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龍脈順延 三 邊境在呻吟

關燈
1、小人作亂 宋初是一個多事之秋,皇帝也總是處在風口浪尖之上,他的鄰居們似乎也不想讓他睡一個安穩覺,西陲的叛亂剛剛平定,北邊的邊境又發出了呻吟之聲。

     趙宋在北邊的鄰居有兩個,一個是西夏,一個是契丹。

     這兩個鄰居,猶如兩匹野狼,他們視宋廷的大好河山為一塊肥肉,雖然沒有胃口一下子吞下去,卻把這大好河山當成了他們的一個巨大的倉庫、一個人口供應地,不斷地騷擾趙宋的邊境,今天來取糧食,明天來掠人口,他們取糧食,用車載,成群結隊地運,糧食搬走後,還要放上一把火,将趙宋百姓的家園燒成一片廢墟。

    他們掠人口,就像趕羊一樣,将趙宋的百姓成千上萬地趕往己國,做他們的奴隸,為他們創造财富,做他們的性奴隸,充當他們獸性發洩的工具。

     這裡,先來說西夏。

     趙恒剛即位的時候,西夏的李繼遷派人來汴梁上表,恭賀大宋新皇即位,并讨求封藩。

     太宗朝的時候,太宗皇帝就曾說李繼遷是一個狡詐無比、反複無常的小人。

     趙恒當然知道這件事,他也知道李繼遷是個小人,隻是太宗皇帝剛剛去世,國家還處在大喪之期,他不想多事,姑且從了李繼遷的請求,封他為定難節度使,并把夏、綏、銀、宥、靜五州一并賞給李繼遷,将朝廷委派到那裡的行政長官張浦調回京師。

     趙恒的處置似乎沒有動什麼腦子,作出的決定也有些違反常理。

    封李繼遷為定難節度使不過分,調張浦回京也不錯,可賞給夏、綏、銀、宥、靜五州之地似乎有些欠妥。

     李繼遷求桃,你給他一個桃子就得了,一個桃子,可以暫時安撫住這匹狡猾的狼,趙恒卻不是這樣,李繼遷讨要桃子,他卻賞了一個大西瓜,李繼遷發了一筆橫财。

     李繼遷得賞後一陣狂喜,覺得宋這個皇帝好說話,便派弟弟李瑗帶了一些禮物到汴梁,當面向大宋皇帝表示謝意。

     趙恒又是好言撫慰一番,并賜還李繼遷趙保吉的姓名。

    趙保吉這個名字,是太宗皇帝賜給李繼遷的,後來,李繼遷反複無常,投靠了契丹人,并不斷地騷擾大宋的邊境,太宗皇帝一怒之下收回了這個名字。

     在古代,賜皇帝的姓氏是莫大的榮耀,隻有對國家有重大貢獻的功臣才能享受這份殊榮。

    例如唐朝的徐世■,也就是小說中的那個徐茂公,他為唐朝立了大功,大唐皇帝李淵賜他姓李,故正史中隻有李世■,李■(避李世民之諱而改名),而不言徐世■。

     李繼遷是誰?他不是宋朝的功臣,而是一隻常大在宋邊境偷食的狗,一匹貪得無厭的狼。

    趙恒對李繼遷如此優厚,無非是想以恩惠籠絡他,叫他不要鬧事,讓北邊的邊境安甯一些罷了。

     狗改不了吃屎的習慣,餓狼也總是喂不飽。

    李繼遷就是一條吃屎的狗、喂不飽的狼,他從大宋皇帝那裡讨到好處之後,叫弟弟李瑗專程到汴梁緻謝,那是表面文章,其實,隻是想得到一些好處,骨子裡并沒有感恩戴德的意思。

    沒過多長時間,他便露出了白眼狼的本來面目,率領他的散兵遊勇,今天在宋廷邊境的甲地搶幾車糧食,明天到乙地殺幾個人,後天再換個地方找一些良家婦女發洩一下獸性,弄得大宋邊境雞犬不甯。

    邊境的告急文書如雪片般飛往汴梁,送到了趙恒的禦案上。

     趙恒對北方的事情也很頭疼,但是,他找不到很好的處理辦法,其實這也怪不得他,英勇神武的太祖趙匡胤、雄心勃勃的太宗趙炅都沒有解決的事情,作為承祖上餘蔭繼承皇位的他又能有什麼辦法呢?他想找兩位宰相商量一下,看有什麼好的辦法。

     恰巧在這個時候,宰相張齊賢與另一個宰相李沆的關系出現了問題,常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争争吵吵、鬥來鬥去,似乎還有那麼一點不亦樂乎的味道,時間長了,不但文武百官有些議論,皇帝趙恒也有點煩了。

     鹹平三年(1000年)十一月的一次朝會張齊賢喝得醉醺醺地上朝,一身的酒氣,話也說不清,實在是不成體統。

     皇帝上朝,百官議政,這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情,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