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基卷心菜”;反坦克的鋼制尖樁,被稱為“史塔欽斯基牙簽”。
“這是誰?”市長的一隻肥粗的大拇指指着長沙發問。
“一個小夥子。
睡着了。
他聽不懂波蘭話。
我可以叫他出去。
” “不要緊,不要緊,”史塔欽斯基舉起兩隻手搖着,在斯魯特指給他的椅子上坐,兩隻肥厚的手放在膝蓋上,籲了一口長氣。
他環顧了一下這個陳設着講究家具的寬敞房間,手指在光亮的寫字桌面上劃着。
“啊,你們這裡看來一切都好。
有沒有什麼事要我們辦?你的人都好嗎?” “我們很好。
我們對華沙人欽佩極了。
” “是嗎?德國人是無話可說了,嗯?昨天晚上我們在北邊把他們趕了回去。
柏林電台說,戰争已經結束。
我們走着瞧吧。
”市長驕傲得臉都發紅了。
“今天早晨,我們的軍隊離開和莫德林①守備隊的會合點隻有十二英裡!到時候全世界就會看到一些東西了!我們會重新有一條戰線,而不是一個包圍圈。
” ①莫德林,波蘭要塞,在華沙東北二十英裡。
“這是個美妙的消息,閣下。
”斯魯特的手指撫摸着他煙鬥的溫熱的煙鍋,企圖用他并沒有感受到的高興來微笑。
“是的,可是另外一個消息卻并不那麼好。
”市長頓住了,瞧着斯魯特的臉,戲劇性地說:“俄國人進軍了。
今天黎明,蘇聯入侵我國。
他們成百萬地湧過邊境。
他們的借口是他們要保護他們在波蘭的同胞以免落到德國人手裡。
當然,這是個露骨的、僞裝的謊話,不過俄國人從來沒有變。
他們已經占領了泰諾波爾和巴拉諾維齊,羅夫諾在一個鐘頭之内就會陷落,如果它還沒有陷落的話。
我們在東邊沒有軍隊。
我們已經犧牲了一切在西邊擋住了德國人,等待盟國進軍。
現在俄國人來了。
在華沙和邊境之間沒有任何東西阻擋他們。
”斯魯特放聲大笑。
市長瞪大了眼睛看着他。
“怎麼了,先生?你不相信我?我告訴你,俄國人趁波蘭在受難的時候從背後撲上來。
這是一樁曆史性的背叛。
我有一封信給你們的總統!”他從胸前口袋裡抽出一張紙,打開,攤在斯魯特面前的桌子上。
“如果你在措辭方面有建議,我們歡迎,但是現在生死存亡的問題是快,要用最快的速度。
” 斯魯特幾乎沒法在頭腦裡把這張灰色官方文件上的波蘭字譯出來。
現在他能想到的一切就是蘇聯的坦克和兵士正在接近華沙。
他都幾乎看到了那些在爬動的機械和斯拉夫型的臉。
也許他們不為别的,隻是來要求這筆邪惡交易中他們的一份的。
也許他們會和德國人交戰,把華沙變成哈米吉多頓①。
也許他們會把有名的俄國大炮帶來,幫着德國人用兩倍快的速度把這個波蘭首都變成齑粉。
這個消息在他看來是真正的世界末日,而他并沒有注意到自己在笑。
他朝這張在他眼前飄浮的紙瞥了一眼。
“我明白,這個情況異乎尋常,”他總算開口說了,對自己有條有理的流利的話連他自己也覺得驚訝,“但是一座城市的首長要寫一封信給一個政府的首腦,這是失禮的。
由莫斯西斯基總統②或者史密格萊-裡茲元帥③或者貴國政府的什麼人出面,也許會更有效些。
” ①史密格萊-裡茲(1886-1943),當時波蘭總司令。
②莫斯西斯基(1867-1948),當時波蘭總統。
③見《新約》《啟示錄》第十六章:世界末日天下衆王聚集争戰之處,希伯來語叫做哈米吉多頓;指世界末日一場大戰。
“可是先生,我們的國民政府已經越過邊境到了羅馬尼亞。
現在他們可能已經被軟禁起來了,不出這個星期,德國人就會把他們都吊死。
現在隻剩下華沙,可是我們不害怕,我們在繼續戰鬥。
我們要知道我們能盼望什麼。
”斯魯特定下心來,把這信件看了一遍。
這是一些熟悉的、可憐的懇求的話,和這幾個星期來華沙廣播電台向法國英國廣播的話一樣。
事實上,這位市長所講的話也跟他在廣播裡講的話風格相同。
“先生,我不能肯定我能多快地把這個送出去,最近通過斯德哥爾摩,我經常遭到十二小時或者更久的耽擱。
” “我保證你立刻發送。
你可以用明碼發出,讓全世界都知道,”市長揮着拳頭,高喊着,“盡管俄國人背信棄義,華沙的人民還在戰鬥,我們呼籲美國總統說一句有希望的話。
隻要他說話,盟國就會聽從。
他們會進軍,趁現在還不晚。
還是能夠從背後把德國人打垮的。
他們所有的兵力都在波蘭。
隻要兩個星期,盟國就能對着柏林怒吼。
隻要讓總統說話,他們就會進軍!” “我們可以很快地把它譯成密碼,閣下。
我覺得這樣更妥當些。
在半小時之内我們就可以準備發出。
” 史塔欽斯基用比較一本正經的口氣說:“打電話到我的辦 公室,我們可以給你安排與斯德哥爾摩或者伯爾尼直接通話。
”他站起來,朝房間四周看了一眼。
“一塊和平的綠洲。
德國空軍倒是尊重美國國旗。
他們很聰明。
這小夥子睡得真香。
” “他累了。
市長先生,中立國僑民的撤退問題怎麼樣了?昨天你跟德國人讨論這個問題沒有?” “現在不是時候。
他們是打着停火的旗子來要求我們投降的。
德佐瑪将軍不肯接受這個信件,德國軍官也不肯讨論任何别的問題。
他們說要把我們變成一堆瓦礫!”市長的嗓音提高到廣播時一樣。
“今天早晨他們在全城撒傳單,也是這樣威吓。
可是他們講的‘成群的飛機’和‘炮彈的風暴’在哪裡呢?德國人已經把他們所有的一切都抛在我們身上了。
他們除了恐吓的話,沒有什麼别的可增加。
這兩個星期來,他們幹盡一切壞事,我們卻依然存在!請羅斯福總統隻要說一句 話,世界的文明還能在維斯杜拉河上看見一次曆史性的勝利。
”他的聲音低下來,興奮的神情從臉上消失。
“我提到了中立國僑民的問題。
他們的使者指出,很快就會有辦法。
”市長冷冷地看了斯魯特一眼,微笑得胡子都彎了起來,又說:“我們并不期望你呆下來和我們共命運。
” “你要明白,我們有十九個婦女在這裡,”斯魯特在這種微笑的壓力下感到有必要進行辯解。
“男人,女人,還不都一樣?你們是中立國。
”市長伸出手來。
“請你把信發出。
我最後還是必須把它廣播出去。
我願意讓你們偉大的總統有一段時間在私下考慮他的答複。
” 斯魯特握緊他的手。
“我們在這裡的美國人敬佩華沙的堅強不屈;這一點我能夠向你保證。
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我們回去以後會講給大家聽。
” 市長看來是感動了。
“是嗎?你看,德國人不是超人。
華沙已經把這一點教給全世界。
有些德國人作為個人來講是很好的人,但是作為一個國家,他們是豬猡。
這是一個深刻的民族幼稚性和自卑感的問題;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
他們有機器,有鐵路,有工廠,但是我們不怕他們。
我們所要求的一切,就是有繼續跟他們戰鬥的機會。
” “我一定會把這些話向我的政府轉達。
” “我們需要幫助。
從這兒出去,我就去挖戰壕。
”市長演戲似的攤開長着繭子的手掌讓他看,走了出去。
斯魯特在寫字桌上寫了幾分鐘,然後叫一個譯碼職員來。
“拜倫,醒醒!”他搖搖拜倫的肩膀,手上都沾上了磚瓦灰。
“醒醒,快起來。
大事不好了。
”拜倫翻過身來,睜開沉重的眼睛。
“俄國人打來了。
天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會到這裡,今天早晨他們侵入波蘭了。
去把娜塔麗叫來。
”拜倫以有彈性的動作坐了起來,醒了。
“俄國人?老天爺。
事情越來越有意思了。
” “有意思?拜倫,你瞧,華沙也許變成德國軍隊和俄國軍隊之間的無人地帶。
這個城市可能被炸為粉末!去找娜塔麗,對她說,叫她到這裡來,呆在這裡。
在一個交戰國的醫院裡工作,他媽的無論如何是個問題,而且現在——”斯魯特走到門口,一隻拳頭裡握着煙鬥,心煩意亂地按在腦袋上。
“真是亂七八糟,有那麼多事要幹。
” 拜倫打個哈欠,站了起來。
“忙什麼?俄國邊境離這裡有多遠,二、三百公裡?他們的軍隊說不定一個星期還到不了華沙。
” 斯魯特笑了。
他沒有想到俄國軍隊需要好幾天工夫才能前進這三百多公裡,然而這是真的,而且十分明顯。
他拿出煙包,把煙鬥慢騰騰地裝進去,使自己冷靜下來,然後說:“當然,可是問題是,這個新發展把一切事情都改變了。
沒有任何預告說俄國人或者德國人下一步會怎麼辦。
今天也許華沙上空會有一場混戰。
德國人也許會決定通知給半個小時,讓中立國僑民撤出去。
” “好吧,我會想法子找到她,可是你知道娜塔麗的脾氣。
” “請告訴娜塔麗這不是我的口信,”斯魯特一手握着門把,點着腦袋,用一種緊張粗暴的聲調說。
“而是美國政府的正式通知。
我們不能再為在這房子四周牆壁以外的任何人的安全 負責。
如果我們突然在停火旗子之下收拾東西從這裡出去——這是随時可能發生的——而她偏偏不在,我不能因此而耽擱五分鐘。
我們走了,她就成為留在華沙的唯一外國人。
如果她異想天開,炸彈沒有把她炸死,納粹沒有把她殺死,她就能寫一本書了。
對她這樣講,好不好?”他使勁把門關上。
現在拜倫已經很熟悉去醫院的路。
他要穿過城裡被德國人炮轟最厲害的部分。
一路上全是密密麻麻的成堆的烏焦的瓦礫;街上是炸成的大坑,破毀的下水管道,斷了的電
“這是誰?”市長的一隻肥粗的大拇指指着長沙發問。
“一個小夥子。
睡着了。
他聽不懂波蘭話。
我可以叫他出去。
” “不要緊,不要緊,”史塔欽斯基舉起兩隻手搖着,在斯魯特指給他的椅子上坐,兩隻肥厚的手放在膝蓋上,籲了一口長氣。
他環顧了一下這個陳設着講究家具的寬敞房間,手指在光亮的寫字桌面上劃着。
“啊,你們這裡看來一切都好。
有沒有什麼事要我們辦?你的人都好嗎?” “我們很好。
我們對華沙人欽佩極了。
” “是嗎?德國人是無話可說了,嗯?昨天晚上我們在北邊把他們趕了回去。
柏林電台說,戰争已經結束。
我們走着瞧吧。
”市長驕傲得臉都發紅了。
“今天早晨,我們的軍隊離開和莫德林①守備隊的會合點隻有十二英裡!到時候全世界就會看到一些東西了!我們會重新有一條戰線,而不是一個包圍圈。
” ①莫德林,波蘭要塞,在華沙東北二十英裡。
“這是個美妙的消息,閣下。
”斯魯特的手指撫摸着他煙鬥的溫熱的煙鍋,企圖用他并沒有感受到的高興來微笑。
“是的,可是另外一個消息卻并不那麼好。
”市長頓住了,瞧着斯魯特的臉,戲劇性地說:“俄國人進軍了。
今天黎明,蘇聯入侵我國。
他們成百萬地湧過邊境。
他們的借口是他們要保護他們在波蘭的同胞以免落到德國人手裡。
當然,這是個露骨的、僞裝的謊話,不過俄國人從來沒有變。
他們已經占領了泰諾波爾和巴拉諾維齊,羅夫諾在一個鐘頭之内就會陷落,如果它還沒有陷落的話。
我們在東邊沒有軍隊。
我們已經犧牲了一切在西邊擋住了德國人,等待盟國進軍。
現在俄國人來了。
在華沙和邊境之間沒有任何東西阻擋他們。
”斯魯特放聲大笑。
市長瞪大了眼睛看着他。
“怎麼了,先生?你不相信我?我告訴你,俄國人趁波蘭在受難的時候從背後撲上來。
這是一樁曆史性的背叛。
我有一封信給你們的總統!”他從胸前口袋裡抽出一張紙,打開,攤在斯魯特面前的桌子上。
“如果你在措辭方面有建議,我們歡迎,但是現在生死存亡的問題是快,要用最快的速度。
” 斯魯特幾乎沒法在頭腦裡把這張灰色官方文件上的波蘭字譯出來。
現在他能想到的一切就是蘇聯的坦克和兵士正在接近華沙。
他都幾乎看到了那些在爬動的機械和斯拉夫型的臉。
也許他們不為别的,隻是來要求這筆邪惡交易中他們的一份的。
也許他們會和德國人交戰,把華沙變成哈米吉多頓①。
也許他們會把有名的俄國大炮帶來,幫着德國人用兩倍快的速度把這個波蘭首都變成齑粉。
這個消息在他看來是真正的世界末日,而他并沒有注意到自己在笑。
他朝這張在他眼前飄浮的紙瞥了一眼。
“我明白,這個情況異乎尋常,”他總算開口說了,對自己有條有理的流利的話連他自己也覺得驚訝,“但是一座城市的首長要寫一封信給一個政府的首腦,這是失禮的。
由莫斯西斯基總統②或者史密格萊-裡茲元帥③或者貴國政府的什麼人出面,也許會更有效些。
” ①史密格萊-裡茲(1886-1943),當時波蘭總司令。
②莫斯西斯基(1867-1948),當時波蘭總統。
③見《新約》《啟示錄》第十六章:世界末日天下衆王聚集争戰之處,希伯來語叫做哈米吉多頓;指世界末日一場大戰。
“可是先生,我們的國民政府已經越過邊境到了羅馬尼亞。
現在他們可能已經被軟禁起來了,不出這個星期,德國人就會把他們都吊死。
現在隻剩下華沙,可是我們不害怕,我們在繼續戰鬥。
我們要知道我們能盼望什麼。
”斯魯特定下心來,把這信件看了一遍。
這是一些熟悉的、可憐的懇求的話,和這幾個星期來華沙廣播電台向法國英國廣播的話一樣。
事實上,這位市長所講的話也跟他在廣播裡講的話風格相同。
“先生,我不能肯定我能多快地把這個送出去,最近通過斯德哥爾摩,我經常遭到十二小時或者更久的耽擱。
” “我保證你立刻發送。
你可以用明碼發出,讓全世界都知道,”市長揮着拳頭,高喊着,“盡管俄國人背信棄義,華沙的人民還在戰鬥,我們呼籲美國總統說一句有希望的話。
隻要他說話,盟國就會聽從。
他們會進軍,趁現在還不晚。
還是能夠從背後把德國人打垮的。
他們所有的兵力都在波蘭。
隻要兩個星期,盟國就能對着柏林怒吼。
隻要讓總統說話,他們就會進軍!” “我們可以很快地把它譯成密碼,閣下。
我覺得這樣更妥當些。
在半小時之内我們就可以準備發出。
” 史塔欽斯基用比較一本正經的口氣說:“打電話到我的辦 公室,我們可以給你安排與斯德哥爾摩或者伯爾尼直接通話。
”他站起來,朝房間四周看了一眼。
“一塊和平的綠洲。
德國空軍倒是尊重美國國旗。
他們很聰明。
這小夥子睡得真香。
” “他累了。
市長先生,中立國僑民的撤退問題怎麼樣了?昨天你跟德國人讨論這個問題沒有?” “現在不是時候。
他們是打着停火的旗子來要求我們投降的。
德佐瑪将軍不肯接受這個信件,德國軍官也不肯讨論任何别的問題。
他們說要把我們變成一堆瓦礫!”市長的嗓音提高到廣播時一樣。
“今天早晨他們在全城撒傳單,也是這樣威吓。
可是他們講的‘成群的飛機’和‘炮彈的風暴’在哪裡呢?德國人已經把他們所有的一切都抛在我們身上了。
他們除了恐吓的話,沒有什麼别的可增加。
這兩個星期來,他們幹盡一切壞事,我們卻依然存在!請羅斯福總統隻要說一句 話,世界的文明還能在維斯杜拉河上看見一次曆史性的勝利。
”他的聲音低下來,興奮的神情從臉上消失。
“我提到了中立國僑民的問題。
他們的使者指出,很快就會有辦法。
”市長冷冷地看了斯魯特一眼,微笑得胡子都彎了起來,又說:“我們并不期望你呆下來和我們共命運。
” “你要明白,我們有十九個婦女在這裡,”斯魯特在這種微笑的壓力下感到有必要進行辯解。
“男人,女人,還不都一樣?你們是中立國。
”市長伸出手來。
“請你把信發出。
我最後還是必須把它廣播出去。
我願意讓你們偉大的總統有一段時間在私下考慮他的答複。
” 斯魯特握緊他的手。
“我們在這裡的美國人敬佩華沙的堅強不屈;這一點我能夠向你保證。
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我們回去以後會講給大家聽。
” 市長看來是感動了。
“是嗎?你看,德國人不是超人。
華沙已經把這一點教給全世界。
有些德國人作為個人來講是很好的人,但是作為一個國家,他們是豬猡。
這是一個深刻的民族幼稚性和自卑感的問題;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
他們有機器,有鐵路,有工廠,但是我們不怕他們。
我們所要求的一切,就是有繼續跟他們戰鬥的機會。
” “我一定會把這些話向我的政府轉達。
” “我們需要幫助。
從這兒出去,我就去挖戰壕。
”市長演戲似的攤開長着繭子的手掌讓他看,走了出去。
斯魯特在寫字桌上寫了幾分鐘,然後叫一個譯碼職員來。
“拜倫,醒醒!”他搖搖拜倫的肩膀,手上都沾上了磚瓦灰。
“醒醒,快起來。
大事不好了。
”拜倫翻過身來,睜開沉重的眼睛。
“俄國人打來了。
天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會到這裡,今天早晨他們侵入波蘭了。
去把娜塔麗叫來。
”拜倫以有彈性的動作坐了起來,醒了。
“俄國人?老天爺。
事情越來越有意思了。
” “有意思?拜倫,你瞧,華沙也許變成德國軍隊和俄國軍隊之間的無人地帶。
這個城市可能被炸為粉末!去找娜塔麗,對她說,叫她到這裡來,呆在這裡。
在一個交戰國的醫院裡工作,他媽的無論如何是個問題,而且現在——”斯魯特走到門口,一隻拳頭裡握着煙鬥,心煩意亂地按在腦袋上。
“真是亂七八糟,有那麼多事要幹。
” 拜倫打個哈欠,站了起來。
“忙什麼?俄國邊境離這裡有多遠,二、三百公裡?他們的軍隊說不定一個星期還到不了華沙。
” 斯魯特笑了。
他沒有想到俄國軍隊需要好幾天工夫才能前進這三百多公裡,然而這是真的,而且十分明顯。
他拿出煙包,把煙鬥慢騰騰地裝進去,使自己冷靜下來,然後說:“當然,可是問題是,這個新發展把一切事情都改變了。
沒有任何預告說俄國人或者德國人下一步會怎麼辦。
今天也許華沙上空會有一場混戰。
德國人也許會決定通知給半個小時,讓中立國僑民撤出去。
” “好吧,我會想法子找到她,可是你知道娜塔麗的脾氣。
” “請告訴娜塔麗這不是我的口信,”斯魯特一手握着門把,點着腦袋,用一種緊張粗暴的聲調說。
“而是美國政府的正式通知。
我們不能再為在這房子四周牆壁以外的任何人的安全 負責。
如果我們突然在停火旗子之下收拾東西從這裡出去——這是随時可能發生的——而她偏偏不在,我不能因此而耽擱五分鐘。
我們走了,她就成為留在華沙的唯一外國人。
如果她異想天開,炸彈沒有把她炸死,納粹沒有把她殺死,她就能寫一本書了。
對她這樣講,好不好?”他使勁把門關上。
現在拜倫已經很熟悉去醫院的路。
他要穿過城裡被德國人炮轟最厲害的部分。
一路上全是密密麻麻的成堆的烏焦的瓦礫;街上是炸成的大坑,破毀的下水管道,斷了的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