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龍脈順延 五 和約背後的秘聞
關燈
小
中
大
的耳裡,他知道這是有人從中搗鬼。
然而,人言可畏,特别是在軍前,這樣的謠言是可以殺人的。
無奈之下,隻好違心地同意趙恒和議的決定。
趙恒見寇準不再堅持自己的意見,立即命曹利用随同契丹使臣韓杞同赴契丹軍,商議和談的細節問題,并特别囑咐曹利用,隻要是不割讓土地,多給一些錢沒問題,哪怕是他們要一百萬,也在所不惜。
看來,趙恒是鐵了心要議和了。
4、城下之盟 皇帝雖然不惜血本,出價一百萬,但寇準心裡一點兒也不痛快,他把曹利用叫到一旁,警告道:“即使皇上已經答應以一百萬為限,但是你要敢超過三十萬,回來我就殺了你!” 寇準是宰相,對曹利用下達的是死命令,曹利用不能不掂量這句話的分量,皇帝的話雖然是聖旨,但宰相也是可以殺人的,何況他也是為國家,不是為自己個人的利益。
他覺得自己的脖子不夠硬,還想保住他大好的頭顱。
因此,寇相的話還得聽,并且要保證完成。
寇準的一句話節省了七十萬,當真是一字千金。
曹利用到了契丹軍那裡,果然契丹又提起了關南地區的事,蕭太後說:“關南那些地方,是當初晉感謝我國,作為謝禮送給我國的,柴榮以武力奪取過去,你們有義務把那片地區還給我國。
” 曹利用拒絕了,他說:“晉把地盤送給别人,周再奪取回來,和我們大宋無關,我們守衛的是自己的領土。
割地這件事我不能向皇上奏明,至于每年拿出些金錢來佐助軍用,這件事情還可以商議。
” 契丹有的大臣威脅道:“我們這次發兵,就是要恢複舊地,想拿點兒錢來就把我們打發了,不行!”言下之意,不割地就繼續打下去。
曹利用也不甘示弱,反駁道:“我是奉命前來議和,大不了一死。
”接着又說,“你們如果獅子大開口,漫天要價,别說地盤撈不到,這仗還要繼續打下去,到時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呢!” 蕭太後耳裡聽他們争争吵吵,讨價還價,心裡在快速地思索,看宋使的态度,關南舊地肯定是要不回來的,再争論下去也沒有結果,眼下形勢險惡,隻能見好就收,于是,契丹接受了以金錢換和平的議和條件。
在具體的數目和細節上,當然免不了争吵,但要是超過了三十萬就會掉腦袋,這一點曹利用是牢牢記住了,所以他竭盡全力守住了這道最後的防線。
讨價還價過後,議定宋每年給契丹歲币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
曹利用完成使命,并且沒有丢腦袋的危險。
遼國身處險境,還獲得了這麼多的錢财。
雙方皆大歡喜。
曹利用興沖沖地回去複命,高興得忘了看太陽,等到行宮時正趕上吃飯的時間,趙恒才舉起筷子,聽說曹利用回來了,他一面趕緊吃飯,一面讓小太監出去問問曹利用,到底給契丹多少錢。
在這個地方,史書上寫的是“使内侍問所賂”,這個“賂”字,很是傳神。
小太監見了曹利用,問花費多少錢,曹利用就是不說,問急了,就說:“這是國家機密,得面奏皇上,不能告訴你。
”這算個狗屁國家機密,等大車小車給遼國送銀絹的時候,天下誰會不知道? 趙恒也着急,他又派小太監來問:“就算是機密吧,你先說個大概數。
”可這位曹先生始終不開口,隻是得意地伸出三個手指頭,輕輕地敲打着自己的臉蛋。
他要當面去和皇帝講,你開價一百萬,我三十萬就搞定了,我可是能臣,大忠臣啊! 小太監得不到回答,隻好對趙恒說:“曹利用就是伸出三個手指,莫非是三百萬嗎?” 趙恒一哆嗦,筷子幾乎掉了下來,脫口而出:“三百萬?這也太多了吧!”接下來又一想,三百萬雖然多了點,好歹還是把契丹這尊煞神打發了,就又說:“嗯,總算沒啥事了,将就了。
” 曹利用在外面聽得真真的,心裡偷着樂。
趙恒匆忙吃完飯,立即召見曹利用,見面就問:“契丹人到底要多少錢?” 曹利用為了設置懸念,故意賣了個關子,不正面回答,隻是一個勁地說:“臣有罪,臣有罪,臣答應給的銀子和絹帛太多了。
” “到底是多少?”趙恒真急了。
“三十萬!”曹利用見火候差不多了,得意地亮出了底牌。
“什麼,三十萬?”趙恒高興得臉都抖了起來,怕耳朵聽錯了,追問道。
曹利用從懷裡掏出草簽的和議文本送過頭頂說:“草拟文書在這裡,請皇上過目!” 内侍接過文書,送到趙恒的禦案前,趙恒迫不及待拿起,展開一看,隻見協議書寫道: 一、遼與契丹為兄弟之國,遼聖宗年幼,稱宋真宗為兄,後世仍以世以齒論。
二、以白溝河為國界,雙方撤兵。
此後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
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築城隍。
三、宋方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
至雄州交割。
四、雙方于邊境設置榷場,開展互市貿易。
趙恒看過協議書,驚問道:“銀十萬兩,絹
然而,人言可畏,特别是在軍前,這樣的謠言是可以殺人的。
無奈之下,隻好違心地同意趙恒和議的決定。
趙恒見寇準不再堅持自己的意見,立即命曹利用随同契丹使臣韓杞同赴契丹軍,商議和談的細節問題,并特别囑咐曹利用,隻要是不割讓土地,多給一些錢沒問題,哪怕是他們要一百萬,也在所不惜。
看來,趙恒是鐵了心要議和了。
4、城下之盟 皇帝雖然不惜血本,出價一百萬,但寇準心裡一點兒也不痛快,他把曹利用叫到一旁,警告道:“即使皇上已經答應以一百萬為限,但是你要敢超過三十萬,回來我就殺了你!” 寇準是宰相,對曹利用下達的是死命令,曹利用不能不掂量這句話的分量,皇帝的話雖然是聖旨,但宰相也是可以殺人的,何況他也是為國家,不是為自己個人的利益。
他覺得自己的脖子不夠硬,還想保住他大好的頭顱。
因此,寇相的話還得聽,并且要保證完成。
寇準的一句話節省了七十萬,當真是一字千金。
曹利用到了契丹軍那裡,果然契丹又提起了關南地區的事,蕭太後說:“關南那些地方,是當初晉感謝我國,作為謝禮送給我國的,柴榮以武力奪取過去,你們有義務把那片地區還給我國。
” 曹利用拒絕了,他說:“晉把地盤送給别人,周再奪取回來,和我們大宋無關,我們守衛的是自己的領土。
割地這件事我不能向皇上奏明,至于每年拿出些金錢來佐助軍用,這件事情還可以商議。
” 契丹有的大臣威脅道:“我們這次發兵,就是要恢複舊地,想拿點兒錢來就把我們打發了,不行!”言下之意,不割地就繼續打下去。
曹利用也不甘示弱,反駁道:“我是奉命前來議和,大不了一死。
”接着又說,“你們如果獅子大開口,漫天要價,别說地盤撈不到,這仗還要繼續打下去,到時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呢!” 蕭太後耳裡聽他們争争吵吵,讨價還價,心裡在快速地思索,看宋使的态度,關南舊地肯定是要不回來的,再争論下去也沒有結果,眼下形勢險惡,隻能見好就收,于是,契丹接受了以金錢換和平的議和條件。
在具體的數目和細節上,當然免不了争吵,但要是超過了三十萬就會掉腦袋,這一點曹利用是牢牢記住了,所以他竭盡全力守住了這道最後的防線。
讨價還價過後,議定宋每年給契丹歲币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
曹利用完成使命,并且沒有丢腦袋的危險。
遼國身處險境,還獲得了這麼多的錢财。
雙方皆大歡喜。
曹利用興沖沖地回去複命,高興得忘了看太陽,等到行宮時正趕上吃飯的時間,趙恒才舉起筷子,聽說曹利用回來了,他一面趕緊吃飯,一面讓小太監出去問問曹利用,到底給契丹多少錢。
在這個地方,史書上寫的是“使内侍問所賂”,這個“賂”字,很是傳神。
小太監見了曹利用,問花費多少錢,曹利用就是不說,問急了,就說:“這是國家機密,得面奏皇上,不能告訴你。
”這算個狗屁國家機密,等大車小車給遼國送銀絹的時候,天下誰會不知道? 趙恒也着急,他又派小太監來問:“就算是機密吧,你先說個大概數。
”可這位曹先生始終不開口,隻是得意地伸出三個手指頭,輕輕地敲打着自己的臉蛋。
他要當面去和皇帝講,你開價一百萬,我三十萬就搞定了,我可是能臣,大忠臣啊! 小太監得不到回答,隻好對趙恒說:“曹利用就是伸出三個手指,莫非是三百萬嗎?” 趙恒一哆嗦,筷子幾乎掉了下來,脫口而出:“三百萬?這也太多了吧!”接下來又一想,三百萬雖然多了點,好歹還是把契丹這尊煞神打發了,就又說:“嗯,總算沒啥事了,将就了。
” 曹利用在外面聽得真真的,心裡偷着樂。
趙恒匆忙吃完飯,立即召見曹利用,見面就問:“契丹人到底要多少錢?” 曹利用為了設置懸念,故意賣了個關子,不正面回答,隻是一個勁地說:“臣有罪,臣有罪,臣答應給的銀子和絹帛太多了。
” “到底是多少?”趙恒真急了。
“三十萬!”曹利用見火候差不多了,得意地亮出了底牌。
“什麼,三十萬?”趙恒高興得臉都抖了起來,怕耳朵聽錯了,追問道。
曹利用從懷裡掏出草簽的和議文本送過頭頂說:“草拟文書在這裡,請皇上過目!” 内侍接過文書,送到趙恒的禦案前,趙恒迫不及待拿起,展開一看,隻見協議書寫道: 一、遼與契丹為兄弟之國,遼聖宗年幼,稱宋真宗為兄,後世仍以世以齒論。
二、以白溝河為國界,雙方撤兵。
此後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
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築城隍。
三、宋方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
至雄州交割。
四、雙方于邊境設置榷場,開展互市貿易。
趙恒看過協議書,驚問道:“銀十萬兩,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