,約于慶曆八年(1048年)元旦,燒毀澶州浮橋,集衆起事。
并聯絡同黨緻書北京留守賈昌朝,請他作為内應,一同起來造反。
賈昌朝雖然不排斥興民黨,但也不敢貿然起兵同朝廷作對,命人拘拿了送信的人。
王則得知送信的人被拘,擔心機謀洩露,決定提前起事,時間定在慶曆七年(1047年)冬至。
冬至這一天,貝州知州張得一正與官屬拜谒天慶觀,突然,王則率領的叛衆沖進來,張得一和他的同僚們無處逃避,全都被活捉了。
叛衆活捉了州官之後,一齊擁到府庫,向通判董元亨逼要府庫鑰匙,欲乘機搶劫府庫裡的财物。
董元亨堅決不給,并厲聲罵賊。
叛衆殺了董元亨,砸開庫門,将裡面的财物搶劫一空。
兵馬都監田斌率兵與叛衆展開巷戰,因寡不敵衆而退出城外,退保南關。
北京指揮使馬遂得知王則叛亂,忙報知賈昌朝,請求率兵讨賊。
賈昌朝認為王則隻是一個亂賊,難有所作為,便寫了一封信,命馬遂持信前往貝州招降。
馬遂到了貝州後,費盡了口舌勸降,王則不為所動。
馬遂一怒之下,突然離座,沖上前去扼住王則的咽喉,要同他拼命。
這是在人家的地盤上,獨自一人、赤手空拳,能有效果嗎?除了死,馬遂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有人說,這是賈昌朝借刀殺人。
王則占據貝州後,居然建立國号,叫做安陽,改元得聖,旗幟号令,均用佛号,手下的将領以佛為号,封為鬥勝佛、無量壽佛、彌勒佛等等。
貝州城四面有樓,王則竟改樓為州,各取一個州名。
在徒衆中命幾個頭目為知州,貝州似乎真的成了一個獨立王國。
為了防止城内人民外逃,王則還訂立五五聯保的禁令,就是一人缒城逃跑,其餘四人負聯保責任,一齊斬首。
王則,活脫脫一個無知無識的草頭王。
2、夏竦又玩陰招 趙祯得知貝州民變,立即命開封知府明鎬為按撫使,率兵前往征讨。
明鎬率兵直抵貝州城下,城内州民汪文慶等人,自城上射下帛書,願為内應。
半夜時分,汪文慶等到人從城上放下繩索,官軍數百人登上城牆,還是被發現了,因官兵人數太少,寡不敵衆,隻得原路返回。
貝州城城牆高厚,易守難攻,明鎬率軍數次攻城,毫無進展。
經過一番讨論,決定挖掘地道攻城。
他将地道選在城南,卻在城北組織佯攻,以牽制賊軍的注意力。
正在這時,宣撫使文彥博突然到了貝州,傳旨命明鎬為副使,明鎬拜受诏命後,迎文彥博進入中軍帳。
兩人一陣寒暄之後,便轉入正題,談起了軍務,文彥博說,此前明鎬送往京城的奏議都卡在中途,沒有送呈禦覽,問他是否知道其中的原因。
明鎬思索一下,試探地說:“難道是夏樞密從中搗鬼?” 事情正如明鎬所料,原來,夏竦忌妒明鎬,擔心他在貝州平叛黨立功,遇有明鎬的奏折,便百般阻撓,使之很難傳到趙祯的禦案前。
文彥博對此事頗有不平,所以在出使河北時對明鎬提起了這件事。
文彥博見明鎬一猜即中,不由哈哈大笑,并說今後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了,因為他出京時,已經奏聞皇上,有專奏權,今後不會受到夏竦的掣肘了。
所謂專奏權,就是直接向皇上上本,不需經樞密院、中書省轉呈。
旬日後,地道掘成,明鎬率軍從地道攻進貝州,一舉破城,活捉王則、知州張德一。
捷報傳到京師,夏竦不相信這是真的,于是,朝廷下令,将拘拿的人犯押送進京。
文彥博親自将王則押送進京,交由兩府審訊核實後,推到菜市口斬首示衆。
王則從起事到斬首示衆,前後隻有六十六天時間。
一場鬧劇結束了,有旨賞功晉爵。
授文彥博同平章事,明鎬為端明殿學士。
賈昌朝也受封安國公。
侍讀學士楊偕上書說,賊人就是賈昌朝的部下,他沒出兵讨伐,不追究他的責任已經是很輕的了,怎麼能無功受獎呢? 趙祯并沒有理會楊偕的意見。
但文彥博推薦明鎬,說此人可大用
繼任者是陳執中,夏竦重新回到樞密使的職位上,文彥博為參知政事。
本來,趙祯是要夏竦做宰相,朝中的谏官禦使們一再上表彈劾,反對夏竦當宰相,才改任樞密使。
夏竦是一個佞臣,這種人的最大特點就是能折騰,在這種人的眼裡,權和名利比什麼都重要,誰損害了他的個人利益,誰的聲望威脅到他的地位,誰就得消失。
他們的眼裡隻有自己,沒有朝廷,沒有國家利益。
有個涿州人叫王則,早年因饑餓流落貝州,賣身為奴,靠替主人牧羊糊口,後來投奔宣毅軍當了一名小校,在軍營裡厮混,結識了不少的朋友。
王則腦子靈活,野心也不小,他見貝州的民俗崇尚妖幻,便經常散布一些謠言蠱惑人心,引導人們迷信,并自創興民黨,印制五龍滴淚經書及諸圖谶書,送給士兵和百姓誦讀,揚言天下将有大亂,隻有投入興民黨,才能保得平安無事。
貝州的百姓和軍營的士兵不辨真假,紛紛加入了王則的興民黨,興民黨的聲勢迅速強大起來。
州官張巒也加入興民黨,而且為王則出謀劃策,約于慶曆八年(1048年)元旦,燒毀澶州浮橋,集衆起事。
并聯絡同黨緻書北京留守賈昌朝,請他作為内應,一同起來造反。
賈昌朝雖然不排斥興民黨,但也不敢貿然起兵同朝廷作對,命人拘拿了送信的人。
王則得知送信的人被拘,擔心機謀洩露,決定提前起事,時間定在慶曆七年(1047年)冬至。
冬至這一天,貝州知州張得一正與官屬拜谒天慶觀,突然,王則率領的叛衆沖進來,張得一和他的同僚們無處逃避,全都被活捉了。
叛衆活捉了州官之後,一齊擁到府庫,向通判董元亨逼要府庫鑰匙,欲乘機搶劫府庫裡的财物。
董元亨堅決不給,并厲聲罵賊。
叛衆殺了董元亨,砸開庫門,将裡面的财物搶劫一空。
兵馬都監田斌率兵與叛衆展開巷戰,因寡不敵衆而退出城外,退保南關。
北京指揮使馬遂得知王則叛亂,忙報知賈昌朝,請求率兵讨賊。
賈昌朝認為王則隻是一個亂賊,難有所作為,便寫了一封信,命馬遂持信前往貝州招降。
馬遂到了貝州後,費盡了口舌勸降,王則不為所動。
馬遂一怒之下,突然離座,沖上前去扼住王則的咽喉,要同他拼命。
這是在人家的地盤上,獨自一人、赤手空拳,能有效果嗎?除了死,馬遂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有人說,這是賈昌朝借刀殺人。
王則占據貝州後,居然建立國号,叫做安陽,改元得聖,旗幟号令,均用佛号,手下的将領以佛為号,封為鬥勝佛、無量壽佛、彌勒佛等等。
貝州城四面有樓,王則竟改樓為州,各取一個州名。
在徒衆中命幾個頭目為知州,貝州似乎真的成了一個獨立王國。
為了防止城内人民外逃,王則還訂立五五聯保的禁令,就是一人缒城逃跑,其餘四人負聯保責任,一齊斬首。
王則,活脫脫一個無知無識的草頭王。
2、夏竦又玩陰招 趙祯得知貝州民變,立即命開封知府明鎬為按撫使,率兵前往征讨。
明鎬率兵直抵貝州城下,城内州民汪文慶等人,自城上射下帛書,願為内應。
半夜時分,汪文慶等到人從城上放下繩索,官軍數百人登上城牆,還是被發現了,因官兵人數太少,寡不敵衆,隻得原路返回。
貝州城城牆高厚,易守難攻,明鎬率軍數次攻城,毫無進展。
經過一番讨論,決定挖掘地道攻城。
他将地道選在城南,卻在城北組織佯攻,以牽制賊軍的注意力。
正在這時,宣撫使文彥博突然到了貝州,傳旨命明鎬為副使,明鎬拜受诏命後,迎文彥博進入中軍帳。
兩人一陣寒暄之後,便轉入正題,談起了軍務,文彥博說,此前明鎬送往京城的奏議都卡在中途,沒有送呈禦覽,問他是否知道其中的原因。
明鎬思索一下,試探地說:“難道是夏樞密從中搗鬼?” 事情正如明鎬所料,原來,夏竦忌妒明鎬,擔心他在貝州平叛黨立功,遇有明鎬的奏折,便百般阻撓,使之很難傳到趙祯的禦案前。
文彥博對此事頗有不平,所以在出使河北時對明鎬提起了這件事。
文彥博見明鎬一猜即中,不由哈哈大笑,并說今後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了,因為他出京時,已經奏聞皇上,有專奏權,今後不會受到夏竦的掣肘了。
所謂專奏權,就是直接向皇上上本,不需經樞密院、中書省轉呈。
旬日後,地道掘成,明鎬率軍從地道攻進貝州,一舉破城,活捉王則、知州張德一。
捷報傳到京師,夏竦不相信這是真的,于是,朝廷下令,将拘拿的人犯押送進京。
文彥博親自将王則押送進京,交由兩府審訊核實後,推到菜市口斬首示衆。
王則從起事到斬首示衆,前後隻有六十六天時間。
一場鬧劇結束了,有旨賞功晉爵。
授文彥博同平章事,明鎬為端明殿學士。
賈昌朝也受封安國公。
侍讀學士楊偕上書說,賊人就是賈昌朝的部下,他沒出兵讨伐,不追究他的責任已經是很輕的了,怎麼能無功受獎呢? 趙祯并沒有理會楊偕的意見。
但文彥博推薦明鎬,說此人可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