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關燈
的緣故,希特勒入侵波蘭也使未來具體化了。

    華倫認為不出一年美國就會參戰,前途是光輝燦爛的。

    他可能被打死,但是在這次戰争中他可要飛了,要是運氣好,他還會有優異的戰鬥記錄。

    華倫是信奉上帝的,但他認為上帝比那些傳教士所說的還寬宏大量得多。

    一個能創造出“性”這樣奇異東西的神,是不會對它太一本正經的。

    亨利海軍中尉正坐在他那間陳設簡陋,有着高高的老式天花闆的房間裡,設法不去理會同伴的鼾聲,往窗外望着,凝視着單身軍官宿舍外面那片灑滿了月光的寂靜草坪,幻想着戰後的黃金歲月。

     政治對他很有吸引力。

    他貪婪地學到的曆史知識,使他了解在戰争中政治家是領導者,軍人僅僅是工匠。

    華倫對那些到軍校和艦隊來參觀的政治家們,作過仔細的觀察。

    其中有些象他父親一樣,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更多的是些笑容可掬的家夥,帶着憂慮的目光、僞裝的微笑、松弛的肚子。

    他知道,父親的野心是成為海軍将官。

    華倫也有這個願望,但為什麼不想得更多一些呢?傑妮絲-拉古秋頗有頭腦,她凡事都懂。

    一天工夫華倫-亨利的生活就完全改變了,早晨戰争為他展示了未來,晚上未來的一個十全十美的伴侶又從天而降。

     他做了一樁怪事。

    他走到窗前,望着天空的月亮低聲地禱告了一會兒,他小時候與父親一同到教堂去,經常這麼做。

     “主保佑我得到她;保佑我通過這次考試,成為一名優秀的海軍飛行員。

    我不求您保佑我活命,我知道這将取決于我本人和我是否在數,假如我真能活過這場戰争,那麼——”他對着繁星閃閃的夜空笑了笑——“好,那麼咱們等着瞧吧。

    行嗎?”華倫是在向上帝獻殷勤。

     他沒給泰拉赫夫人打電話,就上床睡了。

    她總是在等着他的電話。

    但現在,對他來說,她就象是中學裡認識的一個什麼人了。

     早晨,還不到六點,大使館來的電話把維克多-亨利吵醒。

    代辦因為戰争爆發,召集使館人員開緊急會議。

     羅達嘟哝着翻了個身,把裸露的白胳膊搭到眼睛上。

    帕格掀開被蓋,窗簾縫隙裡透進一縷陽光,橫照到床鋪上,細細的塵埃在蒼白的光柱裡舞動。

    希特勒動手的日子天氣可真好啊,帕格睡得迷迷糊糊地想,真是這個雜種的運氣!侵略的消息并不使人吃驚。

    自從納粹和蘇聯簽訂條約以來,波蘭的局勢急轉直下。

    頭一天晚上,在阿根廷使館舉行的盛大晚宴上,每個人都注意到,德國的軍方人士和外交官員沒有出席,每個人也都談論戰争。

    有個美國記者直截了當地告訴帕格說,入侵是在早晨三點來鐘。

    那個家夥消息真靈通!世界已經跨過了時間的紅線。

    維克多-亨利跳下床,到一個新的時代去工作了。

    這還不是他的戰争,不是他一輩子受訓練準備打的戰争,這個戰争還沒打起來。

    但他肯定不久就會打起來的。

    他雖然不覺得驚奇,可還是很興奮,很激動。

     他在書房裡打開收音機,它好象好久才熱起來。

    他又打開落地窗。

    鳥兒在陽光瑰麗的花園裡歌唱,一陣輕風吹來,帶來了窗前紅花盛開的灌木的濃郁芳香。

    收音機嗡嗡、噼啪地響了一陣,一個播音員開始播音了。

    聽起來與上周任何一個柏林的播音員沒有絲毫不同,那時講的盡是些對在波蘭的德國人犯下的“難以相信的暴行”,如:強xx、殺人、剖開孕婦的肚子、砍下兒童的手和腳,等等。

    事實上,在這番長久的令人毛骨悚然的胡說之後,戰争爆發的消息聽起來幾乎是平淡無奇的了。

    這個聲音還是那麼刺耳,還是那麼充滿正義感,描述元首的進軍決定,就象譴責暴行時一樣。

     關于波蘭人進攻格萊維茨、去占領一座德國電台一事——據廣播說,這一暴行使得德國軍隊派了二百多萬開進波蘭以便“自衛”——也是以同樣一本正經的輕快語調廣播着,就象播送德國人深入波蘭領土,波蘭邊防部隊突然潰敗的報道一樣。

    顯然,這樣大規模的進攻,得要用一個多月的時間才能準備,而且已經沖向波蘭好幾天。

    說波蘭“進攻”,是哄孩子的騙人蠢話。

    維克多-亨利已經習慣了柏林電台這種把事實與謊言混在一起的含糊論調,但納粹對德國人智慧的輕蔑還是使他吃驚。

    這種宣傳當然已經達到一個目的——緩和這場新的戰争對人們的沖擊。

     羅達打着哈欠、系着睡衣的帶子走進來,她把頭轉向收音機。

    “怎麼!他真幹起來啦。

    可不得了!” “對不起,把你吵醒啦。

    我還盡量把聲音開低了呢。

    ” “哦,是電話把我吵醒的。

    是使館來的嗎?”帕格點點頭。

     “我也這麼想。

    呃,我揣摩我應該起來聽聽消息。

    咱們不會卷進去吧?” “不大會。

    我甚至不能肯定英國和法國會參戰。

    ” “孩子們怎麼辦呢,帕格?” “哦,華倫和梅德琳不會有什麼問題。

    謠傳說,意大利不想打仗,所以拜倫也不會有事。

    ” 羅達歎了口氣,又打個哈欠。

    “希特勒真是個怪人,我得出這個結論了。

    他是怎麼個辦事法兒呀!我喜歡他和人握手時那種坦率和男人氣,挺象美國人;還有那迷人、腼腆的微笑,但他那雙眼睛很怪,你不覺得嗎?總是很冷淡,有點難以捉摸。

    對了,咱們為那位從科羅拉多來的實業家舉行的晚宴怎麼辦?他叫什麼來着?還舉不舉行了?” “叫柯比博士。

    現在他可能到不了這兒了,羅達。

    ” “親愛的,請一定弄準了。

    要知道,我有客人要來,還請了助手,準備了食物。

    ” “我盡力而為吧。

    ”羅達慢吞吞地說:“二次世界大戰……你知道,《時代》周刊不停地講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有幾個月了。

    看起來總好象不現實似的。

    現在不是打起來了嗎?不過總覺得有點滑稽。

    ” “你很快就會習慣的。

    ” “哦,那當然,仗已經打起來了。

    我本來應該和薩麗-福萊斯特一道吃中飯的。

    我最好先問清楚她的午宴還舉不舉行。

    真糟透了!我預約的理發時間——啊,對了,是明天。

    或許是今天?早晨這個時候我的腦子總不好用。

    ” 因為會議開始得早,帕格放棄了早上去使館時寶貴的五英裡步行,開了車去。

    要說柏林有什麼變化的話,那就是比往常更安靜了。

    市區中心的林蔭道上是一派星期日景象,來往的汽車少了,便道上行人也不多。

    所有的商店都開了門。

    某些交叉路口停着些小型卡車,上面架着機槍,裝滿了頭戴鋼盔的士兵。

    工人們在沿着公共建築物的牆邊堆沙袋,但所有這些行動都似乎沒什麼一定的目的。

    咖啡館裡擠滿了吃早點的人,在動物園裡一早散步的人們——保姆們、孩子們、上年紀的人——象往常一樣,天氣好就都出來了,賣玩具氣球和冰激淩的小販也來了。

    播音喇叭到處在哇啦、哇啦地廣播新聞;不常見的大量飛機嗡嗡地飛過天空,柏林人都擡起頭注視着天空,然後彼此無可奈何地相視苦笑一下。

    亨利還記得上一次大戰爆發時歡騰的柏林居民擁向菩提樹大街的快樂場面,很顯然德國人是以一種不同的心情參加這次戰争的。

     大使館成了吓壞的遊客和未來的避難者——主要是年老的猶太人——的大漩渦。

    在代辦的安靜、寬敞的辦公室裡,使館人員會議開得沉悶而簡短。

    華盛頓還沒來特别指示。

    大家傳閱一下油印的戰時條例小冊子。

    代辦要求每個人特别注意保持正确的中立口氣。

    如果英法參戰,美國大使館可能還得照顧那些流落在德國的英法公民。

    美國在這個麻煩的時刻對野蠻的德國人采取适當的舉動,關系到許多人的生命。

    會後,維克多-亨利在他的辦公室裡着手處理一個裝滿了文件的收文筐,告訴他的文書設法找到巴穆-柯比博士,那位從科羅 拉多來的電氣工程師,他從軍械局帶來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指示。

     埃裡斯特-塔茨伯利打來了電話。

    “喂,那個壞蛋要向帝國議會進行解釋,你想聽聽嗎?我可以把你帶到記者席裡去。

    這将是我在柏林寫的最後一篇報道。

    我已經拿到離開此地的證件,前幾天就該走了,但是因為生病,耽擱了。

    上次帶我去看斯維納蒙台基地,我還欠你情呢。

    ” “你沒欠我什麼,不過我一定來。

    ” “好。

    他三點開講。

    帕姆兩點鐘去接你。

    我們正象瘋子一樣在收拾東西呢。

    但願我們别給攔在這兒,都是這種德國食物害得我關節痛。

    ”文書進來把一份電報放到桌上。

     “塔茨伯利,我請你和帕米拉吃午飯好碼?” “不,不,沒時間了。

    多謝啦。

    過了這次小小的麻煩之後也許可以。

    一九四九年左右吧。

    ”帕格大笑起來。

    “十年?你真是個悲觀主義者。

    ” 他打開電報一看,吓了一跳。

    “是否知道你兒子和我侄女娜塔麗現在何處請電告或電話”,下面署名是“埃倫-傑斯特羅”,以及錫耶納的地址及電話号碼。

    帕格打鈴叫來了文書,把電報遞給他,說:“要通錫耶納,找這個人聽電話。

    同時打個電報給他:不知道請電告其最後去向。

    ” “是,先生。

    ” 他決定先不告訴羅達。

    他想法繼續工作,但發現連最簡單的信都看不懂了。

    他把工作擱下,望着窗外在燦爛的陽光下來來往往的柏林人。

    坐滿穿灰軍服的德國士兵的卡車在街道上,排成長隊,轟隆轟隆地駛過,士兵們都顯得很疲勞。

    一個銀色的小飛艇滑過碧空,後面拖着一個奧德爾牙膏廣告。

    他盡量抑制自己的憂慮,又處理起收文筐的文件來。

     他剛要離開辦公室去吃飯,電話鈴響了。

    他先聽到的是許多不同語言的雜亂講話聲,然後一個帶點口音、有教養的美國人說話了:“是亨利中校嗎?我是埃倫-傑斯特羅。

    非常感謝您打電話給我。

    ” “傑斯特羅博士,我想我最好是馬上告訴您,我并不知道拜倫和您侄女在哪兒。

    我根本沒想到他們沒和您一道在錫耶納。

    ” “哦,我本來沒決定給您打電報,不過我想您能幫忙找到他們。

    兩星期以前他們去華沙了。

    ” “華沙!” “是的,去拜訪一位朋友,他在咱們駐波蘭使館裡工作。

    ” “我立刻就跟那兒聯系。

    您是說咱們的使館,對嗎?” “對,是二等秘書萊斯裡-斯魯特,我以前的學生,一個有出息的小夥子。

    我本想他和娜塔麗有一天會結婚的。

    ”帕格草草記下那個名字。

    傑斯特羅咳了起來。

    “請原諒。

    我想這次旅行夠冒險的,但他們是在條約簽訂前就去的。

    她二十七歲了,有她自己的主意。

    拜倫是自告奮勇陪她去的,所以我根本沒有擔什麼心,他是個很能幹的年輕人。

    ” 維克多-亨利被這個消息搞昏了,但是聽到了贊揚拜倫的話,還是覺得很高興,多年來他也沒聽到過好多。

    “謝謝。

    我打聽到什麼消息就打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