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守成之君 二 人生何處不相逢

關燈
皇的嫔禦中,不肯說出自己就是趙祯的生母,宮中的人懾于劉太後之威,更沒有人敢說出這件事的真相,所以,趙祯一直認為劉太後就是他的生母,并不知道李宸妃的真實身份。

     李宸妃升格不久,竟一病而逝。

    這個苦命的女人,兒子做了皇帝,母子卻不能相認,相信她走過奈何橋時,一定是心有不甘。

     李宸妃死了,劉太後想用宮人禮治喪,移棺出外安葬。

     呂夷簡見李宸妃逝世後,朝廷沒有什麼舉動,便奏問劉太後,說李宸妃薨逝了,怎麼沒聽得内旨發喪。

     劉太後反問道:“宰相怎麼幹預起宮中之事來了?” 呂夷簡回答,說他是宰相,宮裡宮外之事,事無巨細,他都應該知道。

     劉太後聽後有些不高興了,先同趙祯退入内廷去了。

    過了片刻,劉太後又出來了。

    顯然,她是要避開趙祯來回答呂夷簡提出的問題。

     劉太後重新出來,立在簾子後面問呂夷簡,死了一個宮人,宰相卻要這樣鄭重其事地上奏,到底是什麼意思。

     呂夷簡奏答道:“其他宮人死了,臣可以不問;李宸妃薨逝,臣就非問不可。

    ” 劉太後聽後大怒,質問說:“宰相是要離間我們母子之間的關系嗎?” “臣怎敢離間太後與皇上的關系呢?”呂夷簡不卑不亢地說,“請問太後,想不想保全劉氏的後人?” “此話怎講?”太後站在簾後驚問道。

     呂夷簡回答說:“太後如果想保全劉氏後人,就必須厚葬李宸妃,該有的禮節,一樣也不能少。

    ” 劉太後是個聰明的女人,想了想,不由得驚出一身冷汗,她知道了問題的嚴重性,連聲誇贊呂夷簡考慮得周到,說罷入内去了。

     内侍總管羅崇勳正要跟着進去,呂夷簡一把拉住他說:“且慢!” “呂相有什麼事嗎?”羅崇勳問道。

     “你去對太後說。

    ”呂夷簡慎重地說,“李宸妃生育了皇上,喪事卻不能成禮,他日這件事一定會公之于天下,稍有不當,會有很多人受到牽連。

    到時,莫怪我呂夷簡今天沒有說清楚。

    李宸妃必須用皇後的服飾入殓,用水銀盛滿棺,這樣才能保得安全。

    ” 羅崇勳把這話轉告了劉太後。

     劉太後大悟,完全依照呂夷簡所說的辦法執行,将靈樞停放在洪福院中。

     6、太後歸天 李宸妃的喪事剛剛辦完,宮中突然失火,朝野對此議論紛紛,都說這是上天的懲罰。

     劉太後召見群臣,請大家直言朝政過失。

    殿中丞滕宗諒、秘書丞劉越,奏請太後還政于皇上,以贖天譴。

    兩疏送上去後,沒有得到任何回音。

     轉眼到了明道二年(1033年)春,劉太後垂簾聽政十一年了。

    這一天,劉太後突發奇想,想穿上皇帝的衮龍袍享祭太廟,真正地過一把皇帝瘾。

    雖然這是違背祖制的行為,但劉太後是一個敢想敢幹的女人,她就要開這個先例,穿上皇帝的衮龍袍享祭太廟,以示女子與男子是平等的。

     劉太後便傳旨照會朝臣,說春祭時,皇太後用天子冠服親享太廟。

     薛奎聽得這道诏旨,進谏道:“太後穿戴天子衣冠享祭太廟,用什麼拜禮呢?史官怎樣記載這件事以傳後世呢?” 劉太後決然說道:“這件事不是你想見得到的,不必多言。

    千百年後的人,未必就如你今天一般固執!” 薛奎不敢再谏,隻得遵旨。

     春祭之日,劉太後果然戴起儀天冠,穿了衮龍袍,偕同楊太妃、郭皇後,至太廟祭享。

    劉太後先祭,楊太妃次祭,郭皇後終祭。

     祭祀完畢,群臣敬上劉太後尊号為應元齊聖顯功崇德慈仁保壽皇太後。

     回宮之後,三司使程琳見劉太後穿龍袍祭祀太廟,以為她将效法唐朝武則天所為,自行稱帝,便獻上《武後隔朝圖》,其寓意當然是明顯的。

     劉太後把這幅圖丢在地上,不高興地說:“我怎麼能做對不起祖宗的事?” 程琳知道自己拍馬屁拍錯了地方,吓得戰悚而退。

     這一天,劉太後忽然染病,趙祯征召天下名醫診治,并大赦天下,以求為太後祈禱。

    然而,太後的病不但未見好轉,反而越來越沉重。

    劉太後知道自己的死期到了,遺诏尊楊太妃為皇太後,與皇帝同議軍國事。

     三月,劉太後病逝。

     趙祯在太後靈前痛哭流涕,哭着問群臣,說太後臨終時,嘴裡說不出話,幾次用手拉着衣服,像是要說什麼,卻又來不及說出來,不知是何緣故。

     薛奎說道,這是因為太後身上穿戴的是衮冕,這樣的穿戴,怎好見先帝于地下呢? 趙祯頓然醒悟。

    即用皇後的冠服裝殓,發喪告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