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龍脈順延 九 五鬼亂朝

關燈
殿受冊号,作《欽承寶訓述》,并昭示群臣。

    群臣又是歌頌一番。

     三月,趙恒命參知政事王曾兼會靈觀使。

     王曾不願附和怪誕,便請求趙恒把這個職務封給王欽若,他自己堅決不受靈觀使之職。

     王曾是青州人,宋真宗鹹平年間,由鄉貢至殿試,廷對列為頭名狀元。

    有友人向他祝賀說:“狀元及第,一生吃穿不愁。

    ” 王曾正色說道:“平生志不在溫飽,難道就隻為了一個吃嗎?” 後來,他入史館,翰林學士,接着又提升為右谏議大夫、參知政事。

     趙恒見王曾不受靈觀使之職,不高興了,指責王曾同朝廷唱反調,不“附會國事”,是想标新立異。

     王曾連忙跪答道:“皇帝虛心納谏是明,臣子盡忠為國是義,我隻知道盡忠為國這個大義,不曉得什麼叫立異。

    ” 王旦當時也在場,見王曾不畏皇權,如此率直,暗暗點頭,退朝後對僚屬們說,王曾性情耿直,敢于直言,他日德望勳業,不可限量,我年紀大了,恐怕見不到了。

     數日之後,王旦決意辭職,連上了三道請辭奏折。

    趙恒不但沒有批準,反而還加授太尉侍中,五日一朝,參與軍國大事的決策。

    王旦固辭不受,并且還托同僚轉達趙恒,請收回成命。

    趙恒見王旦态度堅決,隻好作罷,但俸祿還是加上去了,宰相之職仍然照舊。

     這一天,趙恒在滋福殿單獨召見王旦,君臣二人相對,趙恒見王旦日漸衰老,不禁黯然地說:“朕有重大的事情要托給你,不想你身體這樣差,朕真的很擔心啊!”随即叫内侍召來皇子受益,命他跪拜王旦。

     王旦慌忙起來避讓,受益起至階下,還是拜了下去,王旦隻得跪下答禮。

    站起來安慰地說:“皇嗣盛德,一定能繼承皇家大業,陛下何必擔憂呢?” 接着,他連續推薦寇準、李迪、王曾等人都可為宰輔,自己可以讓位了。

     趙恒見王旦身體實在是不好,加之态度堅決,便答應免去他的相職,但仍命他繼續擔任玉清昭應宮使兼職太尉,領宰相半俸,并允許王旦乘車入朝。

    這可是特别的禮遇。

     王旦的病越來越重,趙恒親自到王旦家裡探望。

    他見王旦瘦得變了形,有些傷感地說:“朕不想委你以重任,而你卻病成了這樣,朕真的很憂心啊!”并問王旦,萬一他仙逝後,朝中各位大臣,誰能接他的班。

     王旦躺在床上,兩眼無神地看着趙恒,說道:“知臣莫若君,皇上自擇吧!” 趙恒一連說了幾個人的名字,王旦隻是搖頭。

    趙恒似乎急了,急促地問:“到底是誰?你不妨直說吧!” 王旦輕輕地咳了幾聲,上氣不接下氣地說:“以臣的愚見,非寇準莫屬。

    ” 趙恒認為寇準太過偏激,叫他再推薦其他人選。

     王旦說:“除了寇準,我實在不知道誰更勝任宰相了。

    ” 趙恒急了,說道:“寇準經常說你的短處,你為何一再保薦他呢?” 王旦回答說:“臣蒙陛下過舉,久參國政,豈無過失?寇準事君無隐,為人正直,所以臣才屢次薦舉他。

    至于其他人,臣就不知道了,恐臣病困,不能再侍奉陛下了。

    ” “除了寇準,再沒有第二人選了嗎?”趙恒焦急地問。

     王旦答奏道:“知臣莫若君,陛下到時自擇便了。

    至若愚臣,曉得他事君無隐、謀國盡忠的人,隻有寇準一個,别的臣一個都不知道。

    ” 趙恒看了王旦一眼,安撫幾句後,便啟駕回宮了。

     趙恒到底還是沒有采納王旦的建議,沒有起用寇準,而是任命王欽若同平章事。

     4、名相抱恨而終 王欽若沒有什麼本事,他最大的專長就是會察言觀色,順着趙恒的杆子爬。

    上朝的時候懷揣幾個奏本,不同的奏本有不同的内容,探明皇上的意圖後,再拿出相應的奏本奏事,其餘的就塞在懷裡不拿出來。

     樞密副使馬知節是員武将,他看不慣王欽若的小人嘴臉,有一次當着皇上的面,半玩笑半認真地說:“懷裡還揣了幾道奏折?全都拿出來吧!” 王欽若見馬知節揭了他的老底,惱羞成怒,指責馬知節誣陷大臣,馬知節并不懼怕王欽若,要他脫了衣服查看。

    朝堂之上,趙恒當然不會讓王欽若脫衣服的。

    衣服雖然沒有脫,但兩人的梁子算是結上了。

     退朝之後,馬知節恨恨地對王旦說:“本想用笏闆打死這個奸賊,又恐驚了聖駕,不敢輕舉妄動。

    此賊不除,朝廷永無甯日啊!” 王旦看着這個不願與五鬼同流合污的同僚,敬佩不已,敬佩之餘,卻又心有愧疚,因為他身為宰相,任由五鬼亂朝,卻不能制止。

     有一次,王欽若沒有請示趙恒,擅自提拔了他的一名親信的官職,馬知節在朝堂上将這件事給捅了出來,并大罵王欽若是奸臣,擾亂朝綱。

     趙恒這次真的發火了,王欽若提拔自己人,竟然連招呼都不打,這不是公然挑戰他的皇權嗎?一怒之下,免去了王欽若樞密使的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