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匪夷所思
關燈
小
中
大
前面已有人過去了?”
“是的,有幾十個人哩。
” “老丈可知怪物是……” “誰也沒看過怪物的形狀。
那座山峰叫做陰風嶺,前臨大渡河,小經從半山繞過,有幾處危崖,萬一失足跌下去,準沒命。
客官,遠十來裡不打緊,不走的好。
” “謝謝老丈的忠告。
” 兩人毫無所懼,灑開大步向陰鳳嶺走去。
第三座奇峰出現在眼前,陰鳳嶺到了。
這是一座突出河心的奇峰,三面受風,所以經年寒風凜凜,地勢太高。
有陰風并非奇事。
從這面看去,峰頂雲氣缭繞,光秃秃地隻有野草生長,但峰頂之下,參天古木起伏、山風吹過,聲響如同海濤澎湃,呼嘯震耳。
小徑在半山上蜿蜒,間或可以看到繞崖而過的一小段,十裡之内的景物一一入目。
“瞧!有人先過去了。
”司馬英向上一指說。
那是一段繞外崖而過的小徑,有兩個黑色人影剛繞過崖嘴,一閃而沒。
看去相距不過三兩裡,但真要到達那兒,卻不下十餘裡路程。
“哥,走啊!但願世間真有怪物,看到了眼福不淺哩!”萱姑娘開心地笑,領先便走。
聽說有怪物,兩人自然心有警惕,展開輕功急走。
轉過陰風嶺半山中第二段突出的崖壁。
一無動靜,司馬英偶然回頭下望。
突然站住說;“他們來了,真像鬼魂般纏住我們不放!” 五裡之下他們剛才站立的地方、一串紅影急掠而這,前後被樹林所擋,看不出到底有多少人,但可清晰看出,是峨嵋派的一群和尚。
萱姑娘輕蔑地一笑,拍拍劍鞘說:“真是不死心想找死。
成全他們。
” “不!不可要他們的命,設法先擒他們兩個人。
走!路遠不好帶人上路,引他們到峨嵋附近再下手。
”司馬英答,兩人舉步急走。
繞到第五段山崖,遠遠地可看到小徑繞入一座山拗,再從對面山腹下繞出,正是陰風嶺最突出的山嘴。
兩人向裡繞走。
蓦地 山拗中傳來隐隐人聲,可以聽到一個老公鴨嗓子叫:“不錯,就在這兒,再找不到,咱們放火。
” 另一個粗豪的嗓音說:“不可放火,賊秃如果将石洞門閉上,人沒有用,反而耽擱咱們的時辰。
快!辦完咱們還得往峨嵋觀虎鬥,峨嵋的人已大部份趕回,那小子按行程也該快到了。
” 語聲傳自山拗内,山域内古木參天,像是半山腰裡的一座山谷,向内轉折,在外面無法看到拗内的景況。
司馬英心中一動,說:“怪!那粗豪的嗓音十分厮熟哩?裡面有不少人,走!去看個究竟,所說的至峨嵋觀虎鬥有何用意在内?” 萱姑娘領先前走,說:“也許他們在捉怪物,要放火哩!” “可能在搜一個和尚,他們不是說賊秃麼?不知是敵是友,咱們掩起行藏。
” 兩人閃入林中,向人聲傳出處小心翼翼逐段迫進。
向上約兩裡地,谷中古木參天,在林下行走幾乎不見日影,落葉堆積,踏在上面沙沙作響。
兩人藉着巨大的古木掩身,轉入一道脊崖,司馬英低叫:“小心了,盯住他們。
” 前面二十餘丈,不時從樹幹的空隙中,看到不少黑色背影閃動,全是黑色勁裝大漢,黑巾纏頭,黑巾蒙面,提刀仗劍排成兩行,分别在兩側山崖一步步向前搜。
谷寬約二十餘丈,兩側不時出現一座座青石崖壁,中間古木參天,崖上方山倒也生長着一叢叢古林,荊棘叢生,藤蘿密布,從上面卷下的一陣陣山風,不但樹枝簌簌作響,也帶來陣陣涼意,高處不勝寒,确是不假。
不易看清人數,但兩人并無所懼,看這些蒙面人一個個身手極為高明,為何要用黑巾蒙面?看去與天完煞神不同,沒穿黑袍,沒帶斑面怪頭罩。
“怪事!江湖中為何有這麼多掩去本來面目的人?他們一反武林成規,不想成名露面,确是可怪。
”司馬英想。
跟了不久,前面突然有人高叫:“有屍體,大概就在附近。
” 蒙面人一陣亂哄,紛紛向前急掠。
粗豪的聲音叫:“守住兩側,老七帶人截住谷底,快!” 司馬英低聲向萱姑娘說:“我們也坐山觀虎鬥,從右上側面那山崖。
” 兩人向右飄掠,上了崖壁,藉草木掩身,向右面一座高崖爬去。
崖高不過七八丈,崖上林茂草豐,兩人趴伏在崖頂,從草隙中向下望,下面是谷底的一處斜坡,約有五六畝大小,谷底是一座狹窄的崖壁。
附近有不少山形的巨大怪石散布,所有的古樹枝幹都虬曲盤扭,形态奇古,斜坡碎石堆,長滿了及膝的短刺荊棘。
近林緣一面,一株大樹的橫枝上,倒吊着兩具屍體。
用藤條捆住腳踝,渾身血迹未幹,在山風中不住搖擺,突出的大眼珠十分吓人,顯然死去未久。
谷底崖根一座怪石旁,也分擱着兩具血迹斑斑的屍體,斜躺在岩石上,青色的岩石附近,也沾了斑斑鮮血,已有點變色,凝結在石上,血腥觸鼻。
這兩具屍體穿了黑抱,胸腹間血團特多,且殘破不堪,歪着頭,頭上纏着黑布,臉上全是血,張大着嘴,半閉着眼,頰上有翻起的刀口,被淤血塞得滿滿地。
” “老丈可知怪物是……” “誰也沒看過怪物的形狀。
那座山峰叫做陰風嶺,前臨大渡河,小經從半山繞過,有幾處危崖,萬一失足跌下去,準沒命。
客官,遠十來裡不打緊,不走的好。
” “謝謝老丈的忠告。
” 兩人毫無所懼,灑開大步向陰鳳嶺走去。
第三座奇峰出現在眼前,陰鳳嶺到了。
這是一座突出河心的奇峰,三面受風,所以經年寒風凜凜,地勢太高。
有陰風并非奇事。
從這面看去,峰頂雲氣缭繞,光秃秃地隻有野草生長,但峰頂之下,參天古木起伏、山風吹過,聲響如同海濤澎湃,呼嘯震耳。
小徑在半山上蜿蜒,間或可以看到繞崖而過的一小段,十裡之内的景物一一入目。
“瞧!有人先過去了。
”司馬英向上一指說。
那是一段繞外崖而過的小徑,有兩個黑色人影剛繞過崖嘴,一閃而沒。
看去相距不過三兩裡,但真要到達那兒,卻不下十餘裡路程。
“哥,走啊!但願世間真有怪物,看到了眼福不淺哩!”萱姑娘開心地笑,領先便走。
聽說有怪物,兩人自然心有警惕,展開輕功急走。
轉過陰風嶺半山中第二段突出的崖壁。
一無動靜,司馬英偶然回頭下望。
突然站住說;“他們來了,真像鬼魂般纏住我們不放!” 五裡之下他們剛才站立的地方、一串紅影急掠而這,前後被樹林所擋,看不出到底有多少人,但可清晰看出,是峨嵋派的一群和尚。
萱姑娘輕蔑地一笑,拍拍劍鞘說:“真是不死心想找死。
成全他們。
” “不!不可要他們的命,設法先擒他們兩個人。
走!路遠不好帶人上路,引他們到峨嵋附近再下手。
”司馬英答,兩人舉步急走。
繞到第五段山崖,遠遠地可看到小徑繞入一座山拗,再從對面山腹下繞出,正是陰風嶺最突出的山嘴。
兩人向裡繞走。
蓦地 山拗中傳來隐隐人聲,可以聽到一個老公鴨嗓子叫:“不錯,就在這兒,再找不到,咱們放火。
” 另一個粗豪的嗓音說:“不可放火,賊秃如果将石洞門閉上,人沒有用,反而耽擱咱們的時辰。
快!辦完咱們還得往峨嵋觀虎鬥,峨嵋的人已大部份趕回,那小子按行程也該快到了。
” 語聲傳自山拗内,山域内古木參天,像是半山腰裡的一座山谷,向内轉折,在外面無法看到拗内的景況。
司馬英心中一動,說:“怪!那粗豪的嗓音十分厮熟哩?裡面有不少人,走!去看個究竟,所說的至峨嵋觀虎鬥有何用意在内?” 萱姑娘領先前走,說:“也許他們在捉怪物,要放火哩!” “可能在搜一個和尚,他們不是說賊秃麼?不知是敵是友,咱們掩起行藏。
” 兩人閃入林中,向人聲傳出處小心翼翼逐段迫進。
向上約兩裡地,谷中古木參天,在林下行走幾乎不見日影,落葉堆積,踏在上面沙沙作響。
兩人藉着巨大的古木掩身,轉入一道脊崖,司馬英低叫:“小心了,盯住他們。
” 前面二十餘丈,不時從樹幹的空隙中,看到不少黑色背影閃動,全是黑色勁裝大漢,黑巾纏頭,黑巾蒙面,提刀仗劍排成兩行,分别在兩側山崖一步步向前搜。
谷寬約二十餘丈,兩側不時出現一座座青石崖壁,中間古木參天,崖上方山倒也生長着一叢叢古林,荊棘叢生,藤蘿密布,從上面卷下的一陣陣山風,不但樹枝簌簌作響,也帶來陣陣涼意,高處不勝寒,确是不假。
不易看清人數,但兩人并無所懼,看這些蒙面人一個個身手極為高明,為何要用黑巾蒙面?看去與天完煞神不同,沒穿黑袍,沒帶斑面怪頭罩。
“怪事!江湖中為何有這麼多掩去本來面目的人?他們一反武林成規,不想成名露面,确是可怪。
”司馬英想。
跟了不久,前面突然有人高叫:“有屍體,大概就在附近。
” 蒙面人一陣亂哄,紛紛向前急掠。
粗豪的聲音叫:“守住兩側,老七帶人截住谷底,快!” 司馬英低聲向萱姑娘說:“我們也坐山觀虎鬥,從右上側面那山崖。
” 兩人向右飄掠,上了崖壁,藉草木掩身,向右面一座高崖爬去。
崖高不過七八丈,崖上林茂草豐,兩人趴伏在崖頂,從草隙中向下望,下面是谷底的一處斜坡,約有五六畝大小,谷底是一座狹窄的崖壁。
附近有不少山形的巨大怪石散布,所有的古樹枝幹都虬曲盤扭,形态奇古,斜坡碎石堆,長滿了及膝的短刺荊棘。
近林緣一面,一株大樹的橫枝上,倒吊着兩具屍體。
用藤條捆住腳踝,渾身血迹未幹,在山風中不住搖擺,突出的大眼珠十分吓人,顯然死去未久。
谷底崖根一座怪石旁,也分擱着兩具血迹斑斑的屍體,斜躺在岩石上,青色的岩石附近,也沾了斑斑鮮血,已有點變色,凝結在石上,血腥觸鼻。
這兩具屍體穿了黑抱,胸腹間血團特多,且殘破不堪,歪着頭,頭上纏着黑布,臉上全是血,張大着嘴,半閉着眼,頰上有翻起的刀口,被淤血塞得滿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