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龍脈順延 三 邊境在呻吟

關燈
不得半點馬虎。

    張齊賢因醉酒而失态,這是大不敬,上綱上線分析起來,可是欺君之罪。

    如果較起真來,張齊賢可是要吃不了兜着走。

     禦史宿茂祯看不過去了,當場彈劾張齊賢,說他醉酒上朝有失禮儀,犯了欺君之罪。

    如果僅僅是禦使彈劾,趙恒可能要和一下稀泥了事,偏偏有個人站出來較勁兒。

    這個人就是另一位宰相李沆,他公開站出來支持禦史的意見。

     有了李沆的支持,宿茂祯彈劾的分量就不同了。

    趙恒便問張齊賢有何話說。

    張齊賢說他偶感風寒,喝幾口酒禦寒,不想喝多了,并伏地請罪。

     趙恒說道:“你是宰相,這樣有失檢點,怎麼能夠做文武百官的表率呢?朝廷有明文規定,朕也不敢徇私喲!”于是下诏,免去張齊賢平章事,即宰相的職務,守本官。

     什麼叫守本官呢?史書記載,張齊賢的官職是門下侍郎兼兵部尚書、平章事,也就是說,他的本官是門下侍郎,兵部尚書、平章事是兼職。

    免去宰相之職後,回到門下省去,繼續做他的門下侍郎兼兵部尚書。

    這就是守本官。

     鹹平四年(1001年)八月,守邊的大臣傳來告急文書,說李繼遷率領他的部隊出沒于塞外,運送糧饷的車隊,經常遭到他們的襲擊,損失很大。

     趙恒下诏,命兵部尚書張齊賢為泾、原等州、保安等軍安撫經略使,知制诰梁灏作為他的助手,并命他們騎快馬前去赴任。

     2、棄、保之争 張齊賢放外要向皇上辭行,這叫陛辭。

     趙恒接見了張齊賢,除對他說一些勉勵的話外,也吐了一肚子的苦水,說李繼遷是個卑鄙無恥的小人,是一隻喂不飽的狗,在大宋的邊境,不是搶糧食,就是掠人口,弄得邊境雞犬不甯,他為這件事傷透腦筋,吃不安,睡不甯,接着話鋒一轉問道:“朕命你為安撫經略使,有什麼打算?” 張齊賢認為,靈武遠離内地,擱在塞外,是一座孤城,李繼遷經常在那裡做一些偷雞摸狗的事,朝廷實在是有些鞭長莫及,想守住靈武,很難。

    要想使那裡的百姓過上平安的日子,那是不可能的事。

    六七萬軍民住在那裡,身陷險境,朝廷每年還要費大批的糧饷,實在是不劃算。

    因此,他建議,放棄靈武,棄遠圖近,把那裡的軍民向内地轉移,退守環慶,這樣就一了百了,一勞永逸。

     可歎張齊賢,空有滿腹經綸,卻出了這樣一個馊主意,如果延伸在外的國土,遇有敵人來犯,為了圖省事就自動放棄國土,那祖宗留下來的江山豈不是要被外敵蠶食殆盡了嗎? 趙恒聽了張齊賢的建議,思索一會兒後說:“你先去看看再說吧!到時視具體情況而定,可棄就棄,可守必守。

    ” 張齊賢領旨而去。

     通判永興軍何亮得知張齊賢向皇上建議放棄靈武,上了一個名為《安邊書》的奏章,強烈反對朝廷放棄靈武,奏折的大概意思是: 靈武地方千裡,表裡山河,舍之則戎狄之利,廣且饒矣,一患也。

    自環慶至靈武凡千裡,西域、戎狄合而為一,二患也。

    冀北馬之所生,自匈奴猖獗,無匹馬南來,唯資西域,西域既分為二,其右乃西戎之東偏,實為賊夏之境,其左乃西域之西偏,如舍靈武,複合為一,夏賊桀黠,俾諸戎不得貨馬,未知戰馬何來,三患也。

    為今計,請築溥樂、耀德二城,以通河西之糧道,則靈武有糧可恃,雖居絕域之外,亦可以無恐矣。

    若不築此二城,與靈武倚為唇齒,則與舍靈武何異?竊恐靈武一失,内地随在可虞也。

    謹奏! 趙恒看了何亮的奏折,禦筆一揮,命朝中四品以上的官員傳閱,叫大家暢所欲言,讨論如何處理靈武的事情。

     知制诰楊億支持張齊賢的觀點,放棄靈武,退守環慶。

    他還用漢棄珠崖的例子為他的觀點辯護。

     漢棄珠崖,說的是漢元帝面對國家嚴重饑荒,不便勞師萬裡的客觀情況,采納了賈捐之的建議,放棄遠征天涯海角的珠崖郡(海南島)的故事。

     靈武,是宋朝在塞外的一座孤城,相當于珠崖。

    漢朝能夠放棄珠崖,我朝為何不能放棄靈武呢? 朝中文武百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