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龍脈順延 三 邊境在呻吟
關燈
小
中
大
大多數人都贊成何亮的意見,認為靈武地處河西走廊的要塞,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放棄靈武,中原内地就失去了一道屏障,西夏戎狄就會長驅直入,更加肆無忌憚地侵擾内地。
兩種觀點,針尖對麥芒,誰也說服不了誰。
趙恒見群臣沒有形成統一意見,有些犯難,專門召見宰相李沆,征求他的意見。
李沆認為,李繼遷不死,靈武就不能歸朝廷所有。
他也建議朝廷放棄靈武,并派專使到靈武,将靈武的軍民人等撤退,并說這是蜇手斷腕之策。
手腕被毒蜂蜇了,毒勢向上蔓延,危及到生命,為了保住性命,隻有砍掉手腕,這是蜇手斷腕。
同漢棄珠崖、丢卒保車的意思是一樣的。
李繼遷是一隻喂不飽的狗,貪得無厭,欲壑難填,給了他靈武,邊境真的就能得到安甯嗎?主張放棄靈武的人,似乎沒有認真考慮這個問題。
大好河山,拱手相讓,趙恒的臣子真的沒有多少是有血性的。
趙恒聽了李沆的話,隻是默不作聲,并沒有表态。
李沆見趙恒既沒有反對,也沒有贊同,且也沒有再說話的意思,就悄悄地退了出來。
喪土是一件很沒有面子的事情,這樣的事情,史官都是要記錄在檔的。
趙恒不願做喪土辱國的千古罪人,他要保衛靈武,給朝廷留點面子。
此後不久,趙恒下了一道诏令,命王超率兵增援靈武。
王超兵發靈武,向文武百官表達了一個信息,皇上要保衛靈武。
趙恒總算是作出了一個正确決策。
什麼漢棄珠崖、蜇手斷腕,那都是扯淡,無稽之談,靈武是大宋國土,國土不能輕易放棄。
3、斬草未除根 張齊賢得知王超率兵增援靈武,知道皇上要保靈武,他在任所向朝廷上了一道奏折,說朝廷決心要守衛靈武,建議多派一些軍隊來,如果兵源不夠,可以到江南招募壯丁,派往前線。
趙恒認為,到江南招募壯丁不僅會動搖人心,而且,把江南的壯丁千裡迢迢調到北方去守衛邊境,很不方便,沒有采納張齊賢的建議。
鹹平四年(1001年)底,李繼遷又大舉進犯宋境,先是率軍攻打清遠軍,宋廷清遠軍都監段義投降了李繼遷,都部署楊瓊為求自保,擁兵不救,清遠城被賊兵攻陷。
李繼遷攻陷清遠城後,轉攻定州、懷遠,劫去宋軍糧草辎重數百車,幸虧副都部署曹璨率軍出擊,才将李繼遷擊退。
這個曹璨,就是曹彬的大兒子。
鹹平五年(1002年)三月,李繼遷又聯合西夏各部落攻打靈武,知州事裴濟率領軍民人等堅守靈武城,與賊兵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兩軍相持數月時間,仍是個不勝不敗之局。
李繼遷一面增兵圍攻靈武城,一面派兵切斷了宋軍的糧道。
裴濟眼看城中糧草将盡,咬破手指寫成血書,奏請朝廷發救兵,誰知送信的人在半路被李繼遷截獲。
城中軍民望眼欲穿,盼望救兵,不見援兵的蹤影。
人餓一天兩天大概可以,時間長了,士兵們再也無力戰鬥,李繼遷率賊兵攻陷靈武,裴濟率兵與敵人展開巷戰,力竭而亡。
裴濟知靈州數年,在那裡大興屯田,發展生産,将靈武經營得有條有理,深得百姓的擁戴,可惜功業未竟身先死,落得個抛屍荒丘的悲慘下場。
李繼遷攻陷靈武後,改靈武為西平府,作為西夏的都城。
趙恒得知靈武失守、裴濟戰死的消息後,有些後悔沒有聽信李沆等人的建議,放棄靈武,最終導緻靈武失守,良将戰死沙場的結局。
他一面責令有關部門優恤裴濟的家屬,一面诏令王超屯永興軍,不得再誤。
其實,靈武失守,趙恒自己是有責任的,因為他有心保守靈武,卻又所用非人。
大将曹彬臨終時,趙恒曾問他,将軍百年之後,誰可為将拒敵。
曹彬向趙恒推薦了他的兩個兒子曹璨、曹玮。
趙恒放着将才不用,反而要用一個無能的王超。
王超奉命增援靈武,在中途耽擱了那麼長的時間,緻使靈武失守、良将戰死、軍民傷亡慘重的悲劇。
王超贻誤戰機,靈武失陷,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兩種觀點,針尖對麥芒,誰也說服不了誰。
趙恒見群臣沒有形成統一意見,有些犯難,專門召見宰相李沆,征求他的意見。
李沆認為,李繼遷不死,靈武就不能歸朝廷所有。
他也建議朝廷放棄靈武,并派專使到靈武,将靈武的軍民人等撤退,并說這是蜇手斷腕之策。
手腕被毒蜂蜇了,毒勢向上蔓延,危及到生命,為了保住性命,隻有砍掉手腕,這是蜇手斷腕。
同漢棄珠崖、丢卒保車的意思是一樣的。
李繼遷是一隻喂不飽的狗,貪得無厭,欲壑難填,給了他靈武,邊境真的就能得到安甯嗎?主張放棄靈武的人,似乎沒有認真考慮這個問題。
大好河山,拱手相讓,趙恒的臣子真的沒有多少是有血性的。
趙恒聽了李沆的話,隻是默不作聲,并沒有表态。
李沆見趙恒既沒有反對,也沒有贊同,且也沒有再說話的意思,就悄悄地退了出來。
喪土是一件很沒有面子的事情,這樣的事情,史官都是要記錄在檔的。
趙恒不願做喪土辱國的千古罪人,他要保衛靈武,給朝廷留點面子。
此後不久,趙恒下了一道诏令,命王超率兵增援靈武。
王超兵發靈武,向文武百官表達了一個信息,皇上要保衛靈武。
趙恒總算是作出了一個正确決策。
什麼漢棄珠崖、蜇手斷腕,那都是扯淡,無稽之談,靈武是大宋國土,國土不能輕易放棄。
3、斬草未除根 張齊賢得知王超率兵增援靈武,知道皇上要保靈武,他在任所向朝廷上了一道奏折,說朝廷決心要守衛靈武,建議多派一些軍隊來,如果兵源不夠,可以到江南招募壯丁,派往前線。
趙恒認為,到江南招募壯丁不僅會動搖人心,而且,把江南的壯丁千裡迢迢調到北方去守衛邊境,很不方便,沒有采納張齊賢的建議。
鹹平四年(1001年)底,李繼遷又大舉進犯宋境,先是率軍攻打清遠軍,宋廷清遠軍都監段義投降了李繼遷,都部署楊瓊為求自保,擁兵不救,清遠城被賊兵攻陷。
李繼遷攻陷清遠城後,轉攻定州、懷遠,劫去宋軍糧草辎重數百車,幸虧副都部署曹璨率軍出擊,才将李繼遷擊退。
這個曹璨,就是曹彬的大兒子。
鹹平五年(1002年)三月,李繼遷又聯合西夏各部落攻打靈武,知州事裴濟率領軍民人等堅守靈武城,與賊兵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兩軍相持數月時間,仍是個不勝不敗之局。
李繼遷一面增兵圍攻靈武城,一面派兵切斷了宋軍的糧道。
裴濟眼看城中糧草将盡,咬破手指寫成血書,奏請朝廷發救兵,誰知送信的人在半路被李繼遷截獲。
城中軍民望眼欲穿,盼望救兵,不見援兵的蹤影。
人餓一天兩天大概可以,時間長了,士兵們再也無力戰鬥,李繼遷率賊兵攻陷靈武,裴濟率兵與敵人展開巷戰,力竭而亡。
裴濟知靈州數年,在那裡大興屯田,發展生産,将靈武經營得有條有理,深得百姓的擁戴,可惜功業未竟身先死,落得個抛屍荒丘的悲慘下場。
李繼遷攻陷靈武後,改靈武為西平府,作為西夏的都城。
趙恒得知靈武失守、裴濟戰死的消息後,有些後悔沒有聽信李沆等人的建議,放棄靈武,最終導緻靈武失守,良将戰死沙場的結局。
他一面責令有關部門優恤裴濟的家屬,一面诏令王超屯永興軍,不得再誤。
其實,靈武失守,趙恒自己是有責任的,因為他有心保守靈武,卻又所用非人。
大将曹彬臨終時,趙恒曾問他,将軍百年之後,誰可為将拒敵。
曹彬向趙恒推薦了他的兩個兒子曹璨、曹玮。
趙恒放着将才不用,反而要用一個無能的王超。
王超奉命增援靈武,在中途耽擱了那麼長的時間,緻使靈武失守、良将戰死、軍民傷亡慘重的悲劇。
王超贻誤戰機,靈武失陷,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