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守成之君 八 積重難返,咽不下一劑猛藥

關燈
2、慶曆新政 範仲淹回京後,趙祯特開天章閣,召範仲淹、富弼入内,賜座、賜紙筆,以最高、最隆重的禮遇,要求他們将朝廷當前的急務寫出來,不要有顧慮,也不得回避。

     這是一種近乎于囚禁逼索的行為,但也反映了趙祯心情的急迫和對他們兩人的信任。

     範仲淹是一位儒将,在朝廷和地方任職多年,常懷一顆憂國憂民之心,平時對朝政很是留意,雖然事先沒有準備,經過一番思考,對積存在腦海裡多年的關于刷新政治、振衰除弊的想法略作梳理,當場疾書《答手诏條陳十事》,作為改革的基本方案,呈獻于趙祯。

    富弼也上陳了當世之務十餘條和安邊十三策。

     範仲淹《答手诏條陳十事》的十條措施是:明黜陟、抑僥幸、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

     新政涉及經濟、政治、軍事各個方面,改革力度很大。

    範仲淹認為當時改革的中心問題是整頓吏治,裁汰内外官吏中老朽、病患、貪污、無能之人。

     改革是否能成功,範仲淹本人也沒有信心,他常具憂國憂民之心,心中早有藍本,但并沒有公開提出來,這是在趙祯的逼迫下才将其寫出來列奏。

     趙祯對範仲淹的《答手诏條陳十事》深有同感,全盤采納了他的意見,并在當年和次年上半年陸續頒行全國,這次改革,曆史上稱為“慶曆新政”。

     慶曆三年(1043年)十月,宋廷從整頓吏治出發,由中書與樞密院開聯席會議,選拔各路的轉運使。

     範仲淹在提名時,翻閱名冊,凡庸碌無才的人就一筆勾去,推薦讨論的都是一些德才兼備的精銳之士。

    富弼看到範仲淹提出的人選,笑着說:“範六丈公則是一筆,焉知一家哭。

    ” 範仲淹同樣報之以笑地說:“一家哭,總比一路哭好呀!” 新政的實施,直接關系到很多人的官位、前程、利益和朝制朝規,猶如掄起的大鐵錘,錘錘砸在官場那些貪渎者、不法者、狡詐者、懶惰者、昏庸者的頭上,使他們寝食不安。

    而“擇宮長”擇出的數百名都轉運按察使和提點刑獄帶着刑獄之劍,勘察審問,囚禁抄家,更使他們心驚膽戰。

     範仲淹的改革轟轟烈烈地進行了八個月,在這期間,他重定了《三班審官院流内铨條貫》,通令天下州縣立學,更定科舉法,派出數百名轉運按察使和提點刑獄,查處撤掉了一大批貪官污吏和昏庸無為的官員,按新法保舉了一批清正廉潔的人士,頒布新規,取消公費宴會、賜宴、聚書和補貼膳食制度,以消除奢侈之風。

     新政給天下帶來了一股新穎之風,給天下百姓帶來了希望。

    可蟄伏于新政背後的舊勢力們并不甘心于失敗,他們伺機而動,圖謀卷土重來,給新政、給倡導新政的人以緻命的一擊。

     新政對于積弱的宋室,與其說是一劑良藥,不如說是一劑猛藥。

     3、積弊難返,咽不下一劑猛藥 慶曆四年(1044年)四月,樞密副使富弼掌管宦員的升遷權,他訂立新章,規定宗邑局務任期三年,不許謀求連任。

    宦官對這個規定非常不滿,懷恨在心。

     被罷去宰相職位的呂夷簡看準了這個機會,動員其黨羽,再次掀起朋黨謠言。

     被罷去樞密使的夏竦乘機出來配合,說“朋黨之論,滋不可解”。

     呂夷簡更是指使宦官藍元震上疏,密告朋黨之危,說範仲淹、歐陽修、尹洙、餘靖,就是人們說的四賢,他們這幾個人拉幫結派,結為朋黨,緻使五六十人相互提挈,占據了朝廷的要害部門,握持朝政,誤國迷朝,假公濟私,胡作非為,沒有人與其争鋒。

     朋黨是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