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親密”接觸,直到一次牛萌和傑哥一起送貨到第九街區時,傑哥要去找珊姐對賬,而鄭麗萍硬要拉着牛萌進陽台上隔出來的一個條形辦公區域的台式電腦上去看她“在網站上發表的那些文章”,她興緻勃勃的打開網頁,然後熟練地“噼噼啪啪”輸入一個網址,輸入用戶名和密碼,個人主頁赫然跳了出來,然後從成排的文章标題中随意點了一個,牛萌清晰的記得那個叫做《我的第二個孩子》的标題。
說句實話,文章寫得很一般,當然文采是有,但也僅此而已。
說到底,隻不過是一些毫無個性的小情小性的小美文之類的玩意兒,這和網上那些鋪天蓋地的毫無價值可言的破爛玩意兒毫無差别。
牛萌隻看了一眼就失去了耐性,他未置一詞,站在旁邊一言不發。
至此,他們之間由隐秘的文學紐帶連接起來的“蜜月期”就這樣宣告結束了),還有就是二月份回的一趟家的時候。
她回家之前的簽名上還寫有這樣的字句。
“好久沒回家了,該回去看看了。
”他已經很久沒回去了,雖然他家比她家要近得多。
他家就在市郊,而她家則在縣城的郊區去了,要坐兩個小時的火車。
他坐郊區車。
她說插秧是四道——她還說以前她在家的時候她媽媽去哪家插秧都要把她帶上——他說是三道,但他記不清了。
他已經很久沒幹農活了。
最後一次插秧是在高二的“勞動節”。
“勞動節”對于他城裡的同學來說就是放假和玩的節日,可對他來說卻是真正意義上的“勞動節”。
那時正是農曆的四月初,正是在亮汪汪的水田裡插秧的大好時節。
他在農村的被繁重而無望的農活折磨的腰杆都快斷掉的母親就在家數着日子巴望着他的“勞動節”趕快到來。
他可一點都不喜歡過這個節。
他甯願天天上課,雖說上課就像夏日裡關在動物園鐵栅欄裡的猴子、野狼和獅子一樣沉悶又乏味。
挽起褲腿,頂着驕陽,站在一眼望去長得叫人心碎的水田裡。
每往前邁一步——往往是“深”一腳、“淺”一腳——水便“乒乓”作響。
腳底闆下是剛被一頭還算強壯的黃公牛和一頭剛下得力的、年輕的、朝氣蓬勃的、還沒有體驗到生活的苦爛的、圓鼓鼓的、橫沖直撞的水公牛,再加上一頭瘦得皮包骨頭的、兩個月前剛下崽的、眼淚汪汪的水母牛(它不時擡起頭來朝高高的田埂上看一眼,那頭毛發淡黃稀疏的小牛犢正沖着水田裡面“哞哞”叫呢)不負責任的耙過的粗粝的稀泥巴,有的還是土坷垃,有的還散發着熱氣。
黃公牛來自大姨媽家,水母牛來自幺舅家,水公牛則來自大舅家——大舅媽很不樂意,陰沉着臉,仿佛能将萬裡晴空瞬間變得霧霭深重。
他家連頭牛都沒有。
其實曾經有過一頭矮矮的短腿黃母牛,一身油亮亮的緊貼着緊繃繃的牛皮的短刷刷的黃裡透紅的毛衣,那顔色就要接近于紅色了。
不是用買的。
是在大姨媽家拉來的一頭已經身懷六甲的黃母牛生的。
小小牛長成小牛之後,可以吃草之時,到了斷奶之際,就當機立斷的把黃母牛還去姨媽家而隻留下小母牛了。
然後小母牛長大了。
長大了的小母牛又生下一頭小母牛,兩頭小母牛又同時目露春光,水門紅脹,不吃草,漫山遍野的穿梭不止。
幸好他和小他一歲半的弟弟都是騎牛好手。
騎在那如同水懶一般光滑透亮的牛身上兩眼直冒金星的穿山越嶺。
在他們母親的慫恿和鼓動下,他們家的兩頭小母牛終于在曆盡千辛後和他們家在村子裡面大人就算在竹山彎彎那條滿是牛糞與坑坑窪窪的污水和突兀着的石頭的路上不期而遇(大家都極力避免碰面)也不說話的童家(“竹山彎彎頭那家”,他家老媽是這樣稱呼那家的)的骨架高大、模樣俊俏的花公牛勾搭上了。
大母牛是在看牛坡那陡峭的斜坡上一小塊平整卻稍帶傾斜的空地上和花公牛成其好事的,小母牛則是在山林裡的成片荒蕪的土當中的其中一塊和花公牛完成它一生中的第一次的。
花公牛的那玩意兒長得簡直吓人,看着大母牛和小母牛站着一動不動,兩眼轉動着模糊的淚花,昂着頭的脖子上的肌肉不停痙攣的樣子,使得他們驚悸不已,尤其擔心小母牛會不會給花公牛幹廢掉了,他們懷疑它的那玩意兒直接幹入了小母牛的脖子那裡去了。
整個播種季節期間,花公牛瘦得隻剩下一層走起路來搖來晃去的花皮毛和兩隻空洞無神的大眼睛。
每當傍晚時分,便會從竹山彎彎那個方向傳來王豬兒撕開嗓子大聲咒罵他家童和平的聲音,童狗兒早已歸了西,被大棚落下來砸死在了黑窟窿咚的小煤窯
說句實話,文章寫得很一般,當然文采是有,但也僅此而已。
說到底,隻不過是一些毫無個性的小情小性的小美文之類的玩意兒,這和網上那些鋪天蓋地的毫無價值可言的破爛玩意兒毫無差别。
牛萌隻看了一眼就失去了耐性,他未置一詞,站在旁邊一言不發。
至此,他們之間由隐秘的文學紐帶連接起來的“蜜月期”就這樣宣告結束了),還有就是二月份回的一趟家的時候。
她回家之前的簽名上還寫有這樣的字句。
“好久沒回家了,該回去看看了。
”他已經很久沒回去了,雖然他家比她家要近得多。
他家就在市郊,而她家則在縣城的郊區去了,要坐兩個小時的火車。
他坐郊區車。
他已經很久沒幹農活了。
最後一次插秧是在高二的“勞動節”。
“勞動節”對于他城裡的同學來說就是放假和玩的節日,可對他來說卻是真正意義上的“勞動節”。
那時正是農曆的四月初,正是在亮汪汪的水田裡插秧的大好時節。
他在農村的被繁重而無望的農活折磨的腰杆都快斷掉的母親就在家數着日子巴望着他的“勞動節”趕快到來。
他可一點都不喜歡過這個節。
他甯願天天上課,雖說上課就像夏日裡關在動物園鐵栅欄裡的猴子、野狼和獅子一樣沉悶又乏味。
每往前邁一步——往往是“深”一腳、“淺”一腳——水便“乒乓”作響。
腳底闆下是剛被一頭還算強壯的黃公牛和一頭剛下得力的、年輕的、朝氣蓬勃的、還沒有體驗到生活的苦爛的、圓鼓鼓的、橫沖直撞的水公牛,再加上一頭瘦得皮包骨頭的、兩個月前剛下崽的、眼淚汪汪的水母牛(它不時擡起頭來朝高高的田埂上看一眼,那頭毛發淡黃稀疏的小牛犢正沖着水田裡面“哞哞”叫呢)不負責任的耙過的粗粝的稀泥巴,有的還是土坷垃,有的還散發着熱氣。
他家連頭牛都沒有。
其實曾經有過一頭矮矮的短腿黃母牛,一身油亮亮的緊貼着緊繃繃的牛皮的短刷刷的黃裡透紅的毛衣,那顔色就要接近于紅色了。
不是用買的。
是在大姨媽家拉來的一頭已經身懷六甲的黃母牛生的。
小小牛長成小牛之後,可以吃草之時,到了斷奶之際,就當機立斷的把黃母牛還去姨媽家而隻留下小母牛了。
然後小母牛長大了。
長大了的小母牛又生下一頭小母牛,兩頭小母牛又同時目露春光,水門紅脹,不吃草,漫山遍野的穿梭不止。
幸好他和小他一歲半的弟弟都是騎牛好手。
騎在那如同水懶一般光滑透亮的牛身上兩眼直冒金星的穿山越嶺。
在他們母親的慫恿和鼓動下,他們家的兩頭小母牛終于在曆盡千辛後和他們家在村子裡面大人就算在竹山彎彎那條滿是牛糞與坑坑窪窪的污水和突兀着的石頭的路上不期而遇(大家都極力避免碰面)也不說話的童家(“竹山彎彎頭那家”,他家老媽是這樣稱呼那家的)的骨架高大、模樣俊俏的花公牛勾搭上了。
大母牛是在看牛坡那陡峭的斜坡上一小塊平整卻稍帶傾斜的空地上和花公牛成其好事的,小母牛則是在山林裡的成片荒蕪的土當中的其中一塊和花公牛完成它一生中的第一次的。
花公牛的那玩意兒長得簡直吓人,看着大母牛和小母牛站着一動不動,兩眼轉動着模糊的淚花,昂着頭的脖子上的肌肉不停痙攣的樣子,使得他們驚悸不已,尤其擔心小母牛會不會給花公牛幹廢掉了,他們懷疑它的那玩意兒直接幹入了小母牛的脖子那裡去了。
整個播種季節期間,花公牛瘦得隻剩下一層走起路來搖來晃去的花皮毛和兩隻空洞無神的大眼睛。
每當傍晚時分,便會從竹山彎彎那個方向傳來王豬兒撕開嗓子大聲咒罵他家童和平的聲音,童狗兒早已歸了西,被大棚落下來砸死在了黑窟窿咚的小煤窯