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守成之君 二 人生何處不相逢

關燈
到參知政事魯宗道,問他,唐朝的武則天這個人怎麼樣。

     魯宗道心直口快,随口答道:“武則天幽禁該即位的皇帝,改國号,幾乎毀掉了唐朝的江山社稷,她是唐朝的罪人!” 劉太後聽後默然無語,一臉落寞之态。

     魯宗道還多次對劉太後的行為提出規勸。

     一天,小臣方仲弓想拍劉太後的馬屁,請建劉氏七廟,大臣們都不敢提反對意見,唯獨魯宗道反問道:“如果劉氏建立七廟,那麼陛下算怎麼回事?” 劉太後無言以對,隻好停止了這個議案。

     還有一次,劉太後和皇帝趙祯同去孝慈寺,劉太後示意車夫,把自己的車子趕到趙祯的車子前面去,魯宗道趕上前攔在劉太後的車前奏道:“夫死從子,天經地義,太後母儀天下,不可以亂大法,贻笑後世,這樣會遭來世人非議的。

    ” 劉太後忙命停車,讓趙祯的車駕先行,自己跟随在後。

     從此以後,劉太後身邊的人都畏憚魯宗道,稱呼他做魚頭(魯字上頭為魚字)參政。

     還有曹利用,他自恃是勳舊,平時氣焰嚣張,劉太後對他也有所忌憚,同他說話時,稱呼他侍中的官稱,而不叫他的名字。

     這時馮拯也因病離職,朝廷又召王欽若進京為相。

    王欽若的專長是裝神弄鬼,劉太後不怎麼信這一套,因此,王欽若雖然重新入相,并沒有什麼作為,兩年後病逝。

     趙祯對王曾說:“朕看王欽若這個人做事,就是一個奸邪之徒。

    ” 王曾見這個沒有長大的皇帝竟有如此眼力,高興地說:“入木三分,皇上聖鑒啊!” 天聖六年(1028年),張知白、魯宗道相繼去世。

    劉太後敬兩人是忠臣,親臨吊奠。

    張知白賜谥做文節,魯宗道賜谥做簡肅。

    宋史稱劉太後為賢後,與這兩件事有很大的關系。

     張知白死後,曹利用舉薦尚書左丞張士遜,入為同平章事。

     3、王曾得罪了劉太後 曹利用有個侄兒叫曹汭,官居趙州兵馬監押,平時仗着曹利用是朝中重臣,氣焰嚣張,一次喝醉了酒,得意忘形,竟然身着黃色衣服,命人向他呼萬歲。

    這可是謀逆之罪。

     曹汭酒後稱帝的事傳到汴梁,立即在朝中掀起軒然大波,劉太後傳谕,将曹汭鎖拿進京,杖責而死。

     内侍羅崇勳奏請太後,說曹汭是曹利用的侄兒,曹汭犯了謀逆之罪,曹利用罪責難逃。

     劉太後立即命拘捕曹利用,召大臣議定對曹利用處罰。

    張士遜出班為曹利用辯護,說這件事是曹汭的不肖行為,與曹利用不相幹。

     劉太後聽後非常不高興,怒斥張士遜是因為感激曹利用的薦舉之恩,有意包庇。

     宰相王曾也站出來說話了,他贊成張士遜的意見,說這事與曹利用無涉,請太後明察,公平地審理這件案子。

     劉太後奇怪地問:“你不是常說曹利用驕橫無狀嗎?怎麼又替他辯護呢?” 王曾奏對說,自己替曹利用辯護是就事論事。

    曹利用平時恃寵矜功,做事經常不按規矩辦事,所以要奏請皇上,告誡他,使他知過改過。

    現在他的侄兒曹汭犯了謀逆罪,如果硬要将他牽連進來,說他也犯了謀逆之罪,自己實在是不敢苟同。

    如果真的這樣,自己也成了借故行奸的小人。

    怎能逃得過太後和陛下的神明呢? 劉太後聽了王曾的辯解,怒容頓減,誇贊王曾忠誠可嘉,但曹利用身為國家大臣,深受皇恩,曹汭犯了謀逆大罪,處曹利用一個治家不嚴的罪名,應該是恰當的。

     王曾認為太後這個處理很公正。

     于是,罷免曹利用樞密使,降為千牛衛将軍,出知随州。

    張士遜也罷了職。

     曹利用出京城之後,又因私貸官錢的罪案爆發,改判流放房州。

    曹利用氣憤難當,走到襄陽驿,自缢而亡。

     曹利用以澶州議和有功,而得到趙恒的恩寵,但他居功自傲,藐視宮中的太監,凡是皇上有所恩賜,他都一個人獨享,在宮中與太監們結怨頗深,甚至連劉太後對他也有所忌憚,可見其氣焰十分嚣張。

    雖然罪不緻死,但遭此橫禍也是咎由自取。

     之後,朝廷命任呂夷簡同平章事,夏竦、薛奎參知政事,姜遵、範雍、陳堯佐為樞密副使,王曾仍為宰相。

     王曾以正色立朝,在丁謂、雷允恭大權在握的時候,他能巧妙地與之周旋,最終抓住機會,将兩個奸佞逐出朝廷的中樞機構。

     劉太後垂簾聽政期間,他經常對太後的僭越行為進行規勸。

     劉太後受冊垂簾聽政的時候,拟駕臨大安殿,接受百官朝賀,王曾力言不可,說大安殿是皇上接受群臣朝拜的地方,劉太後不宜在那裡接受百官朝賀。

     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