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匪夷所思

關燈
劍再向上拂,劍鋒刮過鐵柄所發的尖厲刺耳銳嘯,令他頭皮發炸,肌肉抽緊,再不撒手,如不斷手,至少也得丢掉七八個手指頭,他心膽俱裂,放手向右急飄。

     人影一閃,陣勢已解。

     在一沖錯之下,雙方接觸如同電光石火,快得驚人,司馬英和萱姑娘已突出陣外,急射三丈外,倏然止步旋身,雙劍隐于肘後,向身後呆如木雞的人冷笑。

     “在下不願多造殺孽,有傷天和。

    諸位留一份情義,日後好相見,希多自愛。

    ”司馬英冷冷地向衆人發話。

     笑羅漢看了看手上丢了鏟頭的鏟柄,臉紅耳赤難以下台。

     丁良朋挺劍飛撲,一面大吼:“截住他!上。

    ” 司馬英收劍入鞘,一聲長笑,兩人扭頭飛掠,像兩個鬼影冉冉而去。

     一群峨嵋門人狂風似的急趕。

    愈拉愈遠。

     司馬英與萱姑娘挽手同行,腳下如行雲流水,從容不迫。

    十分輕靈飄逸。

     一面走,司馬英一面說:“峨嵋派存心不良。

    要沿途攔截。

    可能想用武力解決,然後再挾人談判。

    ” “哥,我們也擒人作人質。

    ”萱姑娘斷然地接口。

     “但我們人手不夠,也沒有地方安置人質,如果不是他們派中的重要人物,擒來也無大用。

    ” “哥,你的打算……” “我們且先趕到嘉定州再說,必要時可暗中入山。

    目下,我們盡可能回避與峨嵋派的人接觸,避免他們傳活要脅,便可放膽行事。

    ” “哥,何不先擒一個人帶路暗中入山,先到白水普賢寺。

    找到本無大師請他老人家出頭主持公道?” 司馬英心中一動,喜悅地說:“有道理,趕兩步。

    ” 兩人展開了腳程,快逾奔馬。

    後面,一聲長嘯需長空而過,片刻,前面密林中有了回聲。

     “前面有埋伏,抄小路過江。

    ”司馬英說。

     岷江對岸群山起伏,奇峰并立。

    江岸旁,一張捕魚用的竹筏停靠在岸邊,筏上沒有人。

     司馬英并不怕埋伏,但他不能傷人,雙方交手刀劍無眼,誤殺了一個心中難安,所以決定先避開再說。

     他躍下竹筏,讓萱姑娘坐好,拉斷筏纜取篙一撐,竹筏似勁失脫弦,向對岸射去,江水湍急,但他不在乎,不片刻便過了江,棄掉竹筏躍上江岸走了。

     兩端的峨嵋門下,眼看竹筏過了河,無法可施光瞪眼,便到前面小鎮渡河窮追。

     江右岸有一條小徑,穿越重山向西走,這兒已是峨嵋縣境,崇山的西面便是陽江、也就是大渡河。

     兩人找到一家山民住屋。

    問明了路徑。

    決定向西渡過大渡河。

    從峨嵋西南境入山。

     不久,出山到了大渡河邊,沒有渡口,小徑卻向北到嘉定府。

    兩人無法渡河,隻好順小徑向北走。

     走了十來裡,前面現出三間草屋,兩人便直赴草屋,想問問附近是否有渡河的渡口,或者找一個竹筏渡河。

     他倆不知後面的峨嵋高手已經過了江,所以并不急于趕路。

     草屋前有一個花甲老人,和一個壯年大漢,在用竹絲編籮,看到了兩個衣着華麗而挂劍攜囊的生客,似乎一怔。

    放下了活站起了。

     司馬英挂好行囊,上前向老人抱拳行禮含笑道:“老丈請了。

    ” 老人家點點頭,用疑惑的目光向兩人打量,用濃重的川音問:“兩位有下江人的口音,怎麼跑到敝處窮山中來了?” “小可遊山玩水迷了路,特來請教老丈指示迷津。

    ” “小客官是到……” 司馬英向河對岸無盡的叢山一指,說:“小可要到峨嵋進香,欲從左近渡河,不知左近可有渡口?” 老人不住搖頭,說:“沒有,河對岸是夷人的居處,官府禁止往來,早些年尚可私渡,目下查禁甚嚴。

    要到峨嵋山,即使可由這兒渡河,也無路可行,迷失在遠古森林中。

    反而欲速則不達。

    客官必須北上到嘉定州入山,從未聽說有人從這兒渡河去峨嵋山的。

    ” 司馬英一怔,想想也對,崇山峻嶺内無人帶路。

    弄得不好反而耽擱,說不定仍得走回頭路。

     他聳聳肩,隻好說:“看來隻好走嘉定州了,謝謝老丈指引。

    到嘉定州是由這條小徑北行麼?” “這條路近來不靖,不好走。

    兩位可轉回五裡地,第二座山峰下有一條岔道,由那兒往北走,雖遠了十來裡,但安全多了。

    ” “這條路不靖?有強盜麼?”司馬英問。

     老人臉色一變,吱唔着說:“倒不是有強盜,卻有比強盜更可怕的怪物。

    ” “怪物?怪事。

    ” “是的,怪物,瞧!前面二十餘裡第三座奇峰之下,經常無端發現倒斃的屍體,一年中總有一兩月期間發生慘禍。

    目下是九月,正是發生慘禍的時候。

    客官不可貪圖近道,還是走岔道安全些,出門人多保重,犯不着冒風險。

    ” 兩人絕藝在身,豈怕怪物?老人的話,反而激起了兩人的豪氣。

     司馬英行禮告退。

    笑道:“謝謝老丈指引,但小可卻不怕怪物,打擾老丈。

    多謝。

    ” 兩人舉步便走,老人搖頭苦笑,自語道:“又是兩個不怕死的人。

    哦!也許他們帶着刀劍,不怕怪物找晦氣,我倒是多慮了。

    ” 司馬英聞聲轉身,扭頭問:“老丈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