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守成之君 三 女人的折騰
關燈
小
中
大
後還政于皇上而獲罪,被劉太後逐出京城的範仲淹、宋绶;停止興修寺觀;裁抑僥幸,内外政令一新。
這時候,朝野上下直接或間接攻擊劉太後垂簾時政事的人越來越多,剛回京任右司谏的範仲淹以前雖然強烈要求太後還政,甚至還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他并未借機報複,而是對趙祯說,太後受先帝遺命,保護陛下十多年,雖然有一些小小的過失,當遮掩的要遮掩,要保全太後的名聲。
趙祯聽了很是感動,立即下令,不許再議論太後垂簾時的事情。
當年太後垂簾,範仲淹奏請太後還政,沒有得到重視而憤然自請出京,體現了他的忠。
這一次,他不計前嫌而要保護太後的聲名,體現了他的大局觀。
趙祯對範仲淹有了更深的認識。
呂夷簡揣摩時政,上了一道奏疏,提出了八條建議,這就是:正朝綱;塞邪徑;禁賄賂;辨佞人;絕女谒;疏近習;罷力役;節冗費。
趙祯立即召見呂夷簡,就他提出的建議進行了商讨,并提出了将以前依附莊獻明肅皇太後的張旻(張耆恢複了原名)、夏竦、晏殊、範雍等人,盡行罷職。
呂夷簡讨好地說,陛下果然英明,像張旻這樣的人,完全是走後門提拔上來的,根本就不能勝任現任的職務,早就應該罷免。
趙祯回宮之後,将這件事告訴了郭皇後,并誇呂夷簡忠誠。
郭皇後卻說,呂夷簡一樣也是莊獻明肅皇太後的人,不過他為人狡猾,善于應變罷了。
趙祯說道:“既然是這樣,朕一并也罷了他的宰相之職。
” 第二天早朝,宣旨官宣布,參知政事晏殊、參知政事陳堯佐、樞密使張旻、樞密副使夏竦、樞密副使範雍、樞密副使趙稹等執政大臣都被免職,外放到地方。
這幾乎是将莊獻明肅皇太後垂簾時的領導班子一鍋端了。
百官震動很大,唯呂夷簡站列班中暗自得意,因為昨天皇上就征求過他的意見,這些人事任免對于他來說,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
突然,宣旨官宣布:同平章事呂夷簡,着授武勝軍節度使、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出判陳州。
呂夷簡聽到喊自己的名字,頓時愣在當場,震驚得不知所措,因為他一點思想準備都沒有。
宣旨官重複叫他的名字,他才如夢初醒,慌忙跪下接旨謝恩。
呂夷簡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回家的,他将這件事的過程反複想了一百遍,就是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方案是他提出的,罷免哪些人,皇上還征求了他的意見,怎麼自己突然被列入了被貶的名單,而且事先一點征兆都沒有。
他實在是想不通。
他要探個究竟,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呂夷簡四處打聽,沒有得到一點消息,最後通過内侍副都知閻文應這條渠道,才知道是郭皇後說的一句話使他被貶出京。
臨出京時,呂夷簡咬牙切齒,發誓說,如果有一天再得志,一定要将郭皇後逐出中宮,以報今日之仇。
趙祯親政後,将劉太後垂簾聽政時的朝廷中樞領導班子一鍋端了以後,重新起用一直被劉太後打壓的李迪接替夷簡,命王随參知政事,李谘樞密副使,王德用簽書樞密院事。
降诏追複病逝雷州的前宰相寇準官爵,賜谥做忠愍。
撤換領導班子,起用曾被劉太後打壓的人,恢複前宰相寇準的官爵,種種迹象表明,趙祯親政後,很想有所作為。
但是,他的雄心壯志很快就受到了嚴峻的挑戰。
兩個月後,谏官劉渙上疏陳事,奏疏内有一句話為:“臣以前奏請太後還政,觸怒了皇太後,幾乎被貶出京城,幸虧陛下采納了呂夷簡之言,體量臣的愚忠,準臣待罪阙下。
臣受恩深重,故不避斧钺,上疏言事。
” 趙祯看了劉渙的奏疏,記起是有這麼回事,又覺得呂夷簡是個忠臣,郭皇後所言非實,又下诏将呂夷簡召回京,官複原職;提拔劉渙為右正言;命宋绶參知政事,王曙為樞密使,王德用、蔡齊為副使。
劉渙為何在這個時候上書言事,而在言事中卻又提到呂夷簡,是巧合、抑或是兩人串通一氣,這就很難說了。
呂夷簡是個有仇必報的人,重新秉政後,時刻都在等待機會報複郭皇後。
郭皇後已經是危機四伏了,但她還蒙在鼓裡,什麼也不知道。
說到郭皇後,就必須牽涉到劉太後,而說到劉太後,又必須要牽涉到趙祯,因為郭氏被封為皇後,中間還有一番糾葛。
3、趙祯的感情糾葛 劉太後在世時,同趙祯的關系并不是很融洽,常有些磕磕碰碰,特别是在婚姻大事上,趙祯明顯地感覺到來自太後的專橫。
趙祯最先看上的并非官宦人家的女兒,而是富有錢财的王蒙正之女,并向劉太後提起此事。
武斷的劉太後根本就不予理會,借口這個王氏女子“妖豔太甚,恐不利少主”,硬是将這個“姿色冠世”的少女許配給了劉美的兒子劉從德。
劉美就是那個銀匠龔美。
隻可惜劉氏冊立皇太後之前他就去世了,留下兩個兒子,劉從德是劉美的長子,劉太後此舉,無疑是要報答龔美的意味。
然而,這一許配卻極大地傷害了少年皇帝的心。
王蒙正是一個财主,他
這時候,朝野上下直接或間接攻擊劉太後垂簾時政事的人越來越多,剛回京任右司谏的範仲淹以前雖然強烈要求太後還政,甚至還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他并未借機報複,而是對趙祯說,太後受先帝遺命,保護陛下十多年,雖然有一些小小的過失,當遮掩的要遮掩,要保全太後的名聲。
趙祯聽了很是感動,立即下令,不許再議論太後垂簾時的事情。
當年太後垂簾,範仲淹奏請太後還政,沒有得到重視而憤然自請出京,體現了他的忠。
這一次,他不計前嫌而要保護太後的聲名,體現了他的大局觀。
趙祯對範仲淹有了更深的認識。
呂夷簡揣摩時政,上了一道奏疏,提出了八條建議,這就是:正朝綱;塞邪徑;禁賄賂;辨佞人;絕女谒;疏近習;罷力役;節冗費。
趙祯立即召見呂夷簡,就他提出的建議進行了商讨,并提出了将以前依附莊獻明肅皇太後的張旻(張耆恢複了原名)、夏竦、晏殊、範雍等人,盡行罷職。
呂夷簡讨好地說,陛下果然英明,像張旻這樣的人,完全是走後門提拔上來的,根本就不能勝任現任的職務,早就應該罷免。
趙祯回宮之後,将這件事告訴了郭皇後,并誇呂夷簡忠誠。
郭皇後卻說,呂夷簡一樣也是莊獻明肅皇太後的人,不過他為人狡猾,善于應變罷了。
趙祯說道:“既然是這樣,朕一并也罷了他的宰相之職。
” 第二天早朝,宣旨官宣布,參知政事晏殊、參知政事陳堯佐、樞密使張旻、樞密副使夏竦、樞密副使範雍、樞密副使趙稹等執政大臣都被免職,外放到地方。
這幾乎是将莊獻明肅皇太後垂簾時的領導班子一鍋端了。
百官震動很大,唯呂夷簡站列班中暗自得意,因為昨天皇上就征求過他的意見,這些人事任免對于他來說,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
突然,宣旨官宣布:同平章事呂夷簡,着授武勝軍節度使、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出判陳州。
呂夷簡聽到喊自己的名字,頓時愣在當場,震驚得不知所措,因為他一點思想準備都沒有。
宣旨官重複叫他的名字,他才如夢初醒,慌忙跪下接旨謝恩。
呂夷簡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回家的,他将這件事的過程反複想了一百遍,就是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方案是他提出的,罷免哪些人,皇上還征求了他的意見,怎麼自己突然被列入了被貶的名單,而且事先一點征兆都沒有。
他實在是想不通。
他要探個究竟,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呂夷簡四處打聽,沒有得到一點消息,最後通過内侍副都知閻文應這條渠道,才知道是郭皇後說的一句話使他被貶出京。
臨出京時,呂夷簡咬牙切齒,發誓說,如果有一天再得志,一定要将郭皇後逐出中宮,以報今日之仇。
趙祯親政後,将劉太後垂簾聽政時的朝廷中樞領導班子一鍋端了以後,重新起用一直被劉太後打壓的李迪接替夷簡,命王随參知政事,李谘樞密副使,王德用簽書樞密院事。
降诏追複病逝雷州的前宰相寇準官爵,賜谥做忠愍。
撤換領導班子,起用曾被劉太後打壓的人,恢複前宰相寇準的官爵,種種迹象表明,趙祯親政後,很想有所作為。
但是,他的雄心壯志很快就受到了嚴峻的挑戰。
兩個月後,谏官劉渙上疏陳事,奏疏内有一句話為:“臣以前奏請太後還政,觸怒了皇太後,幾乎被貶出京城,幸虧陛下采納了呂夷簡之言,體量臣的愚忠,準臣待罪阙下。
臣受恩深重,故不避斧钺,上疏言事。
” 趙祯看了劉渙的奏疏,記起是有這麼回事,又覺得呂夷簡是個忠臣,郭皇後所言非實,又下诏将呂夷簡召回京,官複原職;提拔劉渙為右正言;命宋绶參知政事,王曙為樞密使,王德用、蔡齊為副使。
劉渙為何在這個時候上書言事,而在言事中卻又提到呂夷簡,是巧合、抑或是兩人串通一氣,這就很難說了。
呂夷簡是個有仇必報的人,重新秉政後,時刻都在等待機會報複郭皇後。
郭皇後已經是危機四伏了,但她還蒙在鼓裡,什麼也不知道。
說到郭皇後,就必須牽涉到劉太後,而說到劉太後,又必須要牽涉到趙祯,因為郭氏被封為皇後,中間還有一番糾葛。
3、趙祯的感情糾葛 劉太後在世時,同趙祯的關系并不是很融洽,常有些磕磕碰碰,特别是在婚姻大事上,趙祯明顯地感覺到來自太後的專橫。
趙祯最先看上的并非官宦人家的女兒,而是富有錢财的王蒙正之女,并向劉太後提起此事。
武斷的劉太後根本就不予理會,借口這個王氏女子“妖豔太甚,恐不利少主”,硬是将這個“姿色冠世”的少女許配給了劉美的兒子劉從德。
劉美就是那個銀匠龔美。
隻可惜劉氏冊立皇太後之前他就去世了,留下兩個兒子,劉從德是劉美的長子,劉太後此舉,無疑是要報答龔美的意味。
然而,這一許配卻極大地傷害了少年皇帝的心。
王蒙正是一個财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